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地窟秘密

關燈
香谷在杭州的行令堂主獨目閻羅單曉天鬧的手足無措。

     他們雖以“調虎離山”之計,一舉破去五鳳門在杭州的賊窠——鳳凰山聖果寺和排衙石室。

     但毒叟朱潛父女和江寒青三人,如果已經落到了五鳳門手裡,這就得不償失,流香谷算是栽了個大筋鬥。

     因此這三天之中,獨目閻羅單曉天、天風道長、神扇子、李維能、管天發等人,都已趕到了嚴州,分頭展開搜索。

     北門口這片酒館,正是他們約定會面的地點。

     閑言表過,卻說李維能和天風道人剛說了兩句話,店門前又來了十來個人,大踏步走進店堂。

     前面兩個,一個是身材高大的獨目灰袍老人,獨目炯炯如電,生相威猛。

    稍後是一個中等身材的淡金險漢子,穿着一襲青衫。

    兩人身後,緊随着八名青色勁裝莊漢,背上一式背着紅納飄揚的厚背撲刀。

     說起曹操,曹操就到! 這兩人不用說,自然是獨目閻羅單曉天和少林出身的副堂主宮君武了。

     單曉天虎步龍行,一進店堂,就洪聲笑道:“道長和李世兄原來已經先到了,怎麼不見神扇道兄?” 李維能起身道:“晚輩并沒和家師在一起,不過據家師昨晚告訴晚輩,最遲不會超過未時,必可趕來。

    ” 單曉天撫髯道:“如此就好。

    ” 口中說着,已在天風道人對面坐下。

     宮君武跟着在橫頭落座,八名青衣壯漢,不待吩咐,也在裡首占了一桌,各自落座。

     天風道人修眉微攏,說道:“三天來,咱們連一點蛛絲馬迹都找不出來,甯非怪事?依貧道看來,這三人失蹤,極可能發生在對岸。

    ” (對岸,是指富春江之東。

    ) 單曉天道:“何以見得?” 天風道人道:“出事地點,如在這一邊(指富春江之西)從桐廬到裳州,雖也山勢連綽,但并無大山,不可能有五鳳門的賊巢,但對岸就不同了,會稽、括蒼兩大主脈,橫瓦東南,有多少人迹不到之處?别說咱們這些人,就是調來一二萬健卒,也休想搜索得遍。

    ” 正說之間,瞥見一身穿藍布夾袍的中年漢子,匆匆從店外奔入。

     當他一眼看到天風道長,單堂主、李維能等人,全在這裡,不覺籲了口氣,道:“道長,單堂主都在這裡,那就好了。

    ” 李維能看他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的模樣,不覺心中一動,站起身來道:“管兄莫非已經打聽到什麼消息了麼?” 原來這中年漢子正是南江府總管管天發。

     單曉天忙道:“管總管快請坐下來再說。

    ” 管天發在空位上坐下。

    店夥巴結的替他絞了一把面巾送上,又倒了盅茶。

     管天發胡亂抹了把臉,取起茶盅,一口喝幹,回頭道:“夥計,麻煩你再給我倒一盅茶來。

    ” 店夥答應一聲,又給他倒了盅茶管天發等店夥退下,才道:“在下今日早晨在對岸七裡龍,大雁門山的東梓關一帶,詳細勘查一個上午,卻聽到了一則消息……” 單曉天道:“什麼消息?” 管天發道:“東梓關附近,原有一片小店,專賣茶酒面點,也有兩間簡陋的鋪房,供路人歇足,店主張老實,隻有一個人招呼。

    據說在那裡開這片小店,已有一二十年,但在三天前晚上,也失了蹤。

    ” “又有人失蹤?” 宮君武道:“那店主失蹤和朱前輩、江兄的失蹤有關麼?” 管天發道:“在下原也覺得可能隻是巧合,但在張老實那間破爛的卧室地上,發現了一堆已經幹了的水迹,那是江湖,人常用的‘化骨丹’,由此證明張老實業已遇害,而且是死在江湖中人手裡的。

    ” 單曉天道:“管總管可是認為朱老哥或是江二公子,曾在小店裡打過尖,五鳳門的人怕他洩露行蹤,才以滅口麼?” 管天發道:“在下正是此意,因為東梓關正在窄溪之北,是朱姑娘必經之路。

    ” 單曉天點頭不語。

     管天發又道:“在下有此發現,但向附近村落查訊,據說三天前,隻有兩個布販在張老實店裡歇過腳。

    ” 單曉天獨目倏睜,問道:“這兩個布販,極可能是五鳳門的賊黨了。

    ” 管天發道:“這兩個布販,倒是經常在這一帶賣布的,可能那天晚上也在場,因此也被五風門殺害了,棄屍大雁門山一處深澗之中。

    ” 離深澗不遠的山間,有一座小廳,在下曾在廳中找到了一塊蒙面黑紗,這面紗上還依稀留有脂粉香氣,極似朱姑娘的東西……” 說着從懷中取出一方黑色面紗,和一個小布卷……” 就在此時,酒館門前,又有兩個人走了進來。

     這是母女兩個,母親是個又矮又胖的老娘,花白頭發,兩腮下垂,頭上戴着黑布包頭,一身黑布衣褲,這雙手半扶半抱,用花布棉被包着一個十八九歲姑娘,十分吃力地緩步走了進來。

     那姑娘梳着兩條黑油油的辮子,雙目緊閉,一顆頭靠在黑衣老妪的肩頭,看去又嬌又嫩,美的真像一朵鮮花,隻是她燒的滿臉通紅,敢情是生了急病,病勢不輕! 黑衣老妪走進店堂,一眼看到店裡坐着這許多漢子,似乎微微一呆,顯的有些吃驚,就在靠門口一張空桌上扶着女兒坐了下來,隻是不住喘氣,連看也不敢朝裡看上一眼。

     這也難怪,鄉下人嘛,看到這許多人,而且都帶着明晃晃的家夥,怎不提心吊膽? 隻聽她柔聲說道:“孩子,你是不是好一點了?” 那女兒燒的昏迷不醒,沒有作聲。

     這時店夥計已經倒了一盅茶,走過去,招呼道:“老婆婆,你要吃些什麼?” 黑衣老姬道:“不,夥計,我女兒生了急病,老身送她回婆家去的,我隻要買兩個饅頭。

    ” 她顫巍巍摸出文制錢,放到桌上。

     敢情她急于上路,連面也舍不得吃。

     店夥道:“老婆婆先喝口茶,我給你拿饅頭去。

    ” 收過制錢,轉身往裡行去。

    一回功夫,用紙包了兩個饅頭,送到黑衣老妪手裡。

    黑衣老妪望望店夥,低聲央告道:“夥計哥兒,你行行好,給老身上街雇一輛馬車可好?” 那店夥望望店裡坐着的四五桌豪客,敢情有些走不開。

     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