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二試神童後必達
關燈
小
中
大
在家裡,畢竟讀到一更才睡。
但有個毛病,小小年紀見了小丫頭們,他便手舞足蹈,說也有,笑也有。
偶然鄰舍有小女兒,到他家頑耍,他悄悄躲在門背後,看前後沒人,就一把摟住,或是親個嘴,或是扯開那女兒的褲子,摸他那件東西。
略大些的,知道害羞,被他摟了摟,摸了摸,飛跑去了。
若是六七歲的,不知緣故,他便左摟右摸,不肯放他。
立待他喊叫起來,方才放手。
有一日,鄰舍金家一個十一歲的閨女,生得俏麗,也有些知覺的了。
被這王嵩甜言美語,哄到自己讀書的小房裡,扯掉他褲子,把自己筆管粗的小yang物,在他兩腿縫裡隻管搠,再搠不進,一般兩個都流滑水,隻是都不曾破身。
有一曲《桂枝兒》為證: 小學生把小女兒低低的叫,你有陰,我有陽,恰好相交。
難道年紀小,就沒有紅鸾照。
姐姐,你還不知道,知道了定難熬。
做一對不結發的夫妻,也團圓直到老。
且說王嵩把金家的女兒正擒倒着弄,被李氏撞來,不管三十廿一,一把揪着頭發,扯過來亂打。
罵道:“小賊囚!你爺因為貪色,早早的去了,你這賊囚,又這等不長進。
”金家女兒提着褲腰飛跑去了,再也不敢上門。
從此母親防備着兒子,除了先生那裡去,不輕易放他出門。
朝也讀,夜也讀,又讀了二年,已是十三歲了。
做的文章,不但先生稱贊,連别人見了,真個人人道好,個個稱奇。
适值提學道按臨東昌府,先打從州縣考起,臨清州官出了告示考童生,一般納卷保結,到這日五鼓,已冠未冠約有千人,齊赴試場。
點名領卷,州官見王嵩矮小,隻好十一二歲光景,問道:“你這小童生,也來捱擠做什麼?”王嵩道:“童生小,文章不小。
”州官大驚,便道:“口說無憑,你立在我身邊,待我點名散卷完了,便要面試。
”王嵩不慌不忙,答應了一聲,立在州官案桌邊。
不多時,點完了名,散完了卷,州官吩咐各去靜坐聽題。
登時出了個題目,都去做了。
王嵩立着不見州官發放,知他事忙忘了,走向案桌前,跪下禀道:“求老爺面試。
”州官笑道:“我一時倒忘了,你小小年紀敢求面試,也罷,我另出一題,你在我桌邊先做一篇。
若好,我當另眼看你,若不通,先打發出去。
”沉吟了一沉吟道:“求面試,求面試,我就出‘如不可求’,你去做來。
”王嵩不慌不忙,伸紙和墨,頃刻成篇。
遞上與州官看,州官展開一看,字畫端秀,已自歡喜了。
看了題,起句道:“夫求則未有一可者也,而況求富乎?”州官提起筆來密密圈了,又看到中間,更加警妙,句道:“天下貪夫百倍于廉士,而貧人百倍于富人。
”州官拍案叫絕道:“世間有這般奇才,小小年紀,出想靈快,一至于此。
隻怕你是記誦得來,偶合此題,你再把本日試題去做,若果與此作一般樣好,定然首取。
”因問:“十幾歲了?”王嵩道:“童生名雖十三歲,不得年力,還隻得十二歲。
”州官道:“神童二字,可以相贈。
”王嵩一面同人做人兩篇,午後先上堂交卷。
州官看了,越加稱贊。
及至出案,竟是第一。
因年小才高,得能面試。
府考時,州官在場中散卷散完了,帶了案首小童生王嵩,上前禀道:“知州取得一名神蘭,求老大人面蔗。
”太守看了一看,問了年紀,就教在堂上給桌橙,另出題考他。
州官辟了自去,太守将信将疑,故意出三個理緻理目,分明是難他一難。
第一個是小德川流;第二個是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第三個是且謂長者義乎。
這三個題目,不要說小小童生,憑他那個飽學,也須費力。
那知王嵩記性高強,讀得時文,何止千篇。
這三題都有好文記得,提起筆來,略略改竄,一揮而就。
日才正午,太守看了道:“果是神蘭,隻怕一府之中,更無敵手。
”吩咐庫吏,領去賞了酒飯,依舊補做本日考題。
說道:“取你第一。
”王嵩謝了,去領過飯,又補做了兩篇,案出,又是第一。
提學道到了東昌府,先考童生,後考秀才。
臨清是首州,頭一口,就考臨清童生。
聊城童生,點名搜檢進去,到提學道案前領卷,領卷是王嵩,燈光之下,愈覺矮小。
提學道叫:“住了。
”問道:“大大一個州,偏是你一些孩子領案。
”王嵩禀道:“隻論文字,不率年紀,宗師老爺,若以年紀取人,豈不失之。
”王嵩、提學笑了笑。
道:“
但有個毛病,小小年紀見了小丫頭們,他便手舞足蹈,說也有,笑也有。
偶然鄰舍有小女兒,到他家頑耍,他悄悄躲在門背後,看前後沒人,就一把摟住,或是親個嘴,或是扯開那女兒的褲子,摸他那件東西。
略大些的,知道害羞,被他摟了摟,摸了摸,飛跑去了。
若是六七歲的,不知緣故,他便左摟右摸,不肯放他。
立待他喊叫起來,方才放手。
有一日,鄰舍金家一個十一歲的閨女,生得俏麗,也有些知覺的了。
被這王嵩甜言美語,哄到自己讀書的小房裡,扯掉他褲子,把自己筆管粗的小yang物,在他兩腿縫裡隻管搠,再搠不進,一般兩個都流滑水,隻是都不曾破身。
有一曲《桂枝兒》為證: 小學生把小女兒低低的叫,你有陰,我有陽,恰好相交。
難道年紀小,就沒有紅鸾照。
姐姐,你還不知道,知道了定難熬。
做一對不結發的夫妻,也團圓直到老。
且說王嵩把金家的女兒正擒倒着弄,被李氏撞來,不管三十廿一,一把揪着頭發,扯過來亂打。
罵道:“小賊囚!你爺因為貪色,早早的去了,你這賊囚,又這等不長進。
”金家女兒提着褲腰飛跑去了,再也不敢上門。
從此母親防備着兒子,除了先生那裡去,不輕易放他出門。
朝也讀,夜也讀,又讀了二年,已是十三歲了。
做的文章,不但先生稱贊,連别人見了,真個人人道好,個個稱奇。
适值提學道按臨東昌府,先打從州縣考起,臨清州官出了告示考童生,一般納卷保結,到這日五鼓,已冠未冠約有千人,齊赴試場。
點名領卷,州官見王嵩矮小,隻好十一二歲光景,問道:“你這小童生,也來捱擠做什麼?”王嵩道:“童生小,文章不小。
”州官大驚,便道:“口說無憑,你立在我身邊,待我點名散卷完了,便要面試。
”王嵩不慌不忙,答應了一聲,立在州官案桌邊。
不多時,點完了名,散完了卷,州官吩咐各去靜坐聽題。
登時出了個題目,都去做了。
王嵩立着不見州官發放,知他事忙忘了,走向案桌前,跪下禀道:“求老爺面試。
”州官笑道:“我一時倒忘了,你小小年紀敢求面試,也罷,我另出一題,你在我桌邊先做一篇。
若好,我當另眼看你,若不通,先打發出去。
”沉吟了一沉吟道:“求面試,求面試,我就出‘如不可求’,你去做來。
”王嵩不慌不忙,伸紙和墨,頃刻成篇。
遞上與州官看,州官展開一看,字畫端秀,已自歡喜了。
看了題,起句道:“夫求則未有一可者也,而況求富乎?”州官提起筆來密密圈了,又看到中間,更加警妙,句道:“天下貪夫百倍于廉士,而貧人百倍于富人。
”州官拍案叫絕道:“世間有這般奇才,小小年紀,出想靈快,一至于此。
隻怕你是記誦得來,偶合此題,你再把本日試題去做,若果與此作一般樣好,定然首取。
”因問:“十幾歲了?”王嵩道:“童生名雖十三歲,不得年力,還隻得十二歲。
”州官道:“神童二字,可以相贈。
”王嵩一面同人做人兩篇,午後先上堂交卷。
州官看了,越加稱贊。
及至出案,竟是第一。
因年小才高,得能面試。
府考時,州官在場中散卷散完了,帶了案首小童生王嵩,上前禀道:“知州取得一名神蘭,求老大人面蔗。
”太守看了一看,問了年紀,就教在堂上給桌橙,另出題考他。
州官辟了自去,太守将信将疑,故意出三個理緻理目,分明是難他一難。
第一個是小德川流;第二個是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第三個是且謂長者義乎。
這三個題目,不要說小小童生,憑他那個飽學,也須費力。
那知王嵩記性高強,讀得時文,何止千篇。
這三題都有好文記得,提起筆來,略略改竄,一揮而就。
日才正午,太守看了道:“果是神蘭,隻怕一府之中,更無敵手。
”吩咐庫吏,領去賞了酒飯,依舊補做本日考題。
說道:“取你第一。
”王嵩謝了,去領過飯,又補做了兩篇,案出,又是第一。
提學道到了東昌府,先考童生,後考秀才。
臨清是首州,頭一口,就考臨清童生。
聊城童生,點名搜檢進去,到提學道案前領卷,領卷是王嵩,燈光之下,愈覺矮小。
提學道叫:“住了。
”問道:“大大一個州,偏是你一些孩子領案。
”王嵩禀道:“隻論文字,不率年紀,宗師老爺,若以年紀取人,豈不失之。
”王嵩、提學笑了笑。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