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雷海清擲筝罵賊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揭天鼙鼓動,悔賜洗兒錢。
九廟成灰燼,千家絕水煙。
霓裳初罷舞,玉瑟尚留弦。
興慶宮前樹,凄涼泣杜鵑。
話說郭子儀、李光弼,将尹子奇、史思明殺敗。
先鋒仆固懷恩,奮勇争先,追殺上去,子儀教鳴金收軍。
仆固懷恩來見子儀道:“小将正待追擒那厮,主帥如何收軍?”子儀道:“兵法有雲:‘窮寇莫追。
’汝不可乘勝輕敵。
”懷恩道:“主帥所見極是。
”遂安營。
一面犒軍,一面着人尋取張、許二公并南、雷二将的屍骸。
軍士領命去尋了。
一日,領一個幅巾筇杖的老叟進營來。
那老叟昂然上帳,向着郭子儀、李光弼長揖不拜。
郭子儀見他氣宇不凡,遂命坐了。
問道:“老叟何人,何以到此?”老叟道:“我姓李名翰,隐居山野。
因張、許二公,南、雷二将盡忠而死,屍骸暴露城下,老夫特備四口棺木前來,已将四位忠臣盛殓了。
适見麾下健兒,各處查覓他們屍首,故此老夫特地前來,望二位明公速為擇地安葬,以慰忠魂。
” 郭子儀、光弼大喜,留李翰在營暫歇。
便從城南擇了一塊地,将許、張二公,南、雷二将埋葬好了,立了墓碑。
子儀、光弼與李翰率領諸将祭奠,哭泣甚哀。
禮畢回營,李翰即來告辭,李光弼道:“我等欲屈先生在營籌劃軍務,望先生休棄。
”李翰道:“老夫性耽隐癖,久已忘情人世,不敢從命。
”郭子儀道:“先生既愛煙霞佳趣,我等亦不敢相強。
隻是既來一番,必祈指示一、二,方不虛此良晤。
”李翰道:“二公詢問刍荛,老夫敢陳一計。
”子儀、光弼道:“願聞大教。
”李翰道:“目今安祿山統兵入犯,二公可分兵二支,郭公領一支軍入援二京,李公領一支軍直搗範陽。
範陽乃賊人巢穴,若知有兵攻擊,必思回救。
令此賊首尾不能相顧,我事濟矣。
” 子儀、光弼大加歎服。
吩咐治酒送别,取出黃金三十兩,白金一百兩,送與李翰。
他一毫不受。
向上長揖,飄然而去。
子儀、光弼就依他言語,分兵進發。
李光弼自去征範陽,郭子儀來救兩京不題。
卻說尹子奇、史思明被唐兵殺得大敗,遂領着殘兵疲将,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望西奔走了一日一夜。
軍馬饑乏,隻得在路旁樹下,造飯而食。
将士方才少息,隻見前面一彪軍馬沖來。
尹、史二人大驚,忙取兵器在手,立馬而待。
隻見當頭一将大叫道:“二位将軍受苦了,我特來接應你們。
”看時,卻是楊朝宗,二人大喜。
下馬施禮,就石上坐定。
楊朝宗道:“蒙主上教我做個先鋒,托賴福庇,自起兵以來,大獲吉利,直抵武牢關。
那守關将封常清被我們殺敗,乘勢奪了關口。
一路城池望風投順。
到了東京洛陽地方,被俺們擒了守将哥舒翰。
那厮怕死,就獻了東京。
主上便教他留守東京,自己長驅大進,徑到西京長安城下。
唐朝并無準備,明皇慌了手腳,連夜帶了嫔妃、宮監、宗室大臣,逃出延秋門,奔往巴蜀去了。
主上遂破了西京,踞了宮殿,如今現在那邊受用。
聞知二位将軍攻打睢陽不下,着我來協攻。
誰想昨日有探子來報,說二位将軍敗于郭子儀、李光弼之手,因此小将特來接應。
” 尹子奇道:“為今之計将奈何?”楊朝宗道:“我們如今有生力軍在此,何不再與他決個勝負?”尹子奇搖頭道:“休說這話,我有十萬雄兵,被他十停失了七、八停。
如今這幾千軍卒,哪裡殺得他過。
”史思明道:“不如往長安去,求主上再添兵馬,方可再與他交戰。
”尹子奇道:“有理。
” 說罷,三人并軍士們,胡亂吃了些飯,一齊起行。
過洛陽,濟沐津,入潼關,渡渭水。
不則一日,來到長安,三人進去朝見安祿山,備述睢陽前後之事。
安祿山道:“你二人勞苦倍常,功多過少。
隻是折了個令狐潮也不足為慮。
” 正說話間,忽報太子安慶緒到。
安祿山即令進來。
安慶緒拜見了祿山,祿山就問道:“我着你鎮守範陽根本之地,你如何來此?”安慶緒道:“孩兒在範陽鎮守,叵耐有太尉李光弼,前來攻打。
孩兒同史朝義與他交戰不勝。
聞得父王在此,甚是作樂,孩兒也想要快活幾日,故此留史朝義鎮守城池,孩兒自領兵來此。
一來避敵,二來省親,三來父王做了皇帝,也帶挈孩兒在宮中享用些安穩富貴,不枉做個太子。
” 安祿山道:“你既來了,那些家眷在彼,如何丢得下?”安慶緒道:“許多家眷,孩兒俱已帶來了。
又有犯官葛太古,并家人一十八人,向監在獄。
孩兒想,那厮是不服俺們的,留在城中恐有他變。
因此,将葛太古那老賊,與他家人一齊上了囚車,也解在此。
” 安祿山道:“葛太古解到此間,本該立時枭首。
隻是孤家想起金馬門之辱,還有個李白漏網,今可仍将葛太古監禁,待擒了李白,将他二人雙雙在金馬門前寸磔,以
九廟成灰燼,千家絕水煙。
霓裳初罷舞,玉瑟尚留弦。
興慶宮前樹,凄涼泣杜鵑。
話說郭子儀、李光弼,将尹子奇、史思明殺敗。
先鋒仆固懷恩,奮勇争先,追殺上去,子儀教鳴金收軍。
仆固懷恩來見子儀道:“小将正待追擒那厮,主帥如何收軍?”子儀道:“兵法有雲:‘窮寇莫追。
’汝不可乘勝輕敵。
”懷恩道:“主帥所見極是。
”遂安營。
一面犒軍,一面着人尋取張、許二公并南、雷二将的屍骸。
軍士領命去尋了。
一日,領一個幅巾筇杖的老叟進營來。
那老叟昂然上帳,向着郭子儀、李光弼長揖不拜。
郭子儀見他氣宇不凡,遂命坐了。
問道:“老叟何人,何以到此?”老叟道:“我姓李名翰,隐居山野。
因張、許二公,南、雷二将盡忠而死,屍骸暴露城下,老夫特備四口棺木前來,已将四位忠臣盛殓了。
适見麾下健兒,各處查覓他們屍首,故此老夫特地前來,望二位明公速為擇地安葬,以慰忠魂。
” 郭子儀、光弼大喜,留李翰在營暫歇。
便從城南擇了一塊地,将許、張二公,南、雷二将埋葬好了,立了墓碑。
子儀、光弼與李翰率領諸将祭奠,哭泣甚哀。
禮畢回營,李翰即來告辭,李光弼道:“我等欲屈先生在營籌劃軍務,望先生休棄。
”李翰道:“老夫性耽隐癖,久已忘情人世,不敢從命。
”郭子儀道:“先生既愛煙霞佳趣,我等亦不敢相強。
隻是既來一番,必祈指示一、二,方不虛此良晤。
”李翰道:“二公詢問刍荛,老夫敢陳一計。
”子儀、光弼道:“願聞大教。
”李翰道:“目今安祿山統兵入犯,二公可分兵二支,郭公領一支軍入援二京,李公領一支軍直搗範陽。
範陽乃賊人巢穴,若知有兵攻擊,必思回救。
令此賊首尾不能相顧,我事濟矣。
” 子儀、光弼大加歎服。
吩咐治酒送别,取出黃金三十兩,白金一百兩,送與李翰。
他一毫不受。
向上長揖,飄然而去。
子儀、光弼就依他言語,分兵進發。
李光弼自去征範陽,郭子儀來救兩京不題。
卻說尹子奇、史思明被唐兵殺得大敗,遂領着殘兵疲将,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望西奔走了一日一夜。
軍馬饑乏,隻得在路旁樹下,造飯而食。
将士方才少息,隻見前面一彪軍馬沖來。
尹、史二人大驚,忙取兵器在手,立馬而待。
隻見當頭一将大叫道:“二位将軍受苦了,我特來接應你們。
”看時,卻是楊朝宗,二人大喜。
下馬施禮,就石上坐定。
楊朝宗道:“蒙主上教我做個先鋒,托賴福庇,自起兵以來,大獲吉利,直抵武牢關。
那守關将封常清被我們殺敗,乘勢奪了關口。
一路城池望風投順。
到了東京洛陽地方,被俺們擒了守将哥舒翰。
那厮怕死,就獻了東京。
主上便教他留守東京,自己長驅大進,徑到西京長安城下。
唐朝并無準備,明皇慌了手腳,連夜帶了嫔妃、宮監、宗室大臣,逃出延秋門,奔往巴蜀去了。
主上遂破了西京,踞了宮殿,如今現在那邊受用。
聞知二位将軍攻打睢陽不下,着我來協攻。
誰想昨日有探子來報,說二位将軍敗于郭子儀、李光弼之手,因此小将特來接應。
” 尹子奇道:“為今之計将奈何?”楊朝宗道:“我們如今有生力軍在此,何不再與他決個勝負?”尹子奇搖頭道:“休說這話,我有十萬雄兵,被他十停失了七、八停。
如今這幾千軍卒,哪裡殺得他過。
”史思明道:“不如往長安去,求主上再添兵馬,方可再與他交戰。
”尹子奇道:“有理。
” 說罷,三人并軍士們,胡亂吃了些飯,一齊起行。
過洛陽,濟沐津,入潼關,渡渭水。
不則一日,來到長安,三人進去朝見安祿山,備述睢陽前後之事。
安祿山道:“你二人勞苦倍常,功多過少。
隻是折了個令狐潮也不足為慮。
” 正說話間,忽報太子安慶緒到。
安祿山即令進來。
安慶緒拜見了祿山,祿山就問道:“我着你鎮守範陽根本之地,你如何來此?”安慶緒道:“孩兒在範陽鎮守,叵耐有太尉李光弼,前來攻打。
孩兒同史朝義與他交戰不勝。
聞得父王在此,甚是作樂,孩兒也想要快活幾日,故此留史朝義鎮守城池,孩兒自領兵來此。
一來避敵,二來省親,三來父王做了皇帝,也帶挈孩兒在宮中享用些安穩富貴,不枉做個太子。
” 安祿山道:“你既來了,那些家眷在彼,如何丢得下?”安慶緒道:“許多家眷,孩兒俱已帶來了。
又有犯官葛太古,并家人一十八人,向監在獄。
孩兒想,那厮是不服俺們的,留在城中恐有他變。
因此,将葛太古那老賊,與他家人一齊上了囚車,也解在此。
” 安祿山道:“葛太古解到此間,本該立時枭首。
隻是孤家想起金馬門之辱,還有個李白漏網,今可仍将葛太古監禁,待擒了李白,将他二人雙雙在金馬門前寸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