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假扮盜自投法網 真仗義暫寄嬌娥

關燈
,撺掇他,釀成此事,還要推幹。

    "叫把王乙、俞甲一齊夾起來。

    王乙等熬痛不過,隻得招來,放了夾棍,各重責三十闆。

    梅富春雖是陶家至戚,然被惑倡首,罪與王乙等同,俱應杖一百,流三千裡。

    馬四、牛五等,俱杖八十,流二千裡。

    便當堂判下審單道: 審得梅富春,宦裔之不自好者也。

    賦性兇暴,立心狠毒。

    恃先人之蔭,不為善而喜作惡。

    逞夜郎之威,專害人而圖利己。

    兼以犬豕為朋,故心愈狠,而手足如同草疥。

    殺妹于前;豺狼是伍,故性愈兇而骨肉視若仇仇,劫姑于後。

    數其罪,不啻彌天,書其愆,曷勝罄竹。

    惟是殺妹者,妹遠蹤而事可寝;劫姑也,姑挺身而惡遂昭。

    按慈律例,倡首法宜加等。

    鑒彼苦衷,涉親情或可原,三千裡外,勞肢體以冀自新;一百杖中,重鞭笞而勵改惡。

    馬四、牛五略處減等;王乙、俞甲并宜從重。

    惡等當亦俯首無辭,問心有愧者矣。

     高公判了審單,即叫備文,連招申詳各上司定奪。

    不題。

     再說梅小姐,當夜在陶夫人家中,得了消息,同佛奴背着包囊,黑暗中望街坊亂闖。

    挨出城門,走不上一裡路,前面阻着一條大河,并無船隻可渡。

    向佛奴哭道:"不如向此清流,捐軀殒命,倒是長策。

    "佛奴又極力解勸。

    忽見對港内,搖出小小漁船來。

    佛奴忙把手招道:"搖漁船的,煩你擺個渡。

    "那船上人聽得,便攏過岸來道:"二位娘子,要過河麼?"佛奴道:"正是,勞動老人家渡我們過河,送你酒錢。

    "便扶了小姐,下得船來。

    老頭兒看見杏娘,不住流淚。

    便問道:"小娘子為何如此,莫非有甚苦楚事麼?說與老漢,或者替你消得愁,解得悶,也不可知。

    "佛奴代小姐把前後事情,略略告訴一番。

    那老者道:"阿彌陀佛,世上有這樣狠人。

    但如今娘子們想到那裡安身去?"佛奴道:"正是走投無路的苦哩。

    "那老者道:"我倒想着一處,可以安得身,躲得難的。

    但未知二位娘子意下如何?"佛奴道:"若是果然,煩老人家試說與我知道。

    "老者道:"此去七八裡,離城共有十裡路,地名上灣村,正通着此河。

    村上不多幾家人家,極是幽僻。

    過東去更冷靜些,有一尼庵,庵中有兩個老尼居住,況且地方冷落,并無遊人來往。

    娘子們想一想,若是住得,老漢便送你們去,不要什麼酒錢。

    "常言道: 為人處處行方便,福也增來壽也增。

     佛奴道:"那有勞而不酬之理,如此快送我們去便了。

    "老者答應,棹動小船,不多時早已搖到。

    便彎住船,撺了跳闆,佛奴請小姐道:"事已如此,請小姐寬心到庵内去,暫避幾時。

    凡事有小婢在此,切莫憂壞了身子。

    "那老者引路,佛奴送小姐,剛剛上得岸來,隻見幾間草房之内,閃出幾個大漢來,問道:"你這兩個女子,是那裡來的?"佛奴、杏娘唬得半死。

    正是: 才躲得霹靂,又撞着雷公。

     漁船上老者,唬得在地上亂滾。

    那些人又問時,佛奴隻得擔着驚惶答道:"我們主婢二人,城中逃難來的。

    "内一人道:"清平世界,躲什麼難?你且說個細來,我自有分曉。

    你們不要害怕,我們不是什麼歹人,傷你命劫你财的。

    "那老者便在地上爬起來亂拜道:"如此極好。

    "衆人都忍不住笑起來。

    佛奴把前後始末說與他們聽了。

    那人問道:"你家小姐可是叫做醒名花?"佛奴道:"正是。

    "那人便笑道:"原來就是湛大哥思想的。

    請起來,可曉得小可們麼?小可叫做賈龍,在攢戟嶺上聚義,今年四五月間,湛翌王大哥,在我寨中住了五十多天,後來又有一個陶景節,是他的妹夫,也來同住幾日,兩人一齊上北京去了。

    我們如今正這裡左近,要尋訪梅富春來,與湛大哥出口氣。

    今早兩個弟兄出城,已曉得他所為之事,不道又在小姐面上做工夫,自害自己的性命,我們倒不與他計較了。

    如今小姐要往何處躲難?令兄既已自敗,料無第二個與你作對,不如就在此小庵之内暫住幾日。

    等待湛大哥消息到來,小可們與你定奪便了。

    "杏娘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