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彭素芳:擇郎反錯配,獲藏信前緣
關燈
小
中
大
露萼臨風多烨烨,其如零落路旁枝。
琴心枉托求凰曲,垆畔徒殷用酒厄。
慢疑懷春歸吉士,那堪載月效西施。
總令繁豔相矜诩,何以幽貞松桧姿。
世上人生了一個女兒,為父母的,便要替她揀擇人家高下,某家富貴,方許;某家貧賤,不可許。
某家郎君俊俏,可許;某家郎君醜陋,不可許。
費了多少心機,那都是時命安排,豈容人情算計!時運不好,富貴的倏忽貧賤;時運好來,貧賤的倏忽富貴。
時運不好,那俊俏的偏不受享;時運好來,那醜陋的偏能成立。
為父母的,也免不得要留一番心,斟酌其間,總也逃不過個前緣分定。
如今試将幾個向來富貴,倏忽貧賤;向來貧賤,倏忽富貴,結了親又退悔的,引證來聽一聽。
如唐朝兩個秀士,一個姓王名明,一個姓杜名詩,都是飽學,自幼同窗念書,頗稱莫逆。
其年同在法音庵中讀書,他兩家娘子,都身懷六甲。
兩個秀士在館中說道:“我兩人極稱相知,若結了姻眷更妙。
”當時便一言相訂遭:“除是兩男兩女,此事便不諧。
” 看看臨月,果然王明生下一男,杜詩生下一女,兩人歡天喜地道:“畢竟稱我們的心願。
但今日貧窮相訂,倘後日富貴,萬勿相忘。
”于是同在伽藍面前拜了,各立一誓,自此兩人愈加親厚。
不期同去應試,杜詩卻中了,官已至廉訪使;這王明隻是不中,家道甚是貧窮。
但兒子卻是聰明,會做文字,年已十八九歲了,杜家并不說起親事。
王明因他向年訂盟,料無他變,亦無力娶親,且自聽之。
那杜夫人對杜詩道:“女兒年已長成,看王家無力來娶。
不如接他到任,完了婚配何如?”杜詩道:“以我勢力,怕沒親麼?況王家原未行聘,且又這般清寒,何苦把這女兒送在窮漢手裡?我前日曾在朝房裡,已許黃侍郎為媳,不久便來行聘。
況黃侍郎系當朝元相國極厚的,與他聯了姻,仗他些線索,卻不更加好看。
” 夫人不敢相強,隻得将女兒嫁與黃公子成親了。
那王明父子這樣落寞,如何與那侍郎抗得過?且自隐忍。
豈料三年之間,朝廷抄沒了元載,以黃侍郎同黨為奸,籍沒家産,發他父子嶺外充軍。
卻好這年大比,王明兒子叫做用賢,巾了進士。
那杜詩聞知,懊恨無地,卻不遲了? 看來世人隻為勢利兩字迷了肚腸,才得發迹,便把貧賤之交,撇在東洋大海。
隻道黃侍郎泰山可靠,那知速化冰山;隻道王秀才貧寒到底,那知轉眼榮華。
俗語雲: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我朝神廟時,蘇州府常熟縣有個員外,姓彭名一德,向在太學中,也是有名目的。
早喪妻房,單生一女,名喚素芳。
自幼聰明伶俐,更自儀容絕世。
那員外隻得這個女兒,十分珍重,派定一個傅姆,時時服侍照管他,頃刻不離左右。
縣中著姓大族,因他是舊家,都央着媒人來求親。
有那家事富足的,新官人不甚标緻;有那新官人标緻的,卻又家道貧寒。
高門不成,底門不就,磋磋跎跎,那素芳已是十六歲,尚無定議,員外好生優悶。
适值同裡有個鄉宦姓楊,曾做太守,回家既有勢焰,又有錢鈔,挽媒來說,員外欣然應允,擇了日子,行了聘禮。
隻見彩帛盈筐,黃金滿箧,親友們都來稱賀,那個不曉得素芳許了楊公子。
看看吉期将近,那素芳隻是悶悶無言,長籲短歎。
傅姆見她愁悶,勸解道:“未定姻時,反見你歡天喜地,今定了姻事,佳期将到,正該喜氣盈盈,為什麼皺了眉頭?莫非有甚心事?便對我說說何妨!” 素芳低着頭道:“那公子面貌何如?不知像得那間壁的陸二郎否?”原來那陸二郎乃是賈人陸沖宇之子,住在彭家間壁,素芳常常看見的。
傅姆道:“楊官人乃宦家公子,那生意人家的兒子,怎麼比得他來?定然是楊官人好些!”索芳道:“隻是等我見一面,才好放心。
”傅姆道:“這有何難!公子的乳母卻是我的親妹,我明日見妹子,對他說這緣故,叫公子到後街走過,你就看看,何如?”索芳把頭一點,那傅姆果然去見妹子,對公子說這緣由。
這公子大悅,打扮得華華麗麗,搖搖擺擺,往後街走一轉。
傅姆推開窗子,叫素芳看。
素芳看了,徑往房中去,把門掩上,尋條繩子,缢在床上。
傅姆推進房門見了,吃一大驚,忙忙解下繩子救醒了,從容道:“公子雖不甚俊俏,卻也不醜陋,隻是身子略略粗坌些,盡是穿着得華麗。
況既已許定,終身難改,如此短見,小小年紀,豈不枉送了性命!” 素芳道:“我聞之:夫婦,偶也。
嘉偶日配,不嘉吾弗配矣!甯可死了罷!”傅姆道:“小姐且自忍耐着,待我把你的意思,與員外說知,看員外意思如何?” 傅姆即把這意對員外說,那員外把傅姆罵着道:“癡婆子,這樣胡說!許定姻親,況是宦門,如何更易得!” 那傅姆回見小姐道員外是不肯的意。
那素芳卻又要去尋死。
傅姆竭力勸住道:“等我再去,委曲與員外說便了。
”傅姆又去,将小姐決然不肯,屢次尋死之意說了。
員外呆了半日,欲得順她的意,怎麼回複楊太守?如不順她的意,又隻得這個女兒,終身所靠,倘或一差二
琴心枉托求凰曲,垆畔徒殷用酒厄。
慢疑懷春歸吉士,那堪載月效西施。
總令繁豔相矜诩,何以幽貞松桧姿。
世上人生了一個女兒,為父母的,便要替她揀擇人家高下,某家富貴,方許;某家貧賤,不可許。
某家郎君俊俏,可許;某家郎君醜陋,不可許。
費了多少心機,那都是時命安排,豈容人情算計!時運不好,富貴的倏忽貧賤;時運好來,貧賤的倏忽富貴。
時運不好,那俊俏的偏不受享;時運好來,那醜陋的偏能成立。
為父母的,也免不得要留一番心,斟酌其間,總也逃不過個前緣分定。
如今試将幾個向來富貴,倏忽貧賤;向來貧賤,倏忽富貴,結了親又退悔的,引證來聽一聽。
如唐朝兩個秀士,一個姓王名明,一個姓杜名詩,都是飽學,自幼同窗念書,頗稱莫逆。
其年同在法音庵中讀書,他兩家娘子,都身懷六甲。
兩個秀士在館中說道:“我兩人極稱相知,若結了姻眷更妙。
”當時便一言相訂遭:“除是兩男兩女,此事便不諧。
” 看看臨月,果然王明生下一男,杜詩生下一女,兩人歡天喜地道:“畢竟稱我們的心願。
但今日貧窮相訂,倘後日富貴,萬勿相忘。
”于是同在伽藍面前拜了,各立一誓,自此兩人愈加親厚。
不期同去應試,杜詩卻中了,官已至廉訪使;這王明隻是不中,家道甚是貧窮。
但兒子卻是聰明,會做文字,年已十八九歲了,杜家并不說起親事。
王明因他向年訂盟,料無他變,亦無力娶親,且自聽之。
那杜夫人對杜詩道:“女兒年已長成,看王家無力來娶。
不如接他到任,完了婚配何如?”杜詩道:“以我勢力,怕沒親麼?況王家原未行聘,且又這般清寒,何苦把這女兒送在窮漢手裡?我前日曾在朝房裡,已許黃侍郎為媳,不久便來行聘。
況黃侍郎系當朝元相國極厚的,與他聯了姻,仗他些線索,卻不更加好看。
” 夫人不敢相強,隻得将女兒嫁與黃公子成親了。
那王明父子這樣落寞,如何與那侍郎抗得過?且自隐忍。
豈料三年之間,朝廷抄沒了元載,以黃侍郎同黨為奸,籍沒家産,發他父子嶺外充軍。
卻好這年大比,王明兒子叫做用賢,巾了進士。
那杜詩聞知,懊恨無地,卻不遲了? 看來世人隻為勢利兩字迷了肚腸,才得發迹,便把貧賤之交,撇在東洋大海。
隻道黃侍郎泰山可靠,那知速化冰山;隻道王秀才貧寒到底,那知轉眼榮華。
俗語雲: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我朝神廟時,蘇州府常熟縣有個員外,姓彭名一德,向在太學中,也是有名目的。
早喪妻房,單生一女,名喚素芳。
自幼聰明伶俐,更自儀容絕世。
那員外隻得這個女兒,十分珍重,派定一個傅姆,時時服侍照管他,頃刻不離左右。
縣中著姓大族,因他是舊家,都央着媒人來求親。
有那家事富足的,新官人不甚标緻;有那新官人标緻的,卻又家道貧寒。
高門不成,底門不就,磋磋跎跎,那素芳已是十六歲,尚無定議,員外好生優悶。
适值同裡有個鄉宦姓楊,曾做太守,回家既有勢焰,又有錢鈔,挽媒來說,員外欣然應允,擇了日子,行了聘禮。
隻見彩帛盈筐,黃金滿箧,親友們都來稱賀,那個不曉得素芳許了楊公子。
看看吉期将近,那素芳隻是悶悶無言,長籲短歎。
傅姆見她愁悶,勸解道:“未定姻時,反見你歡天喜地,今定了姻事,佳期将到,正該喜氣盈盈,為什麼皺了眉頭?莫非有甚心事?便對我說說何妨!” 素芳低着頭道:“那公子面貌何如?不知像得那間壁的陸二郎否?”原來那陸二郎乃是賈人陸沖宇之子,住在彭家間壁,素芳常常看見的。
傅姆道:“楊官人乃宦家公子,那生意人家的兒子,怎麼比得他來?定然是楊官人好些!”索芳道:“隻是等我見一面,才好放心。
”傅姆道:“這有何難!公子的乳母卻是我的親妹,我明日見妹子,對他說這緣故,叫公子到後街走過,你就看看,何如?”索芳把頭一點,那傅姆果然去見妹子,對公子說這緣由。
這公子大悅,打扮得華華麗麗,搖搖擺擺,往後街走一轉。
傅姆推開窗子,叫素芳看。
素芳看了,徑往房中去,把門掩上,尋條繩子,缢在床上。
傅姆推進房門見了,吃一大驚,忙忙解下繩子救醒了,從容道:“公子雖不甚俊俏,卻也不醜陋,隻是身子略略粗坌些,盡是穿着得華麗。
況既已許定,終身難改,如此短見,小小年紀,豈不枉送了性命!” 素芳道:“我聞之:夫婦,偶也。
嘉偶日配,不嘉吾弗配矣!甯可死了罷!”傅姆道:“小姐且自忍耐着,待我把你的意思,與員外說知,看員外意思如何?” 傅姆即把這意對員外說,那員外把傅姆罵着道:“癡婆子,這樣胡說!許定姻親,況是宦門,如何更易得!” 那傅姆回見小姐道員外是不肯的意。
那素芳卻又要去尋死。
傅姆竭力勸住道:“等我再去,委曲與員外說便了。
”傅姆又去,将小姐決然不肯,屢次尋死之意說了。
員外呆了半日,欲得順她的意,怎麼回複楊太守?如不順她的意,又隻得這個女兒,終身所靠,倘或一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