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

關燈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複生矣。

    ”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鸾不辍轭。

    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

    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

    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李元禮嘗歎荀淑、鐘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鐘君至德可師。

    ”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

    乃使元方将車,季方持杖後從。

    長文尚小,載箸車中。

    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

    文若亦小,坐箸膝前。

    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

    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争之不能決,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甯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内,嚴若朝典。

    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裡,不失雍熙之軌焉。

     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

    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

    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難之。

    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既已納其自托,甯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

    祥嘗在别床眠,母自往闇斫之。

    值祥私起,空斫得被。

    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

    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愠之色。

    ” 王戎、和峤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

    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

    ”仲雄曰:“和峤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應憂峤,而應憂戎。

    ”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

    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

    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也。

    ”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

    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将無以德掩其言!”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

    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傷人,浚沖必不免滅性之譏。

    ”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

    渾薨,所曆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率緻赙數百萬,戎悉不受。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

    當時以為美事。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

    樂廣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裡甚窮餒。

    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饴之。

    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

    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獨往食,辄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

    後并得存,同過江。

    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于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

    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饷之,因取為中郎。

    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

    ”祖雲:“百裡奚亦何必輕于五羖之皮邪?”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

    王丞相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