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林黛玉重興榮國府 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關燈
小
中
大
着心裡還受得麼?”
柳嫂子也感激,倒底隻是手不住腳不住的,說道:“姑娘帶曳我上了這個地方,好不替你争個臉兒!”
晴雯就益發的疼她了。
且說曹雪芹自從移到林良玉那邊,賈政幾次自己過去,要拉他回來,當不得林良玉、姜景星再三留住不放。
賈政又去坐定催着同回,曹雪芹也卻不得情,隻得移了過來。
這年是恩科會試,寶玉已經錯過場期,賈政隻想曹雪芹過來勸着寶玉做些應試的工夫,寶钗也再三的約了黛玉,彼此勸寶玉用功。
這黛玉卻是另一種的性情,隻要父母夫妻長長守着的過,積些忠厚陰德,培些根基,漸漸地超脫塵凡,證他仙果,那些浮名榮耀真個的看做了浮雲一般。
以此口裡雖則答應了寶钗,卻并不十分地勸,隻常常地推他到寶钗那邊去,任憑寶钗怎樣的勸。
自己卻反閑閑散散的,會會湘雲、惜春,講講元理上的功夫。
可恨湘雲隻是笑着,說她兩個總還走不上這條路兒。
寶钗一心一意要寶玉求名,就說道:“你從前說個天恩祖德,隻要上了一步,便從此而止。
我很知道你的話單為的林妹妹一個人兒,而今林妹妹是一塊了,你還想從此而止,也斷斷不能。
上頭隻有你一個兒子,怎麼樣盼着你,又不逼着你,你可也該存心兒。
” 寶玉笑道:“你們呢,原改不過祿蠹的脾氣。
若說混幾句詩文兒,騙個進士,也不算難,但則是場期已過,下科甚遙,誰又耐煩到這個上頭。
”寶钗又再三地日日夜夜勸起來。
寶玉要回到潇湘館中,黛玉、晴雯那邊,兩個人又拒住了,還有王夫人閑着便說他,寶玉也就厭煩得很。
不期這年會試榜發了,天子将進呈文字逐一看過,嫌它平平無奇,忽憶起從前看見的寶玉鄉舉文字來,便查問前科走失的第七名舉人賈寶玉曾經招着沒有。
及至奏明了在家養病,錯過會試之期,現在病痊居家等因,聖情大悅,即命将賈寶玉欽賜進士,一體殿試。
報到賈家,舉家大喜。
賈政随即帶了寶玉入朝謝恩,回來免不得又是一番慶賀。
賈政便叫寶玉跟着曹雪芹着實地用功。
聖恩如此高厚,不要辜負了,快快地做殿試功夫。
那鄉試的主司房官也來苦勸。
賈政又約了林、姜二位過來切磋。
王夫人、薛姨媽、寶钗自不必說。
連黛玉也隻得慫恿了好些言語。
寶玉也就不得不用功了。
誰知殿試策問,問起《漢書》的列傳,寶玉就将《列女傳》大加議論一番。
讀卷官見這一卷不谙體裁,雖則寫作兩絕,不便進呈,列于二甲十名之外。
幸虧朝考的詩賦題趁手冠場,考了第一,就用了庶吉士之職。
賈政也甚喜歡,卻也不知這個緣故。
直到讀卷官與林、姜二人說明了,方才得知。
王夫人隻叫瞞過了賈政。
寶钗、李纨等隻說他呆。
獨有黛玉心裡倒覺得合意。
為什麼呢?黛玉這個人玲珑剔透,沒一件事情不知道。
打量得寶玉這個光景,斷然不能為官辦事。
就到翰林衙門裡,也多有瀚林裡的能員,如何走得上,也防的人要擠他。
不如小心地完了這件,不高不低,逍遙自在,也完了父母的盼望,也沒有什麼别的差使,可以守着自己家園。
所以心裡頭倒覺合意。
就是寶玉議論的列女,說王霸、姜詩之妻應入《獨行》,曹大家、蔡文姬應入《儒林》,曹娥、叔先雄宜合傳,也是個不磨之論,讀卷官拘泥不識,未免委屈了他,倒反與寶玉兩人私下大發感慨。
寶玉也許黛玉為第一知己,連曹雪芹也不能賞識到這個分兒。
寶玉自從受了官職之後,也不能不谒師會友,偏是派的教習盡着地送些詩賦課題過來。
寶玉哪裡放在心上,無不過黛玉、寶钗替他寫作而已。
這時候已近天中佳節,角黍、蒲酒也就熱鬧起來。
一日,王夫人、李纨、黛玉、寶钗、探春、惜春等正在上房,隻見平兒帶一個人,提了一籃野菜,一籃葡萄、沙果兒、山榴、紅酸棗兒,又是好幾個粟梗簽成的小籠子,放些知了、蝈蝈兒,鼓翅踢腳吃着些絲瓜花兒。
平兒便笑嘻嘻的說道:“這是巧姐兒的幹媽劉姥姥送來的,說這兩籃野菜山果,送給太太嘗個新,還有一袋的高粱,一袋的喬麥仁兒,這幾個籠子送給小哥兒玩玩的。
” 王夫人等倒也喜歡得了不得,就說道:“難為她老人家,她老人家來瞧瞧我就夠了,怎麼還要帶這些東西來。
她而今在哪裡,為什麼不同了過來。
” 平兒笑道:“她也要過來呢,在我那裡已經講了好一會子。
咱們就叫周瑞家的快快去同她過來。
”周瑞家的聽見答應着,就去了。
原來平兒十分細心,怕的劉姥姥為人村野老實,怕她不曉得黛玉、晴雯回過來的事情。
一見了面,格外驚疑,說出些不吉利的話來,所以留她在房裡先給她說明。
惹得劉姥姥合掌念佛不已,就說道:“咱們的老太太,咱們的二奶奶,為什麼不一同回轉來,怪可憐兒的。
” 平兒又悄悄地告訴她說:“姥姥,見了她兩個不要說出回轉來的話。
”姥姥隻管點頭,也還挽着巧兒問了好些話語。
見周瑞家的過來,說是太太請她。
姥姥就站起來,同過去。
王夫人等看見了就帶着笑站起來。
王夫人笑道:“姥姥長久不見了,你還硬朗。
”劉姥姥合着掌,彎着腰,一轉的過來,道:“好太太,好奶奶,好個有福有壽的。
”看到黛玉,就抹抹眼睛,細細地打量她一番,道:“好個有福的林奶奶,真個還是這樣的。
”又道:“晴姑娘呢?”晴雯就笑答道:“姥姥,怎麼不瞧見我?”姥姥回轉身來,見晴雯便道:“果真的還是這位晴姑娘,好個有福氣。
” 王夫人便拉她坐下,道:“姥姥,為什麼長久不來?”姥姥道:“告訴太太知道,我哪一天不想進城來?我們屯裡人家,天天趕的地畝上的活計,一天一天地趕。
咱們年紀上了的,也要替替他們年輕的。
到底腰也軟了,腿也笨了;又遇着刮風下雨,泥地下要便栽幾跤。
太太你瞧瞧,我這條膊子風麻着還沒有好,叫闆兒去讨個膏藥貼上,也沒有什麼效驗兒。
腳底下越較得重,要搭個牛車,統是裝滿了糧食,坐不得一個人兒。
真個的,進個城好不容易。
” 劉姥
且說曹雪芹自從移到林良玉那邊,賈政幾次自己過去,要拉他回來,當不得林良玉、姜景星再三留住不放。
賈政又去坐定催着同回,曹雪芹也卻不得情,隻得移了過來。
這年是恩科會試,寶玉已經錯過場期,賈政隻想曹雪芹過來勸着寶玉做些應試的工夫,寶钗也再三的約了黛玉,彼此勸寶玉用功。
這黛玉卻是另一種的性情,隻要父母夫妻長長守着的過,積些忠厚陰德,培些根基,漸漸地超脫塵凡,證他仙果,那些浮名榮耀真個的看做了浮雲一般。
以此口裡雖則答應了寶钗,卻并不十分地勸,隻常常地推他到寶钗那邊去,任憑寶钗怎樣的勸。
自己卻反閑閑散散的,會會湘雲、惜春,講講元理上的功夫。
可恨湘雲隻是笑着,說她兩個總還走不上這條路兒。
寶钗一心一意要寶玉求名,就說道:“你從前說個天恩祖德,隻要上了一步,便從此而止。
我很知道你的話單為的林妹妹一個人兒,而今林妹妹是一塊了,你還想從此而止,也斷斷不能。
上頭隻有你一個兒子,怎麼樣盼着你,又不逼着你,你可也該存心兒。
” 寶玉笑道:“你們呢,原改不過祿蠹的脾氣。
若說混幾句詩文兒,騙個進士,也不算難,但則是場期已過,下科甚遙,誰又耐煩到這個上頭。
”寶钗又再三地日日夜夜勸起來。
寶玉要回到潇湘館中,黛玉、晴雯那邊,兩個人又拒住了,還有王夫人閑着便說他,寶玉也就厭煩得很。
不期這年會試榜發了,天子将進呈文字逐一看過,嫌它平平無奇,忽憶起從前看見的寶玉鄉舉文字來,便查問前科走失的第七名舉人賈寶玉曾經招着沒有。
及至奏明了在家養病,錯過會試之期,現在病痊居家等因,聖情大悅,即命将賈寶玉欽賜進士,一體殿試。
報到賈家,舉家大喜。
賈政随即帶了寶玉入朝謝恩,回來免不得又是一番慶賀。
賈政便叫寶玉跟着曹雪芹着實地用功。
聖恩如此高厚,不要辜負了,快快地做殿試功夫。
那鄉試的主司房官也來苦勸。
賈政又約了林、姜二位過來切磋。
王夫人、薛姨媽、寶钗自不必說。
連黛玉也隻得慫恿了好些言語。
寶玉也就不得不用功了。
誰知殿試策問,問起《漢書》的列傳,寶玉就将《列女傳》大加議論一番。
讀卷官見這一卷不谙體裁,雖則寫作兩絕,不便進呈,列于二甲十名之外。
幸虧朝考的詩賦題趁手冠場,考了第一,就用了庶吉士之職。
賈政也甚喜歡,卻也不知這個緣故。
直到讀卷官與林、姜二人說明了,方才得知。
王夫人隻叫瞞過了賈政。
寶钗、李纨等隻說他呆。
獨有黛玉心裡倒覺得合意。
為什麼呢?黛玉這個人玲珑剔透,沒一件事情不知道。
打量得寶玉這個光景,斷然不能為官辦事。
就到翰林衙門裡,也多有瀚林裡的能員,如何走得上,也防的人要擠他。
不如小心地完了這件,不高不低,逍遙自在,也完了父母的盼望,也沒有什麼别的差使,可以守着自己家園。
所以心裡頭倒覺合意。
就是寶玉議論的列女,說王霸、姜詩之妻應入《獨行》,曹大家、蔡文姬應入《儒林》,曹娥、叔先雄宜合傳,也是個不磨之論,讀卷官拘泥不識,未免委屈了他,倒反與寶玉兩人私下大發感慨。
寶玉也許黛玉為第一知己,連曹雪芹也不能賞識到這個分兒。
寶玉自從受了官職之後,也不能不谒師會友,偏是派的教習盡着地送些詩賦課題過來。
寶玉哪裡放在心上,無不過黛玉、寶钗替他寫作而已。
這時候已近天中佳節,角黍、蒲酒也就熱鬧起來。
一日,王夫人、李纨、黛玉、寶钗、探春、惜春等正在上房,隻見平兒帶一個人,提了一籃野菜,一籃葡萄、沙果兒、山榴、紅酸棗兒,又是好幾個粟梗簽成的小籠子,放些知了、蝈蝈兒,鼓翅踢腳吃着些絲瓜花兒。
平兒便笑嘻嘻的說道:“這是巧姐兒的幹媽劉姥姥送來的,說這兩籃野菜山果,送給太太嘗個新,還有一袋的高粱,一袋的喬麥仁兒,這幾個籠子送給小哥兒玩玩的。
” 王夫人等倒也喜歡得了不得,就說道:“難為她老人家,她老人家來瞧瞧我就夠了,怎麼還要帶這些東西來。
她而今在哪裡,為什麼不同了過來。
” 平兒笑道:“她也要過來呢,在我那裡已經講了好一會子。
咱們就叫周瑞家的快快去同她過來。
”周瑞家的聽見答應着,就去了。
原來平兒十分細心,怕的劉姥姥為人村野老實,怕她不曉得黛玉、晴雯回過來的事情。
一見了面,格外驚疑,說出些不吉利的話來,所以留她在房裡先給她說明。
惹得劉姥姥合掌念佛不已,就說道:“咱們的老太太,咱們的二奶奶,為什麼不一同回轉來,怪可憐兒的。
” 平兒又悄悄地告訴她說:“姥姥,見了她兩個不要說出回轉來的話。
”姥姥隻管點頭,也還挽着巧兒問了好些話語。
見周瑞家的過來,說是太太請她。
姥姥就站起來,同過去。
王夫人等看見了就帶着笑站起來。
王夫人笑道:“姥姥長久不見了,你還硬朗。
”劉姥姥合着掌,彎着腰,一轉的過來,道:“好太太,好奶奶,好個有福有壽的。
”看到黛玉,就抹抹眼睛,細細地打量她一番,道:“好個有福的林奶奶,真個還是這樣的。
”又道:“晴姑娘呢?”晴雯就笑答道:“姥姥,怎麼不瞧見我?”姥姥回轉身來,見晴雯便道:“果真的還是這位晴姑娘,好個有福氣。
” 王夫人便拉她坐下,道:“姥姥,為什麼長久不來?”姥姥道:“告訴太太知道,我哪一天不想進城來?我們屯裡人家,天天趕的地畝上的活計,一天一天地趕。
咱們年紀上了的,也要替替他們年輕的。
到底腰也軟了,腿也笨了;又遇着刮風下雨,泥地下要便栽幾跤。
太太你瞧瞧,我這條膊子風麻着還沒有好,叫闆兒去讨個膏藥貼上,也沒有什麼效驗兒。
腳底下越較得重,要搭個牛車,統是裝滿了糧食,坐不得一個人兒。
真個的,進個城好不容易。
” 劉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