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些峒人,隻是編造個名目酗酒罷了!
他其實也好酒,隻是很少有暢懷的機會。
轉運試驗的壓力太大了,他也想借機放松一下,一口氣喝了三碗,整個人開始醉醺醺。
他側頭發現那個林邑奴在旁邊,眼神直勾勾地盯着自己手裡的碗。
李善德笑道:“癡兒莫不是也饞了,來,來,我敬你一碗酒!”然後舀了一碗荔枝酒,遞到他面前。
林邑奴吓了一跳,伏地叩頭,卻不敢接:“奴仆豈能喝主人的東西。
”李善德嚷嚷道:“什麼奴仆!我他媽也是個家奴!有什麼區别!今天都忘了,忘了,都是好朋友,來喝!”強行塞給他。
林邑奴戰戰兢兢地接過去,用嘴唇碰了碰,見主人沒反應,這才咕咚咕咚一飲而盡。
也許是酒精作用,這林邑奴忍不住發出一聲尖嘯聲,似是暢快之極。
李善德哈哈大笑,扔給他一個空碗,讓他自去舀,然後晃晃悠悠朝着篝火走去。
此時幾輪喝下來,篝火旁的場面已是混亂不堪,所有人都捧着酒碗到處亂走,要麼大聲叫喊,要麼互相推搡,伴随着一陣一陣的笑聲和歌唱聲。
李善德正喝得歡暢對面一個峒人跑過來,大聲問道:“你們長安,可有這般好喝的荔枝酒嗎?” “有,怎麼沒有?!”李善德眼睛一瞪,把烤好的青蛙咬下一條腿,咽下去道,“長安的果酒,可是不少呢!有一種用葡萄釀的酒,得三蒸三釀,釀出來的酒水比琥珀還亮。
還有一種松醪酒,用上好的松脂、松花、松葉,一起泡在米酒裡,味道清香;還有什麼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
願君駐金鞍,暫此共年芳,願君解羅襦,一醉同匡床……” 他說着說着酒名,竟唱起喬知之的《倡女行》來。
那些峒人不懂後頭那些浪詞兒什麼意思,以為都是酒名,跟着李善德嗷嗷唱。
李善德興緻更濃了,又喝了一大口酒,抹了抹嘴,竟走到人群當中,當衆跳起胡旋舞來。
上林署的同僚們沒人知道,這個老實木讷的老家夥,其實是一位胡旋舞的高手。
年輕時他也曾技驚四座,激得酒肆胡姬下場同舞,換來不少酒錢。
可惜後來案牍勞形,生活疲累,不複見胡旋之風。
在這一刻,他忘記了等待的貴妃,忘記了自己未知的命運,忘記了長安城市的香積貸,隻想縱情歌舞,像當年一樣跳一曲無憂無慮的胡旋舞。
隻見夜色之下,躍動的篝火旁邊,一個胡子斑白的老頭單腳旋轉,狀如陀螺,飄飄然如飛升一般。
峒人們一邊歡呼着,一邊圍在四周,像鴨子一樣擺動身子,齊聲高歌。
歌聲穿行于荔枝林間: “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
願君駐金鞍,暫此共年芳,願君解羅襦,一醉同匡床。
文君正新寡,結念在歌倡。
昨宵绮帳迎韓壽,今朝羅袖引潘郎。
莫吹羌笛驚鄰裡,不用琵琶喧洞房。
且歌新夜曲,莫弄楚明光。
此曲怨且豔,哀音斷人腸。
” 荔酒醇香,馬車飛快,所有人唱得無不眼神發亮。
李善德舞罷一曲,一揮手:“等我回去長安,給你們搞些來喝!”衆人一起歡呼。
這時阿僮也走過來,臉色紅撲撲的,顯然也喝了不少。
她“噗通”坐到李善德身旁,晃動着脖子:“先說好啊,我要喝蘭桂芳,聽名字就不錯。
” 李善德醉醺醺道:“最好的蘭桂芳,是在平康坊二曲。
可惜那裡的酒哇,不外沽,你得送出纏頭人家才送。
我沒去過,不敢去,也沒錢。
” “那我連長安都沒去過,怎麼喝?” “等我把這條荔枝道走通吧!到時候你就能把新鮮荔枝送到長安,聖人賞賜,想喝什麼都有了!” 阿僮盯着這個斑白胡子老頭,忽然笑了:“你剛才醉的樣子,好似一隻山裡的猴子。
都是城人,你和他們怎麼差那麼多?” “阿僮姑娘你總這麼說,到底哪裡不同?” “你知道大家為什麼來我這裡喝荔枝酒嗎?因為當年我阿爸是部落裡的頭人,他聽了城人的勸說,從山裡帶着大家出來,改種荔枝,做了熟峒。
大部分族人們平日做事的莊子,都是包榷商人建的,日日勞作不得休息。
所以大家一年隻在這一天晚上,聚來我這裡來放松一下。
” “你原來是酋長之女啊。
” “什麼酋長,頭人就是頭人。
”阿僮掃視着林子裡的每一棵樹,目光閃閃,“這莊子就是我阿爸阿媽留給我的,樹也是他們種的,我得替他們看好這裡,替他們照顧好這些族人,不讓壞人欺負。
” 李善德有些心疼地少女瘦窄的肩膀,看不出阿僮小小年紀,已經扛起這麼重的擔子了。
“你一定很辛苦吧?” “嘿嘿,隻有你才會問這種問題。
”阿僮抓了一下花狸的毛皮,促狹地眨了眨眼:“無論是經略府的差吏還是榷商,他們隻算荔枝下來多少斤,多了貪掉,少了打罵,可從來沒把我們當朋友,也沒來我這裡喝過酒、吹過牛,更不會問我這樣的話。
” “我可不是吹牛!長安真的有那麼多種酒!” 阿僮哈哈一笑:“我勸你啊,還是不要回去了,新鮮荔枝送不到那邊的。
你把夫人孩子接來,躲進山裡,不信那皇帝老兒能來抓。
” ”不說這個!不說這個!”李善德迷迷糊糊,眼神都開始渙散了,“我現在就想知道,有什麼法子,讓荔枝不變味。
” “你别摘下來啊。
”阿僮機靈回道。
李善德還是不知道,這段子哪裡好笑。
不過他此時也沒法思考,一仰頭,倒在荔枝樹下呼呼睡去了。
到了次日,李善德醒來之後,頭疼不已,發現自己居然置身在廣州城的驿館裡。
一問才知道,是林邑奴連夜給他扛回來的。
一起帶回來的,還有一小筐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
李善德這才想起來,自己忙碌了這麼久,居然還從來沒吃過新鮮荔枝。
阿僮家的個頭大如雞子,他按照她的指點,按住一處凹槽,輕輕剝開紅鱗狀的薄果皮,露出裡面晶瑩剔透的果肉,顫巍巍的,直如軟玉一般。
他放入嘴中,合齒一咬,汁水四濺,一道甘甜醇香的快感霎時流遍百脈,不由得渾身酥麻,泛起一層雞皮疙瘩。
那一瞬間,讓他想起十八歲那年在華山的鬼見愁。
當時一個少女腳扭傷了,哭泣不已,他自告奮勇把她背下山去。
少女柔軟的身軀緊緊貼在脊背,腳下是千仞的懸崖,摻雜着危險警示與水粉香氣的味道,令他産生一種微妙的愉悅感。
後來兩人成婚,他還時時回味起那一天奔走在華山上的感覺。
今日這荔枝的口感,竟和那時如此相似。
怪不得聖人和貴妃也想吃新鮮荔枝,他們也許想重新找回兩人初識時那種臉紅心跳的感覺吧?李善德嘴角露出微笑,可随即覺得不對,他倆初次相識,還是阿翁與兒媳婦…… 李善德趕緊拍拍臉頰,提醒自己這些事莫要亂想,專心工作,專心工作。
六日之後,兩路飛鴿盡回。
這一次的結果,比上一次好一些。
荔枝進入味變期的時間,延長了半日;而兩路馬隊完成的裡程,比上次多了兩百裡。
有提高,但意義極為有限。
所有的數據都表明,提速已達到瓶頸,五天三千裡是極限。
當然,如果朝廷舉傾國之力,不計人命與成本,轉運速度一定可以再有突破。
李善德曾在廣州城的書鋪買了大量資料。
其中在《後漢書》裡有記載,漢和帝也曾讓嶺南進貢荔枝,他的辦法就是用蠻力,書中記載“十裡一置,五裡一堠,奔騰阻險,死者繼路,郵傳者疲斃于道。
” 但這種方式地方上無法承受的,貢荔之事遂絕。
也就是說,那隻是一個理想值,現實中大概隻有隋炀帝有辦法重現一次這樣的“盛況”。
李善德再一次瀕臨失敗。
不過樂觀點想,也許他從來就沒接近過成功。
他不甘心,心想既然提速到了極限,隻能從荔枝保鮮方面再想辦法了。
李善德把《和帝紀》卷好,系上絲帶,放回到閣架的《後漢書》類裡。
在它旁邊,還擺着《氾勝書》、《齊民要術》之類的農書,都是他花重金——蘇諒的重金——買下來的。
他昏天黑地看了一整天,可惜一無所獲。
嶺南這個地方實在太過偏僻,曆代農書多是中原人所撰,幾乎不會關注這邊。
李善德隻好把搜索
轉運試驗的壓力太大了,他也想借機放松一下,一口氣喝了三碗,整個人開始醉醺醺。
他側頭發現那個林邑奴在旁邊,眼神直勾勾地盯着自己手裡的碗。
李善德笑道:“癡兒莫不是也饞了,來,來,我敬你一碗酒!”然後舀了一碗荔枝酒,遞到他面前。
林邑奴吓了一跳,伏地叩頭,卻不敢接:“奴仆豈能喝主人的東西。
”李善德嚷嚷道:“什麼奴仆!我他媽也是個家奴!有什麼區别!今天都忘了,忘了,都是好朋友,來喝!”強行塞給他。
林邑奴戰戰兢兢地接過去,用嘴唇碰了碰,見主人沒反應,這才咕咚咕咚一飲而盡。
也許是酒精作用,這林邑奴忍不住發出一聲尖嘯聲,似是暢快之極。
李善德哈哈大笑,扔給他一個空碗,讓他自去舀,然後晃晃悠悠朝着篝火走去。
此時幾輪喝下來,篝火旁的場面已是混亂不堪,所有人都捧着酒碗到處亂走,要麼大聲叫喊,要麼互相推搡,伴随着一陣一陣的笑聲和歌唱聲。
李善德正喝得歡暢對面一個峒人跑過來,大聲問道:“你們長安,可有這般好喝的荔枝酒嗎?” “有,怎麼沒有?!”李善德眼睛一瞪,把烤好的青蛙咬下一條腿,咽下去道,“長安的果酒,可是不少呢!有一種用葡萄釀的酒,得三蒸三釀,釀出來的酒水比琥珀還亮。
還有一種松醪酒,用上好的松脂、松花、松葉,一起泡在米酒裡,味道清香;還有什麼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
願君駐金鞍,暫此共年芳,願君解羅襦,一醉同匡床……” 他說着說着酒名,竟唱起喬知之的《倡女行》來。
那些峒人不懂後頭那些浪詞兒什麼意思,以為都是酒名,跟着李善德嗷嗷唱。
李善德興緻更濃了,又喝了一大口酒,抹了抹嘴,竟走到人群當中,當衆跳起胡旋舞來。
上林署的同僚們沒人知道,這個老實木讷的老家夥,其實是一位胡旋舞的高手。
年輕時他也曾技驚四座,激得酒肆胡姬下場同舞,換來不少酒錢。
可惜後來案牍勞形,生活疲累,不複見胡旋之風。
在這一刻,他忘記了等待的貴妃,忘記了自己未知的命運,忘記了長安城市的香積貸,隻想縱情歌舞,像當年一樣跳一曲無憂無慮的胡旋舞。
隻見夜色之下,躍動的篝火旁邊,一個胡子斑白的老頭單腳旋轉,狀如陀螺,飄飄然如飛升一般。
峒人們一邊歡呼着,一邊圍在四周,像鴨子一樣擺動身子,齊聲高歌。
歌聲穿行于荔枝林間: “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
願君駐金鞍,暫此共年芳,願君解羅襦,一醉同匡床。
文君正新寡,結念在歌倡。
昨宵绮帳迎韓壽,今朝羅袖引潘郎。
莫吹羌笛驚鄰裡,不用琵琶喧洞房。
且歌新夜曲,莫弄楚明光。
此曲怨且豔,哀音斷人腸。
” 荔酒醇香,馬車飛快,所有人唱得無不眼神發亮。
李善德舞罷一曲,一揮手:“等我回去長安,給你們搞些來喝!”衆人一起歡呼。
這時阿僮也走過來,臉色紅撲撲的,顯然也喝了不少。
她“噗通”坐到李善德身旁,晃動着脖子:“先說好啊,我要喝蘭桂芳,聽名字就不錯。
” 李善德醉醺醺道:“最好的蘭桂芳,是在平康坊二曲。
可惜那裡的酒哇,不外沽,你得送出纏頭人家才送。
我沒去過,不敢去,也沒錢。
” “那我連長安都沒去過,怎麼喝?” “等我把這條荔枝道走通吧!到時候你就能把新鮮荔枝送到長安,聖人賞賜,想喝什麼都有了!” 阿僮盯着這個斑白胡子老頭,忽然笑了:“你剛才醉的樣子,好似一隻山裡的猴子。
都是城人,你和他們怎麼差那麼多?” “阿僮姑娘你總這麼說,到底哪裡不同?” “你知道大家為什麼來我這裡喝荔枝酒嗎?因為當年我阿爸是部落裡的頭人,他聽了城人的勸說,從山裡帶着大家出來,改種荔枝,做了熟峒。
大部分族人們平日做事的莊子,都是包榷商人建的,日日勞作不得休息。
所以大家一年隻在這一天晚上,聚來我這裡來放松一下。
” “你原來是酋長之女啊。
” “什麼酋長,頭人就是頭人。
”阿僮掃視着林子裡的每一棵樹,目光閃閃,“這莊子就是我阿爸阿媽留給我的,樹也是他們種的,我得替他們看好這裡,替他們照顧好這些族人,不讓壞人欺負。
” 李善德有些心疼地少女瘦窄的肩膀,看不出阿僮小小年紀,已經扛起這麼重的擔子了。
“你一定很辛苦吧?” “嘿嘿,隻有你才會問這種問題。
”阿僮抓了一下花狸的毛皮,促狹地眨了眨眼:“無論是經略府的差吏還是榷商,他們隻算荔枝下來多少斤,多了貪掉,少了打罵,可從來沒把我們當朋友,也沒來我這裡喝過酒、吹過牛,更不會問我這樣的話。
” “我可不是吹牛!長安真的有那麼多種酒!” 阿僮哈哈一笑:“我勸你啊,還是不要回去了,新鮮荔枝送不到那邊的。
你把夫人孩子接來,躲進山裡,不信那皇帝老兒能來抓。
” ”不說這個!不說這個!”李善德迷迷糊糊,眼神都開始渙散了,“我現在就想知道,有什麼法子,讓荔枝不變味。
” “你别摘下來啊。
”阿僮機靈回道。
李善德還是不知道,這段子哪裡好笑。
不過他此時也沒法思考,一仰頭,倒在荔枝樹下呼呼睡去了。
到了次日,李善德醒來之後,頭疼不已,發現自己居然置身在廣州城的驿館裡。
一問才知道,是林邑奴連夜給他扛回來的。
一起帶回來的,還有一小筐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
李善德這才想起來,自己忙碌了這麼久,居然還從來沒吃過新鮮荔枝。
阿僮家的個頭大如雞子,他按照她的指點,按住一處凹槽,輕輕剝開紅鱗狀的薄果皮,露出裡面晶瑩剔透的果肉,顫巍巍的,直如軟玉一般。
他放入嘴中,合齒一咬,汁水四濺,一道甘甜醇香的快感霎時流遍百脈,不由得渾身酥麻,泛起一層雞皮疙瘩。
那一瞬間,讓他想起十八歲那年在華山的鬼見愁。
當時一個少女腳扭傷了,哭泣不已,他自告奮勇把她背下山去。
少女柔軟的身軀緊緊貼在脊背,腳下是千仞的懸崖,摻雜着危險警示與水粉香氣的味道,令他産生一種微妙的愉悅感。
後來兩人成婚,他還時時回味起那一天奔走在華山上的感覺。
今日這荔枝的口感,竟和那時如此相似。
怪不得聖人和貴妃也想吃新鮮荔枝,他們也許想重新找回兩人初識時那種臉紅心跳的感覺吧?李善德嘴角露出微笑,可随即覺得不對,他倆初次相識,還是阿翁與兒媳婦…… 李善德趕緊拍拍臉頰,提醒自己這些事莫要亂想,專心工作,專心工作。
六日之後,兩路飛鴿盡回。
這一次的結果,比上一次好一些。
荔枝進入味變期的時間,延長了半日;而兩路馬隊完成的裡程,比上次多了兩百裡。
有提高,但意義極為有限。
所有的數據都表明,提速已達到瓶頸,五天三千裡是極限。
當然,如果朝廷舉傾國之力,不計人命與成本,轉運速度一定可以再有突破。
李善德曾在廣州城的書鋪買了大量資料。
其中在《後漢書》裡有記載,漢和帝也曾讓嶺南進貢荔枝,他的辦法就是用蠻力,書中記載“十裡一置,五裡一堠,奔騰阻險,死者繼路,郵傳者疲斃于道。
” 但這種方式地方上無法承受的,貢荔之事遂絕。
也就是說,那隻是一個理想值,現實中大概隻有隋炀帝有辦法重現一次這樣的“盛況”。
李善德再一次瀕臨失敗。
不過樂觀點想,也許他從來就沒接近過成功。
他不甘心,心想既然提速到了極限,隻能從荔枝保鮮方面再想辦法了。
李善德把《和帝紀》卷好,系上絲帶,放回到閣架的《後漢書》類裡。
在它旁邊,還擺着《氾勝書》、《齊民要術》之類的農書,都是他花重金——蘇諒的重金——買下來的。
他昏天黑地看了一整天,可惜一無所獲。
嶺南這個地方實在太過偏僻,曆代農書多是中原人所撰,幾乎不會關注這邊。
李善德隻好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