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衆魔軍孤山覆沒 諸義俠麟閣留名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陶景節,接着了高公回來,見父親已入湖殺賊,即便星飛趕來。
陶公見了,大喜道:"辛苦你了。
"景節道:"高年兄已到任,叫男多多緻意,說一等平了湖寇,先替我們題疏報功。
"陶公道:"難得他如此。
今湖寇亦将次平靖,但你去後,第二次打仗,湛大舅被賊擄去,所以我親臨虎穴來救他。
已叫範道人、蔡大能先去通信,隻未知他們會見不曾。
要知好歹,隻看明日行兵勝負何如了。
"正說間,見侯先、輔廷回來道,如此如此。
陶公聽了,半晌不語道:"湛生命蹇如此。
但是,已會見老範,諒必無事。
"一夜無話。
到了次早,郜長彪親自出陣,大罵"殺不盡的逆狗,敢與老爺對個手麼。
"郜長彪喝叫,把船踏動。
兩船相湊,鬥上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這裡龍士彪、梅富春一齊出陣相幫,賊陣内女将張三姐、青水雞傅大用,亦來幫助。
各人尋個對手。
但見: 刀過處千條血浪,槍過處萬點梨花。
一個豹眼圓睜,怒搖五嶽;一個柳眉倒豎,氣撼三山。
宣花月斧劈空,斬透皂羅袍;透腦星槌直飛,扭絕獅蠻帶。
真個是:陣雲高處風波惡,殺氣沖來日月昏。
六員将在湖面上,我不容你,你不饒我,鬥得好不兇猛。
正酣戰間,官軍中一将落水,卻是梅富春。
他見張三姐生得标緻,便松了手,早被他一戟刺中咽喉,挑翻落水。
侯、朱二人正慌,隻見賊人後邊大亂,卻是武貴一軍,在前山聽得山後呐喊,曉得兩下交鋒,便奮勇飛上山去。
賊衆守把前山的,盡被殺散,乘勢趕入大寨之中,滿山放起火來。
那翌王等,被蛇沖霧掩,不辨東西,因與侯先等對面相失,又不敢再到别處安身。
三十餘人,共做一堆,隻得在山凹中過夜。
挨到天明,又聽喊殺,連聲不絕,正惶惑間,隻見火光遍山,延着樹木,看看燒到山凹中來。
翌王便哭道:"這番死了。
"範老道:"不記得貧道之言麼?"又聽其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
"那火便不燒過來,方才放心。
再說郜長彪回頭看見山上火起,便棄了侯先,回身上山救應。
不提防刺斜裡一将沖出,手提大刀喝道:"賊徒休走。
"郜長彪吓得面如土色,未及回手,早已頭滾落地。
原來官軍中少年戰将黑定國,料道賊軍不利,必仍上山,且在歸路上埋伏伺候。
不意果不出其所料,被他得了大功。
随把刀頭挑了郜長彪首級,繞山叫道:"賊首已誅,兩軍不必苦戰。
"當時有詩贊雲: 年少風流将,英雄孰可當。
功成馬到處,誅賊獨誅王。
陶公等曉得,大軍盡上山來。
範雲侶、湛翌王、蔡大能等,亦随後來到大營,見了陶公道:"元帥恭喜。
"陶公歡喜不盡。
軍中撈得梅富春屍首,報與陶公得知,傷感不已,叫把棺木盛殓葬于孤山之下。
武貴等亦來會合。
中軍傳令封刀,不得妄殺。
賊衆盡數投降,所得糧草衣甲器械金銀布帛,不計其數。
又大張告示安民,曉谕道: 平湖蕩寇帥府陶,照得本府奉命讨賊,仰賴天威,衆将戮力,剪除小醜,克日平定,救民水火,誓不妄殺。
如賊兵降将,願從順者,當加以不次之賞,以照勸義。
倘願散伍歸田,亦聽其自便。
如罔知天命,懷疑負固,釜中遊魂,猶思走險,本帥府定當遣将掃蕩,不留遺孽。
為此遍谕,想宜知悉。
即于是日,在山殺牛宰馬,大設筵宴,酬勞将士兵衆。
所得金帛,一半入官克饷,一半分給各部軍中。
歡聲如雷。
将在山未燒寨栅,盡數拆毀。
過了一夜,到得天明,三軍并作一處,放炮掌号,揚兵回營。
自撫按以下文武官員,都來迎賀。
到得營中,傳令各處:調來兵将,仍回本汛安插,伺本帥府申奏朝廷,另行升賞。
其河口事務,盡交割貢參将掌管。
其外諸将,俱随本帥府赴省調用。
分撥已定,即日到了南昌,坐了提督衙門,便修本複命。
本内就叙了諸将功勳。
第一,湛國瑛;第二賈龍;第三黑定國;第四武貴。
次及陳龍、侯先、湛輔廷、龍士彪、蔡大能、高虎等,共是四十九人。
隻有範雲侶、蔔道人兩個,不願為官,着實固辭,故此聽其自便,不叙入軍功裡面。
又把郜長彪首級,封函端正,一起解京。
這日,中軍官報:"撫按差官送禮。
"陶公打發過了
陶公見了,大喜道:"辛苦你了。
"景節道:"高年兄已到任,叫男多多緻意,說一等平了湖寇,先替我們題疏報功。
"陶公道:"難得他如此。
今湖寇亦将次平靖,但你去後,第二次打仗,湛大舅被賊擄去,所以我親臨虎穴來救他。
已叫範道人、蔡大能先去通信,隻未知他們會見不曾。
要知好歹,隻看明日行兵勝負何如了。
"正說間,見侯先、輔廷回來道,如此如此。
陶公聽了,半晌不語道:"湛生命蹇如此。
但是,已會見老範,諒必無事。
"一夜無話。
到了次早,郜長彪親自出陣,大罵"殺不盡的逆狗,敢與老爺對個手麼。
"郜長彪喝叫,把船踏動。
兩船相湊,鬥上二十餘合,不分勝負。
這裡龍士彪、梅富春一齊出陣相幫,賊陣内女将張三姐、青水雞傅大用,亦來幫助。
各人尋個對手。
但見: 刀過處千條血浪,槍過處萬點梨花。
一個豹眼圓睜,怒搖五嶽;一個柳眉倒豎,氣撼三山。
宣花月斧劈空,斬透皂羅袍;透腦星槌直飛,扭絕獅蠻帶。
真個是:陣雲高處風波惡,殺氣沖來日月昏。
六員将在湖面上,我不容你,你不饒我,鬥得好不兇猛。
正酣戰間,官軍中一将落水,卻是梅富春。
他見張三姐生得标緻,便松了手,早被他一戟刺中咽喉,挑翻落水。
侯、朱二人正慌,隻見賊人後邊大亂,卻是武貴一軍,在前山聽得山後呐喊,曉得兩下交鋒,便奮勇飛上山去。
賊衆守把前山的,盡被殺散,乘勢趕入大寨之中,滿山放起火來。
那翌王等,被蛇沖霧掩,不辨東西,因與侯先等對面相失,又不敢再到别處安身。
三十餘人,共做一堆,隻得在山凹中過夜。
挨到天明,又聽喊殺,連聲不絕,正惶惑間,隻見火光遍山,延着樹木,看看燒到山凹中來。
翌王便哭道:"這番死了。
"範老道:"不記得貧道之言麼?"又聽其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
"那火便不燒過來,方才放心。
再說郜長彪回頭看見山上火起,便棄了侯先,回身上山救應。
不提防刺斜裡一将沖出,手提大刀喝道:"賊徒休走。
"郜長彪吓得面如土色,未及回手,早已頭滾落地。
原來官軍中少年戰将黑定國,料道賊軍不利,必仍上山,且在歸路上埋伏伺候。
不意果不出其所料,被他得了大功。
随把刀頭挑了郜長彪首級,繞山叫道:"賊首已誅,兩軍不必苦戰。
"當時有詩贊雲: 年少風流将,英雄孰可當。
功成馬到處,誅賊獨誅王。
陶公等曉得,大軍盡上山來。
範雲侶、湛翌王、蔡大能等,亦随後來到大營,見了陶公道:"元帥恭喜。
"陶公歡喜不盡。
軍中撈得梅富春屍首,報與陶公得知,傷感不已,叫把棺木盛殓葬于孤山之下。
武貴等亦來會合。
中軍傳令封刀,不得妄殺。
賊衆盡數投降,所得糧草衣甲器械金銀布帛,不計其數。
又大張告示安民,曉谕道: 平湖蕩寇帥府陶,照得本府奉命讨賊,仰賴天威,衆将戮力,剪除小醜,克日平定,救民水火,誓不妄殺。
如賊兵降将,願從順者,當加以不次之賞,以照勸義。
倘願散伍歸田,亦聽其自便。
如罔知天命,懷疑負固,釜中遊魂,猶思走險,本帥府定當遣将掃蕩,不留遺孽。
為此遍谕,想宜知悉。
即于是日,在山殺牛宰馬,大設筵宴,酬勞将士兵衆。
所得金帛,一半入官克饷,一半分給各部軍中。
歡聲如雷。
将在山未燒寨栅,盡數拆毀。
過了一夜,到得天明,三軍并作一處,放炮掌号,揚兵回營。
自撫按以下文武官員,都來迎賀。
到得營中,傳令各處:調來兵将,仍回本汛安插,伺本帥府申奏朝廷,另行升賞。
其河口事務,盡交割貢參将掌管。
其外諸将,俱随本帥府赴省調用。
分撥已定,即日到了南昌,坐了提督衙門,便修本複命。
本内就叙了諸将功勳。
第一,湛國瑛;第二賈龍;第三黑定國;第四武貴。
次及陳龍、侯先、湛輔廷、龍士彪、蔡大能、高虎等,共是四十九人。
隻有範雲侶、蔔道人兩個,不願為官,着實固辭,故此聽其自便,不叙入軍功裡面。
又把郜長彪首級,封函端正,一起解京。
這日,中軍官報:"撫按差官送禮。
"陶公打發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