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回 戰寒江老樊洪敗陣 奉師命樊梨花下出
關燈
小
中
大
,一手捂傷口,敗回本隊。
薛丁山把銀槍一招:“追!”唐軍士兵人人奮勇,個個争先:“殺呀,得過寒江關呀!”沖上來了。
仗着樊洪的馬快,領着二子沖過吊橋,吩咐一聲:“快開弓放箭。
”城上軍兵拉開寶雕弓,叭叭叭,箭如飛蝗,把唐兵射退。
樊洪進關後,吩咐把千斤閘落下,免戰牌高懸,爺仨回到家,一對半都躺在床上了。
等給老頭子甲胄扒掉一看,這槍稍微偏了點,往裡挪一指,命就保不住了。
盡管如此,傷勢仍是十分嚴重。
上了止血藥,吃了止疼散,包紮好了,老頭兒卧床不起。
兩房兒媳婦、老夫人都來了,一家人圍住老頭放聲痛哭。
夫人何氏說:“你挺大年紀了,為什麼非要開兵見仗,要聽了我的話,早點辭官不做有多好,你們爺仨一對半全都受傷了,兒子年輕還能頂得住,你這麼大的年紀,恐怕是兇多吉少哇。
”她一說,一家人都哭了。
樊洪躺在床上,口打咳聲:“唉,年老不講今古為能,心有餘力不足了,看來我這條命是保不住了。
我死了也閉不了眼哪!一,這寒江關決不讓給大唐;第二,我不報仇,出不來這口氣呀。
”“你叫誰給你報仇?”“夫人哪,現在我想起咱女兒來啦,快點派人把女兒找回寒江關,給我報仇雪恨。
”他女兒是誰?就是樊梨花。
樊梨花可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才女呀。
她當時沒在家,出了家啦,在九重天紫霞宮。
為什麼樊梨花要出家呢?這裡邊有個隐情。
老頭兒到了現在,想起女兒來了。
夫人何氏一想也對,不管怎麼的,萬一老頭兒要不在了,爺倆也能見上一面,這才命人取過文房四寶,攙扶老頭勉強側身坐起來,刷刷點點給樊梨花寫了封信,寫完了,裝到信封裡,叫過一個可靠的家人,命他騎快馬把這封信交給小姐樊梨花,要她見信之後速返寒江關。
仆人點頭,把書信帶在身上,騎快馬去請小姐。
書說簡短。
一路無話,這一天家人來到山上,在廟前甩蹬下馬,啪啪啪扣打門環。
裡邊出來個小道姑,手擺拂塵:“你找誰呀!”“我要見我們家小姐樊梨花。
”“哦,你略等片刻。
”小道姑到裡邊送信兒,不一會兒,道姑二次出來,把家人叫到裡邊。
家人一看,紫霞官氣派真大呀,前後五層大殿,東西跨院,一進這個院子,就使人肅然起敬。
小道姑前邊引路,來到一間房門口:“我們聖母在這,你到裡邊回話。
”“是。
”家人趕緊把身上的塵土撣了撣,撩簾栊進到屋内。
隻見正中央雲床之上,坐着個年邁蒼蒼的老道姑,頭上戴月魚道冠,魚頭朝前,魚尾朝後,兩根飄帶飄擺左右肩頭,身上穿大紅八卦仙衣,腰系水火絲縧,臉上看,臉色挺白,皺紋堆壘。
家人趕忙躬身施禮:“老聖母一向可好?奴才給您磕頭。
” “起來吧。
你是寒江關來的嗎?”“正是。
”“聽說要見你們小姐樊梨花?”“對,我們老元帥寫了親筆信,要我親自交給小姐。
” “好,徒兒,去請你師兄來。
”“是。
” 時間不大,小道姑回來,後邊又跟着一個道姑。
隻見這個道姑穿着打扮十分樸素,但是人長得格外俊俏,又穩重,又端莊。
她來到師父面前,躬身施禮:“無量天尊。
弟子樊梨花參見恩師。
” “免了。
梨花,你看看,你們家來人了。
” 樊梨花聞聽一愣,往旁邊一看,正是府裡的家人。
家人趕緊過來給樊梨花施禮:“小姐,可見着你了。
”“什麼事找我?”“老元帥叫我給你送來封信。
”“拿來我看。
”家人從懷裡把樊洪的信取出來交給了樊梨花。
樊梨花急忙展開定睛觀看,信的大意是:咱們父女眨眼間幾年沒有見面,為父十分想念,你母親、哥哥、嫂子都挂念你,因為軍務甚忙,也沒怞出工夫去看你,你始終也沒回家。
如今唐朝發來大兵,與爹爹開兵見仗。
遺憾的是唐兵十分兇猛,我們屢戰不勝,如今爹爹身受重傷,你倆哥哥也受了重傷,寒江關危在旦夕,為父想起你來,望你見信之後,速回寒江關,父女相見,一家人可以團聚,又可保守關城。
樊小姐看完了,杏眼圓翻,就是一愣:“我且問你,我爹準備讓我什麼時候回去?”“讓你越快越好,最好是随奴才一齊回去。
”“你先退到外邊,容我跟師父商議。
”“暧,小姐,你可快點啊。
”家人退出去了。
黎山聖母問樊梨花,“梨花呀,我看你方才氣色不對,什麼原因?替你爹擔心,還是為什麼?既然你爹有書信叫你回去,就趕緊準備東西,下山去吧。
”“師父。
”樊梨花撩衣服跪倒在雲床之前,未曾說話淚珠滾滾,哭得都上不來氣了。
“師父,弟子不能回去。
”“啊,你爹受了傷,寒江關都快保不住了,你怎麼還不回去?”“師父,弟子有難言的苦衷,你不是不知道。
我甯願死在山上,也決不離開您老人家。
” 書中代言:樊梨花哭什麼?為什麼跑這兒出家?爹來了信怎麼還不回去?這裡邊有一段隐情。
她爹樊洪人還不錯,忠厚耿直,就是很任性,他要想辦的事就一定得辦到,誰反對也不行。
他有個好朋友叫楊春,是白虎關的大帥。
他和楊春還是一擔挑,他的夫人何氏是楊夫人的親姐姐,有這一層親戚關系,他和楊春的感情就更近了。
在沒打仗的時候,兩家常有來往。
這一年,兩位夫人都身懷六甲,樊洪、楊春又湊一塊兒了,一家人擺上酒席,吃吃喝喝,先談了些兵馬,又談了私生活。
此時樊洪多貪了幾杯,就對楊春說:“兄弟,咱們哥倆小時候就認得,大了同堂學藝,以後同保狼主稱臣,你當了元帥,我也當了元帥,還都娶了何家姐妹,越發親近了。
這麼些年
薛丁山把銀槍一招:“追!”唐軍士兵人人奮勇,個個争先:“殺呀,得過寒江關呀!”沖上來了。
仗着樊洪的馬快,領着二子沖過吊橋,吩咐一聲:“快開弓放箭。
”城上軍兵拉開寶雕弓,叭叭叭,箭如飛蝗,把唐兵射退。
樊洪進關後,吩咐把千斤閘落下,免戰牌高懸,爺仨回到家,一對半都躺在床上了。
等給老頭子甲胄扒掉一看,這槍稍微偏了點,往裡挪一指,命就保不住了。
盡管如此,傷勢仍是十分嚴重。
上了止血藥,吃了止疼散,包紮好了,老頭兒卧床不起。
兩房兒媳婦、老夫人都來了,一家人圍住老頭放聲痛哭。
夫人何氏說:“你挺大年紀了,為什麼非要開兵見仗,要聽了我的話,早點辭官不做有多好,你們爺仨一對半全都受傷了,兒子年輕還能頂得住,你這麼大的年紀,恐怕是兇多吉少哇。
”她一說,一家人都哭了。
樊洪躺在床上,口打咳聲:“唉,年老不講今古為能,心有餘力不足了,看來我這條命是保不住了。
我死了也閉不了眼哪!一,這寒江關決不讓給大唐;第二,我不報仇,出不來這口氣呀。
”“你叫誰給你報仇?”“夫人哪,現在我想起咱女兒來啦,快點派人把女兒找回寒江關,給我報仇雪恨。
”他女兒是誰?就是樊梨花。
樊梨花可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才女呀。
她當時沒在家,出了家啦,在九重天紫霞宮。
為什麼樊梨花要出家呢?這裡邊有個隐情。
老頭兒到了現在,想起女兒來了。
夫人何氏一想也對,不管怎麼的,萬一老頭兒要不在了,爺倆也能見上一面,這才命人取過文房四寶,攙扶老頭勉強側身坐起來,刷刷點點給樊梨花寫了封信,寫完了,裝到信封裡,叫過一個可靠的家人,命他騎快馬把這封信交給小姐樊梨花,要她見信之後速返寒江關。
仆人點頭,把書信帶在身上,騎快馬去請小姐。
書說簡短。
一路無話,這一天家人來到山上,在廟前甩蹬下馬,啪啪啪扣打門環。
裡邊出來個小道姑,手擺拂塵:“你找誰呀!”“我要見我們家小姐樊梨花。
”“哦,你略等片刻。
”小道姑到裡邊送信兒,不一會兒,道姑二次出來,把家人叫到裡邊。
家人一看,紫霞官氣派真大呀,前後五層大殿,東西跨院,一進這個院子,就使人肅然起敬。
小道姑前邊引路,來到一間房門口:“我們聖母在這,你到裡邊回話。
”“是。
”家人趕緊把身上的塵土撣了撣,撩簾栊進到屋内。
隻見正中央雲床之上,坐着個年邁蒼蒼的老道姑,頭上戴月魚道冠,魚頭朝前,魚尾朝後,兩根飄帶飄擺左右肩頭,身上穿大紅八卦仙衣,腰系水火絲縧,臉上看,臉色挺白,皺紋堆壘。
家人趕忙躬身施禮:“老聖母一向可好?奴才給您磕頭。
” “起來吧。
你是寒江關來的嗎?”“正是。
”“聽說要見你們小姐樊梨花?”“對,我們老元帥寫了親筆信,要我親自交給小姐。
” “好,徒兒,去請你師兄來。
”“是。
” 時間不大,小道姑回來,後邊又跟着一個道姑。
隻見這個道姑穿着打扮十分樸素,但是人長得格外俊俏,又穩重,又端莊。
她來到師父面前,躬身施禮:“無量天尊。
弟子樊梨花參見恩師。
” “免了。
梨花,你看看,你們家來人了。
” 樊梨花聞聽一愣,往旁邊一看,正是府裡的家人。
家人趕緊過來給樊梨花施禮:“小姐,可見着你了。
”“什麼事找我?”“老元帥叫我給你送來封信。
”“拿來我看。
”家人從懷裡把樊洪的信取出來交給了樊梨花。
樊梨花急忙展開定睛觀看,信的大意是:咱們父女眨眼間幾年沒有見面,為父十分想念,你母親、哥哥、嫂子都挂念你,因為軍務甚忙,也沒怞出工夫去看你,你始終也沒回家。
如今唐朝發來大兵,與爹爹開兵見仗。
遺憾的是唐兵十分兇猛,我們屢戰不勝,如今爹爹身受重傷,你倆哥哥也受了重傷,寒江關危在旦夕,為父想起你來,望你見信之後,速回寒江關,父女相見,一家人可以團聚,又可保守關城。
樊小姐看完了,杏眼圓翻,就是一愣:“我且問你,我爹準備讓我什麼時候回去?”“讓你越快越好,最好是随奴才一齊回去。
”“你先退到外邊,容我跟師父商議。
”“暧,小姐,你可快點啊。
”家人退出去了。
黎山聖母問樊梨花,“梨花呀,我看你方才氣色不對,什麼原因?替你爹擔心,還是為什麼?既然你爹有書信叫你回去,就趕緊準備東西,下山去吧。
”“師父。
”樊梨花撩衣服跪倒在雲床之前,未曾說話淚珠滾滾,哭得都上不來氣了。
“師父,弟子不能回去。
”“啊,你爹受了傷,寒江關都快保不住了,你怎麼還不回去?”“師父,弟子有難言的苦衷,你不是不知道。
我甯願死在山上,也決不離開您老人家。
” 書中代言:樊梨花哭什麼?為什麼跑這兒出家?爹來了信怎麼還不回去?這裡邊有一段隐情。
她爹樊洪人還不錯,忠厚耿直,就是很任性,他要想辦的事就一定得辦到,誰反對也不行。
他有個好朋友叫楊春,是白虎關的大帥。
他和楊春還是一擔挑,他的夫人何氏是楊夫人的親姐姐,有這一層親戚關系,他和楊春的感情就更近了。
在沒打仗的時候,兩家常有來往。
這一年,兩位夫人都身懷六甲,樊洪、楊春又湊一塊兒了,一家人擺上酒席,吃吃喝喝,先談了些兵馬,又談了私生活。
此時樊洪多貪了幾杯,就對楊春說:“兄弟,咱們哥倆小時候就認得,大了同堂學藝,以後同保狼主稱臣,你當了元帥,我也當了元帥,還都娶了何家姐妹,越發親近了。
這麼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