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飛騎毫不減速地一頭紮進城門洞子。
與此同時,城内更遠處也傳來鼓聲。
一陣比一陣更遠,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興慶宮前的城門、宮門、殿門正在次第敞開,迎接貴客的到來。
沒過多久,一陣悠揚的鐘聲也加入這場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鐘,這種事他們可是從不落人後的。
随後鐘鼓齊鳴,交相嗡鳴,所有的廟宇、道觀,所有的坊市都加入慶祝行列,整個城市陷入喜慶的狂歡。
李善德低下頭,依靠着上好坊的殘碑,繼續專心讀着眼前的紙卷。
他的魂魄已在漫長的跋涉中磨蝕一空,失去了對城牆内側那個绮麗世界的全部想象。
“良元,這次你做得不錯。
” 楊國忠輕輕揮動月杆,把一隻馬球擊出兩丈遠,正中一座描金繡墩。
李善德跪在下首,默然伏地一拜,幞頭邊露出幾縷白發。
在右腿旁邊,還擱着一把粗劣的藤拐杖,與金碧輝煌的内飾格格不入。
這裡是右相在宣陽坊的私宅,内中之豪奢難以描述。
有資格來這裡叙職的官員,在朝中不會超過二十個。
“你是沒見到,貴妃娘娘看到荔枝送到時,臉上笑得有多開心。
全國送來的壽辰賀禮,都被這小小的一枚荔枝給比下去了。
” 李善德依舊沒言語。
“要說那荔枝的味道,我吃了一枚,就那麼回事兒吧,不算太新鮮。
不過聖人看中的是心意,貴妃娘娘高興,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楊國忠放下月杆,用汗巾子擦擦額頭,“以後這鮮荔枝怕是要辦為每年的常例了,你得多用心。
” 這一次,李善德沒有躬身應諾,而是沙啞着嗓子道:“下官可否鬥膽問一件事?” 楊國忠笑了笑:“放心好了,荔枝使還是你的。
不過你本官品級确實太低,回頭我讓吏部把你挂到駕部去,先在六品過渡一下,借绯、賜魚袋不會少了你的。
” 李善德道:“下官問的,不是這個。
” 楊國忠一怔,難道這家夥是要讨賞麼?他忽然想起,招福寺的住持有意無意提過,說免去了李善德的香積貸。
楊國忠忍不住嗤笑了一聲,真是改不了的窮酸命。
他正要開口,李善德已說道: “荔枝轉運,靡費非小。
雖說右相曾言錢糧不必下官勞心,可始終有些惶恐。
可否解惑一二?” 對這個要求,楊國忠倒是很能理解。
他也是财貨出身,知道整天與數字打交道的人,如果搞不清哪怕一文錢的賬目走向,渾身都難受。
何況……這也算是他的一個得意妙手,不說給懂行的人顯擺一下,未免有錦衣夜行之憾。
“反正日後也要你來管,不妨現在說說好了。
”楊國忠背起手來,緩緩踱步,“荔枝轉運的費用,其實是頗有為難的。
從太府寺的藏署出并不合适,國用雖豐,自有法度,總要量入為出;而從内帑大盈庫裡拿,等于是從聖人的錦袋裡掏錢,也不是不行,但咱們做臣子的,非但不為陛下分憂,反而去讨債,不是為臣之道。
” 李善德的姿勢一動不動,聽得十分專注。
“所以在你奔忙轉運之時,中書門下也發下一道牒文:要求沿途的都亭驿館,所領長行寬延半年;附地的諸等農戶,按丁口加派白直庸,準以荔枝錢折免。
” 換了旁人,隻怕要一頭霧水,李善德卻聽得明明白白。
各地驿站的日常維持經費,都是驿戶自己先行墊付。
每三個月計賬一次,戶部按賬予以報銷,謂之“請長行”。
長行寬延半年,意味着驿戶要多墊付整整六個月的驿站開銷,朝廷才會返還錢糧。
這樣操作下來,政事堂的賬上便平白多了一大筆延付的賬。
至于驿站附近的農戶,他們在負擔日常的租庸之外,突然要再服一期額外的白直徭役,沒人願意。
沒關系,那麼隻消繳納兩貫荔枝錢,便可免除這個勞役。
“如此一來,國庫、内帑兩便,不勞一文而轉運饒足,豈不是比你那個找商人報效的法子更好?” 楊國忠話音剛落,李善德已脫口而出:“下官适才磨算一下。
荔枝轉運路程四千六百裡,所涉水陸驿站總計一百五十三處,每驿月均用度該四十貫,半年計有三萬六千七百二十貫;每站附戶按四十計,一共有六千一百二十戶,丁口約萬人,荔枝錢總有兩萬貫上下。
合計五萬六千七百二十貫。
” “好快的算計。
”楊國忠眼睛一亮。
李善德又道:“本次荔枝轉運,總計花費三萬一千零二十貫,尚有兩萬五千七百貫結餘。
”楊國忠臉色猛地一沉:“怎麼?你是說本相貪黩?” “不敢,隻想知道去向。
” “哼,自然是入了大盈庫,為聖人報忠。
” 李善德欽佩道:“下官淺陋驽鈍,隻想要怎麼找聖人要錢;您事情做完,居然還幫聖人賺了錢,還是右相有手段。
” 這恭維話,楊國忠聽着總有點不自在。
這老吏太不會講話,難怪在九品蹉跎了二十多年。
他捋了捋胡髯,決定在他說出更難聽的話之前,中止這次會面。
不料李善德從懷裡拿出一卷泛黃的紙卷,恭敬地擱在膝前的毯子上,肩膀一松,似乎剛剛做出一個重大決定。
楊國忠嘴角一抽,不會吧?你一個明算及第的老吏,難道也想學人家投獻詩作? 李善德把紙卷徐徐展開,裡面不是詩句,塗滿了數字與書法拙劣的字迹。
“啟禀右相,這是昌江縣黃草驿的賬冊。
他們在荔枝轉運期間發生逃驿,下官隻收得賬冊回來。
” “這種小事交給兵部處理,該懲戒懲戒,該追比追比,你拿給本相做什麼?” “右相難道不好奇,他們為何逃驿?為何附近村落也空無一人?” 李善德見楊國忠保持着沉默,翻開一頁,自顧說起來:“這賬冊上記得頗為清楚。
黃草驿每月用度三十六貫四百錢,由附戶二十七戶分攤,每戶攤得一貫三百四十八文。
長行寬限半年,等若每戶平白多繳八貫,再加上折免荔枝錢,每戶又是一貫五百錢。
” 他的聲音不知不覺高了起來:“這些農戶俱是三等貧戶,每年常例租庸調已苦不堪言。
下官去找到的那個村落,家無餘米,人無蔽衫,連扇像樣的屋門闆都沒有。
如今平白每戶多了九貫五百錢的負累。
讓驿長如何不逃?讓村落如何不散?” 楊國忠愕然地瞪着他,沒料到這小官居然會這麼說……不,是居然敢這麼說。
“原本我在預算裡,特意做進了貼直錢,給驿戶予以補貼。
沒想到您妙手一翻,竟又從中賺得錢來。
内帑固然豐盈,這驿戶的生死,您就不顧了麼?” “哼,隻是個例罷了,又不是個個都逃。
李善德,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右相可知道。
為了将這兩壇新鮮荔枝送到長安城,在從化要砍毀多少成樹?三十畝果園,兩年全毀。
一棵荔枝樹要長二十年,隻因為京城貴人們吃得一口鮮,便要受斧斤之斫。
還有多少騎手奔勞涉險,多少牧監馬匹橫死,多少江河槳撸折斷,又有多少人為之喪命?” 楊國忠的表情越發不自然了,他強壓着怒氣喝道:“好了,你不要說了!” “不,下官必須得說明白,不然右相還沉浸其中,不知其理!”李善德弓着身子,壓抑了二十多年的能量,從瘦弱的身軀裡爆發出來,令得堂堂衛國公一時都不能動彈。
“右相适才說,不勞一文而轉運饒足,下官以為大謬!天下錢糧皆有定數,不支于國庫,不取于内帑,那麼從何而來?隻能從黃草驿館、從化荔園榨取,從沿途附戶身上征派。
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談何不勞一文?” “你!你瘋了!”楊國忠揮起月杆,狠狠砸在了李善德的頭上,登時打出一條深深的血痕。
李善德不避不讓,目光炯炯:“為相者,該當協理陰陽,權衡萬事。
荔枝與國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權衡,聖人心中,又覺得孰輕孰重?” 月杆再次揮動,重重地砸在李善德的胸口。
他仰面倒了下去,口中噴出一口血來。
“滾!滾出去!” 楊國忠手持月杆,青筋綻起,眼角赤紅,感覺連呼吸都是燙的。
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有人敢當着他的面這麼說,這老頭子簡直是魔怔了。
連他自己都沒覺察到,這股怒意不甚精純,其中還夾雜着絲絲縷縷說不清的情緒,也許是惱羞,也許是畏懼,也許還有一點點驚慌。
李善德勉強從茵毯上爬起來,先施一禮,把銀牌拿出放在面前,然後拄起拐杖,一瘸一拐離開了金碧輝煌的内堂,離開這間“棟宇之盛,兩都莫二”的偌大楊府,離開宣陽坊,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蹒跚而去…… 兩日之後,韓承與杜甫忽然被李善德叫出去西市喝酒,還是那一家酒肆,還是那一個胡姬,隻是酒味濃烈了許多。
因為人人都知道,京城出了個能人,有兩副神行甲馬,能把新鮮荔枝從幾千裡之外一夜運到京城。
貴妃聞之,笑得明豔無俦。
他們本以為李善德是為慶賀升官,誰知他把自己與楊國忠的對話講了一遍。
聽完之後,兩個人俱是大驚失色。
韓十四顫聲道:“我說怎麼這兩天彈劾你的文書變多了。
本以為樹大招風,引來嫉妒而已,沒想到卻是你開罪了右相……” 杜甫不解道:“良元兄立下大功,能有什麼罪過被彈劾?” “嶺南朝集使彈劾你私授符牒,勾結奸商;蘭台那邊彈劾你貪黩坐贓,暴虐奴仆;戶部也收到地方投訴,說你強開冰庫,巧取豪奪——就連我們比部,都受命要去勾檢你從上林署預支三十貫驿使錢的事。
” 韓承掰着手指頭,一樣樣數過來。
杜甫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他心思單純,可沒想到那些人會巧立出這麼多罪名來。
李善德反倒極為平靜:“我這幾日好好陪了陪家人,物什也都收拾好了,自辯表也寫好了,隻待他們上門拿人了。
這次叫兩位來喝酒,一來是感謝平日照顧提點
與此同時,城内更遠處也傳來鼓聲。
一陣比一陣更遠,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興慶宮前的城門、宮門、殿門正在次第敞開,迎接貴客的到來。
沒過多久,一陣悠揚的鐘聲也加入這場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鐘,這種事他們可是從不落人後的。
随後鐘鼓齊鳴,交相嗡鳴,所有的廟宇、道觀,所有的坊市都加入慶祝行列,整個城市陷入喜慶的狂歡。
李善德低下頭,依靠着上好坊的殘碑,繼續專心讀着眼前的紙卷。
他的魂魄已在漫長的跋涉中磨蝕一空,失去了對城牆内側那個绮麗世界的全部想象。
“良元,這次你做得不錯。
” 楊國忠輕輕揮動月杆,把一隻馬球擊出兩丈遠,正中一座描金繡墩。
李善德跪在下首,默然伏地一拜,幞頭邊露出幾縷白發。
在右腿旁邊,還擱着一把粗劣的藤拐杖,與金碧輝煌的内飾格格不入。
這裡是右相在宣陽坊的私宅,内中之豪奢難以描述。
有資格來這裡叙職的官員,在朝中不會超過二十個。
“你是沒見到,貴妃娘娘看到荔枝送到時,臉上笑得有多開心。
全國送來的壽辰賀禮,都被這小小的一枚荔枝給比下去了。
” 李善德依舊沒言語。
“要說那荔枝的味道,我吃了一枚,就那麼回事兒吧,不算太新鮮。
不過聖人看中的是心意,貴妃娘娘高興,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楊國忠放下月杆,用汗巾子擦擦額頭,“以後這鮮荔枝怕是要辦為每年的常例了,你得多用心。
” 這一次,李善德沒有躬身應諾,而是沙啞着嗓子道:“下官可否鬥膽問一件事?” 楊國忠笑了笑:“放心好了,荔枝使還是你的。
不過你本官品級确實太低,回頭我讓吏部把你挂到駕部去,先在六品過渡一下,借绯、賜魚袋不會少了你的。
” 李善德道:“下官問的,不是這個。
” 楊國忠一怔,難道這家夥是要讨賞麼?他忽然想起,招福寺的住持有意無意提過,說免去了李善德的香積貸。
楊國忠忍不住嗤笑了一聲,真是改不了的窮酸命。
他正要開口,李善德已說道: “荔枝轉運,靡費非小。
雖說右相曾言錢糧不必下官勞心,可始終有些惶恐。
可否解惑一二?” 對這個要求,楊國忠倒是很能理解。
他也是财貨出身,知道整天與數字打交道的人,如果搞不清哪怕一文錢的賬目走向,渾身都難受。
何況……這也算是他的一個得意妙手,不說給懂行的人顯擺一下,未免有錦衣夜行之憾。
“反正日後也要你來管,不妨現在說說好了。
”楊國忠背起手來,緩緩踱步,“荔枝轉運的費用,其實是頗有為難的。
從太府寺的藏署出并不合适,國用雖豐,自有法度,總要量入為出;而從内帑大盈庫裡拿,等于是從聖人的錦袋裡掏錢,也不是不行,但咱們做臣子的,非但不為陛下分憂,反而去讨債,不是為臣之道。
” 李善德的姿勢一動不動,聽得十分專注。
“所以在你奔忙轉運之時,中書門下也發下一道牒文:要求沿途的都亭驿館,所領長行寬延半年;附地的諸等農戶,按丁口加派白直庸,準以荔枝錢折免。
” 換了旁人,隻怕要一頭霧水,李善德卻聽得明明白白。
各地驿站的日常維持經費,都是驿戶自己先行墊付。
每三個月計賬一次,戶部按賬予以報銷,謂之“請長行”。
長行寬延半年,意味着驿戶要多墊付整整六個月的驿站開銷,朝廷才會返還錢糧。
這樣操作下來,政事堂的賬上便平白多了一大筆延付的賬。
至于驿站附近的農戶,他們在負擔日常的租庸之外,突然要再服一期額外的白直徭役,沒人願意。
沒關系,那麼隻消繳納兩貫荔枝錢,便可免除這個勞役。
“如此一來,國庫、内帑兩便,不勞一文而轉運饒足,豈不是比你那個找商人報效的法子更好?” 楊國忠話音剛落,李善德已脫口而出:“下官适才磨算一下。
荔枝轉運路程四千六百裡,所涉水陸驿站總計一百五十三處,每驿月均用度該四十貫,半年計有三萬六千七百二十貫;每站附戶按四十計,一共有六千一百二十戶,丁口約萬人,荔枝錢總有兩萬貫上下。
合計五萬六千七百二十貫。
” “好快的算計。
”楊國忠眼睛一亮。
李善德又道:“本次荔枝轉運,總計花費三萬一千零二十貫,尚有兩萬五千七百貫結餘。
”楊國忠臉色猛地一沉:“怎麼?你是說本相貪黩?” “不敢,隻想知道去向。
” “哼,自然是入了大盈庫,為聖人報忠。
” 李善德欽佩道:“下官淺陋驽鈍,隻想要怎麼找聖人要錢;您事情做完,居然還幫聖人賺了錢,還是右相有手段。
” 這恭維話,楊國忠聽着總有點不自在。
這老吏太不會講話,難怪在九品蹉跎了二十多年。
他捋了捋胡髯,決定在他說出更難聽的話之前,中止這次會面。
不料李善德從懷裡拿出一卷泛黃的紙卷,恭敬地擱在膝前的毯子上,肩膀一松,似乎剛剛做出一個重大決定。
楊國忠嘴角一抽,不會吧?你一個明算及第的老吏,難道也想學人家投獻詩作? 李善德把紙卷徐徐展開,裡面不是詩句,塗滿了數字與書法拙劣的字迹。
“啟禀右相,這是昌江縣黃草驿的賬冊。
他們在荔枝轉運期間發生逃驿,下官隻收得賬冊回來。
” “這種小事交給兵部處理,該懲戒懲戒,該追比追比,你拿給本相做什麼?” “右相難道不好奇,他們為何逃驿?為何附近村落也空無一人?” 李善德見楊國忠保持着沉默,翻開一頁,自顧說起來:“這賬冊上記得頗為清楚。
黃草驿每月用度三十六貫四百錢,由附戶二十七戶分攤,每戶攤得一貫三百四十八文。
長行寬限半年,等若每戶平白多繳八貫,再加上折免荔枝錢,每戶又是一貫五百錢。
” 他的聲音不知不覺高了起來:“這些農戶俱是三等貧戶,每年常例租庸調已苦不堪言。
下官去找到的那個村落,家無餘米,人無蔽衫,連扇像樣的屋門闆都沒有。
如今平白每戶多了九貫五百錢的負累。
讓驿長如何不逃?讓村落如何不散?” 楊國忠愕然地瞪着他,沒料到這小官居然會這麼說……不,是居然敢這麼說。
“原本我在預算裡,特意做進了貼直錢,給驿戶予以補貼。
沒想到您妙手一翻,竟又從中賺得錢來。
内帑固然豐盈,這驿戶的生死,您就不顧了麼?” “哼,隻是個例罷了,又不是個個都逃。
李善德,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右相可知道。
為了将這兩壇新鮮荔枝送到長安城,在從化要砍毀多少成樹?三十畝果園,兩年全毀。
一棵荔枝樹要長二十年,隻因為京城貴人們吃得一口鮮,便要受斧斤之斫。
還有多少騎手奔勞涉險,多少牧監馬匹橫死,多少江河槳撸折斷,又有多少人為之喪命?” 楊國忠的表情越發不自然了,他強壓着怒氣喝道:“好了,你不要說了!” “不,下官必須得說明白,不然右相還沉浸其中,不知其理!”李善德弓着身子,壓抑了二十多年的能量,從瘦弱的身軀裡爆發出來,令得堂堂衛國公一時都不能動彈。
“右相适才說,不勞一文而轉運饒足,下官以為大謬!天下錢糧皆有定數,不支于國庫,不取于内帑,那麼從何而來?隻能從黃草驿館、從化荔園榨取,從沿途附戶身上征派。
取之于民,用之于上,又談何不勞一文?” “你!你瘋了!”楊國忠揮起月杆,狠狠砸在了李善德的頭上,登時打出一條深深的血痕。
李善德不避不讓,目光炯炯:“為相者,該當協理陰陽,權衡萬事。
荔枝與國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權衡,聖人心中,又覺得孰輕孰重?” 月杆再次揮動,重重地砸在李善德的胸口。
他仰面倒了下去,口中噴出一口血來。
“滾!滾出去!” 楊國忠手持月杆,青筋綻起,眼角赤紅,感覺連呼吸都是燙的。
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有人敢當着他的面這麼說,這老頭子簡直是魔怔了。
連他自己都沒覺察到,這股怒意不甚精純,其中還夾雜着絲絲縷縷說不清的情緒,也許是惱羞,也許是畏懼,也許還有一點點驚慌。
李善德勉強從茵毯上爬起來,先施一禮,把銀牌拿出放在面前,然後拄起拐杖,一瘸一拐離開了金碧輝煌的内堂,離開這間“棟宇之盛,兩都莫二”的偌大楊府,離開宣陽坊,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蹒跚而去…… 兩日之後,韓承與杜甫忽然被李善德叫出去西市喝酒,還是那一家酒肆,還是那一個胡姬,隻是酒味濃烈了許多。
因為人人都知道,京城出了個能人,有兩副神行甲馬,能把新鮮荔枝從幾千裡之外一夜運到京城。
貴妃聞之,笑得明豔無俦。
他們本以為李善德是為慶賀升官,誰知他把自己與楊國忠的對話講了一遍。
聽完之後,兩個人俱是大驚失色。
韓十四顫聲道:“我說怎麼這兩天彈劾你的文書變多了。
本以為樹大招風,引來嫉妒而已,沒想到卻是你開罪了右相……” 杜甫不解道:“良元兄立下大功,能有什麼罪過被彈劾?” “嶺南朝集使彈劾你私授符牒,勾結奸商;蘭台那邊彈劾你貪黩坐贓,暴虐奴仆;戶部也收到地方投訴,說你強開冰庫,巧取豪奪——就連我們比部,都受命要去勾檢你從上林署預支三十貫驿使錢的事。
” 韓承掰着手指頭,一樣樣數過來。
杜甫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他心思單純,可沒想到那些人會巧立出這麼多罪名來。
李善德反倒極為平靜:“我這幾日好好陪了陪家人,物什也都收拾好了,自辯表也寫好了,隻待他們上門拿人了。
這次叫兩位來喝酒,一來是感謝平日照顧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