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複故仇血肉紛飛 請救兵英雄自殺

關燈
淚枯血且盡,留此不平鳴。

     題罷,以槍向口自擊而死。

    卻有西洋赤十字會,盡将這斑志士的屍收擺一處,照了相,帶回西國,置在博物館世界英雄遺像之旁,卻将他們屍骸掩了。

    不提。

     且說曾群謄早來到美軍請兵援助,說了好些感激他不和各國分中國土地,及首先承認興華府獨立等語,且雲:“如今滿人旦夕且殲,這中國又是中國人民的了。

    那滿洲所許之約,一概作廢。

    貴國索杖大義,不獨自愛自由,且欲保他人之自由,前此為放黑奴之事,不憚興師動衆,真是五洲欽仰,萬世流芳。

    如今何惜一臂之助,俾敝國全種不至淪亡,不勝幸甚。

    ”那美國兵官道:“貴國民人雖有智謀,失之太緩,如今土地已入諸強之手,敝國實不能為力。

    且敞國安能為貴國與他國開釁隙呢?”群譽無奈,請其向各國緩頰,求其勿攻革命之軍,待除去滿人,再作商量。

    美官笑道:“貴國先付托滿人主政,滿人應許各國割地,就是代表全國人的意見,無可再翻。

    若是早就布告各國自立政府,不認滿洲的政府,即是各國昧着公理,敝國卻可仗義執言。

    如今各國并不犯着公法,叫敝國如伺仗義呢?實告你,歐洲各國約着,如今不滅着你們黃種人,不肯罷手呢。

    ” 隻見曾子興将身一躍,将頭望地上一撞,登時頭腦破裂,昏厥在地。

    美官等急來施救,忽聽曾群譽言道:“我有一言,望足下轉達我學生張萬年,我無憾矣。

    ”衆問何言,曾子興道:“為告張君,一息未死,獨立之謀,仍勿忘卻。

    我一時憤激着,将身自戕,不能再去力圖獨立,真是罪上加罪了。

    ”少頃氣絕。

    美官見其臨死時口内尚喃喃呼道:“我們的愛國,我等同胞,我如今不能愛你了。

    ”不覺十分欽敬。

    便命人将他厚殓了,又錄好了遺言,并這靈柩送交張萬年去。

     且說張萬年、屠靖仇、應不降、李必勝四人,仍複收合餘民,暗結隊伍,以待舉事。

    那撫台死了,其營下殘兵悉帶槍械降了。

    張萬年等諸人大喜,隻靜聽唐人輝等布告全國獨立檄文,即便發作。

    不意來了曾群譽的靈柩,問知緻死緣由,大家痛哭了一會。

    又接了遺言,益發傷感。

    于是遣回了美兵,彼此又來相議。

    卻有人來報說,唐人輝等殲滅滿人,卻被俄人攻死了,不剩一人。

    張萬年等此時真是腸如鉸剪,肝似刀摧,彼此抱着大哭道:“我國休矣。

    這一舉又不成功,益發毫無生處了。

    ”屠靖仇道:“如今蘇州尚有滿洲駐防,我願提一支兵,前往屠盡,以絕根株,免其複合佯人害我漢種。

    你們這裡須是速速舉事,與洋兵奮死決鬥,以争自由,不可遲緩。

    若待洋人遍設警察,盡據要害,圖之難矣。

    ”衆人皆以為然。

    于是屠靖仇提兵前往蘇州。

    不數日回來說,已将在蘇的滿人,盡數圍着用火燒盡了。

     此時李必勝、應不降、張萬年已與洋兵開戰幾仗,互有勝負。

    是日李必勝想出妙計,暗向張萬年等三人說了,三人大喜。

    便命将士吩咐如此如此,各将士領命而去。

    次夜四更,隻聽得砰然一聲,震動山谷。

    那洋兵一營,已陷入土坑之中。

    衆人方甚歡喜,忽有人報說,陷的一營,乃是洋人新招的華人,前晚來居此營,其大兵已移在我兵營後六十裡之地了。

    張萬年不禁歎息。

    應不降道:“此等人甘心降外,雖死亦何足惜,如今也算我們去了洋兵的爪牙了。

    ” 正說着,忽然報說無數洋兵已自四面殺來了。

    說時,那洋兵己狠命轟擊的到了。

    張萬年等率兵士奮勇死戰,大呼還我自由,還我國土。

    那洋兵被殺的,亦不計其數。

    彼此混戰一場,各各收兵,當晚張萬年又商議道:“如今不如假作難民,卻去應募為兵,便去于中取事。

    ”衆人然之。

    于是營中隻用應不降守住,張、屠、李三人已報降去了。

    果然洋人募為新軍。

    三人到了夜靜,卻去将那火藥屯積之處,下了火種,卻自逃回營來。

    走不一裡,忽聽似一聲旱雷霹靂,已是洋兵火藥着了。

    彈炮遇火,紛飛射人,死者無數。

     三人暗暗心喜,急回營時,隻見營盤已被别隊洋兵占了,大吃一驚。

    方退時,已有洋兵揪住三人,往見兵官。

    隻見應不降正在洋兵官案前,極口争執,抵死不屈。

    須臾,三人也已悉至,彼此又相哭了。

    那洋官又問三人到底服否?三人同聲應道:“别多說,你們不還我們的土地,不還我們的自由來。

    速把我們殺了。

    我門今日甯願為着愛國家而死,為着圖獨立而死,豈有乞降求活之理。

    ”此時洋官欲将三人殺了,又恐博了天下恥笑,以為忍殺志士;要待放了,又恐生禍,隻得極力安慰。

    隻見那應不陣對着洋官愈辯愈激,不覺氣憤填胸,大叫一聲,忽然目裂發指,身軀挺立,已是氣悶絕了。

    洋官方驚訝間,忽見衆人擁了一個絕色美人進來,真是令人一見魂銷。

    正是: 方憐烈士身殉國,偏值佳人喜閱兵。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