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衆魔軍孤山覆沒 諸義俠麟閣留名

關燈


    又報道:"按院高公,自來拜見。

    "陶公留到後堂小飲,請翌王等俱出緻謝。

    高公道:"晚弟昨日草木奏聞,二位台翁功績,已達天聽,榮命即日至矣。

    "兩人又殷勤緻謝。

    須臾酒散,高公回衙的話,且擱過。

     但說陶公到了省中,湛生弟兄便一齊來向陶公道:"恭喜老親台,蕩平湖寇,已達不世之功,瑛等欲告别,回家省視老父老母,未知台意肯容否?"陶公道:"平湖之役,一則是聖朝洪福齊天,二則二位老侄與諸将運籌之力,老夫何功之有。

    況累老侄受驚,尚未圖報。

    雖親翁親母,朝夕倚闾而望,老侄之請,理是盡孝。

    但朝廷賜命,指日将下,等候拜過恩诏,然後榮歸省親,便與梅小姐議婚,豈不為美。

    況且老夫還欲與二令妹作伐,明日即遣人齊書達知尊翁,俟其允否,以決行止。

    "翌王道:"舍妹姻事,老親台意欲為誰執柯?"陶公便帶笑道:"正欲與老侄輩說明,老夫見那黑仲襄少年老誠,胸藏韬略,真有經天緯地之才。

    目今又建了大功,将來前程遠大,不蔔可知。

    且老夫隻有一子,甚是懦弱,更欲嗣仲襄為螟蛉,相為佐理。

    故此鬥膽為二令妹作伐。

    "翌王聽了,亦便歡喜道:"黑年兄果然人中龍虎,親台盛意藐藐,老父自然首肯。

    但老親台既有螟蛉他的意思,則執柯還該作成範仙翁為妙。

    "陶公笑道:"老侄之言,一發有理。

    "便一面請範雲侶、黑仲襄等到了内衙,置酒作樂。

    一則賀功,二則便與雲侶說明其事。

    雲侶便一力擡擔道:"這都在貧道身上,即翌老良緣,還當少效執柯之意。

    "陶公歡喜無盡。

    黑仲襄便拜了陶公為義父,大家重入席歡飲。

     正言談間,外面喧傳聖旨已到碼頭上。

    陶公便慌忙出城迎接,就于公堂擺下龍亭香案,陶公領着衆官,一齊俯伏。

    天使開讀诏書道: 朕嘗稽古人君之失,不克善待功臣,每遺後世之诮,至使忠臣義士,一遇國家闆蕩,俱裹足不前。

    戮力宣勞,十無一二。

    朕撫體自思,深以為恨。

    今爾江西提督陶杞,忠直弼亮,朕方倚為長城,鲸浪澄清,元惡授首。

    雖其素娴謀略,然豈一木能支。

    故湛國瑛以下四十九人,并着該部拟定功爵,朕親簡授。

    其沒于王事諸人,俱照原職各加三級,賜以禦祭,仍令本處有司贍恤其家,庶使臣以禮之旨,再明于今日。

    而事君以忠之義,複見于來茲矣。

    故特诏示,想宜如悉。

     年 月 日诏诏後開載:陶杞照原職兼太子太保,加二級。

    湛國瑛照原署實绶同知都督,兼太子少保,加級。

    黑定國鎮守陝西南路五府地方,駐紮漢中都督府都督諸事,餘俱照原委各加三級。

    陶公等,各三呼萬歲,望阙謝恩。

    請過聖旨,即于堂上設宴,款待天使。

    次日,天使起身複命去了。

    陶公便與翌王等商議道:"賈、蔡、武、諸賢契,聽其先行赴任。

    老侄與二小兒,俱有婚姻之事,如何處置方妥?"範雲侶道:"據貧道愚意,元帥當先接寶眷到任。

    湛翌老亦修書達知尊翁,接取全家赴任。

    如此則翌老、仲老佳期俱便矣。

    即貧道亦專候執柯,過了便要告别,到萬松山去也。

    "陶公大喜道:"仙翁高見,頓開愚昧。

    "兩下各修家報,陶公喚長子宗潛歸家,先去掃墓祭祖。

    翌王囑弟輔廷,亦暫歸祭掃,便同父母幼妹一齊來到任所。

    後事慢題。

     隻說陶公在任,把所屬地方事務,一一整饬停當。

    正所謂: 國有長城之寄,野無刁鬥之虞。

     阃外将軍行令,遠來近說堪題。

     況且物阜民康,在任甚覺快樂。

    雖軍務多端,自有一班代宣心膂力之人。

    年近六旬,精神愈旺,無異廉将軍之善飯,絕無老邁之态。

    翌王亦未到任,在陶公那裡專候梅小姐議婚。

     一日陶公公事已畢,退堂與翌王、雲侶等飲酒,談及湖中之役,想到梅富春已死,流淚對翌王道:"瑞臣之死,正是天網恢恢。

    雖有悔過之念,不足以贖前愆。

    當日老夫已從其請,賢侄又推薄面,不念舊惡。

    俾亦得荷一官,居然人類。

    故天所以速奪其美,而顯示果報耳。

    "說話間,轅門傳進京報,七月二十五日,都察院一本,為特糾按臣等事,本内竟将江西巡按高捷,盡情參壞。

    遂有旨提解赴京,該部訊确奏奪等語。

    陶公看了,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