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晷逼西山蹉跎傷墓 漿傾北鬥宛轉回春

關燈
,聽她自己酌量,甯可她不來把房子空着,若單漏下她怎麼說呢?"寶玉道:"虧姐姐提醒,我幾乎忘了,一起叫他們估計去罷。

    "黛玉道:"姐姐來的時候可想着把秋紋、碧痕都帶來,别隻帶莺兒一個。

    還有那定風珠,是他和警幻姐姐借的,也想着帶回來,别忘了。

    "當下商量了大半夜,隻胡亂睡了一會兒,天已黎明。

    睛雯、紫娟将他們請起,寶钗隻把頭括攏了幾把,吃了半碗蓮粉粥,便同着睛雯回去。

    睛雯送她至怡紅院,陡然向她一推,忽似夢醒,此時曙光透到窗戶上,現出魚肚白的顔色,軒帷靜悄,不聞人聲,又找補了一小覺,醒來見海棠樹上已挂晨。

    連忙起來梳洗,随即往稻香村尋李纨。

    将賈母囑咐的話,仔細述了一遍。

    李纨聽了,不免驚訝。

    道:"既老太太這麼着急,咱們早些出城,把這話去回太太罷!"一面匆匆更換衣服,吩咐預備車馬,便同向西山别墅而來。

     其時曉氣正清,一路樹色山光,分外明爽。

    少時到了别墅,不及賞玩風景,即忙至王夫人處。

    王夫人一見她們,詫異道:"你們這麼早出來,有什麼事麼?"寶钗道:"也沒要緊事,隻老太太昨兒晚上叫我去,有幾句話帶給太太。

    "便将地府如何來信,賈母、寶玉如何着急,以及賈母再三諄谕,都告訴了王夫人。

    王夫人一聽,更為驚慌,說道:"我前兒還苦勸老爺,無奈總說不進去,也不知是什麼脾氣,你們等一會兒,替我做個證見,不然又要說我是瞎編的了。

    "李纨道:"這些事我從前也不大信,自從到過太虛幻境,才知道古人所說神仙之事,确是有的。

    還有許多古人沒說到的呢。

    "正說着,賈權、楊氏都來見李纨。

    原來賈政困賈權學問尚淺,命他跟随身邊,親自補課,藉可稍慰岑寂。

    李纨命他們見過寶钗,又同至園中各處逛逛,那桃林中大桃已熟,賈權采幾個熟透的,奉與李纨、寶钗,各人都吃了兩個,帶露含汁,十分鮮美。

    又至當翠亭坐玩山景。

    直至将近晌午,方回王夫人上房。

    王夫人吩咐柳嫂子,替李纨、寶钗另備了飯菜,大家吃罷,賈政坐了一會兒,正要往書房去歇中覺,王夫人道:"老爺且坐一坐,寶丫頭,你把老太太的話面回了罷。

    "寶钗道:"昨晚上老太太把我叫到太虛幻境,問老爺那丹藥吃了沒有?若是沒吃,千萬趁早吃了。

    老爺也到了這個年紀,人家說老健春寒秋後熱,是靠不住的。

    萬一有什麼不舒服,再想吃這丹藥可就晚了。

    還說老爺向來孝順,肯聽老太太的話,千萬再聽這一句罷!老太太決不會給當上的。

    "賈政道:"這倒奇了,老太太有話吩示,為什麼不把我叫去?再不然親自給我托個夢,倒要繞那麼大個彎子,這就可信而不可信了。

    "空钗道:"實在是老太太親口吩咐我的,我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在老爺、太太面前造鬼話。

    老爺不要多疑。

    "賈政道:"前天你太太說了,我沒有理會,今天你們就來了,硬擡出老太太來,這不是串的扇面麼?"王夫人道:"這都是為你好,誰還耍那些手段?又牽扯上老太太,我們也沒有那種道理。

    "賈政隻是搖頭,一會兒便出去了。

    王夫人對李纨、寶钗道:"你們看,這叫我怎麼說呢?"李纨道:"老爺向來的脾氣,是越說越擰,也許自己會覺悟過來。

    "寶钗道:"寶二爺就料定老爺不肯聽的,他說不吃也不要緊,到那時候他還有辦法,我們隻可看他的了。

    "婆媳三人正在那裡發愁,隻見賈蕙進來,笑盈盈地向王夫人和李纨、寶钗道喜。

    說道:"今天有旨意,蘭大哥轉了兵部尚書了!"李纨道:"蘭兒從來沒管過兵,就是做了兩年的兵備道,也是個虛名兒,如何會調兵部呢?"賈蕙道:"凡事都是機會湊成的,前個月珍大爺上個封奏,條陳了四五件事,有一條是以文轄武,皇上就記在心裡,前幾天又有江西藩司來京陛見,上頭問起江西有無土匪?他奏道:"從前九江一帶有個匪首叫黃飛龍,非常猖獗。

    那時都禦史賈蘭正做兵備道,督率防勇,把那股土匪打平了,從此地方上非常安靜。

    '因此上頭很誇獎蘭大哥,說他知兵,所以有這番升調。

    "王夫人道:"蘭小子這幾年在軍機很見長,因他筆下本快,臨事也有決斷。

    若在兵部,全是武邊的事,未必辦得好罷?"賈蕙道:"那兵部也全是紙片上的事,無非核議章程,審核保案,并沒什麼難辦的。

    就是兼眷神策府大臣,也隻挂個虛銜。

    有時幫着出出主意,還不抵軍機吃重。

    "寶钗道:"祭嶽的事派定了沒有?"賈蕙道:"單子是定了,還沒有發下來,聽說七月初才走呢。

    還聽說江浙紳民籲請聖駕明春南巡,若果真準了,借着随扈回南逛逛,倒是難得的機會。

    "寶钗道:"從前南巡,我們薛家接過兩回駕,用的錢像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