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

關燈
者,有不泣者,和以問二孫。

    玄謂“被親故泣,不被親故不泣”。

    敷曰:“不然,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 庾法暢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暢曰:“廉者不求,貪者不與,故得在耳。

    ” 庾稚恭為荊州,以毛扇上武帝。

    武帝疑是故物。

    侍中劉劭曰:“柏梁雲構,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鐘、夔先聽其音。

    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庾後聞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 何骠騎亡後,徵褚公入。

    既至石頭,王長史、劉尹同詣褚。

    褚曰:“真長何以處我?”真長顧王曰:“此子能言。

    ”褚因視王,王曰:“國自有周公。

    ”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簡文作撫軍時,嘗與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讓在前。

    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簡文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 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蚤白。

    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 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

    迺歎曰:“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初,熒惑入太微,尋廢海西。

    簡文登阼,複入太微,帝惡之。

    時郗超為中書在直。

    引超入曰:“天命脩短,故非所計,政當無複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馬方将外固封疆,内鎮社稷,必無若此之慮。

    臣為陛下以百口保之。

    ”帝因誦庾仲初詩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聲甚凄厲。

    郗受假還東,帝曰:“緻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衛,思患預防,愧歎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

    宣武至,問上何在?簡文曰:“某在斯。

    ”時人以為能。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

    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閑想也。

    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别,辄作數日惡。

    ”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

    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 支道林常養數匹馬。

    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

    ” 劉尹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

    桓雲:“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

    ”劉曰:“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 羊秉為撫軍參軍,少亡,有令譽。

    夏侯孝若為之叙,極相贊悼。

    羊權為黃門侍郎,侍簡文坐。

    帝問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絕可想。

    是卿何物?有後不?”權潸然對曰:“亡伯令問夙彰,而無有繼嗣。

    雖名播天聽,然胤絕聖世。

    ”帝嗟慨久之。

     王長史與劉真長别後相見,王謂劉曰:“卿更長進。

    ”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 劉尹雲:“人想王荊産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清風耳。

    ” 王仲祖聞蠻語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盧來朝,故當不昧此語。

    ” 劉真長為丹陽尹,許玄度出都就劉宿。

    床帷新麗,飲食豐甘。

    許曰:“若保全此處,殊勝東山。

    ”劉曰:“卿若知吉兇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

    ”二人并有愧色。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

    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

    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

    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

    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

    ”謝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緻患邪?”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

     王中郎令伏玄度、習鑿齒論青、楚人物。

    臨成,以示韓康伯。

    康伯都無言,王曰:“何故不言?”韓曰:“無可無不可。

    ” 劉尹雲:“清風朗月,辄思玄度。

    ” 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雲:“雖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淩雲意。

    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 謝公雲:“賢聖去人,其閑亦迩。

    ”子侄未之許。

    公歎曰:“若郗超聞此語,必不至河漢。

    ” 支公好鶴,住剡東(山印)山。

    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

    支意惜之,乃铩其翮。

    鶴軒翥不複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林曰:“既有淩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謝中郎經曲阿後湖,問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

    ”謝曰:“故當淵注渟著,納而不流。

    ” 晉武帝每饷山濤山少。

    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答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 謝胡兒語庾道季:“諸人莫當就卿談,可堅城壘。

    ”庾曰:“若文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

    ” 李弘度常歎不被遇。

    殷揚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裡不?”李答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

    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

     王司州至吳興印渚中看。

    歎曰:“非唯使人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

    ” 謝萬作豫州都督,新拜,當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謝疲頓。

    于是高侍中往,徑就謝坐,因問:“卿今仗節方州,當疆理西蕃,何以為政?”謝粗道其意。

    高便為謝道形勢,作數百語。

    謝遂起坐。

    高去後,謝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

    ”謝因此得終坐。

     袁彥伯為謝安南司馬,都下諸人送至濑鄉。

    将别,既自凄惘,歎曰:“江山遼落,居然有萬裡之勢。

    ” 孫綽賦遂初,築室畎川,自言見止足之分。

    齋前種一株松,何自手壅治之。

    高世遠時亦鄰居,語孫曰:“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用耳!”孫曰:“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麗,會賓僚出江津望之,雲:“若能目此城者有賞。

    ”顧長康時為客,在坐,目曰:“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桓即賞以二婢。

     王子敬語王孝伯曰:“羊叔子自複佳耳,然亦何與人事?”故不如銅雀台上妓。

    ” 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 簡文崩,孝武年十餘歲立,至暝不臨。

    左右啟“依常應臨”。

    帝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孝武将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

    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羊曰:“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

    ”袁曰:“必無此嫌。

    ”車曰:“何以知爾?”袁曰:“何嘗見明鏡疲于屢照,清流憚于惠風。

    ” 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若秋冬之際,尤難為壞。

    ” 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

    ” 道壹道人好整飾音辭,從都下還東山,經吳中。

    已而會雪下,未甚寒。

    諸道人問在道所經。

    壹公曰:“風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

    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 張天錫為涼州刺史,稱制西隅。

    既為苻堅所禽,用為侍中。

    後于壽陽俱敗,至都,為孝武所器。

    每入言論,無不竟日。

    頗有嫉己者,于坐問張:“北方何物可貴?”張曰:“桑椹甘香,鸱鸮革響。

    淳酪養性,人無嫉心。

    ” 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雲:“山崩溟海竭,魚鳥将何依。

    ”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哭之狀其可見乎?”顧曰:“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

    ”或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 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甯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範甯作豫章,八日請佛有闆。

    衆僧疑,或欲作答。

    有小沙彌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則為許可。

    ”衆從其義。

     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于時天月明淨,都無纖翳。

    太傅歎以為佳。

    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

    ”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淨,乃複強欲滓穢太清邪?” 王中郎甚愛張天錫,問之曰:“卿觀過江諸人經緯,江左軌轍,有何偉異?後來之彥,複何如中原?”張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還;因時脩制,荀、樂之風。

    ”王曰:“卿知見有餘,何故為苻堅所制?”答曰:“陽消陰息,故天步屯蹇;否剝成象,豈足多譏?” 謝景重女适王孝伯兒,二門公甚相愛美。

    謝為太傅長史,被彈;王即取作長史,帶晉陵郡。

    太傅已構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謝,還取作咨議。

    外示絷維,而實以乖閑之。

    及孝伯敗後,太傅繞東府城行散,僚屬悉在南門要望候拜,時謂謝曰:“王甯異謀,雲是卿為其計。

    ”謝曾無懼色,斂笏對曰:“樂彥輔有言:‘豈以五男易一女?’”太傅善其對,因舉酒勸之曰:“故自佳!故自佳!” 桓玄義興還後,見司馬太傅,太傅已醉,坐上多客,問人雲:“桓溫來欲作賊,如何?”桓玄伏不得起。

    謝景重時為長史,舉闆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聖明,功超伊、霍。

    紛纭之議,裁之聖鑒。

    ”太傅曰:“我知!我知!”即舉酒雲:“桓義興,勸卿酒。

    ”桓出謝過。

     宣武移鎮南州,制街衢平直。

    人謂王東亭曰:“丞相初營建康,無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為劣。

    ”東亭曰:“此丞相乃所以為巧。

    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

    故纡餘委曲,若不可測。

    ” 桓玄詣殷荊州,殷在妾房晝眠,左右辭不之通。

    桓後言及此事,殷雲:“初不眠,縱有此,豈不以‘賢賢易色’也。

    ” 桓玄問羊孚:“何以共重吳聲?”羊曰:“當以其妖而浮。

    ” 謝混問羊孚:“何以器舉瑚琏?”羊曰:“故當以為接神之器。

    ” 桓玄既篡位,後禦床微陷,群臣失色。

    侍中殷仲文進曰:“當由聖德淵重,厚地所以不能載。

    ”時人善之。

     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館,問左右:“虎贲中郎省,應在何處?”有人答曰:“無省。

    ”當時殊忤旨。

    問:“何以知無?”答曰:“潘嶽秋興賦叙曰:‘餘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騎之省。

    ’玄咨嗟稱善。

     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謝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懷。

    ” ———————————— 【譯文】 邊文禮谒見袁奉高的時候,舉止失措。

    袁奉高說:“古時候堯請許由出來做官,許由臉上沒有愧色。

    先生為什麼弄得颠倒了衣裳呢?”文禮回答說:“明府剛到任,大德還沒有明白顯現出來,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裡面什麼也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

    好比人的睛睛裡有瞳人,如果沒有這個,一定看不見。

    ” 孔文舉十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