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證錯箋花燭話前因 脫空門情郎完舊約

關燈
已道:"蔔道者與小婿,交淺義疏,其去留尚難為情。

    況範雲侶有救命之恩,方将圖報,今遽舍我而去,此刻令人刀剜肺腸。

    "言罷,淚如雨下。

    陶公道:"兩公達者,前既不願為官,今又封金而去,其于名利二字,兩無挂礙。

    故其詩中之意如此,亦且隐諷你我二人,我等各宜猛省。

    "翌王點頭。

    須臾入席演戲。

    湛公出來與陶公相見道:"一樽聊唱渭城,明日即同小兒赴任。

    "陶公道:"小弟尚未與喬梓春餞,反叨擾不當。

    "景節、仲襄一齊道:"小婿等,到任之期尚緩,嶽父、姊丈榮行,當執鞭奉送才是。

    "湛公、翌王未及緻謝,倒是陶公道:"這個倒也不必,以身許國,王命豈可久稽。

    大兒早晚即該赴亻王,二兒地方接者已來過一批,亦宜作速起行。

    "湛公父子道:"多承二位美意,陶親台所言甚是,老夫心領盛意多矣。

    "正談飲間,轅門官飛來報道:"陝西接二爺上任的二批已到,今收得批文在此。

    "仲襄看過,即打發來官,亦定了明日起行。

    翌王把盞過來,即為奉餞。

    仲襄謝了。

    湛公父子,陶公等一齊起身告别。

    晚間陶公便替湛公父子餞行。

    席散,湛公等回寓,又忙了一夜。

    次早,陶公又送禮物到湛家寓所,差人緻意道:"因二爺亦是今日起身,家老爺等都不能來親送老爺大爺,特叫小人們叩頭緻意。

    "湛公受了,随備禮奉答。

    那時湛太夫人同了媳婦杏娘,忙到陶公衙内,别了兩個女兒。

    慧姑地方還近不十分難會面。

    淑姑年紀又小,又要到陝西去,當下娘女姊妹姑嫂五人,說一番,哭一番,亂做一堆。

    兩處俱要緊起身,催促而别,不再細述。

     且說湛輔廷,當日拜别了父母哥嫂,到山東上任。

    便道蕪湖,代哥哥料理不染庵中勾當。

    一到時,共是五個名單,報入全公署中。

    全公見了,認為陶、湛父子們都到,便以為奇。

    及至出迎,隻有湛輔廷一人。

    相見過,全公先問了寒暄,又道:"陶親台同令兄,共建不世之功,朝廷榮加錫命,老夫聞之,不勝加額。

    今承賢侄光顧,老夫願悉其詳。

    "輔廷先将陶公等立功之事,述了一遍。

    就将乃兄所托尼庵之事說及。

    全公便笑道:"令兄真志誠人也。

    這樁事,老夫自當為令兄終始用情。

    "即發五頂轎子,到不染庵來。

    家人仆婦等進去,對衆尼說知緣故。

    又将翌王的手紮,與了空等看了,便歡喜不盡。

    一面收收拾拾,将庵内事務,盡交付一個新寄單的老尼掌管,同全公家人仆婦等上轎,先到全公内衙。

    全夫人接見,叙禮過了,全公亦來看見了空,谕以翌王之意,便叫即刻上船。

    将幾封問候書函,并輔廷回複父兄的書劄,俱付家人湛桂收訖。

    兩隻浪船,各分男女坐了。

    下長江逆流而上,急望江西進發。

    湛輔廷别過全公,赴任山東,不題。

     且說翌王,到任之後,一應事務,俱理得井井有條。

    且武職衙門,不比文官,事件冗雜。

    地方又太平,在任甚覺清閑。

    一心舉行善事,同僚上司,無不敬仰。

    他一日在衙内,與杏娘談及錯換詩箋、并庵中得夢金甲神相告之語,今已曆曆有驗,大家嗟歎稱奇。

    見佛奴笑立于旁,翌王伫視良久道:"此乃禍之首、功之魁也。

    "杏娘會意,笑對翌王道:"亦思所以報答功臣否?"翌王亦笑道:"夫人不知所報,下官何敢獨任受德,此事全候夫人台旨。

    "杏娘笑道:"既如此,我要宣旨了。

    念佛奴功大罪小,速令擇日成婚。

    湛國瑛恃貴納寵,理應究處。

    念系知恩報恩,恕卿無罪可也。

    "翌王笑謝道:"夫人宣旨,固自嚴明。

    但卑人何以當此。

    然夫人言出如山,自當遵命。

    "即喚侍婢排宴在佛奴房中,同了杏娘,傳杯弄盞,叫侍婢們歌的歌,舞的舞,直飲到初更時分,杏娘起身道:"鬥轉月斜,酒闌歌罷,襄王之夢,不可久耽。

    巫女之雲,那堪自誤。

    "遂滿斟一杯,送與翌王。

    又斟一杯,向佛奴道:"你二人對飲此酒,各宜速赴陽台,奴家理應避席。

    "翌王乘着酒興,帶笑牽住杏娘道:"三人同心,其利斷金。

    今夜三人同衾,未為不可。

    "杏娘正色道:"婚姻之禮,宜于正始,何得出些亵狎之談。

    "翌王諾諾連聲,遂命佛奴拜謝夫人。

    杏娘道:"報君不薄矣。

    幸善侍箕帚,母二爾心。

    "翌王亦來作揖緻謝,杏娘笑道:"大臣體統何在,不必作此風魔,我回内房去也。

    "佛奴便随後相送,杏娘帶笑止住道:"請新人納步,勿勞遠送,恐新郎焦躁也。

    "是夜,翌王在佛奴處宿了,臨禦之時,嬌聲婉轉,居然處子。

    翌王戲對佛奴道:"昔日小星之言驗矣。

    "當時有詩雲: 曾向花陰約小星,今朝喜得踐前盟。

     含嬌自覺雲情薄,微喘難禁雨意輕。

     菡萏乍開香冉冉,芙蓉初放露盈盈。

     此時一種魂消處,幾度佯羞怯吐聲。

     不一日,翌王正與杏娘、佛奴相對閑談,忽傳報,家人湛桂護送不染庵衆尼姑已到。

    翌王忙叫接入内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