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王府密謀

關燈
明成祖永樂十二年的元宵之夜,為歡慶太平,舉國上下,大放花燈。

    虎踞龍盤的帝都南京,更是五色缤紛,耀眼奪目。

    一座座燈山,千姿百态,形狀各異,使人流連忘返。

    入夜之後,觀燈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擁上街頭,叫好聲,呼喊聲,評論聲,贊歎聲,不絕于耳。

    大街小巷,人聲鼎沸,一張張數不清的笑臉,被天空中閃爍的焰火、地面上搖曳的彩燈,映得時紅時綠。

     皇城外的東西禦街,自然是歡樂的中心。

    這兒人海如潮,連衽成帷。

    禦河對岸的五鳳樓上,憑欄端坐着永樂皇帝和徐皇後、沈貴妃。

    東海王胡大海、定國公姚廣孝、勇安王常茂、肅國公田再镖等王公在兩側陪王伴駕,其他文武大員皆侍立于左右,一個個紅紫朝服,貂帽玉帶,顯得格外威武端重。

    那些宮嫔才女,更是花一團一錦簇,婀娜動人,她們不停地添菜送茶,來去穿梭,好像蝴蝶飛舞一般,使人眼花瞭亂,心醉神迷。

     永樂帝面帶微笑,神采奕奕,他的心情舒暢極了。

    是啊,自從北平起兵“靖難”以來,不但肅清了韓、馬兩一黨一,還鏟平了永王之亂,戈壁灘一戰,使元人亡魂喪膽,瓦刺人拱手請降。

    漠北塞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安定過。

    如今老百姓得以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庫府充盈,積糧滿囤,有誰不頌揚天子聖明、文治武功啊! 然而,人心叵測,防不勝防。

    此刻,正有一隻魔爪,不,确切地說,有幾十隻魔爪,正在編織一張羅網,挖下深不見底的陷阱,随時随地要捕捉永樂皇帝,更換他治理的江山! 在京師南京城的東南角,有條寬闊平坦、綠樹成蔭、青石鋪路的街道,名叫隆福大街。

    這兒遠離鬧市,環境幽雅,高宅大院,錯落有緻。

    以建築一精一美、氣勢宏偉而聞名京師的懷王府,就處在街中,并且占去了隆福大街的一半。

    碧瓦紅一牆,金頂朱戶,巍峨高大的門樓,披甲執銳的衛士,衣冠楚楚的賓客,更給這條古老的街道增添了不少威嚴的色彩。

     懷王名珺字偶然,他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羅淑妃所生,年交三十五歲。

    在洪武十一年秋,太祖駕幸雨花台,附馬韓金虎、大将軍羅镖護駕随往。

    一日太祖在山中轉悠,忽見山坳裡有一村寨,樹木繁茂,房屋錯落,流水潺一潺,甚是清幽,遂問羅镖道:“此莊何名?”羅镖躬身答道:“此莊叫羅家峪,乃是微臣祖居之地,祈請陛下進莊歇駕。

    ”太祖點頭。

    羅镖急忙命人進莊傳旨。

     羅家峪的百姓們聽說聖駕要來,一個個欣喜若狂,以極其隆重和虔誠的禮節,把這位赫赫有名的開國君王迎請進莊中。

    朱元璋興緻勃勃地來到羅家,破例允許羅氏宗族谒見。

    忽然,他在人叢中發現了一名少女,妩媚動人,妖娆可一愛一,遂問羅镖:“此女何人?”羅镖回奏道:“臣妹羅春姣。

    ”“妙齡幾何?”“一十六歲。

    ”“可聘過人家?”“因小妹年幼,尚未聘定。

    ”太祖大喜道:“想不到羅一愛一卿還有這樣一個天仙般的胞妹,真是深山出鳳凰啊!” 當晚,太祖有意宿在羅家。

    他獨對孤燈,思想羅女,如一醉如癡。

    時值驸馬韓金虎入室問安,見太祖這般模樣,驚愕不止,連問數次,太祖全然不理,卻手撚須髯吟誦道: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韓金虎生一性一乖一巧,善察人意,聞聽此言,頓時猜透了皇上的心事,忙退出去找到羅镖,笑道:“恭喜大将軍,賀喜大将軍,該着你官運亨通、扶搖直上啊。

    ”羅镖不解其意,追問根由。

    韓金虎笑道:“難道你沒看出皇上喜歡令妹嗎?” 羅镖聞聽此言身一子不由一震,雙眉緊蹙道:“胞妹年幼,滿身稚氣,又十分任一性一,不懂規矩,怎敢承奉天子?況且……況且馬皇後又豈能容得?”韓金虎笑道:“這個你放心,哪有貓兒不喜歡吃魚的?隻要聖心歡喜,令妹即使有些不到之處,皇上也決不會怪罪。

    至于馬皇後嘛,醋意是難免的。

    不過生米做成熟飯,皇上再冊封為妃,名正言順,她不高興又能如何?”盡管韓金虎口吐蓮花,羅镖仍是雙眉緊鎖,露出不快的神色。

     韓金虎見羅镖不肯答應,哼了一聲,冷笑道:“怎麼,你還怕委屈了令妹不成?皇上的脾氣你是知道的,無論是誰,要惹他老不痛快,可沒有好結果啊。

    慢說你我之輩,他的把兄弟開明王又如何呢?” 羅镖聞聽此言,真如炸雷轟頂一般,額角上登時沁出了一片冷汗。

    那件事發生在洪武七年。

    開明王常遇春大敗元兵于野馬嶺,勝利班師。

    太祖出凱旋門迎接,當日在武英殿設宴,為開明王賀功。

    入夜,太祖命人從後宮選出十名美一女,用香車送到開明王府,并傳旨曰:“吾弟凱旋,重入香馨,裙衩十名,輪流侍寝。

    ”開明王常遇春一向與蘭氏王妃感情笃厚,是滿朝文武當中惟一不納妾的王一爺。

    他不敢接旨,忙命人把這十名美一女送回皇宮,并拜本謝恩曰: 微臣雖然出寒門,聖潔二字牢記心。

     無福承受花容女,留在天庭侍帝君。

     朱元璋見此心中大怒,以為常遇春是在譏諷自己,本想降旨問罪,但又顧及結拜的情義和常遇春在朝臣中的威望,不敢輕易動手,遂把一腔怒火撒到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