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污了半幅,徹底廢了。
李善德一時大恸,覺得自己真是流年不利,太歲逆行,幹脆去問問驿頭哪裡是珠江,幹脆蹈水自投算了。
不料他剛披上袍子,腹部一陣鼓鳴,原來還沒用過朝食。
李善德猶豫片刻,決定還是做個飽死鬼的好,便正了正幞頭,邁步去了驿館的食處。
嶺南到底是水陸豐美之地,就連朝食都比别處豐盛。
一碗熬得恰到好處的粟米肉羹粥,裡頭拌了碎杏仁與蔗饧,三碟淋了鴨油的清醬菜,一枚雞子蒸白果,還有一合海藻酒。
至于水果,幹脆堆在食處門口,随意取用。
李善德坐在案幾,細細吃着。
既是人生最後一頓飯,合該好好享受才是。
隻可惜身在嶺南,沒有羊肉,如果能最後回一次長安,吃一口布政坊孫家的古樓子羊油餅,該多好呀。
一想起長安,他鼻子又酸了。
這時對面忽然有人道:“先生可是從北邊來的?”李善德一看,對面坐着一個幹瘦老者,高鼻深目,下颌三縷黃髯,穿一件三色條紋的布罩袍,竟是個胡商。
看他腰挂香囊、指帶玉石的作派,估計身家不會小。
李善德“嗯”了一聲,就手拿起雞子剝起來。
誰知這胡商是個自來熟,一會兒過來敬個酒,一會兒幫忙給剝個瓜,熱情得很,倒讓李善德有些不好意思。
其時廣州也是大唐一大商埠,外接重洋三十六國,繁盛之勢不下揚州,城中蕃商衆多。
這胡商唐言甚是流暢,自稱叫做蘇諒,本是波斯人,入唐幾十年了,一直在廣州做香料生意。
“若有什麼難處,不妨跟小老說說。
都是出門在外,互相能幫襯一下也說不定。
本地有俗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 “你們嶺南怎麼是個人就來這套!”李善德忍不住抱怨。
蘇諒突然用那隻戴滿玉石的大手壓在筷子上:“先生……可是缺錢?” 這一句,直刺李善德的心口。
他怔了怔:“尊駕所言無差,不過我缺得不是小錢,而是大錢。
你要借我麼?” 天下送客最好的手段,莫過于“借錢”二字。
蘇諒卻毫無退意,反而笑道:“莫說大錢,就是一條走海船,小老也做主借得。
隻要先生拿身上一樣東西來換。
”李善德本來擡起的筷子,登時僵在半空——這家夥過來搭話,果然是有圖謀的! 他在長安聽說,海外的胡人最擅鑒寶,向來無寶不到,今天這位大概要走眼了,居然找上一位窮途末路的老吏——我身上能有什麼寶貝? 蘇諒看出這人有些呆氣,幹脆把話挑明:“昨日小老在館驿之中,無意見到經略使幕裡的趙書記登門,給先生送來五府通行符牒,可有此事?” “這,這與你何幹?” “小老經商幾十年,看人面相,如觀肺腑。
先生如今遇到天大的麻煩,急需一筆大款,對也不對?” “……嗯。
” “明人不做暗事。
你要多少錢糧,小老都可以如數撥付,隻求借來五府通行符牒,照顧一下自家生意。
公平交易,你看如何?” 原來他盯上的,居然是這個…… 為了不落人口實,趙欣甯給李善德的這張通行符牒,級别甚高。
蘇諒眼睛何其毒辣,遠遠地一眼便認出來了。
若有商隊持此符牒上路,五府之内的稅卡、關津、堰埭、碼頭等處一律暢通無阻,貨物無需過所,更不必交稅,簡直就是張聚寶符。
李善德本想一口拒絕。
開玩笑,把通行符牒借予他人冒用,可是殺頭的大罪。
可轉念一想,自己本來就死路一條,多了這一道罪名又如何,腦袋還能砍兩次不成? 蘇諒見李善德内心還在鬥争,伸出三根皺巴巴的指頭:“小老知此事于官面上有些風險,所以不會讓你吃虧。
先生開個價,我直接再加你三成。
” 李善德明知對方所圖甚大,卻沒法拒絕。
他迅速心算了自己那計劃所需的耗費,脫口而出:“七百六十六貫!” 這數字有零有整,讓老胡商忍俊不禁。
世間真有如此實在的人,把預算當成決算來報。
“成交!” 老胡商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李善德立刻一陣後悔,自己還是低估了這張符牒對商人的潛在價值……看對方那個痛快勁,估計就算報到一千五百貫,也會吃下。
“跟先生做生意太高興了。
唐人誠信為本,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啊。
”蘇諒為了堵住李善德的退路,擡出了李太白。
“我,我……”李善德支吾了幾句,終究沒敢反悔。
這個老胡商是唯一的救命稻草,若是發怒走了,自己便真的希望斷絕。
“呵呵,先生是老實人,小老不占你便宜。
七百六十六貫,再按剛才小老承諾的加三成,抹去零頭,一共給你一千貫如何?” “七百六十六貫加三成,是九百九十六貫……” 蘇諒一怔,這人是真不會講話啊,我給你主動加了個零頭上去,你還扣這些數?不過老胡商沒流露半點情緒,大笑道:“好,就九百九十六貫。
敢問先生是要現錢?輕貨?還是糧食?” 大唐錢荒,一般來說這麼大宗的交易,很少用現錢,都是折成諸色物品。
李善德想了想道:“錢不必給我。
我想在廣州當地買些東西,能否請您代為采買?”蘇諒一口答應:“這個簡單,你要什麼?” “待一會兒我寫張清單。
”李善德又追問一句,“從您的渠道走,會點折扣如何?” “自然,自然。
”蘇諒捋了捋胡子,不知怎麼評價這人才好。
三月十二日,兩騎矮腳蜀馬離了廣州城,向着東北方向的從化疾馳而去。
李善德昨晚連夜拟定了清單,請蘇諒代為采買。
自己則買了兩匹蜀馬,尋了個當地向導,直奔盛産荔枝的從化縣。
其時荔枝在廣州、桂州和泸州皆有所産,但聖人不知為何,诏書明言要嶺南荔枝,他自然隻能從廣州附近想辦法。
他從向導口中得知,嶺南一帶的荔枝種植,與中原勸農頗為不同。
這裡畲、瑤、黎、苗等族甚多,以“峒獠”統而稱之。
他們出入山林,部落散聚,官府連編戶造籍都做不到,更别說推行租庸調之制了。
所以嶺南經略幹脆用了撲買的法子,每年放出幾十張包榷狀,各地商賈價高者得。
商賈拿了包榷狀,去雇峒獠種植諸色瓜果,所得不必額外交稅。
如此一來,官府減少了事端,還可以提前預收榷稅;商賈種植越多,收益越多,無不争先恐後;而峒獠們隻要墾地種果,便有穩定收入,山中所缺的鹽、茶、藥、酒亦可以源源不斷進來——可謂皆大歡喜。
李善德聽完解說,大為感慨。
他還看出一層用意,這些峒獠習慣了種植,便不會回去山林去過苦日子,自然會依附王土。
從此道德遠覃,四夷從化——從化這名字,還真是起得恰當。
這何履光看似粗豪,心思缜密得很啊。
嶺南官路兩側随處可見樹灌藤蘿,這些濃郁的綠植層層疊疊,填塞幾乎每一處角落,生機勃然如浪潮撲擊。
灞橋柳若生在此地,必無薅秃之虞。
蜀馬不快,兩騎走了大半天,總算進入從化境内。
導遊指着道路兩側的一片片綠樹道:“這便是荔枝樹了,隻是如今剛剛開花,還未到過殼的時日。
” 李善德不由得勒住缰繩,原來這便是把我折磨死的元兇了。
他擡眼仔細觀瞧,這些荔枝樹幹粗圓,枝冠蓬大,像一個圓幞頭扣在幡杆之上。
一簇簇羽長葉從灰黑色的樹幹與黃綠色枝梢間伸展出來,密不透風。
此時雖非出果之日,但花期已至。
隻見葉間分布着密密匝匝的白花,這荔枝花幾乎不成瓣,像一圈毛茸茸的尖刺插在杯萼之上。
這副尊榮,恐怕難以像牡丹、菊花一樣入得詩人青眼。
就算是杜子美親至,大概也寫不出什麼吧?李善德心想。
向導告訴李善德,這裡種荔枝最有名的,不是那幾處大莊子,而是石門山下一個叫阿僮的峒女。
她種的荔枝又大又圓,肉厚汁多,遠近口碑最好。
不過她的田地不大,隻得三十幾畝,産出來的荔枝有價無市,隻特供給經略府。
李善德冷笑了一下,他既有了荔枝使的頭銜,為聖人辦事,經略府是不敢來争的。
他一抖缰繩,朝着石門山疾馳而去。
阿僮的荔枝田是在石門山一處向陽的外麓,山坳下有一道清澈溪水穿行,田莊恰在溪水彎繞之處。
下足取水,側可避風,可以說是一塊風水上好的肥田。
這田中不知多少棵荔枝樹,間行疏排,錯落有緻,每一棵樹下都壅培着淤泥灰肥,可見主人相當勤快。
他們走進田間,先是三、四個峒家漢子圍過來,面色不善。
導遊說明來
李善德一時大恸,覺得自己真是流年不利,太歲逆行,幹脆去問問驿頭哪裡是珠江,幹脆蹈水自投算了。
不料他剛披上袍子,腹部一陣鼓鳴,原來還沒用過朝食。
李善德猶豫片刻,決定還是做個飽死鬼的好,便正了正幞頭,邁步去了驿館的食處。
嶺南到底是水陸豐美之地,就連朝食都比别處豐盛。
一碗熬得恰到好處的粟米肉羹粥,裡頭拌了碎杏仁與蔗饧,三碟淋了鴨油的清醬菜,一枚雞子蒸白果,還有一合海藻酒。
至于水果,幹脆堆在食處門口,随意取用。
李善德坐在案幾,細細吃着。
既是人生最後一頓飯,合該好好享受才是。
隻可惜身在嶺南,沒有羊肉,如果能最後回一次長安,吃一口布政坊孫家的古樓子羊油餅,該多好呀。
一想起長安,他鼻子又酸了。
這時對面忽然有人道:“先生可是從北邊來的?”李善德一看,對面坐着一個幹瘦老者,高鼻深目,下颌三縷黃髯,穿一件三色條紋的布罩袍,竟是個胡商。
看他腰挂香囊、指帶玉石的作派,估計身家不會小。
李善德“嗯”了一聲,就手拿起雞子剝起來。
誰知這胡商是個自來熟,一會兒過來敬個酒,一會兒幫忙給剝個瓜,熱情得很,倒讓李善德有些不好意思。
其時廣州也是大唐一大商埠,外接重洋三十六國,繁盛之勢不下揚州,城中蕃商衆多。
這胡商唐言甚是流暢,自稱叫做蘇諒,本是波斯人,入唐幾十年了,一直在廣州做香料生意。
“若有什麼難處,不妨跟小老說說。
都是出門在外,互相能幫襯一下也說不定。
本地有俗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 “你們嶺南怎麼是個人就來這套!”李善德忍不住抱怨。
蘇諒突然用那隻戴滿玉石的大手壓在筷子上:“先生……可是缺錢?” 這一句,直刺李善德的心口。
他怔了怔:“尊駕所言無差,不過我缺得不是小錢,而是大錢。
你要借我麼?” 天下送客最好的手段,莫過于“借錢”二字。
蘇諒卻毫無退意,反而笑道:“莫說大錢,就是一條走海船,小老也做主借得。
隻要先生拿身上一樣東西來換。
”李善德本來擡起的筷子,登時僵在半空——這家夥過來搭話,果然是有圖謀的! 他在長安聽說,海外的胡人最擅鑒寶,向來無寶不到,今天這位大概要走眼了,居然找上一位窮途末路的老吏——我身上能有什麼寶貝? 蘇諒看出這人有些呆氣,幹脆把話挑明:“昨日小老在館驿之中,無意見到經略使幕裡的趙書記登門,給先生送來五府通行符牒,可有此事?” “這,這與你何幹?” “小老經商幾十年,看人面相,如觀肺腑。
先生如今遇到天大的麻煩,急需一筆大款,對也不對?” “……嗯。
” “明人不做暗事。
你要多少錢糧,小老都可以如數撥付,隻求借來五府通行符牒,照顧一下自家生意。
公平交易,你看如何?” 原來他盯上的,居然是這個…… 為了不落人口實,趙欣甯給李善德的這張通行符牒,級别甚高。
蘇諒眼睛何其毒辣,遠遠地一眼便認出來了。
若有商隊持此符牒上路,五府之内的稅卡、關津、堰埭、碼頭等處一律暢通無阻,貨物無需過所,更不必交稅,簡直就是張聚寶符。
李善德本想一口拒絕。
開玩笑,把通行符牒借予他人冒用,可是殺頭的大罪。
可轉念一想,自己本來就死路一條,多了這一道罪名又如何,腦袋還能砍兩次不成? 蘇諒見李善德内心還在鬥争,伸出三根皺巴巴的指頭:“小老知此事于官面上有些風險,所以不會讓你吃虧。
先生開個價,我直接再加你三成。
” 李善德明知對方所圖甚大,卻沒法拒絕。
他迅速心算了自己那計劃所需的耗費,脫口而出:“七百六十六貫!” 這數字有零有整,讓老胡商忍俊不禁。
世間真有如此實在的人,把預算當成決算來報。
“成交!” 老胡商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李善德立刻一陣後悔,自己還是低估了這張符牒對商人的潛在價值……看對方那個痛快勁,估計就算報到一千五百貫,也會吃下。
“跟先生做生意太高興了。
唐人誠信為本,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啊。
”蘇諒為了堵住李善德的退路,擡出了李太白。
“我,我……”李善德支吾了幾句,終究沒敢反悔。
這個老胡商是唯一的救命稻草,若是發怒走了,自己便真的希望斷絕。
“呵呵,先生是老實人,小老不占你便宜。
七百六十六貫,再按剛才小老承諾的加三成,抹去零頭,一共給你一千貫如何?” “七百六十六貫加三成,是九百九十六貫……” 蘇諒一怔,這人是真不會講話啊,我給你主動加了個零頭上去,你還扣這些數?不過老胡商沒流露半點情緒,大笑道:“好,就九百九十六貫。
敢問先生是要現錢?輕貨?還是糧食?” 大唐錢荒,一般來說這麼大宗的交易,很少用現錢,都是折成諸色物品。
李善德想了想道:“錢不必給我。
我想在廣州當地買些東西,能否請您代為采買?”蘇諒一口答應:“這個簡單,你要什麼?” “待一會兒我寫張清單。
”李善德又追問一句,“從您的渠道走,會點折扣如何?” “自然,自然。
”蘇諒捋了捋胡子,不知怎麼評價這人才好。
三月十二日,兩騎矮腳蜀馬離了廣州城,向着東北方向的從化疾馳而去。
李善德昨晚連夜拟定了清單,請蘇諒代為采買。
自己則買了兩匹蜀馬,尋了個當地向導,直奔盛産荔枝的從化縣。
其時荔枝在廣州、桂州和泸州皆有所産,但聖人不知為何,诏書明言要嶺南荔枝,他自然隻能從廣州附近想辦法。
他從向導口中得知,嶺南一帶的荔枝種植,與中原勸農頗為不同。
這裡畲、瑤、黎、苗等族甚多,以“峒獠”統而稱之。
他們出入山林,部落散聚,官府連編戶造籍都做不到,更别說推行租庸調之制了。
所以嶺南經略幹脆用了撲買的法子,每年放出幾十張包榷狀,各地商賈價高者得。
商賈拿了包榷狀,去雇峒獠種植諸色瓜果,所得不必額外交稅。
如此一來,官府減少了事端,還可以提前預收榷稅;商賈種植越多,收益越多,無不争先恐後;而峒獠們隻要墾地種果,便有穩定收入,山中所缺的鹽、茶、藥、酒亦可以源源不斷進來——可謂皆大歡喜。
李善德聽完解說,大為感慨。
他還看出一層用意,這些峒獠習慣了種植,便不會回去山林去過苦日子,自然會依附王土。
從此道德遠覃,四夷從化——從化這名字,還真是起得恰當。
這何履光看似粗豪,心思缜密得很啊。
嶺南官路兩側随處可見樹灌藤蘿,這些濃郁的綠植層層疊疊,填塞幾乎每一處角落,生機勃然如浪潮撲擊。
灞橋柳若生在此地,必無薅秃之虞。
蜀馬不快,兩騎走了大半天,總算進入從化境内。
導遊指着道路兩側的一片片綠樹道:“這便是荔枝樹了,隻是如今剛剛開花,還未到過殼的時日。
” 李善德不由得勒住缰繩,原來這便是把我折磨死的元兇了。
他擡眼仔細觀瞧,這些荔枝樹幹粗圓,枝冠蓬大,像一個圓幞頭扣在幡杆之上。
一簇簇羽長葉從灰黑色的樹幹與黃綠色枝梢間伸展出來,密不透風。
此時雖非出果之日,但花期已至。
隻見葉間分布着密密匝匝的白花,這荔枝花幾乎不成瓣,像一圈毛茸茸的尖刺插在杯萼之上。
這副尊榮,恐怕難以像牡丹、菊花一樣入得詩人青眼。
就算是杜子美親至,大概也寫不出什麼吧?李善德心想。
向導告訴李善德,這裡種荔枝最有名的,不是那幾處大莊子,而是石門山下一個叫阿僮的峒女。
她種的荔枝又大又圓,肉厚汁多,遠近口碑最好。
不過她的田地不大,隻得三十幾畝,産出來的荔枝有價無市,隻特供給經略府。
李善德冷笑了一下,他既有了荔枝使的頭銜,為聖人辦事,經略府是不敢來争的。
他一抖缰繩,朝着石門山疾馳而去。
阿僮的荔枝田是在石門山一處向陽的外麓,山坳下有一道清澈溪水穿行,田莊恰在溪水彎繞之處。
下足取水,側可避風,可以說是一塊風水上好的肥田。
這田中不知多少棵荔枝樹,間行疏排,錯落有緻,每一棵樹下都壅培着淤泥灰肥,可見主人相當勤快。
他們走進田間,先是三、四個峒家漢子圍過來,面色不善。
導遊說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