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叙譚概
猶龍《譚概》成,梅子讀未終卷,歎曰:“士君子得志,則見諸行事;不得志,則托諸空言。
老氏雲:談言微中,可以解紛。
然則談何容易!不有學也,不足談,不有識也,不能談,不有膽也,不敢談,不有牢騷郁積于中而無路發摅也,亦不欲談。
夫羅古今于掌上,寄《春秋》于舌端,美可以代輿人之誦,而刺亦不違鄉校之公,此誠士君子不得志于時者之快事也!”猶龍曰:“不然。
于不見夫鸜鹆乎?學語不成,亦足自娛。
吾無學無識,且膽銷而志冷矣!世何可深談!談其一二無害者,是謂概。
”梅子曰:“有是哉?吾将以子之談,概子之所未談。
”猶龍曰:“若是,是旌餘罪也!”梅子笑曰,“何傷乎?君子不以言舉人,聖朝甯以言罪人?知我罪我,吾直為子任之。
”于是乎此書遂行于世。
古亭社弟梅之熉惠連述 題《古今笑》 韻社諸兄弟抑郁無聊,不堪複讀《離騷》,計唯一笑足以自娛,于是争以笑尚,推社長子猶為笑宗焉。
子猶固博物者,至稗編叢說,流覽無不遍,凡揮麈而談,雜以近聞,諸兄弟辄放聲狂笑。
粲風起而郁雲開,夕鳥驚而寒鱗躍,山花為之遍放,林葉為之振落。
日夕相聚,撫掌掀髯,不複知有南面王樂矣。
一日野步既倦,散憩籬薄間,無可語,複縱談笑。
村塾中忽出腐儒貿貿而前,聞笑聲也,揖而丐所以笑者。
子猶無已,為舉顯淺一端,儒亦恍悟,劃然長噱。
餘私與子猶曰:“笑能療腐邪?”子猶曰:“固也。
夫雷霆不能奪我之笑聲,鬼神不能定我之笑局,混沌不能息我之笑機。
眼孔小者,吾将笑之使大,心孔塞者,吾将笑之使達。
方且破煩蠲忿,夷難解惑,豈特療腐而已哉!”諸兄弟前曰:“吾兄無以笑為社中私,請輯一部鼓吹,以開當世之眉宇。
”子猶曰:“可。
”乃授簡小青衣,無問杯餘茶罷,有暇,辄疏所睹記,錯綜成帙,顔曰“古今笑”。
不分古今,笑同也,分部三十六,笑不同也。
笑同而一笑足滿古今,笑不同而古今不足滿一笑。
倘天不摧,地不塌,方今方古,笑亦無窮,即以子猶為千秋笑宗,胡不可?世有三年不開口如楊子者,請先以一編為之療腐。
韻社第五人題于蕭林之碧泓 古今笑史序 予友石鐘朱子,卓荦魁奇,性無雜嗜,惟嗜飲酒讀書,飲中狂興,可繼七賢而八、八仙而九;書則其下酒物也。
仲姜玉,季宮聲,亦具飲癖,而量稍殺。
皆好讀書,讀之不已,又從而筆削之,筆削之不已,又從而剞劂之。
慮其間或有讀而不快,快而不甚快着,是何異于旨酒既設,肴核雜陳,而忽有俗客沖筵,腐儒罵坐,使飲興為中阻,不可謂非酒厄,勢必扶而去之,以俟洗盞更酌:此古今笑之不得不删,删而不得不重謀剞劂也。
人謂石鐘昆季于此為讀書計,烏知其為飲酒計乎?是編之輯,出于馮子猶龍,其初名為《譚概》,後人謂其網羅之事,盡屬诙諧,求為正色而談者,百不得一,名為譚概,而實則笑府,亦何渾樸其貌而豔冶其中乎?遂以《古今笑》易名,從時好也。
噫!談笑兩端,固若是其異乎!吾謂談鋒一辍,笑柄不生,是談為笑之母。
無如世之善談者寡,喜笑者衆,鹹謂以我之談,博人之笑,是我為人役,苦在我而樂在人也。
試問伶人演劇,座客觀場,觀場者樂乎?抑演劇者樂乎?同一書也,始名譚概,而問者寥寥,易名古今笑,而雅俗并嗜,購之唯恨不早,是人情畏談而喜笑也明矣。
不投以所喜,懸之國門,奚裨乎?石鐘昆季,筆削既竣,而問序于予。
予請所以命名者:“仍舊貫乎?從時尚乎?”石鐘曰:“予酒人也,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無暇為晉人清談,知有笑而已矣。
但馮子猶龍之輯是編,述也,非作也;予雖稍有撙節,然不敢旁贅一詞,又述其所述者也。
述而不作,仍古史也,試增一詞為《古今笑史》,能免蛇足之譏否乎?”予曰:“善,古不雲乎:‘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是集非他皆古今絕妙文章,但去其怒罵者而已,命曰《笑史》,誰曰不宜?” 李漁 自叙 龍子猶曰:人但知天下事不認真做不得,而不知人心風俗皆以太認真而至于大壞。
何以故?胥庭之世,摽枝野鹿,其人安所得真而認之?堯、舜無所用其讓,湯、武無所用其争,孔、墨無所用其教,管、商無所用其術,蘇、張無所用其辯,蹻、跖無所用其賊。
知此,雖億萬世而泰階不欹可矣。
後世凡認真者,無非認作一件美事。
既有一美,便有一不美者為之對,而況所謂美者又未必真美乎!姑淺言之,即知富貴一節,錦褥飄花,本非實在,而每見世俗輩平心自反,庸碌猶人,才頂卻進賢冠,便爾面目頓改,肺腸俱變,谄夫媚子又從而逢其不德。
此無他,彼自以為真富貴,而旁觀者亦遂以彼為真富貴,孰知熒光石火,不足當高人之一笑也。
一笑而富貴假,而驕吝忮求之路絕;一笑而功名假,而貪妒毀譽之路絕;一笑而道德亦假,而标榜倡狂之路絕;推之一笑而子孫眷屬亦假,而經營顧慮之路絕;一笑而山河大地皆假,而背叛侵淩之路絕。
即挽末世而胥庭之,何不可哉,則又安見夫認真之必是,而取笑之必非乎?非謂認真不如取笑也,古今來原無真可認也。
無真可認,吾但有笑而已矣。
無真可認而強欲認真,吾益有笑而已矣。
野菌有異種,曰“笑矣乎”,誤食者辄笑不止,人以為毒。
吾願人人得笑矣乎而食之,大家笑過日子,豈不太平無事億萬世?于是乎集《古今笑》三十六卷。
庚申春朝書于墨憨齋 迂腐部第一 子猶曰:天下事被豪爽人決裂者尚少,被迂腐人擔誤者最多。
何也?豪爽人縱有疏略,譬諸鉛刀雖鈍,尚賴一割。
迂腐則塵飯土羹而己,而彼且自以為有學、有守、有識、有體,背之者為邪,斥之者為謗,養成一個怯病天下,以至于不可複而猶不悟。
哀哉!雖然,丙相、溫公自是大賢,特摘其一事之迂耳。
至如梁伯鸾、程伊川所為,未免已甚,吾并及之,正欲後學大開眼孔,好做事業,非敢為邪為謗也。
集《迂腐》第一。
問牛 丙吉為丞相,嘗出,逢鬥者,死傷橫道。
吉過之不問。
已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裡矣?”掾吏謂丞相前後失問。
吉曰:“民鬥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
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間也。
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太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傷害。
三公典調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
死傷橫道,反不幹陰陽之和,而專讨畜生口氣,迂腐莫甚于此。
友人诘餘曰:“誠如子言,漢人何以吉為知大體?”餘應曰:“牛體不大于人耶?”友人大笑。
驅驢宰相 王及善才行庸鄙,為内史,時謂“鸠集鳳池”。
俄遷右相,無他施設,唯不許令史輩将驢入台,終日驅逐。
時号“驅驢宰相”。
驅驢出堂,正存相體。
彈發禦史 宋禦史台儀:凡禦史上事,一百日不言,罷為外官。
有王平,拜命垂滿百日,而未言事。
同僚訝之,或曰:“王端公有待而發,必大事也。
”一日聞進劄子,衆共偵之,乃彈禦膳中有發。
其彈詞曰:“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狀。
” 王躬是保,忠孰大焉,是學丙吉樣子。
鵝鴨谏議 高宗朝,黃門建言:“近來禁屠,止禁豬羊,聖德好生,宜并禁鵝鴨。
”适報金虜南侵,賊中有“龍虎大王”者甚勇。
胡侍郎雲:“不足慮!此有‘鵝鴨谏議’,足以當之。
” 我朝亦有号“蝦蟆給事”者,大類此。
成、弘、嘉三朝建言 成化間,一禦史建言順适物情,雲:“近京地方,行役車輛騾驢相雜。
騾性快力強,驢性緩力小。
今并一處驅馳,物情不便,乞要分别改正。
”弘治初,一給事建言處置軍國事,雲:“京中士人好着馬尾襯裙,因此官馬被人偷拔鬃尾,有誤軍國大計,乞要禁革。
”嘉靖初,一員外建言崇節儉以變風俗,專論各處茶食鋪店所造看桌糖餅:“大者省功而費料,小者料小而費功,乞要擘畫定式,功料之間,務在減省,使風俗歸厚。
” 極小文章,生扭在極大題目上。
“肉食者鄙”,信然! 宋羅江 慶曆中,衛士震驚宮掖,尋捕殺之。
時台官宋禧上言:“此失守于防閑故耳。
聞蜀羅江狗赤而尾小者,其儆如神。
須诏索此狗,豢于掖庭,以備倉卒。
”時号為“宋羅江”。
凡亂吠不止者,皆羅江也,何必曰“無若宋人然”? 羅擒虎、張尋龍 嘉靖中,察院羅相上言:“越州多虎,乞行下措置多方捕殺。
”正言張次賢上言:“人盤嶺乃禁中來龍,乞禁行人。
”太學諸生遂有“羅擒虎”、“張尋龍”之對。
引《月令》 甘延壽、陳湯既斬郅支單于首,請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丞相匡衡議:“《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時。
宜勿懸。
” 還問他斬郅支首是何時?恐不合秋後行刑之律。
谏折柳 程頤為講官。
一日講罷,未退,上偶起憑欄,戲折柳枝。
頤進曰:“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拆。
”上擲枝于地,不樂而罷。
遇了孟夫子,好貨、好色都自不妨。
遇了程夫子,柳條也動一些不得。
苦哉,苦哉! 賢良相面 唐肅宗時初诏賢良,一征君首應。
上極喜,召對。
無他詞,但再三瞻望上顔,遽奏曰:“微臣有所見,陛下知不?”上曰:“不知。
”對曰:“臣見聖顔瘦于在靈武時。
”上曰:“宵旰所緻耳。
”舉朝大笑。
帝亦知其為妄人,恐塞賢路,乃除授一令。
舉朝官員,還有不管皇帝肥瘦的。
此賢良較勝,隻怕作令後,反不管百姓肥瘦耳。
京兆尹禱雨 唐代宗朝。
京兆尹黎幹以久旱祈雨,于朱雀門街造土龍一具,悉召城中巫觋,以身雜入,共舞于龍所。
觀者嗤笑。
彌月不雨,又請禱于文宣王廟。
上聞之,戲曰:“丘之禱久矣。
” 請禅天下 孝昭時,泰山萊蕪山南洶洶有數千人聲。
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
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卧地,亦自立生。
眭孟推《春秋》之意,以為“石立柳生,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
”即說曰:“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
’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
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裡,如殷、周二王後,以承順天命。
”使友内官長賜上此書。
霍光惡其妖言惑衆,誅之。
此等建言,非漢人不敢,然迂亦甚矣! 卦宜娛樂 宋侍讀林瑀,自謂洞于《周易》,嘗以仁宗時合《易》之《需》:“《需》之象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須頻宴遊,務娛樂,始合卦體,而天下治。
”仁宗駭其說,斥之。
飲食宴樂,人主自會,不須相勸。
哭天 漢兵盛,莽憂甚,不知所出。
崔發言:“《周禮》及《春秋》: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
故《易》稱‘先号咷而後笑’。
宜哭天求救。
”莽乃率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因搏心大哭,氣盡,伏而叩頭。
又作告天策千餘言。
諸生小民令旦夕哭,為設餐粥,凡能誦策文者,除以為郎,至五千餘人。
漢兵入都門,宮中火,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宮人号呼。
時莽绀袀服帶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栻于前,時日加某,莽旋席随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 《孝經》可退賊、息訟、卻病 張角作亂,向栩上便宜:“不須興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消滅。
” 趙韓王以半部《論語》定天下,《孝經》何不可破賊? 國初有孝子王漸,作《孝經義》五十卷,事亦該備。
而漸性鄙樸,凡鄉裡有鬥訟,漸即詣門高聲誦《義》一卷。
後有病者,亦請漸誦書。
修身為本 藩司吳夢蜚家有怪,時出以竊飲食,間竊衣飾金銀。
吳厭苦之,偶訴監司徐公。
徐曰:“邪不勝正。
”朱書“修身為本“四大字,令帖堂中。
鬼見,拍手揶揄,且出穢語。
徐大怍。
迂腐有種 唐昭宗時,鄭棨為相。
太原兵至渭北,天子竭于攘卻之術。
棨奏對,請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
後棨孫珏相梁末帝。
唐莊宗兵入汴,帝惶恐不知所為。
珏獻一策:“願得陛下傳國寶,馳入唐軍,以緩其行,而待救兵之至。
”帝曰:“寶不足惜,顧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耳!” 是祖是孫。
開元間,上東封泰山。
曆城令杜豐辦供應,以為從幸人多,設有不虞,倉卒不備,乃造兇器三十具,置諸行宮,光彩赫然。
有刺史駭謂:“主上封嶽祈福,誰造此不祥?”将索治豐。
豐逃卧妻床下,詐死得免。
時豐子杜鐘為兖州參軍,掌廄馬刍豆,曰:“禦馬至多,臨日煮之不給,不若先辦。
”乃煮粟豆二千餘石,熱納窖中,及至,皆臭敗矣。
是父是子。
治平之學 元胡石塘應聘入京,世祖召見,不覺戴笠傾側。
及問所學,對曰:“治國平天下之學。
”上笑曰:“自家一笠尚不端正,又能平天下耶?”竟不用。
陳蕃不掃一室,為欲掃清天下。
石塘不正笠,意者志不在一笠也。
惜哉不以此對!袁凫公曰:“爾時方溫《大學》,想不到此。
” 王安石笑(老版做舒太守笑) 舒王(老版做玉)性耽經史,對客語,未嘗有笑容。
知常州日,值賓僚大會,倡優在庭,公忽大笑。
僚佐呼優,犒之曰:“汝能使太守開顔,真可賞也!”一人竊疑公笑不由此,乘間問公。
公曰:“疇日席上,偶思《鹹》、《恒(老版作常)》二卦,豁悟微旨。
自喜有得,故不覺發笑耳!” 對賓客宜思《同人》卦,對酒食宜思《需》卦。
可惜一笑,殊不切景。
許子伯哭 許子伯與友人言次,因及漢無統嗣,幸臣專朝,世俗衰薄,賢者放退,慨然據地悲哭。
時稱“許伯哭世。
” 卓老曰:“人以為淡,我以為趣。
”子猶曰:“杞人恐天墜,漆室愁魯亡。
若遇許子伯,淚眼成湘江。
” 孝泌 江泌,字士深,有孝行,族有與泌同名者,世謂為“孝泌”以别之。
然菜不食心,謂其有生意。
衣敝多虱,以綿置壁前;恐虱饑死,複置衣中。
五谷都有生意,何以獨食?為一虱大費周折,又可笑! 郭逵将略 郭逵伐交州,行師無紀律,其所措置,殆可笑也。
進兵有日矣,乃付諸将文字各一大軸,謂之将軍下令,字畫甚細,節目甚繁。
又戒諸将不得漏洩。
諸将近燈火竊觀之。
徐禧嘗見之,雲:“如一部《尚書》多,禧三日夜讀之,方竟。
則諸将倉卒之際,何暇一一也?内一事雲:‘一、交人好乘象,象畏豬聲,仰諸軍多養豬,如象至,則以錐刺豬,豬既作聲,象自退走。
’” 反支日忌日 王莽敗,張竦客池陽。
知有賊,當去,會反支日,不去,因為賊所殺。
反支果是兇日,在家且得禍,何況出行! 泾州書記薛昌緒,天性迂僻。
梁師入境,泾帥宵遁,臨行攀鞍,忽記曰:“傳語書記,速請上馬!”連促之,薛自匿草庵下,出聲曰:“傳語太師:但請先行,今日辰是某不樂!”泾帥怒,使人提上鞍鞒,捶其馬而逐之,尚以物蒙其面,雲:“忌日禮不見客。
” 好個薛迂僻,忌日草庵匿。
不見客,甯見賊! 檢譜角牴 江陵顧雲,偶于市上收得孔明兵書,遂負可将十萬,吞并四海。
每至論兵,必攘袂叱咤,若真對大敵,時謂之“檢譜角牴”。
《雜俎》載賭錢咒雲:“伊谛彌谛,彌揭羅谛。
”念滿萬遍,呼骰色随意而轉。
有趙生者信之。
誦至千,喜曰:“亦足小勝!“遂與人決賭,連呼不驗,喪資而返。
顧雲何以異此。
奇技自獻 新莽時,博募奇技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
言便宜者以萬數。
或言能渡水不用舟楫,連馬接騎,濟百萬師。
或言不持鬥糧,服藥物,三軍不饑。
或言能飛,一日千裡,可窺匈奴。
莽試之。
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着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堕。
莽猶欲獲其名,皆拜理軍。
李晟、張一中談兵 成化二年,都察院經曆李晟言邊務兵機各五事。
以薦用舊臣,非所宜言,降調為通判。
弘治元年,複上疏,言“臣學兵法四十年,得其奇要”。
上《戰法》一篇、《急務》二篇,高自稱許。
上命工部試造戰車弓弩,俱不可用,坐虛廢錢糧,降四級,為雲南曲靖衛知事。
十年,複上疏言邊事,稍遷都察院照磨。
十五年,遷鄖陽府撫民同知,不肯行。
明年,複上疏,願邊方自效,得旨候有西北邊兵備員缺推補。
正德四年,冒候缺兵備佥事上書,獻《安攘六論》。
下兵部,參其大言無實,垂老不悟,姑免罪,放回閑住。
八年,再冒銜上兵書五種,仍放回。
史稱其所制全身鐵甲,工部鑄而俾試之,行數步辄仆焉。
王弇州雲:晟既姓李,而名同西平,其小時雅自負矣。
據其弘治元年疏,學兵法已四十年,當亦不下五十。
至正德八年,且八十餘,而氣不少沮,亦人妖哉! 張進士一中,初名寬,湖廣襄陽人。
流賊犯襄陽,寬以翰林檢讨自乞贊軍務,建策驅流人還鄉,累死者以千萬計。
尋升按察佥事,坐貪淫革職。
至是北虜犯塞,潛來京師,上疏請易旗号盔甲皆為黃色,牌面皆作虎形,曰:“黃為中央之土,以克北方之水。
虎驚胡馬之目,見必俱退,然後以神槍藥箭射之。
”且自謂秘機,不敢詳于副封,奏疏乞留中不出。
下兵部,參其庸妄幹進,罷之。
獻策官街 高郵學正夏有文,弘治末獻書阙下,曰“萬世保豐永亨管見”。
上嘉之,更“管見”二字曰“策”。
夏遂書官銜雲“獻萬世保豐永亨管見天子改為策字高郵州學正夏有文”。
劉、王辱罵 劉寬嘗坐客,遣蒼頭市酒。
去久,大醉而還。
客不堪之,罵曰:“畜産!”寬須臾遣人視奴無恙否,顧左右曰:“此人被罵畜産,辱莫甚焉,吾懼其自殺耳。
” 王昕在東萊,獲殺其同行侶者,诘之,未服。
昕從容謂曰:“彼物故不歸,卿無恙而返,何以自明?”邢邵見文襄,北齊高澄。
說此以為笑樂。
昕聽聞之,詣邵曰:“卿不識造化!”還謂人曰:“子才應死,我罵之極深。
” 罰人食肉 李載仁,唐之後也。
避亂江陵,高季興署觀察推官。
性迂緩,不食豬肉。
一日将赴召,方上馬,部曲相毆。
載仁怒,命急于廚中取餅及豬肉,令相毆者對餐之。
複戒曰;“如敢再犯,必于豬肉中加之以酥!” 河南令 宋子京留守西都,有同年為河南令,好述利便。
以農家藝麥費耕耨,改用長錐刺地下種,自旦至暮,不能一畝。
又值蝗災,科民畜雞,雲:“不唯去蝗之害,兼得畜雞之利。
”克(老版作剋)期令民悉呈所畜。
群雞既集,紛然格鬥,勢不能止,逐之飛走,塵埃障天。
百姓喧阗不已,相傳為笑。
據《孟子》,則畜雞極是王政,但恨不得雞坊小兒作都司晨耳。
歸、王吏治 歸太仆有光谪官吳興。
每治事,胥吏輩環擠案旁,幾不容坐。
歸以硃筆飽蘸,捉向諸人,曰:“諸君若不速退,我便灑将來也!”合堂大笑。
吾蘇王中吳先生,厚德而拙于吏治。
由鄉科為縣令,每視事有疑,辄密緘條紙,質之記室。
一日拆封,見吏匿銀,怪之,亟為傳問,得教雲:“此弊也,宜重懲。
”王為點頭。
久之拆完,王問吏何以匿銀,吏堅諱。
搜之不得,怒責十闆。
既退,餘怒未息,述諸記室。
記室曰:“何不監追贓物,而輕釋乃爾!”王搖首曰:“使不得!責至七八闆時,彼羞極,面俱發赤矣!” 掾史養名 漢朱博遷琅琊太守。
齊部舒緩養名,博新視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
博問其故,對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問緻意,乃敢起就職。
”博奮髯抵幾曰:“齊兒欲以此為俗耶!”皆斥罷之,白巾走出府門。
郡中大驚。
不禁盜墳 一朝士賦性甚迂,知河中府龍門縣。
有薛少卿者,寄籍于縣,墳茔松槚忽經盜砍,因詣縣投牒陳訴。
朝士判曰;“周文王之苑囿,尚得刍荛,薛少卿之墳茔,乃禁樵采?” 昌州佳郡 李丹授昌州倅,以去家遠,乃改鄂州。
彭淵材聞之,吐飯大步往谒李,曰:“誰為大夫謀?昌,佳郡也?”李驚曰:“何以知其佳?”淵材曰:“海棠無香,昌州海棠獨香,非佳郡乎?” 淵材嘗言:“平生就死無恨,唯有五事不甘耳!”人問其故。
淵材曰:“第一恨鲥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菁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詩。
”聞者大笑。
忌諱 宋文帝。
好忌諱,文書上有兇敗喪亡等字,悉避之。
改【馬呙】字為馬邊瓜,以【馬呙】字似禍故也。
移床修壁,使文士撰祝,設太牢,祭土神。
江谧言及“白門”,上變色曰:“白汝家門!”後梁蕭詧惡人發白。
漢汝南陳伯敬終身不言“死”。
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
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筯為“快兒”,幡布為“抹布”。
諱離散,以梨為“圓果”,傘為“豎笠”。
諱狼籍,以郎槌為“興哥”。
諱惱躁,以謝竈為“謝歡喜”。
此皆俚俗可笑處。
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稱“快兒”者。
謝在杭雲:餘所見缙紳中有惡鴉鳴者,日課吏卒左右,彀弓挾彈,如防敵然。
值大雪,即不出,惡其白也。
官文書一切“史”字、“丁”字、“孝”字、“老”字,皆禁不得用。
湖友華濟之常言:其郡守某忌諱特甚。
初下車,丁長孺來谒賀。
怒其姓,拒之再三。
涓人解其意,改丁為千,乃欣然出見。
一日禦史台有大獄當谳,牍中有病故字,吏以指掩之,守見文義不續,以筆擊去吏指。
忽睹此字,勃然色變,急取文書于案桌足下旋轉數次,口誦“乾元亨利貞”。
合堂匿笑。
柳冕為秀才,性多忌諱,應舉時,有語“落”字者,忿然見于詞色。
仆夫犯之,辄加箠楚。
常謂安樂為“安康”。
聞榜出,遣仆視之。
須臾,仆還,冕迎門曰:“得否?”仆曰:“秀才康了。
” 龍骧多諱 《厭勝章》言:“枭乃天毒所産鬼,聞者必罹殃禍。
急向枭連吐十三口,然後靜坐,存北鬥一時許,可禳焉。
”漢蒙州刺史龍骧,武人,極諱己名。
又父名唶,子名邛,亦諱之。
故郡人呼枭曰“吐十三”,鵲曰“喜奈何”,蛩曰“秋風”。
部屬私相告雲:“使君祖諱飯,亦當稱甑粥耶?” 諱父名 則天父名彟,改華州為秦州。
章憲太後父名通,改通州為同州。
朱溫父名誠,以其旁類戊,改戊己為武己。
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凡禦史大夫,光祿大夫,皆去“夫”字。
禦史大、光祿大,是何官銜?何不曰大禦史、大光祿? 唐李賀以父名晉,終身不舉進士。
韓昌黎曰:“父名晉,不舉進士。
若父名仁,子遂不得為人乎?”陳錫玄曰:“此諱而近愚者也。
”杜衍帥并州,吏請家諱。
公曰:“我無諱,諱取枉法贓耳!”斯則達人大觀。
袁德師,給事中高之子。
九日出糕啖客,袁獨凄然不食。
北齊劉臻性好啖蚬,以音同父諱,呼為扁螺。
範晔以父名泰,不拜太子詹事。
呂希純以父名公著,辭著作郎。
劉溫叟父名嶽,終身不聽樂,不遊嵩、華。
徐積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不踐石。
遇石橋,使人負之而趨。
王逸少父諱正,每書正月為初月,或一月。
而其名諸子曰徽之、獻之、操之,其孫又名直之。
三世同用“之”字,此更不可解。
諱己名 田登作郡,怒人觸其名,犯者必笞,舉州皆謂燈為“火”。
值上元放燈,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俗語雲:“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本此。
宋宗室有名宗漢者,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
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太保請官教點兵士書。
” 石虎時,号虎為“王猛”。
朱全忠時,号鐘為“大聖銅”。
又李甘家号柑子為“金輪藏”。
楊虞卿家号魚為“水花羊”。
陸先家号牛為“鈍公子”,李栖筠家号犀為“獨筍牛”。
俱以避諱故也。
至如天成、長興中,稱牛曰“格耳”,則以屠牛禁嚴,特隐其名。
而僧家謂酒為“般若湯”,魚為“水梭龍”,雞為“鑽籬菜”。
巧言文過,尤可惡也。
求七十二世祖墳 熊安生在山東時,或诳之曰:“某村故冢,是晉河南将軍熊光。
去今七十二世,内有碑,為村人埋匿。
”安生掘地求之,不得,連年訟焉。
冀州長史鄭大讙判曰:“七十二世,乃羲皇上人;河南将軍,晉無此号。
”安生率其族向冢而号。
束帶耕田 原平墓下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
每農月,耕者袒裸。
原平不欲使慢其墳墓,乃歸賣家資,買此田。
三農之月,辄束帶垂泣,躬自耕墾。
古者諸侯籍田,冕而青纮,躬秉耒以耕,亦如此光景。
束帶應兄語 劉祭酒弟琎,方軌正直。
祭酒嘗夜呼琎,欲與共語。
琎不時答,下床著衣立,然後應。
祭酒怪其久。
琎曰:“向束帶未竟。
” 王、劉莊卧 王文公凝靖修重,德冠當世。
每就寝息,必叉手而卧,以夢寐中恐見先靈也。
見先靈更須衣冠束帶、俯首鞠躬,何但叉手? 五代劉詞,常被甲枕戈而卧。
謂人曰:“吾以此取富貴,豈可一日辄忘?” 中進士的,便當席書寝硯;做财主的,便當卧糞寝灰。
讀父書 顧恺讀父書,每句應諾。
見《韻府》 敬妻 樊英常病卧便室中,英妻遣婢拜問,英答拜。
或問之,英曰:“妻,齊也。
” 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仆通語再三,然後秉燭造室,至于高談虛論,茶果而退。
或欲就宿,必請曰:“某以繼嗣事重,辄欲蔔其嘉會。
”候報可,方入,禮亦如之。
妻犯齋禁 周太常澤,字稚都,清潔守禮。
嘗卧病齋宮。
妻窺問所苦,周以為幹犯齋禁,大怒,收送诏獄。
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
” 《百忌曆》 李戴仁性迂緩,娶閻氏,年甚少,與之異室,私約曰:“有興則見。
”一夕,閻忽叩戶。
戴仁急取《百忌曆》看之,大驚曰:“今夜河魁在房,不可行事,謝到而已。
”閻慚去。
又漢陳伯敬,與妻交合,必擇時日,遣媵禦将命,住複數四。
拱手對妾 溫公未有子,清河郡君為置一妾。
一日,乘間俾盛飾送入書房。
公略不顧。
妾思所以嘗之,取一帙問曰:“中丞,此是何書?”公拱手莊色對曰:“此是《尚書》。
”妾乃逡巡而退。
問安求嗣 《國朝史餘》雲:陳獻章入内室,必請命于太夫人,曰:“獻章求嗣。
”顧主事餘慶面質之,因正色曰:“是何言?太夫人孀婦也!”陳嘿然。
常熟周木,嘗朝叩父寝室。
父問誰,曰:“周木問安。
”父不應。
頃之,又往,曰:“周木問安。
”父怒起,叱之曰:“老人酣寝,何用問為?”時人取以為對,曰:“周木問安,獻章求嗣。
” 不近妓 王琨性謹慎。
顔師伯豪貴,設女樂要琨,酒炙皆命妓傳行。
每及琨席,必令緻床上,回面避之,俟其去,方敢飲啖。
此等客,顔不必請;此等席,王不必赴。
蔡君谟守福唐時,會李太伯與陳烈于望海亭,以歌者侑酒,方舉闆一拍,陳驚怖越席,攀木逾牆而去。
又是一個“陳驚座”! 楊忠襄公邦乂,少處郡庠,足不涉茶房酒肆。
同舍欲壞其守,拉之出飲,托言朋舊家,實娼館也。
公初不疑,酒數行,娼豔妝而出。
公愕然趨歸,取其衣焚之,流涕自責。
心中有妓 兩程夫子赴一士夫宴,有妓侑觞。
伊川拂衣起,明道盡歡而罷。
次日,伊川過明道齋中,愠猶未解。
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卻無妓。
今日齋中無妓,汝心中卻有妓。
”伊川自謂不及。
欲黥妓面 江東有縣尹,欲黥妓女之面,以息誨淫之風。
咨訪邑中長者。
曰:“曾伏觀祖訓有雲:子孫做皇帝,不用黥刺剕劓閉割之刑。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犯人淩遲,全家處死。
”縣尹乃悚然流汗,事遂寝。
李退夫穢語 宋沖晦處士李退夫者,為事矯異,居京師北郊。
一日種胡荽,俗傳口誦穢語則茂,退夫撒種,密誦曰“夫婦之道,人倫之本”雲雲,不絕于口。
忽有客至,命其子畢之。
子執餘種曰:“大人已曾上聞。
”故皇祐中館閣或談語,則曰;“宜撒胡荽一巡。
” 夫婦果是穢語,處士不錯。
肖胤雅言,便令胡荽不茂。
雅言 李獻臣好為雅言。
知鄭州時,孫次公為陝漕,罷,赴阙,先遣一使臣入京。
所遣乃獻臣故吏,到鄭庭參,獻臣甚喜,欲令左右延飯,乃問之曰:“餐來未?”使臣誤意餐者謂次公也,遽對曰:“離長安日,都運己治裝。
”獻臣曰:“不問孫待制,官人餐來未?”其人慚沮而言曰:“不敢仰昧,為三司軍将日,曾吃卻十三。
”蓋鄙語謂遭杖為餐。
獻臣掩口曰:“官人誤也,問曾與未曾餐飯,欲奉留一食耳。
” 本欲雅言,自費唇舌。
汪司馬南溟喜摹古。
一日其媳與夫競寵,割去夫勢。
僮倉惶趨報。
坐客驚問,汪徐徐應曰:“兒婦下兒子腐刑。
” 昆山周用齋不識道路,每至轉彎,必拱立道左,向人曰:“問津。
”負擔者不解其義,因指義井與之。
誦經稱小人 燕北風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
宣和間,有遼國右金吾衛上将軍韓正歸朝,授檢校少保節度使,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
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數十遍,其聲朗然。
且雲:“對天童豈可稱我?”自“皇天生我”以下二十餘句,凡稱“我”者,皆改為“小人”:“皇天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鬥輔小人”雲雲。
誦畢,贊歎雲:“這天童極靈聖。
”傍一人雲:“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耶?” 雅與不雅,總成迂腐。
《匍匐圖》 福州陳烈,動遵古禮。
蔡君谟居喪莆田,烈往吊之。
将至境,語門人曰:“《詩》雲:‘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今将與二三子行此禮。
”于是烏巾斓鞟,偕二十諸生望門以手據地,膝行号恸而入。
婦人望之皆走。
君谟匿笑受吊。
即時李遘畫《匍匐圖》。
滅竈 梁伯鸾少孤,嘗獨止,不與人同食。
比舍先炊已,呼伯鸾及熱釜炊。
伯鸾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竈更燃之。
事莫妙于善因。
伯鸾心術,未免太冷。
懷糒 《物理論》雲:呂子義,當世清賢士也,有舊人往存省,嫌其設酒食,懷幹糒而往。
主人榮其降己,乃盛為馔。
義出懷中幹糒,求一杯冷水而食之。
飲食必以錢 《風俗通》雲:安陵清者郝仲山,每飲馬渭水,投三錢于水中。
穎川郝子廉亦然。
又郝嘗過姊家飯,密留五十錢席下而去。
《後漢書》:範丹嘗看姊病,設食,丹出門留錢百文。
姊追送之。
丹見裡中刍稾(老版做藁)僮更相怒曰:“言汝清高,豈範史雲輩乎!”丹歎曰:“吾之微志,乃在僮豎之口。
不可不勉!”遂棄錢而去。
别駕拾桑 隋趙軌為齊州别駕,東鄰有桑椹落其家,軌悉拾還之。
别駕亦有公事,哪得此閑工夫?後周張元,性廉潔。
南鄰有杏二樹,杏熟,多落元園中,悉拾以還主。
子猶曰:這又是趙軌作俑。
卻衣 軒惟行名輗,鹿邑人,清介,四時一布袍。
嘗督漕淮上,嚴冬忽堕水,援出裹被坐。
有司急進衣,卻去,竟俟衣幹。
幸有被裹,不然,不學陳三凍殺乎? 埋羹 王琎為甯波守,自奉儉約。
一日見馔兼魚肉,大怒,命撒(疑為撤)而瘗之。
世号“埋羹太守。
” 太好名,太作業。
珠玉報 貴州廉使孔公,苦節自勵。
土官以明珠寶玉來獻,公悉于堂上椎碎之,遂為土官下火蠱。
行抵浙江,火自口出,高數丈而死。
不受可也,椎碎何說?暴殄天物,死宜矣。
仇、管省過 郭林宗謂仇季知曰:“子嘗有過否?”季知曰:“吾嘗飯牛,牛不食,鞭牛一下,至今戚戚耳!” 管甯泛海,舟覆,曰:“吾嘗一朝科頭,三晨晏起,過必在此!” 顧協 《北史》:顧協少時,将聘舅息女,未成婚而協母亡。
免喪後,不複娶。
年六十餘,此女猶未他适。
協義而迎之,卒無嗣。
此等嫁娶,是亦不可以已乎! 吳征士學問 吳征士與弼,一日出獲,手為鐮傷,流血不止。
舉視傷處,曰:“若血不即止,而吾收之,即是為爾所勝。
”言已而獲如故。
又往遊武夷,過逆旅,索宿錢至多三文。
堅不與。
或勸之,曰:“即此便暴殄天物!”乃負擔夜去。
吳康齋召至京師,常以兩手大指食指作圈,曰:“令太極常在眼前。
”長安浮薄少年競以蘆菔投其中,戲侮之,公亦不顧。
太極冤 婁諒自負道學,佩一象環,名太極圈。
桑悅怪而作色曰:“吾今乃知太極扁而中虛!”作《太極訴冤狀》,一時傳誦。
心學二圖 天順初,漳州布衣陳剩夫,名真晟,詣阙獻“心學二圖”。
其一為《天地聖人之圖》:大書一“心”字,以上一點規而大之,虛其中曰“太極”,左曰“靜”,作十六點黑,右曰“動”,作十六點白;自是如旋螺狀,凡十點彎而向左;又各作十八點,如前而大,每一點包二卦,以為“太極生生之義盡于此矣”。
其一為《君子法天之圖》,亦大書一“心”字,其上點規而大之,虛其中曰“敬”,左曰“靜”,右曰“動”,各作互圓相入,左半黑而白,白複黑,右半白而黑,黑複白,即太極之陰陽動靜也。
下禮部,掌部事侍郎鄒幹不知說雲何,為寝其事。
萬物一體 一儒者談“萬物一體”。
忽有腐儒進曰:“設遇猛虎,此時何以一體?”又一腐儒解之曰:“有道之人,尚且降龍伏虎,即遇猛虎,必能騎在虎背,決不為虎所食。
”周海門笑而語之曰:“騎在虎背,還是兩體,定是食下虎肚,方是一體。
”聞者大笑。
茶具 範蜀公與溫公遊嵩山,以黑木盒盛茶。
溫公見之,驚曰:“景仁乃有茶具耶!” 謝在杭曰:“一木盒盛茶,何損清介,而至驚駭。
宋人腐爛乃爾!”子猶曰:“此箕子啼象箸之意也。
” 裝胡桃 相國吳石湖一日宴客,以胡桃裝就而後籠罩。
公屢裝不就。
一僮先以桃下罩,用碟盛起。
公撫膺歎曰:“民僞日滋矣!” 怪誕部第二 子猶曰:人情厭故而樂新,雖雅不欲怪,辄耳昵之,然究竟怪非美事。
纣為長夜之飲,通國之人皆失日,以問箕子,箕子不對。
箕子非不能對也,以為獨知怪矣。
楚王愛細腰,使群臣俱減餐焉。
議者謂六宮可也,群臣腰細何為?不知出宮忽見腰圍如許,王必怪,怪則不測,即微王令,能勿減餐乎哉?夫使人常所怪而怪所常,則怪反故而常反新矣。
新故須臾,何人情之不遠猶也?昔富平孫冢宰在位日,諸進士谒選,齊往受教。
孫曰:“做官無大難事,隻莫作怪!”真名臣之言乎,豈唯做官!集《怪誕》第二。
天文冠 新莽好怪,制天文冠,使司命冠之,乘乾車,駕坤馬,左蒼龍,右白虎,前朱鳥,後玄武,右仗威節,左負威鬥,号曰赤星,以尊新室之威命。
司命孔仁妻坐祝詛事連及,自殺。
仁見莽,免冠謝。
莽使尚書劾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
有诏勿問,更易新冠。
到王莽身上,周官、井田,俱屬怪誕,不止天文冠已也。
大像 天後寵僧懷義,為作夾纻大像,小指中猶容十數人,構天堂以居焉。
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首高二百尺。
雲懷義刺膝血為之。
張于天津橋南,忽大風起,裂像為數百段。
《酉陽雜俎》載劄青事 上都市肆惡少,好為劄青。
有張幹者,劄左膊曰:“生不伯京兆尹”,右膊曰“死不畏閻羅王”。
又有王刁奴,以錢五千召劄工,于胸腹為山池亭院,草木飛走,無不畢具,細若設色。
京兆尹薛元賞悉仗殺之。
又高陵縣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劄七十一處,刺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貧,千金不惜結交親。
及至凄惶覓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
”右膊劄葫蘆,上劄出人首,如傀儡戲所謂“郭公”者。
縣吏不解,問之,言葫蘆精也。
蜀市人趙高,滿背镂毗沙門天王。
吏欲杖其背,見天王辄止。
恃此轉為坊市患。
李夷簡擒而杖之,叱杖子打天王盡則已。
經旬日,高袒衣曆門叫呼,乞“修理天王功德錢”。
段成式門下驺路神通,背刺天王像,自言能得神力。
每朔望,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兒供養其背而拜焉。
貞元中,荊州市中有鬻劄者,制為印,上簇針為衆物狀,如蟾蠍鳥獸,随人所欲,印之刷以石墨,精細如畫焉。
天下事久必成套,無怪不常,即劄印一事可見。
荊州街男子葛清,自頸己下,通劄白居易詩。
段成式嘗與荊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
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劄處,至“不是花中偏愛菊”,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黃夾缬窠寒有葉”,則指一樹,樹上挂缬窠,窠紋絕細。
凡劄三十餘首,體無完膚。
陳至呼為“白舍人行詩圖”。
蜀小将韋少卿,少不喜書,嗜好劄青。
其季父嘗令解衣,視胸上劄一樹,樹杪集鳥數千,其下懸鏡,鏡鼻系索,有人止于側牽之。
叔不解,問焉。
少卿笑曰:“叔不曾讀張燕公詩雲‘挽鏡寒鴉集’邪?”叔大笑不已。
陳錫玄曰:此直以親之枝供兒戲耳,可謂非夷俗耶?獨有一道士為郭威、馮晖雕刺,則有異焉。
刺郭于項,右作雀,左作谷粟。
刺馮以臍作甕,中作雁數隻。
戒曰;“他日雀銜谷,雁出甕,是爾亨日。
”後郭祖秉麾,雀谷稍近,比登極,雀遂銜谷。
而馮是時為帥,雁亦自甕中累累出類。
一時雕刺,卻寄先征,異哉! 剃眉 彭淵材初見範文正公畫像,驚喜再拜,前磬折,稱“新昌布衣彭幾幸獲拜谒。
”既罷,熟視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
”乃引鏡自照,又捋其須曰:“大略似之矣,但隻無耳毫數莖耳,年大當十相具足也。
”又至廬山太平觀,見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贊曰:“有宋進士彭幾謹拜谒。
”又熟視久之,呼刀鑷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鬓之狀。
家人輩望見驚笑。
淵材怒曰:“何笑?吾前見範文正公恨無耳毫,今見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 《笑林》評曰:“見晉王克用,即當剔目;遇婁相師德,更須折足矣!”子猶曰:“此等人,宜黥其面強學狄青,卸其膝使學孫膑。
”或問其故,曰:“這花臉如何行得通?” 異服 進士曹奎作大袖袍。
楊衍問曰:“袖何須此大?”奎曰:“要盛天下蒼生。
”衍笑曰:“盛得一個蒼生矣!” 今吾蘇遍地曹奎矣! 翟耆年好奇,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裝。
一日往見許彥周。
彥周髽髻,著犢鼻褲,蹑高屐出迎。
翟愕然。
彥周徐曰:“吾晉裝也,公何怪?” 隻容得你唐裝! 北齊宋道晖,阜城人,與同郡熊安生并稱經師。
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臨,辄服以谒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後齊任城王湝鞭之,道晖徐呼“安偉!安偉!”出謂人曰:“我受鞭不著體。
”複蹑屐翩翩而去。
翼州為之語曰:“顯公鐘,宋公鼓,宋道晖屐,李洛姬肚。
”謂之“四大”。
顯公,沙門也。
宋公,安德太守。
今人稱頌經師,必以绛帳為賢,而以高帽大屐為醜,不知道晖特迂怪可笑耳,未若馬融之可恥也。
融以一代大儒,門生滿天下,而谄事梁冀,獻《西第頌》。
又李固之誅,疏草實出融手,視高帽大屐岸然于任城王之前者,相去何啻千裡! 元佑中,米元章居京師,被服怪異。
戴高檐帽,既坐轎,為頂蓋所礙,遂撤去,露頂而坐。
一日出保康門,遇晁以道。
以道大笑。
下轎握手,問曰:“晁四,你道似甚底?”晁雲:“我道你似鬼章!”二人撫掌絕倒。
時西邊獲賊寨首領鬼章,檻車入京,故以為戲。
蜀中日者費孝先筮《易》,以丹青寓吉兇,謂之“卦影”。
其後轉相祖述。
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足,人或儒冠而僧衣,故為怪以見象。
米元章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蹑朝靴。
人目為“活卦影”。
假面假衣冠 張幼于燕居,多用假面。
少與山僧處嘿厚。
一日往京覓官,過别。
張笑謂曰:“我儒人尚無宦情,汝反不禁中熱耶?”及拜官歸,乘馬相訪。
張星冠羽服,戴假面出迎,口不發一辭,推以乘騎,觀者載道,馬不得前。
又郁山人璠,攜村妓至,曰:“婦能詩,請聯句。
”坐方洽,共夫忽以儒衣冠登座,訝客不當近其内。
客欲散,止之曰:“吾當以幹戚解圍。
”仍用羽服假面與揖遜,夫驚而逸。
假面對假僧、假儒正妙! 張敉幼于晚年改名敉。
嘗過江陰薛世和,薛方拜鴻胪歸,見架上衣冠,門有系馬,竟服其衣冠,乘馬張蓋,報張、薛二孝廉之谒。
二公具衣冠送迎,賓主略不相訝。
世上衣冠半假也,幼于特為拈示。
宴死祭生 黃彪夜看張敉,見其齋中設筵,敉獨居主人位,嘿若談對。
問其故。
答曰:“今日宴死友張之象、董宜陽、何良傅、莫如忠、周思兼五人。
我念所至,辄與心語。
”彪笑曰:“以公所邀,諒諸君必赴。
” 諸君奇客,張奇情,黃亦奇語。
張孝資與張敉善,嘗謂敉曰:“予倘先君殁,當煩設祭。
及吾來也,盍先諸?”敉奇其意,為蔔日,懸祭文,設幾筵籩豆。
孝資至,先延之後閣,令傧相贊禮,伶人奏樂,出之,正襟危坐,助祭者朗誦祭章,聲伎滿堂,香煙缭繞。
敉贈以詩雲:“祭是生前設,魂非死後招。
” 金陵史癡名忠,字廷直。
年逾八十,預命發引,已随而行,謂之“生殡”。
孝資生祭類之。
張幼于贖罪 張居士臘月朔谒家廟,樓匾忽堕。
張曰:“此祖宗怒我也!”因沐浴茹素,作“自責文”,囚服長跽謝過,凡七日,以巨石壓頂。
令家奴下杖數十。
已而口占“贖罪文”,備述生平讀書好客之事。
因起更衣,插花,披錦,鼓樂導之而出,曰:“祖宗釋我矣!” 蘇、湛引過 蘇世長在陝,邑裡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撻于市廛五百。
人疾其詭,鞭之流血,長不勝痛楚而走。
側身修行足矣,而成湯以身代犧;閉閣思過足矣,而世長以身受撻。
是皆已甚也!鞭之流血,長不容不走矣;倘桑林之神真欲奉享,不知商王意下如何? 湛子文樸令江夏,勤省過失,設有小愆,辄以狀自劾,使吏望阙呼名,己唯諾示改。
虛文可厭! 殓如封角 司馬文正公薨,程正叔以臆說殓之,如封角狀。
東坡嫉其怪妄,怒诋曰:“此豈‘信物一角,附上閻羅大王’者耶!” 唐末吳堯卿以傭保起家,托附權勢,盜用鹽鐵錢六十萬缗。
及廣陵陷,軍人識堯卿者,鹹請啗之。
畢師铎不許,夜令易服而遁。
至楚州,為雠所殺,棄屍衢中。
其妻以紙絮葦棺斂之。
未及就圹,好事者題其上雲:“信物一角,附至阿鼻地獄。
請去斜封,送上閻羅大王。
”時人以為笑端。
蘇語本此。
飼犬 暢師文好奇尚怪。
總帥汪公張具延飲。
主人方送正飯,師文忽頤使其童,瀉羹于地,羅籠餅其側。
主命再供。
既至,又複如前,徑推案上馬而去。
後使人問之,因作色曰;“獨不見其犬乎?或寝或吪,列于庭下,是不以犬見待,且必以犬見噬也!吾故飼之而出耳。
” 犬客并列,亦是主人不謹,莫怪!莫怪! 潔疾 暢純父有潔疾。
與人飲,必欲至盡,以巾拭爵,幹而後授之,則喜,自飲亦然。
食物多自手制,水唯飲前桶,薪必以尺,蔥必以寸。
一日,劉時中與文子方同過,值其濯足。
暢聞二人至,辍洗而迎,曰:“适有佳味,可供佳客。
”遂于卧内取四大桃置案上,以二桃洗于濯足水中,持啖二人。
子方與時中雲:“公洗者公自享之,勿以二桃污三士也。
”因于案上各取一顆,大笑而去。
純父過以潔自信。
齊王思遠性簡潔,客詣己者,衣服垢穢則不前,必刑儀新楚,乃與促膝。
及客去,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
同時丘明士蓬首散發,終日酣醉。
李珪之曰:“吾見王思遠,便憶丘明士;見丘明士,便憶王思遠。
” 宗炳之性潔,賓客造之者,去未出戶,辄令拭席洗床。
遂安令劉澄有潔癖,在縣掃拂郭邑,路無橫草,水翦蟲穢,百姓不堪。
王維居辋川,地不容微塵,日有十數帚掃治。
專使兩僮縛帚,有時不給。
王思微好潔,左右提衣,必用白紙裹手指。
宅中有犬汙屋棟,思微令門生洗之,意猶未已,更令刮削;複言未足,遂令易柱。
荊公夫人吳,性好潔,與公不合。
公自江甯乞歸私第,有一官藤床,吳假用未還。
官吏來索,左右莫敢言。
公直跣而登床,偃仰良久。
吳望見,即命送還。
又嘗為長女制衣贈甥,裂绮将成,忽有貓卧其旁,夫人将衣置浴室下,任其腐敗,終不與人。
荊公終日不梳洗,虮虱滿衣,當是月老錯配。
米元章有潔疾,盥手以銀為鬥,置長柄,俾奴仆執以瀉水于手,呼為“水鬥”。
已而兩手相拍至幹,都不用巾拭。
有客造元章者,去必濯其坐榻。
巾帽亦時時洗滌。
又朝靴偶為他人所持,必甚惡之,因屢洗,遂損不可穿。
周仁熟與米芾交契。
一日,芾言:“得一硯,非世間物,殆天地秘藏,待我識之。
”答曰:“公雖名博識,所得之物,真赝各半,特善誇耳。
”芾方發笥檢取,周亦随起,索巾滌手者再,若欲敬觀狀。
芾喜出硯。
周稱賞不已,且雲:“誠為尤物,未知發墨何如?”命取水,未至,亟以唾點磨墨。
芾變色,曰:“一何先恭後倨?硯污矣,不可用!”周遂取歸。
或作子瞻唾硯,非也。
芾初見徽宗,命書《周官篇》于禦屏。
書畢,擲筆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劄,照耀皇宋萬年!”周殿撰謂芾善誇,誠不謬。
周非欲硯,特以米好潔,聊資嬉笑耳。
周後複以硯歸米,米竟不取。
倪雲林事 倪雲林名瓒,元鎮其字也。
性好潔。
文房拾物,兩僮輪轉拂塵,須臾弗停。
庭前有梧桐樹,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
嘗留友人宿齋中,慮有汙損,夜三四起,潛聽焉。
微聞嗽聲,大惡之,淩晨令童索痰痕,不得,童懼笞,拾敗葉上有積垢似痰痕以塞責。
倪掩鼻閉目,令持棄三裡外。
其寓鄒氏日,鄒塾師有婿曰金宣伯,一日來訪。
倪聞宣伯儒者,倒屣迎之。
見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頰。
宣伯愧忿,不見主人而去。
鄒出,頗怪之。
倪曰:“宣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吾斥去之矣!”初張士誠弟士信,聞倪善畫。
使人持絹,侑以重币,欲求其筆。
倪怒曰;“倪瓒不能為王門畫師!”即裂去其絹。
士信深銜之。
一日,士信與諸文士遊太湖,聞小舟中有異香。
士信曰:“此必一勝流。
”急傍舟近之,乃倪也。
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
諸人力為營救,然猶鞭倪數十。
倪竟不吐一語。
後有人問之,曰:“君被窘辱而一語不發,何也?”倪曰:“一說便俗。
” 或又言:元鎮因香被執,囚于有司,每傳食,命獄卒舉案齊眉。
卒問其故,不答。
旁曰:“恐汝唾沫及飯耳!”卒怒,鎖之溺器側。
衆雖為祈免,憤哽竟成脾洩。
今人以太祖投之廁中,謬也。
又聞倪元鎮嗜茶,其用果按者名“清泉白石”,非佳客不供。
有客請見且彌月矣,倪鑒其誠,許之。
客豐神飄灑,倪甚欣洽,命進此茶。
客因渴,再及而盡。
倪便停盞入内,終不出。
客請其故。
倪曰:“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賞味,定非雅士。
”又倪有清秘閣,人所罕到;有白馬,極護惜。
會母病,請葛仙翁診視。
時天雨,葛要以白馬相迎。
既乘馬,亂行泥淖中,人馬俱污。
及門,先求登清秘閣。
倪不敢拒,葛蹑屐而上,噴唾狼籍,古玩書籍翻覆殆遍。
倪自是遂廢此閣,終身不登。
或雲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迂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
倪元鎮于女色少所當意。
一日眷金陵趙歌姬,留宿别業,心疑不潔,俾之浴。
既登榻,以手自頂至踵,且扪且嗅。
扪至陰,複俾浴。
凡再四,東方既白,不複作巫山之夢。
同時楊廉夫耽好聲色,每會間,見歌兒足小,即脫其鞋,載盞行酒,謂之“金蓮杯”。
一日與倪會飲,楊脫妓鞋傳觞。
倪怒,翻案而起。
楊亦色變,席遂散。
後二公竟不複面。
惡婦人 梁蕭詧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亦雲“遙聞其臭”。
世間逐臭之人又何多也! 《朝野異聞》載何、顔學問 嘉、隆間,講學盛行,而楚人顔山農之說最奇,謂“貪财好色,皆從性生,天機所發,不可阏之,第勿留滞胸中而已”。
門人羅汝芳成進士,戒且勿廷對。
羅不從。
明年遇之淮上,笞之十五,挾以遊。
羅唯唯惟命。
後至南都,以挾詐人财事發,捕之官,笞五十,不哀祈,亦不轉側,困囹圄且死。
羅力救之,得出。
出則大詈不已,謂“獄我者尚知我,而汝不知我也!”羅亦唯唯。
何心隐者,其才高于顔山農,而狠幻過之。
嘗言:“天地一殺機也。
堯不能殺舜,舜不能殺禹,故以天下讓。
湯、武能殺桀、纣,故得天下。
”少嘗師事山農。
山農有例:師事之者,必先毆三拳,而後受拜。
心隐既事山農,察其所行,意甚悔。
一日,值山農之淫于村婦也,匿隐處,俟其出而扼之,亦毆三拳,使拜削弟子籍。
按顔谪戍歸,八十餘尚無恙,而何竟為張江陵所殺,幸與不幸耳。
然江陵未相時,訪耿禦史,坐席未暖而去。
何從屏後窺之,便謂“此人能殺我”,亦異矣哉! 陳公戒酒 南京陳公鎬善酒。
督學山東時,父慮其廢事,寓書戒之。
乃出俸金,命工制一大碗,可容二斤許,镌八字于内,雲:“父命戒酒,止飲三杯。
”士林傳笑。
按:公為山東提學時,夜至濟陽公館。
庖人供膳無箸,恐公怒責,公略不為意。
或請啟門外索,弗許。
庖人乃削柳條為箸。
公曰:“禮與食孰重?”竟不夜餐。
亦迂介之士也。
子猶曰:“簠簋始于土硎,安知削柳非箸之始乎?迂儒不知禮意,但立異取名耳。
不然,胡不并三杯戒之?” 浴酒 石裕造酒數斛,忽解衣入其中,恣沐浴而出,告子弟曰:“吾平生飲酒,恨毛發未識其味。
今日聊以設之,庶無厚薄。
” 洞天聖酒 虢國夫人就屋梁懸鹿腸,其中結之,有宴則解開,于梁上注酒,号“洞天聖酒”。
楊希古佞佛 楊希古性迂僻,酷嗜佛法。
嘗設道場于第,每淩旦,辄入其内,以身俯地,俾僧據其上,誦《金剛經》三遍。
暴城隍 萬曆己醜,蘇郡大旱。
時石楚陽為守,清惠素聞,禱雨特切。
乃舁城隍于雩壇,與之對坐,去蓋暴烈日中。
神像皴裂,而石感暑疾幾殆。
《狯園》謂江公铎,誤也, 項王廟 《夷堅支(疑為夷堅志)》:和州士人杜默,累舉不成名,性英傥不羁。
因過烏江,入谒項王廟。
時正被酒沾醉,才炷香拜訖,徑升偶坐,據神頸,拊其首而恸,
老氏雲:談言微中,可以解紛。
然則談何容易!不有學也,不足談,不有識也,不能談,不有膽也,不敢談,不有牢騷郁積于中而無路發摅也,亦不欲談。
夫羅古今于掌上,寄《春秋》于舌端,美可以代輿人之誦,而刺亦不違鄉校之公,此誠士君子不得志于時者之快事也!”猶龍曰:“不然。
于不見夫鸜鹆乎?學語不成,亦足自娛。
吾無學無識,且膽銷而志冷矣!世何可深談!談其一二無害者,是謂概。
”梅子曰:“有是哉?吾将以子之談,概子之所未談。
”猶龍曰:“若是,是旌餘罪也!”梅子笑曰,“何傷乎?君子不以言舉人,聖朝甯以言罪人?知我罪我,吾直為子任之。
”于是乎此書遂行于世。
古亭社弟梅之熉惠連述 題《古今笑》 韻社諸兄弟抑郁無聊,不堪複讀《離騷》,計唯一笑足以自娛,于是争以笑尚,推社長子猶為笑宗焉。
子猶固博物者,至稗編叢說,流覽無不遍,凡揮麈而談,雜以近聞,諸兄弟辄放聲狂笑。
粲風起而郁雲開,夕鳥驚而寒鱗躍,山花為之遍放,林葉為之振落。
日夕相聚,撫掌掀髯,不複知有南面王樂矣。
一日野步既倦,散憩籬薄間,無可語,複縱談笑。
村塾中忽出腐儒貿貿而前,聞笑聲也,揖而丐所以笑者。
子猶無已,為舉顯淺一端,儒亦恍悟,劃然長噱。
餘私與子猶曰:“笑能療腐邪?”子猶曰:“固也。
夫雷霆不能奪我之笑聲,鬼神不能定我之笑局,混沌不能息我之笑機。
眼孔小者,吾将笑之使大,心孔塞者,吾将笑之使達。
方且破煩蠲忿,夷難解惑,豈特療腐而已哉!”諸兄弟前曰:“吾兄無以笑為社中私,請輯一部鼓吹,以開當世之眉宇。
”子猶曰:“可。
”乃授簡小青衣,無問杯餘茶罷,有暇,辄疏所睹記,錯綜成帙,顔曰“古今笑”。
不分古今,笑同也,分部三十六,笑不同也。
笑同而一笑足滿古今,笑不同而古今不足滿一笑。
倘天不摧,地不塌,方今方古,笑亦無窮,即以子猶為千秋笑宗,胡不可?世有三年不開口如楊子者,請先以一編為之療腐。
韻社第五人題于蕭林之碧泓 古今笑史序 予友石鐘朱子,卓荦魁奇,性無雜嗜,惟嗜飲酒讀書,飲中狂興,可繼七賢而八、八仙而九;書則其下酒物也。
仲姜玉,季宮聲,亦具飲癖,而量稍殺。
皆好讀書,讀之不已,又從而筆削之,筆削之不已,又從而剞劂之。
慮其間或有讀而不快,快而不甚快着,是何異于旨酒既設,肴核雜陳,而忽有俗客沖筵,腐儒罵坐,使飲興為中阻,不可謂非酒厄,勢必扶而去之,以俟洗盞更酌:此古今笑之不得不删,删而不得不重謀剞劂也。
人謂石鐘昆季于此為讀書計,烏知其為飲酒計乎?是編之輯,出于馮子猶龍,其初名為《譚概》,後人謂其網羅之事,盡屬诙諧,求為正色而談者,百不得一,名為譚概,而實則笑府,亦何渾樸其貌而豔冶其中乎?遂以《古今笑》易名,從時好也。
噫!談笑兩端,固若是其異乎!吾謂談鋒一辍,笑柄不生,是談為笑之母。
無如世之善談者寡,喜笑者衆,鹹謂以我之談,博人之笑,是我為人役,苦在我而樂在人也。
試問伶人演劇,座客觀場,觀場者樂乎?抑演劇者樂乎?同一書也,始名譚概,而問者寥寥,易名古今笑,而雅俗并嗜,購之唯恨不早,是人情畏談而喜笑也明矣。
不投以所喜,懸之國門,奚裨乎?石鐘昆季,筆削既竣,而問序于予。
予請所以命名者:“仍舊貫乎?從時尚乎?”石鐘曰:“予酒人也,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無暇為晉人清談,知有笑而已矣。
但馮子猶龍之輯是編,述也,非作也;予雖稍有撙節,然不敢旁贅一詞,又述其所述者也。
述而不作,仍古史也,試增一詞為《古今笑史》,能免蛇足之譏否乎?”予曰:“善,古不雲乎:‘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是集非他皆古今絕妙文章,但去其怒罵者而已,命曰《笑史》,誰曰不宜?” 李漁 自叙 龍子猶曰:人但知天下事不認真做不得,而不知人心風俗皆以太認真而至于大壞。
何以故?胥庭之世,摽枝野鹿,其人安所得真而認之?堯、舜無所用其讓,湯、武無所用其争,孔、墨無所用其教,管、商無所用其術,蘇、張無所用其辯,蹻、跖無所用其賊。
知此,雖億萬世而泰階不欹可矣。
後世凡認真者,無非認作一件美事。
既有一美,便有一不美者為之對,而況所謂美者又未必真美乎!姑淺言之,即知富貴一節,錦褥飄花,本非實在,而每見世俗輩平心自反,庸碌猶人,才頂卻進賢冠,便爾面目頓改,肺腸俱變,谄夫媚子又從而逢其不德。
此無他,彼自以為真富貴,而旁觀者亦遂以彼為真富貴,孰知熒光石火,不足當高人之一笑也。
一笑而富貴假,而驕吝忮求之路絕;一笑而功名假,而貪妒毀譽之路絕;一笑而道德亦假,而标榜倡狂之路絕;推之一笑而子孫眷屬亦假,而經營顧慮之路絕;一笑而山河大地皆假,而背叛侵淩之路絕。
即挽末世而胥庭之,何不可哉,則又安見夫認真之必是,而取笑之必非乎?非謂認真不如取笑也,古今來原無真可認也。
無真可認,吾但有笑而已矣。
無真可認而強欲認真,吾益有笑而已矣。
野菌有異種,曰“笑矣乎”,誤食者辄笑不止,人以為毒。
吾願人人得笑矣乎而食之,大家笑過日子,豈不太平無事億萬世?于是乎集《古今笑》三十六卷。
庚申春朝書于墨憨齋 迂腐部第一 子猶曰:天下事被豪爽人決裂者尚少,被迂腐人擔誤者最多。
何也?豪爽人縱有疏略,譬諸鉛刀雖鈍,尚賴一割。
迂腐則塵飯土羹而己,而彼且自以為有學、有守、有識、有體,背之者為邪,斥之者為謗,養成一個怯病天下,以至于不可複而猶不悟。
哀哉!雖然,丙相、溫公自是大賢,特摘其一事之迂耳。
至如梁伯鸾、程伊川所為,未免已甚,吾并及之,正欲後學大開眼孔,好做事業,非敢為邪為謗也。
集《迂腐》第一。
問牛 丙吉為丞相,嘗出,逢鬥者,死傷橫道。
吉過之不問。
已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裡矣?”掾吏謂丞相前後失問。
吉曰:“民鬥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
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間也。
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太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傷害。
三公典調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
死傷橫道,反不幹陰陽之和,而專讨畜生口氣,迂腐莫甚于此。
友人诘餘曰:“誠如子言,漢人何以吉為知大體?”餘應曰:“牛體不大于人耶?”友人大笑。
驅驢宰相 王及善才行庸鄙,為内史,時謂“鸠集鳳池”。
俄遷右相,無他施設,唯不許令史輩将驢入台,終日驅逐。
時号“驅驢宰相”。
驅驢出堂,正存相體。
彈發禦史 宋禦史台儀:凡禦史上事,一百日不言,罷為外官。
有王平,拜命垂滿百日,而未言事。
同僚訝之,或曰:“王端公有待而發,必大事也。
”一日聞進劄子,衆共偵之,乃彈禦膳中有發。
其彈詞曰:“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狀。
” 王躬是保,忠孰大焉,是學丙吉樣子。
鵝鴨谏議 高宗朝,黃門建言:“近來禁屠,止禁豬羊,聖德好生,宜并禁鵝鴨。
”适報金虜南侵,賊中有“龍虎大王”者甚勇。
胡侍郎雲:“不足慮!此有‘鵝鴨谏議’,足以當之。
” 我朝亦有号“蝦蟆給事”者,大類此。
成、弘、嘉三朝建言 成化間,一禦史建言順适物情,雲:“近京地方,行役車輛騾驢相雜。
騾性快力強,驢性緩力小。
今并一處驅馳,物情不便,乞要分别改正。
”弘治初,一給事建言處置軍國事,雲:“京中士人好着馬尾襯裙,因此官馬被人偷拔鬃尾,有誤軍國大計,乞要禁革。
”嘉靖初,一員外建言崇節儉以變風俗,專論各處茶食鋪店所造看桌糖餅:“大者省功而費料,小者料小而費功,乞要擘畫定式,功料之間,務在減省,使風俗歸厚。
” 極小文章,生扭在極大題目上。
“肉食者鄙”,信然! 宋羅江 慶曆中,衛士震驚宮掖,尋捕殺之。
時台官宋禧上言:“此失守于防閑故耳。
聞蜀羅江狗赤而尾小者,其儆如神。
須诏索此狗,豢于掖庭,以備倉卒。
”時号為“宋羅江”。
凡亂吠不止者,皆羅江也,何必曰“無若宋人然”? 羅擒虎、張尋龍 嘉靖中,察院羅相上言:“越州多虎,乞行下措置多方捕殺。
”正言張次賢上言:“人盤嶺乃禁中來龍,乞禁行人。
”太學諸生遂有“羅擒虎”、“張尋龍”之對。
引《月令》 甘延壽、陳湯既斬郅支單于首,請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丞相匡衡議:“《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時。
宜勿懸。
” 還問他斬郅支首是何時?恐不合秋後行刑之律。
谏折柳 程頤為講官。
一日講罷,未退,上偶起憑欄,戲折柳枝。
頤進曰:“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拆。
”上擲枝于地,不樂而罷。
遇了孟夫子,好貨、好色都自不妨。
遇了程夫子,柳條也動一些不得。
苦哉,苦哉! 賢良相面 唐肅宗時初诏賢良,一征君首應。
上極喜,召對。
無他詞,但再三瞻望上顔,遽奏曰:“微臣有所見,陛下知不?”上曰:“不知。
”對曰:“臣見聖顔瘦于在靈武時。
”上曰:“宵旰所緻耳。
”舉朝大笑。
帝亦知其為妄人,恐塞賢路,乃除授一令。
舉朝官員,還有不管皇帝肥瘦的。
此賢良較勝,隻怕作令後,反不管百姓肥瘦耳。
京兆尹禱雨 唐代宗朝。
京兆尹黎幹以久旱祈雨,于朱雀門街造土龍一具,悉召城中巫觋,以身雜入,共舞于龍所。
觀者嗤笑。
彌月不雨,又請禱于文宣王廟。
上聞之,戲曰:“丘之禱久矣。
” 請禅天下 孝昭時,泰山萊蕪山南洶洶有數千人聲。
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
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卧地,亦自立生。
眭孟推《春秋》之意,以為“石立柳生,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
”即說曰:“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
’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
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裡,如殷、周二王後,以承順天命。
”使友内官長賜上此書。
霍光惡其妖言惑衆,誅之。
此等建言,非漢人不敢,然迂亦甚矣! 卦宜娛樂 宋侍讀林瑀,自謂洞于《周易》,嘗以仁宗時合《易》之《需》:“《需》之象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須頻宴遊,務娛樂,始合卦體,而天下治。
”仁宗駭其說,斥之。
飲食宴樂,人主自會,不須相勸。
哭天 漢兵盛,莽憂甚,不知所出。
崔發言:“《周禮》及《春秋》: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
故《易》稱‘先号咷而後笑’。
宜哭天求救。
”莽乃率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因搏心大哭,氣盡,伏而叩頭。
又作告天策千餘言。
諸生小民令旦夕哭,為設餐粥,凡能誦策文者,除以為郎,至五千餘人。
漢兵入都門,宮中火,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宮人号呼。
時莽绀袀服帶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栻于前,時日加某,莽旋席随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 《孝經》可退賊、息訟、卻病 張角作亂,向栩上便宜:“不須興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消滅。
” 趙韓王以半部《論語》定天下,《孝經》何不可破賊? 國初有孝子王漸,作《孝經義》五十卷,事亦該備。
而漸性鄙樸,凡鄉裡有鬥訟,漸即詣門高聲誦《義》一卷。
後有病者,亦請漸誦書。
修身為本 藩司吳夢蜚家有怪,時出以竊飲食,間竊衣飾金銀。
吳厭苦之,偶訴監司徐公。
徐曰:“邪不勝正。
”朱書“修身為本“四大字,令帖堂中。
鬼見,拍手揶揄,且出穢語。
徐大怍。
迂腐有種 唐昭宗時,鄭棨為相。
太原兵至渭北,天子竭于攘卻之術。
棨奏對,請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
後棨孫珏相梁末帝。
唐莊宗兵入汴,帝惶恐不知所為。
珏獻一策:“願得陛下傳國寶,馳入唐軍,以緩其行,而待救兵之至。
”帝曰:“寶不足惜,顧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耳!” 是祖是孫。
開元間,上東封泰山。
曆城令杜豐辦供應,以為從幸人多,設有不虞,倉卒不備,乃造兇器三十具,置諸行宮,光彩赫然。
有刺史駭謂:“主上封嶽祈福,誰造此不祥?”将索治豐。
豐逃卧妻床下,詐死得免。
時豐子杜鐘為兖州參軍,掌廄馬刍豆,曰:“禦馬至多,臨日煮之不給,不若先辦。
”乃煮粟豆二千餘石,熱納窖中,及至,皆臭敗矣。
是父是子。
治平之學 元胡石塘應聘入京,世祖召見,不覺戴笠傾側。
及問所學,對曰:“治國平天下之學。
”上笑曰:“自家一笠尚不端正,又能平天下耶?”竟不用。
陳蕃不掃一室,為欲掃清天下。
石塘不正笠,意者志不在一笠也。
惜哉不以此對!袁凫公曰:“爾時方溫《大學》,想不到此。
” 王安石笑(老版做舒太守笑) 舒王(老版做玉)性耽經史,對客語,未嘗有笑容。
知常州日,值賓僚大會,倡優在庭,公忽大笑。
僚佐呼優,犒之曰:“汝能使太守開顔,真可賞也!”一人竊疑公笑不由此,乘間問公。
公曰:“疇日席上,偶思《鹹》、《恒(老版作常)》二卦,豁悟微旨。
自喜有得,故不覺發笑耳!” 對賓客宜思《同人》卦,對酒食宜思《需》卦。
可惜一笑,殊不切景。
許子伯哭 許子伯與友人言次,因及漢無統嗣,幸臣專朝,世俗衰薄,賢者放退,慨然據地悲哭。
時稱“許伯哭世。
” 卓老曰:“人以為淡,我以為趣。
”子猶曰:“杞人恐天墜,漆室愁魯亡。
若遇許子伯,淚眼成湘江。
” 孝泌 江泌,字士深,有孝行,族有與泌同名者,世謂為“孝泌”以别之。
然菜不食心,謂其有生意。
衣敝多虱,以綿置壁前;恐虱饑死,複置衣中。
五谷都有生意,何以獨食?為一虱大費周折,又可笑! 郭逵将略 郭逵伐交州,行師無紀律,其所措置,殆可笑也。
進兵有日矣,乃付諸将文字各一大軸,謂之将軍下令,字畫甚細,節目甚繁。
又戒諸将不得漏洩。
諸将近燈火竊觀之。
徐禧嘗見之,雲:“如一部《尚書》多,禧三日夜讀之,方竟。
則諸将倉卒之際,何暇一一也?内一事雲:‘一、交人好乘象,象畏豬聲,仰諸軍多養豬,如象至,則以錐刺豬,豬既作聲,象自退走。
’” 反支日忌日 王莽敗,張竦客池陽。
知有賊,當去,會反支日,不去,因為賊所殺。
反支果是兇日,在家且得禍,何況出行! 泾州書記薛昌緒,天性迂僻。
梁師入境,泾帥宵遁,臨行攀鞍,忽記曰:“傳語書記,速請上馬!”連促之,薛自匿草庵下,出聲曰:“傳語太師:但請先行,今日辰是某不樂!”泾帥怒,使人提上鞍鞒,捶其馬而逐之,尚以物蒙其面,雲:“忌日禮不見客。
” 好個薛迂僻,忌日草庵匿。
不見客,甯見賊! 檢譜角牴 江陵顧雲,偶于市上收得孔明兵書,遂負可将十萬,吞并四海。
每至論兵,必攘袂叱咤,若真對大敵,時謂之“檢譜角牴”。
《雜俎》載賭錢咒雲:“伊谛彌谛,彌揭羅谛。
”念滿萬遍,呼骰色随意而轉。
有趙生者信之。
誦至千,喜曰:“亦足小勝!“遂與人決賭,連呼不驗,喪資而返。
顧雲何以異此。
奇技自獻 新莽時,博募奇技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
言便宜者以萬數。
或言能渡水不用舟楫,連馬接騎,濟百萬師。
或言不持鬥糧,服藥物,三軍不饑。
或言能飛,一日千裡,可窺匈奴。
莽試之。
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着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堕。
莽猶欲獲其名,皆拜理軍。
李晟、張一中談兵 成化二年,都察院經曆李晟言邊務兵機各五事。
以薦用舊臣,非所宜言,降調為通判。
弘治元年,複上疏,言“臣學兵法四十年,得其奇要”。
上《戰法》一篇、《急務》二篇,高自稱許。
上命工部試造戰車弓弩,俱不可用,坐虛廢錢糧,降四級,為雲南曲靖衛知事。
十年,複上疏言邊事,稍遷都察院照磨。
十五年,遷鄖陽府撫民同知,不肯行。
明年,複上疏,願邊方自效,得旨候有西北邊兵備員缺推補。
正德四年,冒候缺兵備佥事上書,獻《安攘六論》。
下兵部,參其大言無實,垂老不悟,姑免罪,放回閑住。
八年,再冒銜上兵書五種,仍放回。
史稱其所制全身鐵甲,工部鑄而俾試之,行數步辄仆焉。
王弇州雲:晟既姓李,而名同西平,其小時雅自負矣。
據其弘治元年疏,學兵法已四十年,當亦不下五十。
至正德八年,且八十餘,而氣不少沮,亦人妖哉! 張進士一中,初名寬,湖廣襄陽人。
流賊犯襄陽,寬以翰林檢讨自乞贊軍務,建策驅流人還鄉,累死者以千萬計。
尋升按察佥事,坐貪淫革職。
至是北虜犯塞,潛來京師,上疏請易旗号盔甲皆為黃色,牌面皆作虎形,曰:“黃為中央之土,以克北方之水。
虎驚胡馬之目,見必俱退,然後以神槍藥箭射之。
”且自謂秘機,不敢詳于副封,奏疏乞留中不出。
下兵部,參其庸妄幹進,罷之。
獻策官街 高郵學正夏有文,弘治末獻書阙下,曰“萬世保豐永亨管見”。
上嘉之,更“管見”二字曰“策”。
夏遂書官銜雲“獻萬世保豐永亨管見天子改為策字高郵州學正夏有文”。
劉、王辱罵 劉寬嘗坐客,遣蒼頭市酒。
去久,大醉而還。
客不堪之,罵曰:“畜産!”寬須臾遣人視奴無恙否,顧左右曰:“此人被罵畜産,辱莫甚焉,吾懼其自殺耳。
” 王昕在東萊,獲殺其同行侶者,诘之,未服。
昕從容謂曰:“彼物故不歸,卿無恙而返,何以自明?”邢邵見文襄,北齊高澄。
說此以為笑樂。
昕聽聞之,詣邵曰:“卿不識造化!”還謂人曰:“子才應死,我罵之極深。
” 罰人食肉 李載仁,唐之後也。
避亂江陵,高季興署觀察推官。
性迂緩,不食豬肉。
一日将赴召,方上馬,部曲相毆。
載仁怒,命急于廚中取餅及豬肉,令相毆者對餐之。
複戒曰;“如敢再犯,必于豬肉中加之以酥!” 河南令 宋子京留守西都,有同年為河南令,好述利便。
以農家藝麥費耕耨,改用長錐刺地下種,自旦至暮,不能一畝。
又值蝗災,科民畜雞,雲:“不唯去蝗之害,兼得畜雞之利。
”克(老版作剋)期令民悉呈所畜。
群雞既集,紛然格鬥,勢不能止,逐之飛走,塵埃障天。
百姓喧阗不已,相傳為笑。
據《孟子》,則畜雞極是王政,但恨不得雞坊小兒作都司晨耳。
歸、王吏治 歸太仆有光谪官吳興。
每治事,胥吏輩環擠案旁,幾不容坐。
歸以硃筆飽蘸,捉向諸人,曰:“諸君若不速退,我便灑将來也!”合堂大笑。
吾蘇王中吳先生,厚德而拙于吏治。
由鄉科為縣令,每視事有疑,辄密緘條紙,質之記室。
一日拆封,見吏匿銀,怪之,亟為傳問,得教雲:“此弊也,宜重懲。
”王為點頭。
久之拆完,王問吏何以匿銀,吏堅諱。
搜之不得,怒責十闆。
既退,餘怒未息,述諸記室。
記室曰:“何不監追贓物,而輕釋乃爾!”王搖首曰:“使不得!責至七八闆時,彼羞極,面俱發赤矣!” 掾史養名 漢朱博遷琅琊太守。
齊部舒緩養名,博新視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
博問其故,對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問緻意,乃敢起就職。
”博奮髯抵幾曰:“齊兒欲以此為俗耶!”皆斥罷之,白巾走出府門。
郡中大驚。
不禁盜墳 一朝士賦性甚迂,知河中府龍門縣。
有薛少卿者,寄籍于縣,墳茔松槚忽經盜砍,因詣縣投牒陳訴。
朝士判曰;“周文王之苑囿,尚得刍荛,薛少卿之墳茔,乃禁樵采?” 昌州佳郡 李丹授昌州倅,以去家遠,乃改鄂州。
彭淵材聞之,吐飯大步往谒李,曰:“誰為大夫謀?昌,佳郡也?”李驚曰:“何以知其佳?”淵材曰:“海棠無香,昌州海棠獨香,非佳郡乎?” 淵材嘗言:“平生就死無恨,唯有五事不甘耳!”人問其故。
淵材曰:“第一恨鲥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菁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詩。
”聞者大笑。
忌諱 宋文帝。
好忌諱,文書上有兇敗喪亡等字,悉避之。
改【馬呙】字為馬邊瓜,以【馬呙】字似禍故也。
移床修壁,使文士撰祝,設太牢,祭土神。
江谧言及“白門”,上變色曰:“白汝家門!”後梁蕭詧惡人發白。
漢汝南陳伯敬終身不言“死”。
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
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筯為“快兒”,幡布為“抹布”。
諱離散,以梨為“圓果”,傘為“豎笠”。
諱狼籍,以郎槌為“興哥”。
諱惱躁,以謝竈為“謝歡喜”。
此皆俚俗可笑處。
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稱“快兒”者。
謝在杭雲:餘所見缙紳中有惡鴉鳴者,日課吏卒左右,彀弓挾彈,如防敵然。
值大雪,即不出,惡其白也。
官文書一切“史”字、“丁”字、“孝”字、“老”字,皆禁不得用。
湖友華濟之常言:其郡守某忌諱特甚。
初下車,丁長孺來谒賀。
怒其姓,拒之再三。
涓人解其意,改丁為千,乃欣然出見。
一日禦史台有大獄當谳,牍中有病故字,吏以指掩之,守見文義不續,以筆擊去吏指。
忽睹此字,勃然色變,急取文書于案桌足下旋轉數次,口誦“乾元亨利貞”。
合堂匿笑。
柳冕為秀才,性多忌諱,應舉時,有語“落”字者,忿然見于詞色。
仆夫犯之,辄加箠楚。
常謂安樂為“安康”。
聞榜出,遣仆視之。
須臾,仆還,冕迎門曰:“得否?”仆曰:“秀才康了。
” 龍骧多諱 《厭勝章》言:“枭乃天毒所産鬼,聞者必罹殃禍。
急向枭連吐十三口,然後靜坐,存北鬥一時許,可禳焉。
”漢蒙州刺史龍骧,武人,極諱己名。
又父名唶,子名邛,亦諱之。
故郡人呼枭曰“吐十三”,鵲曰“喜奈何”,蛩曰“秋風”。
部屬私相告雲:“使君祖諱飯,亦當稱甑粥耶?” 諱父名 則天父名彟,改華州為秦州。
章憲太後父名通,改通州為同州。
朱溫父名誠,以其旁類戊,改戊己為武己。
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凡禦史大夫,光祿大夫,皆去“夫”字。
禦史大、光祿大,是何官銜?何不曰大禦史、大光祿? 唐李賀以父名晉,終身不舉進士。
韓昌黎曰:“父名晉,不舉進士。
若父名仁,子遂不得為人乎?”陳錫玄曰:“此諱而近愚者也。
”杜衍帥并州,吏請家諱。
公曰:“我無諱,諱取枉法贓耳!”斯則達人大觀。
袁德師,給事中高之子。
九日出糕啖客,袁獨凄然不食。
北齊劉臻性好啖蚬,以音同父諱,呼為扁螺。
範晔以父名泰,不拜太子詹事。
呂希純以父名公著,辭著作郎。
劉溫叟父名嶽,終身不聽樂,不遊嵩、華。
徐積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不踐石。
遇石橋,使人負之而趨。
王逸少父諱正,每書正月為初月,或一月。
而其名諸子曰徽之、獻之、操之,其孫又名直之。
三世同用“之”字,此更不可解。
諱己名 田登作郡,怒人觸其名,犯者必笞,舉州皆謂燈為“火”。
值上元放燈,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俗語雲:“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本此。
宋宗室有名宗漢者,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
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太保請官教點兵士書。
” 石虎時,号虎為“王猛”。
朱全忠時,号鐘為“大聖銅”。
又李甘家号柑子為“金輪藏”。
楊虞卿家号魚為“水花羊”。
陸先家号牛為“鈍公子”,李栖筠家号犀為“獨筍牛”。
俱以避諱故也。
至如天成、長興中,稱牛曰“格耳”,則以屠牛禁嚴,特隐其名。
而僧家謂酒為“般若湯”,魚為“水梭龍”,雞為“鑽籬菜”。
巧言文過,尤可惡也。
求七十二世祖墳 熊安生在山東時,或诳之曰:“某村故冢,是晉河南将軍熊光。
去今七十二世,内有碑,為村人埋匿。
”安生掘地求之,不得,連年訟焉。
冀州長史鄭大讙判曰:“七十二世,乃羲皇上人;河南将軍,晉無此号。
”安生率其族向冢而号。
束帶耕田 原平墓下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
每農月,耕者袒裸。
原平不欲使慢其墳墓,乃歸賣家資,買此田。
三農之月,辄束帶垂泣,躬自耕墾。
古者諸侯籍田,冕而青纮,躬秉耒以耕,亦如此光景。
束帶應兄語 劉祭酒弟琎,方軌正直。
祭酒嘗夜呼琎,欲與共語。
琎不時答,下床著衣立,然後應。
祭酒怪其久。
琎曰:“向束帶未竟。
” 王、劉莊卧 王文公凝靖修重,德冠當世。
每就寝息,必叉手而卧,以夢寐中恐見先靈也。
見先靈更須衣冠束帶、俯首鞠躬,何但叉手? 五代劉詞,常被甲枕戈而卧。
謂人曰:“吾以此取富貴,豈可一日辄忘?” 中進士的,便當席書寝硯;做财主的,便當卧糞寝灰。
讀父書 顧恺讀父書,每句應諾。
見《韻府》 敬妻 樊英常病卧便室中,英妻遣婢拜問,英答拜。
或問之,英曰:“妻,齊也。
” 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仆通語再三,然後秉燭造室,至于高談虛論,茶果而退。
或欲就宿,必請曰:“某以繼嗣事重,辄欲蔔其嘉會。
”候報可,方入,禮亦如之。
妻犯齋禁 周太常澤,字稚都,清潔守禮。
嘗卧病齋宮。
妻窺問所苦,周以為幹犯齋禁,大怒,收送诏獄。
時人為之語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
” 《百忌曆》 李戴仁性迂緩,娶閻氏,年甚少,與之異室,私約曰:“有興則見。
”一夕,閻忽叩戶。
戴仁急取《百忌曆》看之,大驚曰:“今夜河魁在房,不可行事,謝到而已。
”閻慚去。
又漢陳伯敬,與妻交合,必擇時日,遣媵禦将命,住複數四。
拱手對妾 溫公未有子,清河郡君為置一妾。
一日,乘間俾盛飾送入書房。
公略不顧。
妾思所以嘗之,取一帙問曰:“中丞,此是何書?”公拱手莊色對曰:“此是《尚書》。
”妾乃逡巡而退。
問安求嗣 《國朝史餘》雲:陳獻章入内室,必請命于太夫人,曰:“獻章求嗣。
”顧主事餘慶面質之,因正色曰:“是何言?太夫人孀婦也!”陳嘿然。
常熟周木,嘗朝叩父寝室。
父問誰,曰:“周木問安。
”父不應。
頃之,又往,曰:“周木問安。
”父怒起,叱之曰:“老人酣寝,何用問為?”時人取以為對,曰:“周木問安,獻章求嗣。
” 不近妓 王琨性謹慎。
顔師伯豪貴,設女樂要琨,酒炙皆命妓傳行。
每及琨席,必令緻床上,回面避之,俟其去,方敢飲啖。
此等客,顔不必請;此等席,王不必赴。
蔡君谟守福唐時,會李太伯與陳烈于望海亭,以歌者侑酒,方舉闆一拍,陳驚怖越席,攀木逾牆而去。
又是一個“陳驚座”! 楊忠襄公邦乂,少處郡庠,足不涉茶房酒肆。
同舍欲壞其守,拉之出飲,托言朋舊家,實娼館也。
公初不疑,酒數行,娼豔妝而出。
公愕然趨歸,取其衣焚之,流涕自責。
心中有妓 兩程夫子赴一士夫宴,有妓侑觞。
伊川拂衣起,明道盡歡而罷。
次日,伊川過明道齋中,愠猶未解。
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卻無妓。
今日齋中無妓,汝心中卻有妓。
”伊川自謂不及。
欲黥妓面 江東有縣尹,欲黥妓女之面,以息誨淫之風。
咨訪邑中長者。
曰:“曾伏觀祖訓有雲:子孫做皇帝,不用黥刺剕劓閉割之刑。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犯人淩遲,全家處死。
”縣尹乃悚然流汗,事遂寝。
李退夫穢語 宋沖晦處士李退夫者,為事矯異,居京師北郊。
一日種胡荽,俗傳口誦穢語則茂,退夫撒種,密誦曰“夫婦之道,人倫之本”雲雲,不絕于口。
忽有客至,命其子畢之。
子執餘種曰:“大人已曾上聞。
”故皇祐中館閣或談語,則曰;“宜撒胡荽一巡。
” 夫婦果是穢語,處士不錯。
肖胤雅言,便令胡荽不茂。
雅言 李獻臣好為雅言。
知鄭州時,孫次公為陝漕,罷,赴阙,先遣一使臣入京。
所遣乃獻臣故吏,到鄭庭參,獻臣甚喜,欲令左右延飯,乃問之曰:“餐來未?”使臣誤意餐者謂次公也,遽對曰:“離長安日,都運己治裝。
”獻臣曰:“不問孫待制,官人餐來未?”其人慚沮而言曰:“不敢仰昧,為三司軍将日,曾吃卻十三。
”蓋鄙語謂遭杖為餐。
獻臣掩口曰:“官人誤也,問曾與未曾餐飯,欲奉留一食耳。
” 本欲雅言,自費唇舌。
汪司馬南溟喜摹古。
一日其媳與夫競寵,割去夫勢。
僮倉惶趨報。
坐客驚問,汪徐徐應曰:“兒婦下兒子腐刑。
” 昆山周用齋不識道路,每至轉彎,必拱立道左,向人曰:“問津。
”負擔者不解其義,因指義井與之。
誦經稱小人 燕北風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
宣和間,有遼國右金吾衛上将軍韓正歸朝,授檢校少保節度使,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
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數十遍,其聲朗然。
且雲:“對天童豈可稱我?”自“皇天生我”以下二十餘句,凡稱“我”者,皆改為“小人”:“皇天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鬥輔小人”雲雲。
誦畢,贊歎雲:“這天童極靈聖。
”傍一人雲:“若無靈聖,如何持得許多小人耶?” 雅與不雅,總成迂腐。
《匍匐圖》 福州陳烈,動遵古禮。
蔡君谟居喪莆田,烈往吊之。
将至境,語門人曰:“《詩》雲:‘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今将與二三子行此禮。
”于是烏巾斓鞟,偕二十諸生望門以手據地,膝行号恸而入。
婦人望之皆走。
君谟匿笑受吊。
即時李遘畫《匍匐圖》。
滅竈 梁伯鸾少孤,嘗獨止,不與人同食。
比舍先炊已,呼伯鸾及熱釜炊。
伯鸾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竈更燃之。
事莫妙于善因。
伯鸾心術,未免太冷。
懷糒 《物理論》雲:呂子義,當世清賢士也,有舊人往存省,嫌其設酒食,懷幹糒而往。
主人榮其降己,乃盛為馔。
義出懷中幹糒,求一杯冷水而食之。
飲食必以錢 《風俗通》雲:安陵清者郝仲山,每飲馬渭水,投三錢于水中。
穎川郝子廉亦然。
又郝嘗過姊家飯,密留五十錢席下而去。
《後漢書》:範丹嘗看姊病,設食,丹出門留錢百文。
姊追送之。
丹見裡中刍稾(老版做藁)僮更相怒曰:“言汝清高,豈範史雲輩乎!”丹歎曰:“吾之微志,乃在僮豎之口。
不可不勉!”遂棄錢而去。
别駕拾桑 隋趙軌為齊州别駕,東鄰有桑椹落其家,軌悉拾還之。
别駕亦有公事,哪得此閑工夫?後周張元,性廉潔。
南鄰有杏二樹,杏熟,多落元園中,悉拾以還主。
子猶曰:這又是趙軌作俑。
卻衣 軒惟行名輗,鹿邑人,清介,四時一布袍。
嘗督漕淮上,嚴冬忽堕水,援出裹被坐。
有司急進衣,卻去,竟俟衣幹。
幸有被裹,不然,不學陳三凍殺乎? 埋羹 王琎為甯波守,自奉儉約。
一日見馔兼魚肉,大怒,命撒(疑為撤)而瘗之。
世号“埋羹太守。
” 太好名,太作業。
珠玉報 貴州廉使孔公,苦節自勵。
土官以明珠寶玉來獻,公悉于堂上椎碎之,遂為土官下火蠱。
行抵浙江,火自口出,高數丈而死。
不受可也,椎碎何說?暴殄天物,死宜矣。
仇、管省過 郭林宗謂仇季知曰:“子嘗有過否?”季知曰:“吾嘗飯牛,牛不食,鞭牛一下,至今戚戚耳!” 管甯泛海,舟覆,曰:“吾嘗一朝科頭,三晨晏起,過必在此!” 顧協 《北史》:顧協少時,将聘舅息女,未成婚而協母亡。
免喪後,不複娶。
年六十餘,此女猶未他适。
協義而迎之,卒無嗣。
此等嫁娶,是亦不可以已乎! 吳征士學問 吳征士與弼,一日出獲,手為鐮傷,流血不止。
舉視傷處,曰:“若血不即止,而吾收之,即是為爾所勝。
”言已而獲如故。
又往遊武夷,過逆旅,索宿錢至多三文。
堅不與。
或勸之,曰:“即此便暴殄天物!”乃負擔夜去。
吳康齋召至京師,常以兩手大指食指作圈,曰:“令太極常在眼前。
”長安浮薄少年競以蘆菔投其中,戲侮之,公亦不顧。
太極冤 婁諒自負道學,佩一象環,名太極圈。
桑悅怪而作色曰:“吾今乃知太極扁而中虛!”作《太極訴冤狀》,一時傳誦。
心學二圖 天順初,漳州布衣陳剩夫,名真晟,詣阙獻“心學二圖”。
其一為《天地聖人之圖》:大書一“心”字,以上一點規而大之,虛其中曰“太極”,左曰“靜”,作十六點黑,右曰“動”,作十六點白;自是如旋螺狀,凡十點彎而向左;又各作十八點,如前而大,每一點包二卦,以為“太極生生之義盡于此矣”。
其一為《君子法天之圖》,亦大書一“心”字,其上點規而大之,虛其中曰“敬”,左曰“靜”,右曰“動”,各作互圓相入,左半黑而白,白複黑,右半白而黑,黑複白,即太極之陰陽動靜也。
下禮部,掌部事侍郎鄒幹不知說雲何,為寝其事。
萬物一體 一儒者談“萬物一體”。
忽有腐儒進曰:“設遇猛虎,此時何以一體?”又一腐儒解之曰:“有道之人,尚且降龍伏虎,即遇猛虎,必能騎在虎背,決不為虎所食。
”周海門笑而語之曰:“騎在虎背,還是兩體,定是食下虎肚,方是一體。
”聞者大笑。
茶具 範蜀公與溫公遊嵩山,以黑木盒盛茶。
溫公見之,驚曰:“景仁乃有茶具耶!” 謝在杭曰:“一木盒盛茶,何損清介,而至驚駭。
宋人腐爛乃爾!”子猶曰:“此箕子啼象箸之意也。
” 裝胡桃 相國吳石湖一日宴客,以胡桃裝就而後籠罩。
公屢裝不就。
一僮先以桃下罩,用碟盛起。
公撫膺歎曰:“民僞日滋矣!” 怪誕部第二 子猶曰:人情厭故而樂新,雖雅不欲怪,辄耳昵之,然究竟怪非美事。
纣為長夜之飲,通國之人皆失日,以問箕子,箕子不對。
箕子非不能對也,以為獨知怪矣。
楚王愛細腰,使群臣俱減餐焉。
議者謂六宮可也,群臣腰細何為?不知出宮忽見腰圍如許,王必怪,怪則不測,即微王令,能勿減餐乎哉?夫使人常所怪而怪所常,則怪反故而常反新矣。
新故須臾,何人情之不遠猶也?昔富平孫冢宰在位日,諸進士谒選,齊往受教。
孫曰:“做官無大難事,隻莫作怪!”真名臣之言乎,豈唯做官!集《怪誕》第二。
天文冠 新莽好怪,制天文冠,使司命冠之,乘乾車,駕坤馬,左蒼龍,右白虎,前朱鳥,後玄武,右仗威節,左負威鬥,号曰赤星,以尊新室之威命。
司命孔仁妻坐祝詛事連及,自殺。
仁見莽,免冠謝。
莽使尚書劾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
有诏勿問,更易新冠。
到王莽身上,周官、井田,俱屬怪誕,不止天文冠已也。
大像 天後寵僧懷義,為作夾纻大像,小指中猶容十數人,構天堂以居焉。
又殺牛取血畫大像,首高二百尺。
雲懷義刺膝血為之。
張于天津橋南,忽大風起,裂像為數百段。
《酉陽雜俎》載劄青事 上都市肆惡少,好為劄青。
有張幹者,劄左膊曰:“生不伯京兆尹”,右膊曰“死不畏閻羅王”。
又有王刁奴,以錢五千召劄工,于胸腹為山池亭院,草木飛走,無不畢具,細若設色。
京兆尹薛元賞悉仗殺之。
又高陵縣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劄七十一處,刺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貧,千金不惜結交親。
及至凄惶覓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
”右膊劄葫蘆,上劄出人首,如傀儡戲所謂“郭公”者。
縣吏不解,問之,言葫蘆精也。
蜀市人趙高,滿背镂毗沙門天王。
吏欲杖其背,見天王辄止。
恃此轉為坊市患。
李夷簡擒而杖之,叱杖子打天王盡則已。
經旬日,高袒衣曆門叫呼,乞“修理天王功德錢”。
段成式門下驺路神通,背刺天王像,自言能得神力。
每朔望,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兒供養其背而拜焉。
貞元中,荊州市中有鬻劄者,制為印,上簇針為衆物狀,如蟾蠍鳥獸,随人所欲,印之刷以石墨,精細如畫焉。
天下事久必成套,無怪不常,即劄印一事可見。
荊州街男子葛清,自頸己下,通劄白居易詩。
段成式嘗與荊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
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劄處,至“不是花中偏愛菊”,則有一人持杯臨菊叢;“黃夾缬窠寒有葉”,則指一樹,樹上挂缬窠,窠紋絕細。
凡劄三十餘首,體無完膚。
陳至呼為“白舍人行詩圖”。
蜀小将韋少卿,少不喜書,嗜好劄青。
其季父嘗令解衣,視胸上劄一樹,樹杪集鳥數千,其下懸鏡,鏡鼻系索,有人止于側牽之。
叔不解,問焉。
少卿笑曰:“叔不曾讀張燕公詩雲‘挽鏡寒鴉集’邪?”叔大笑不已。
陳錫玄曰:此直以親之枝供兒戲耳,可謂非夷俗耶?獨有一道士為郭威、馮晖雕刺,則有異焉。
刺郭于項,右作雀,左作谷粟。
刺馮以臍作甕,中作雁數隻。
戒曰;“他日雀銜谷,雁出甕,是爾亨日。
”後郭祖秉麾,雀谷稍近,比登極,雀遂銜谷。
而馮是時為帥,雁亦自甕中累累出類。
一時雕刺,卻寄先征,異哉! 剃眉 彭淵材初見範文正公畫像,驚喜再拜,前磬折,稱“新昌布衣彭幾幸獲拜谒。
”既罷,熟視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
”乃引鏡自照,又捋其須曰:“大略似之矣,但隻無耳毫數莖耳,年大當十相具足也。
”又至廬山太平觀,見狄梁公像,眉目入鬓,又前再贊曰:“有宋進士彭幾謹拜谒。
”又熟視久之,呼刀鑷者使刺其眉尾,令作卓枝入鬓之狀。
家人輩望見驚笑。
淵材怒曰:“何笑?吾前見範文正公恨無耳毫,今見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 《笑林》評曰:“見晉王克用,即當剔目;遇婁相師德,更須折足矣!”子猶曰:“此等人,宜黥其面強學狄青,卸其膝使學孫膑。
”或問其故,曰:“這花臉如何行得通?” 異服 進士曹奎作大袖袍。
楊衍問曰:“袖何須此大?”奎曰:“要盛天下蒼生。
”衍笑曰:“盛得一個蒼生矣!” 今吾蘇遍地曹奎矣! 翟耆年好奇,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裝。
一日往見許彥周。
彥周髽髻,著犢鼻褲,蹑高屐出迎。
翟愕然。
彥周徐曰:“吾晉裝也,公何怪?” 隻容得你唐裝! 北齊宋道晖,阜城人,與同郡熊安生并稱經師。
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臨,辄服以谒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後齊任城王湝鞭之,道晖徐呼“安偉!安偉!”出謂人曰:“我受鞭不著體。
”複蹑屐翩翩而去。
翼州為之語曰:“顯公鐘,宋公鼓,宋道晖屐,李洛姬肚。
”謂之“四大”。
顯公,沙門也。
宋公,安德太守。
今人稱頌經師,必以绛帳為賢,而以高帽大屐為醜,不知道晖特迂怪可笑耳,未若馬融之可恥也。
融以一代大儒,門生滿天下,而谄事梁冀,獻《西第頌》。
又李固之誅,疏草實出融手,視高帽大屐岸然于任城王之前者,相去何啻千裡! 元佑中,米元章居京師,被服怪異。
戴高檐帽,既坐轎,為頂蓋所礙,遂撤去,露頂而坐。
一日出保康門,遇晁以道。
以道大笑。
下轎握手,問曰:“晁四,你道似甚底?”晁雲:“我道你似鬼章!”二人撫掌絕倒。
時西邊獲賊寨首領鬼章,檻車入京,故以為戲。
蜀中日者費孝先筮《易》,以丹青寓吉兇,謂之“卦影”。
其後轉相祖述。
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足,人或儒冠而僧衣,故為怪以見象。
米元章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蹑朝靴。
人目為“活卦影”。
假面假衣冠 張幼于燕居,多用假面。
少與山僧處嘿厚。
一日往京覓官,過别。
張笑謂曰:“我儒人尚無宦情,汝反不禁中熱耶?”及拜官歸,乘馬相訪。
張星冠羽服,戴假面出迎,口不發一辭,推以乘騎,觀者載道,馬不得前。
又郁山人璠,攜村妓至,曰:“婦能詩,請聯句。
”坐方洽,共夫忽以儒衣冠登座,訝客不當近其内。
客欲散,止之曰:“吾當以幹戚解圍。
”仍用羽服假面與揖遜,夫驚而逸。
假面對假僧、假儒正妙! 張敉幼于晚年改名敉。
嘗過江陰薛世和,薛方拜鴻胪歸,見架上衣冠,門有系馬,竟服其衣冠,乘馬張蓋,報張、薛二孝廉之谒。
二公具衣冠送迎,賓主略不相訝。
世上衣冠半假也,幼于特為拈示。
宴死祭生 黃彪夜看張敉,見其齋中設筵,敉獨居主人位,嘿若談對。
問其故。
答曰:“今日宴死友張之象、董宜陽、何良傅、莫如忠、周思兼五人。
我念所至,辄與心語。
”彪笑曰:“以公所邀,諒諸君必赴。
” 諸君奇客,張奇情,黃亦奇語。
張孝資與張敉善,嘗謂敉曰:“予倘先君殁,當煩設祭。
及吾來也,盍先諸?”敉奇其意,為蔔日,懸祭文,設幾筵籩豆。
孝資至,先延之後閣,令傧相贊禮,伶人奏樂,出之,正襟危坐,助祭者朗誦祭章,聲伎滿堂,香煙缭繞。
敉贈以詩雲:“祭是生前設,魂非死後招。
” 金陵史癡名忠,字廷直。
年逾八十,預命發引,已随而行,謂之“生殡”。
孝資生祭類之。
張幼于贖罪 張居士臘月朔谒家廟,樓匾忽堕。
張曰:“此祖宗怒我也!”因沐浴茹素,作“自責文”,囚服長跽謝過,凡七日,以巨石壓頂。
令家奴下杖數十。
已而口占“贖罪文”,備述生平讀書好客之事。
因起更衣,插花,披錦,鼓樂導之而出,曰:“祖宗釋我矣!” 蘇、湛引過 蘇世長在陝,邑裡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撻于市廛五百。
人疾其詭,鞭之流血,長不勝痛楚而走。
側身修行足矣,而成湯以身代犧;閉閣思過足矣,而世長以身受撻。
是皆已甚也!鞭之流血,長不容不走矣;倘桑林之神真欲奉享,不知商王意下如何? 湛子文樸令江夏,勤省過失,設有小愆,辄以狀自劾,使吏望阙呼名,己唯諾示改。
虛文可厭! 殓如封角 司馬文正公薨,程正叔以臆說殓之,如封角狀。
東坡嫉其怪妄,怒诋曰:“此豈‘信物一角,附上閻羅大王’者耶!” 唐末吳堯卿以傭保起家,托附權勢,盜用鹽鐵錢六十萬缗。
及廣陵陷,軍人識堯卿者,鹹請啗之。
畢師铎不許,夜令易服而遁。
至楚州,為雠所殺,棄屍衢中。
其妻以紙絮葦棺斂之。
未及就圹,好事者題其上雲:“信物一角,附至阿鼻地獄。
請去斜封,送上閻羅大王。
”時人以為笑端。
蘇語本此。
飼犬 暢師文好奇尚怪。
總帥汪公張具延飲。
主人方送正飯,師文忽頤使其童,瀉羹于地,羅籠餅其側。
主命再供。
既至,又複如前,徑推案上馬而去。
後使人問之,因作色曰;“獨不見其犬乎?或寝或吪,列于庭下,是不以犬見待,且必以犬見噬也!吾故飼之而出耳。
” 犬客并列,亦是主人不謹,莫怪!莫怪! 潔疾 暢純父有潔疾。
與人飲,必欲至盡,以巾拭爵,幹而後授之,則喜,自飲亦然。
食物多自手制,水唯飲前桶,薪必以尺,蔥必以寸。
一日,劉時中與文子方同過,值其濯足。
暢聞二人至,辍洗而迎,曰:“适有佳味,可供佳客。
”遂于卧内取四大桃置案上,以二桃洗于濯足水中,持啖二人。
子方與時中雲:“公洗者公自享之,勿以二桃污三士也。
”因于案上各取一顆,大笑而去。
純父過以潔自信。
齊王思遠性簡潔,客詣己者,衣服垢穢則不前,必刑儀新楚,乃與促膝。
及客去,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
同時丘明士蓬首散發,終日酣醉。
李珪之曰:“吾見王思遠,便憶丘明士;見丘明士,便憶王思遠。
” 宗炳之性潔,賓客造之者,去未出戶,辄令拭席洗床。
遂安令劉澄有潔癖,在縣掃拂郭邑,路無橫草,水翦蟲穢,百姓不堪。
王維居辋川,地不容微塵,日有十數帚掃治。
專使兩僮縛帚,有時不給。
王思微好潔,左右提衣,必用白紙裹手指。
宅中有犬汙屋棟,思微令門生洗之,意猶未已,更令刮削;複言未足,遂令易柱。
荊公夫人吳,性好潔,與公不合。
公自江甯乞歸私第,有一官藤床,吳假用未還。
官吏來索,左右莫敢言。
公直跣而登床,偃仰良久。
吳望見,即命送還。
又嘗為長女制衣贈甥,裂绮将成,忽有貓卧其旁,夫人将衣置浴室下,任其腐敗,終不與人。
荊公終日不梳洗,虮虱滿衣,當是月老錯配。
米元章有潔疾,盥手以銀為鬥,置長柄,俾奴仆執以瀉水于手,呼為“水鬥”。
已而兩手相拍至幹,都不用巾拭。
有客造元章者,去必濯其坐榻。
巾帽亦時時洗滌。
又朝靴偶為他人所持,必甚惡之,因屢洗,遂損不可穿。
周仁熟與米芾交契。
一日,芾言:“得一硯,非世間物,殆天地秘藏,待我識之。
”答曰:“公雖名博識,所得之物,真赝各半,特善誇耳。
”芾方發笥檢取,周亦随起,索巾滌手者再,若欲敬觀狀。
芾喜出硯。
周稱賞不已,且雲:“誠為尤物,未知發墨何如?”命取水,未至,亟以唾點磨墨。
芾變色,曰:“一何先恭後倨?硯污矣,不可用!”周遂取歸。
或作子瞻唾硯,非也。
芾初見徽宗,命書《周官篇》于禦屏。
書畢,擲筆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劄,照耀皇宋萬年!”周殿撰謂芾善誇,誠不謬。
周非欲硯,特以米好潔,聊資嬉笑耳。
周後複以硯歸米,米竟不取。
倪雲林事 倪雲林名瓒,元鎮其字也。
性好潔。
文房拾物,兩僮輪轉拂塵,須臾弗停。
庭前有梧桐樹,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
嘗留友人宿齋中,慮有汙損,夜三四起,潛聽焉。
微聞嗽聲,大惡之,淩晨令童索痰痕,不得,童懼笞,拾敗葉上有積垢似痰痕以塞責。
倪掩鼻閉目,令持棄三裡外。
其寓鄒氏日,鄒塾師有婿曰金宣伯,一日來訪。
倪聞宣伯儒者,倒屣迎之。
見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頰。
宣伯愧忿,不見主人而去。
鄒出,頗怪之。
倪曰:“宣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吾斥去之矣!”初張士誠弟士信,聞倪善畫。
使人持絹,侑以重币,欲求其筆。
倪怒曰;“倪瓒不能為王門畫師!”即裂去其絹。
士信深銜之。
一日,士信與諸文士遊太湖,聞小舟中有異香。
士信曰:“此必一勝流。
”急傍舟近之,乃倪也。
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
諸人力為營救,然猶鞭倪數十。
倪竟不吐一語。
後有人問之,曰:“君被窘辱而一語不發,何也?”倪曰:“一說便俗。
” 或又言:元鎮因香被執,囚于有司,每傳食,命獄卒舉案齊眉。
卒問其故,不答。
旁曰:“恐汝唾沫及飯耳!”卒怒,鎖之溺器側。
衆雖為祈免,憤哽竟成脾洩。
今人以太祖投之廁中,謬也。
又聞倪元鎮嗜茶,其用果按者名“清泉白石”,非佳客不供。
有客請見且彌月矣,倪鑒其誠,許之。
客豐神飄灑,倪甚欣洽,命進此茶。
客因渴,再及而盡。
倪便停盞入内,終不出。
客請其故。
倪曰:“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賞味,定非雅士。
”又倪有清秘閣,人所罕到;有白馬,極護惜。
會母病,請葛仙翁診視。
時天雨,葛要以白馬相迎。
既乘馬,亂行泥淖中,人馬俱污。
及門,先求登清秘閣。
倪不敢拒,葛蹑屐而上,噴唾狼籍,古玩書籍翻覆殆遍。
倪自是遂廢此閣,終身不登。
或雲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迂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
倪元鎮于女色少所當意。
一日眷金陵趙歌姬,留宿别業,心疑不潔,俾之浴。
既登榻,以手自頂至踵,且扪且嗅。
扪至陰,複俾浴。
凡再四,東方既白,不複作巫山之夢。
同時楊廉夫耽好聲色,每會間,見歌兒足小,即脫其鞋,載盞行酒,謂之“金蓮杯”。
一日與倪會飲,楊脫妓鞋傳觞。
倪怒,翻案而起。
楊亦色變,席遂散。
後二公竟不複面。
惡婦人 梁蕭詧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亦雲“遙聞其臭”。
世間逐臭之人又何多也! 《朝野異聞》載何、顔學問 嘉、隆間,講學盛行,而楚人顔山農之說最奇,謂“貪财好色,皆從性生,天機所發,不可阏之,第勿留滞胸中而已”。
門人羅汝芳成進士,戒且勿廷對。
羅不從。
明年遇之淮上,笞之十五,挾以遊。
羅唯唯惟命。
後至南都,以挾詐人财事發,捕之官,笞五十,不哀祈,亦不轉側,困囹圄且死。
羅力救之,得出。
出則大詈不已,謂“獄我者尚知我,而汝不知我也!”羅亦唯唯。
何心隐者,其才高于顔山農,而狠幻過之。
嘗言:“天地一殺機也。
堯不能殺舜,舜不能殺禹,故以天下讓。
湯、武能殺桀、纣,故得天下。
”少嘗師事山農。
山農有例:師事之者,必先毆三拳,而後受拜。
心隐既事山農,察其所行,意甚悔。
一日,值山農之淫于村婦也,匿隐處,俟其出而扼之,亦毆三拳,使拜削弟子籍。
按顔谪戍歸,八十餘尚無恙,而何竟為張江陵所殺,幸與不幸耳。
然江陵未相時,訪耿禦史,坐席未暖而去。
何從屏後窺之,便謂“此人能殺我”,亦異矣哉! 陳公戒酒 南京陳公鎬善酒。
督學山東時,父慮其廢事,寓書戒之。
乃出俸金,命工制一大碗,可容二斤許,镌八字于内,雲:“父命戒酒,止飲三杯。
”士林傳笑。
按:公為山東提學時,夜至濟陽公館。
庖人供膳無箸,恐公怒責,公略不為意。
或請啟門外索,弗許。
庖人乃削柳條為箸。
公曰:“禮與食孰重?”竟不夜餐。
亦迂介之士也。
子猶曰:“簠簋始于土硎,安知削柳非箸之始乎?迂儒不知禮意,但立異取名耳。
不然,胡不并三杯戒之?” 浴酒 石裕造酒數斛,忽解衣入其中,恣沐浴而出,告子弟曰:“吾平生飲酒,恨毛發未識其味。
今日聊以設之,庶無厚薄。
” 洞天聖酒 虢國夫人就屋梁懸鹿腸,其中結之,有宴則解開,于梁上注酒,号“洞天聖酒”。
楊希古佞佛 楊希古性迂僻,酷嗜佛法。
嘗設道場于第,每淩旦,辄入其内,以身俯地,俾僧據其上,誦《金剛經》三遍。
暴城隍 萬曆己醜,蘇郡大旱。
時石楚陽為守,清惠素聞,禱雨特切。
乃舁城隍于雩壇,與之對坐,去蓋暴烈日中。
神像皴裂,而石感暑疾幾殆。
《狯園》謂江公铎,誤也, 項王廟 《夷堅支(疑為夷堅志)》:和州士人杜默,累舉不成名,性英傥不羁。
因過烏江,入谒項王廟。
時正被酒沾醉,才炷香拜訖,徑升偶坐,據神頸,拊其首而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