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關燈
小
中
大
若說世上必生佳人才子,如今誰見麒麟在哪裡遊?聽鳳凰在何處嗚?若說佳人必配才子,才子必遇佳人,那麒麟就該在一處走,鳳凰就該在一處飛,緣何孔子掩袂而泣,隻說:“此麟也,胡為乎來哉!”麒卻在哪裡?又說:“風鳥不至,吾已矣!”夫何不說鳳凰不至?卻忘說了凰,獨說個鳳?總見得佳人才子原非必有,又非全無,亦非定作配合,然後算作風流佳話。
佳話雖不必定在佳人才子的配合,然才子佳人配合豈不算作風流?難道做才子的反娶個無鹽嫫母?做佳人的反嫁個一丁不識、五官不全,就像《無聲戲》上所說阙裡侯的模樣,反叫做風流不成?既叫不得風流,如何算作佳話?若說才子一定配個佳人,佳人一定嫁個才子,那“佳人難再,”“紅顔薄命”的兩句話又用不着了。
若說佳人才子如何配合,分明重作《西廂記》,再演《骕骦裘》,未免有淫奔私約在裡邊,看時雖覺風流,究竟不成佳話。
如此說,連那風流佳話四個字又有個分别了。
才子佳人兩相配合,果然算作風流,隻怕不是佳話。
若果然是佳人才子,就不配合亦不失為佳話,何必定說風流?可見,風流是小說科诨的派頭,佳話是作傳表揚的正脈。
如今,在下這回書,雖不浪說風流,落那做小說的窠臼,且敷衍一回佳話,将佳人才子别開生面,筆尖上搬演出來。
看官們,大家請睜着眼,仔細認者,未知當場的還是哪個,原來卻是吳中才子張靈。
那張靈生在正德年間,是國家全盛的時節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地方,卻是江山翠秀的所在。
家住在古吳,趨雁門橋畔人,是吳中文物的街坊。
這張靈不消說是個才子,不是假借的名色了。
若論他的才貌,也不消說得,才高子建,貌勝潘安,隻他這種風流豪宕的性情,莫說今人中并無第二個,就把古人開了花名冊,逐一點名問去,隻怕也沒個敢應道:“我像張靈。
”還有誰人敢說道:“張靈似我。
”如此說,那張靈竟是千古來第一個風流才子了。
他父親原是個老教書,見張靈聰慧,十三歲上就叫他去赴考。
不想那提學原是眼中有珠的,見了文字竟把張靈高高地取了第一名,豈不俨然是一秀才了。
那張靈反懊悔道:“我那父親,人也不識,我張靈是個才子,可是出去考得的?逼我去略試一遭,就被他捉做秀才,豈不是晦氣?如今不要管,我隻莫去赴下年之考,且隻顧風自己之流便了。
”隻因他恃才縱酒,目空一世,不要說他不肯輕易交人,人也不敢等閑親近他,隻有解元唐寅,心同氣合,與他做了忘年之友、莫逆之交。
因見張靈生性奇僻,長不娶室,必有緣故,遂問他道:“吾兄年已弱冠,如何不娶尊嫂?”張靈笑道:“唐兄想是見有做得我妻室的在哪裡麼?” 唐寅道:“沒有,吾見兄弱冠未婚,想必要擇個佳人好配才子,故此動問。
”張靈道:“唐兄,你且把佳人才子這四字講一講明白,不要認錯了如今世人。
這些紅顔皓齒、妖冶風流的,叫做美女,不是佳人。
古來唯有崔莺莺可當‘佳人’二字,隻是嫁了鄭恒,不曾配得才子,臨了這着還是一死。
才子亦不是。
這些戴頂頭巾、爛熟三場的就可做得,這些隻可叫做文人,不是才子。
古來唯有李太白可當‘才子’二字,然到底無佳人配合,隻騎得在鲸魚背上一霎時的光景,可見,佳人才子配合甚難,不是輕易說得的。
我張靈雖不是偌大的才子,然除了李太白,在古人中也不多讓,隻怕崔家莺莺厮趕着鄭郎作一塊,不曉得有我張君瑞哩!”唐寅道:“吾兄千古妙人,所以發此千秋妙論,才子佳人果然自古難于配合,如今我留在心上,打聽得有像崔氏女的,即來奉聞,好等吾兄去作《西廂記》,如何?”二人大笑而别。
一日,張靈坐在書房中看《劉伶傳》,命一童子在旁斟酒,且酌且讀。
讀至“戒酒”一段,拍案叫道:“騙得好!吃得快活!該騙!該吃!”遂命童子篩一大杯吃了。
又讀至“荷锸”一段,立起身來拍案贊道:“這是千古達人,方有此風流舉動,我張靈若有人荷锸,何須死後方埋,隻恐死後無人荷锸埋我耳。
”叉命童子篩酒,連吃了三大杯,坐了又讀。
童子道:“相公,這書莫看吧,若再拍兩次書案,這壺内恐沒了酒了。
今日唐相公與祝老爺都在虎丘飲酒,相公何不帶這書到那裡去讀,讀到好處或者得意的所在,拍着幹人石,吃他一大杯,豈不是樁快事?強如坐在家裡獨酌。
” 張靈道:“既有此事,何不早說?隻是他們既不請我,不值得去闖席。
我如今扮作個行乞的,到那裡去取笑一場,
佳話雖不必定在佳人才子的配合,然才子佳人配合豈不算作風流?難道做才子的反娶個無鹽嫫母?做佳人的反嫁個一丁不識、五官不全,就像《無聲戲》上所說阙裡侯的模樣,反叫做風流不成?既叫不得風流,如何算作佳話?若說才子一定配個佳人,佳人一定嫁個才子,那“佳人難再,”“紅顔薄命”的兩句話又用不着了。
若說佳人才子如何配合,分明重作《西廂記》,再演《骕骦裘》,未免有淫奔私約在裡邊,看時雖覺風流,究竟不成佳話。
如此說,連那風流佳話四個字又有個分别了。
才子佳人兩相配合,果然算作風流,隻怕不是佳話。
若果然是佳人才子,就不配合亦不失為佳話,何必定說風流?可見,風流是小說科诨的派頭,佳話是作傳表揚的正脈。
如今,在下這回書,雖不浪說風流,落那做小說的窠臼,且敷衍一回佳話,将佳人才子别開生面,筆尖上搬演出來。
看官們,大家請睜着眼,仔細認者,未知當場的還是哪個,原來卻是吳中才子張靈。
那張靈生在正德年間,是國家全盛的時節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地方,卻是江山翠秀的所在。
家住在古吳,趨雁門橋畔人,是吳中文物的街坊。
這張靈不消說是個才子,不是假借的名色了。
若論他的才貌,也不消說得,才高子建,貌勝潘安,隻他這種風流豪宕的性情,莫說今人中并無第二個,就把古人開了花名冊,逐一點名問去,隻怕也沒個敢應道:“我像張靈。
”還有誰人敢說道:“張靈似我。
”如此說,那張靈竟是千古來第一個風流才子了。
他父親原是個老教書,見張靈聰慧,十三歲上就叫他去赴考。
不想那提學原是眼中有珠的,見了文字竟把張靈高高地取了第一名,豈不俨然是一秀才了。
那張靈反懊悔道:“我那父親,人也不識,我張靈是個才子,可是出去考得的?逼我去略試一遭,就被他捉做秀才,豈不是晦氣?如今不要管,我隻莫去赴下年之考,且隻顧風自己之流便了。
”隻因他恃才縱酒,目空一世,不要說他不肯輕易交人,人也不敢等閑親近他,隻有解元唐寅,心同氣合,與他做了忘年之友、莫逆之交。
因見張靈生性奇僻,長不娶室,必有緣故,遂問他道:“吾兄年已弱冠,如何不娶尊嫂?”張靈笑道:“唐兄想是見有做得我妻室的在哪裡麼?” 唐寅道:“沒有,吾見兄弱冠未婚,想必要擇個佳人好配才子,故此動問。
”張靈道:“唐兄,你且把佳人才子這四字講一講明白,不要認錯了如今世人。
這些紅顔皓齒、妖冶風流的,叫做美女,不是佳人。
古來唯有崔莺莺可當‘佳人’二字,隻是嫁了鄭恒,不曾配得才子,臨了這着還是一死。
才子亦不是。
這些戴頂頭巾、爛熟三場的就可做得,這些隻可叫做文人,不是才子。
古來唯有李太白可當‘才子’二字,然到底無佳人配合,隻騎得在鲸魚背上一霎時的光景,可見,佳人才子配合甚難,不是輕易說得的。
我張靈雖不是偌大的才子,然除了李太白,在古人中也不多讓,隻怕崔家莺莺厮趕着鄭郎作一塊,不曉得有我張君瑞哩!”唐寅道:“吾兄千古妙人,所以發此千秋妙論,才子佳人果然自古難于配合,如今我留在心上,打聽得有像崔氏女的,即來奉聞,好等吾兄去作《西廂記》,如何?”二人大笑而别。
一日,張靈坐在書房中看《劉伶傳》,命一童子在旁斟酒,且酌且讀。
讀至“戒酒”一段,拍案叫道:“騙得好!吃得快活!該騙!該吃!”遂命童子篩一大杯吃了。
又讀至“荷锸”一段,立起身來拍案贊道:“這是千古達人,方有此風流舉動,我張靈若有人荷锸,何須死後方埋,隻恐死後無人荷锸埋我耳。
”叉命童子篩酒,連吃了三大杯,坐了又讀。
童子道:“相公,這書莫看吧,若再拍兩次書案,這壺内恐沒了酒了。
今日唐相公與祝老爺都在虎丘飲酒,相公何不帶這書到那裡去讀,讀到好處或者得意的所在,拍着幹人石,吃他一大杯,豈不是樁快事?強如坐在家裡獨酌。
” 張靈道:“既有此事,何不早說?隻是他們既不請我,不值得去闖席。
我如今扮作個行乞的,到那裡去取笑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