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晷逼西山蹉跎傷墓 漿傾北鬥宛轉回春

關燈
話說探春和薛寶琴、邢岫煙等商量,就藕香榭設席,替來兒洗塵。

    大家都願湊份子,岫煙說:"那天我家裡有事,随便另改一天罷。

    "寶钗笑道:"這樣商議,隻怕平嫂子走了,這局還湊不上呢?大後兒是荷花生日,索性就定在那一天,就是家裡有事的,抽空兒來一趟,也耽誤不了。

    "可巧那天大家倒都有空,平兒頭一天到西山别墅去,順路把巧姐接了回來。

    探春又添請了尤氏婆媳和湘雲、惜春、蘭香分成兩桌。

    此時荷花正盛,藕香榭一帶開得密密層層,那藕香榭三面臨水,檐下俱有碧油綢的撐篷,垂着白绫飛沿,角上還懸着小金鈴。

    寶钗叫莺兒、秋紋等将荷柄上挂起彩幡,系着绛縷,以表替花祝壽之意。

    廊子上又擺了二三十盆箭蘭,荷香蘭氣,一片氤氲。

    靠着欄杆擺的都是斑竹桌椅,大家到齊了,散坐乘涼,說些閑話。

    探春道:"那回替平嫂子餞行,仿佛眼前的事。

    算起來也有好幾年了,日子真過得飛快。

    "湘雲道:"豈但快呢,寶姐姐都抱孫了,珠大嫂子眼看就要見重孫子,這不是後浪催前浪嗎?"平兒道:"你們都不顯老,寶二奶奶更少形,還是二十多歲的樣兒,到家裡比外頭好。

    别的不用說,就是眼前這點樂,外衙門哪有呢?"尤氏笑道:"你是愛受那個罪,我就不要那排場,任他們怎麼說也說我不動。

    "平兒道:"我哪有大奶奶的福氣呢?若不是鸾姑娘、鳳姑娘在任上服侍大爺,您也放不下心罷?"寶钗道:"我們也好多日子沒有湊啦,倒是你回來了,大家才見見面,哪有從前熱鬧。

    "探春道:"從前家裡有多少人,如今太虛幻境先分去了一半,在家的又分了西山、海澱好幾下裡。

    幸虧兩位嫂子沒搬去,若都去當老太太,咱們回來可找誰呢?"寶琴道:"我倒來過好幾趟,怎麼李家二妹妹總沒有來?"李纨道:"紋妹妹自從那回小月,一直多病,新近才好。

    绮妹妹跟妹夫到兖州任上去了。

    "尤氏道:"他是幾時放的?"李纨道:"甄妹夫去年京察記名,四月裡放的。

    三妹妹臨走,還來過一趟呢。

    "一時間席上無話說,平兒道:"我見柳嫂子在西山呢,這是誰做的?"寶钗道:"這裡小廚房補了秦嫂子,我叫她試做的,你們嘗嘗如何?"平兒笑道:"就是那秦顯家的嗎?那年她替了柳嫂子,白賠了許多應酬,隻做得半天,到底被她巴望到了。

    "寶钗道:"現在的小廚房,可不如從前了。

    說不定還許賠點嚼貸呢?"那邊席上,岫煙和巧姐、蘭香、胡氏諸人也不斷地說笑,巧姐向胡氏道:"蓉大嫂子,為什麼不把侄兒帶來?我很想瞧瞧他。

    "胡氏道:"奶奶哪裡放心呢?白天怕熱着,晚上又怕涼着,帶來也是鬧得慌。

    "巧姐又道:"我回頭去看桢侄兒,又有兩個月沒見他,隻怕見我倒要認生了。

    他們說珠大媽要得重孫子,多半是小小大奶奶有喜信罷?"邢岫煙道:"一聽小小大奶奶怪可笑的,細想也隻好這麼稱呼,他們家三輩大奶奶,可叫人怎麼分呢?"少時席散了,又看了一回荷花,大家都貪這裡涼快,坐至掌燈後方散。

    蘭香陪寶钗至怡紅院,說起上頭要派侍郎、京堂各大員去祭告五嶽,隻怕賈蕙又要派上。

    昨兒有信回來,叫趕着檢理衣箱。

    寶钗道:"夏天出去,隻當逛逛山,倒也有趣。

    隻是路上太熱了,得多帶些暑藥,自己用不着也好施人。

    "又說了一會兒話,蘭香因惦記桢哥兒,便回房去。

    寶钗也有些乏了,先在小榻上歪着。

    莺兒過來道:"姑娘起得太早了,還是早點歇着罷。

    "寶钗起來即令她服侍卸妝,收拾就寝,剛要睡着,忽聽黛玉叫聲姐姐。

    說道:"老太太叫我請你,有要緊的事呢。

    "寶钗忙問:"何事?"黛玉道:"還是為的老爺,老太太急得不得了,咱們就走罷,有什麼話到那裡再說。

    "寶钗不覺随着她們出了府門,一路走得甚快,如同騰雲駕霧似的。

    寶钗道:"妹妹,你走慢點,就是急事也不在這一會兒。

    "黛玉笑道:"你也是服過丹的,怎還不及我呢?"一時寶钗想起平兒的話,又道:"我答應帶平嫂子來的,你這一趕碌,就把她忘了,怎麼對得住她?"黛玉道:"走了這麼一截路,難道還折回去不成?隻可下回再說罷。

    "又走不多時,便到了赤霞宮,黛玉帶了寶钗直往賈母處。

    見賈母歪在炕上,珊瑚在一旁捶腿,寶玉、迎春都坐在炕前面的一排椅子上,鳳姐隻站在地下,陪賈母說話。

    先看見了她們,便笑道:"你們去得快,來得也不慢,比咱們西府裡到東府一趟還要方便。

    "黛玉道:"老太太那麼着急,還不趕緊着回來麼?我到家裡就沒有歇腳。

    "寶钗道:"老太太叫我有什麼事?咱們先說正經的罷。

    "賈母皺着眉頭道:"寶玉帶回去的丹藥,你老爺到底吃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