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使重洋父授定風珠 傷末路妾泣投泥玉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王太醫随同賈蕙走進新房,王夫人、寶钗、邢岫煙都在蘭香炕前說話,王太醫忙即上前見禮。
他一向久在門下,并且年齒已高,内眷們自無須回避。
隻蘭香躲在紅羅帳内,帳前設了紫檀螺钿兒杌,掌珠将小扣枕放在幾上,引蘭香玉腕,從帳中伸出。
王太醫斜側着身子坐在杌子上,屏息靜心,仔細診脈。
診了好一會工夫,先診右脈,又換左脈,診畢,含笑站起,向王夫人道:"老太太大喜,晚生看少太太的脈六脈皆洪,一定是喜兆,不用多吃藥,晚生下去開個安胎補中的方子,吃一兩貼也就好了。
"王夫人笑道:"一定是喜啊!别看錯了,叫我這小孫子揪你的胡須。
"王太醫陪笑道:"不敢!不敢!決定不會錯的。
"說着便随賈蕙出來,仍至外書房就坐,蘸筆沉思,開出一個方劑,賈蕙接過,看是: 少太太方:症現胃納減少,動即嘔吐,行動頭暈。
據述月事兩月未至,按脈左右六脈洪大,确系喜徵。
理直安胎補中為主,此方乃候酌裁。
北沙參一錢五西洋參一錢酒當歸一錢五川芎一錢五免絲子灑泡一錢,白術八分杭白芍一錢川貝去心為末一錢生黃芪八分妙積殼五分厚黃花一錢甘草五分 末後還寫着各包各号,清水煎服。
賈蕙看了道:"她這兩天還有些口渴惡飲,用什麼代茶相宜?"王太醫道:"隻用西洋參尾,略煎代茶好了。
"一面起立道:"晚生告假。
"賈蕙送出去,然後拿藥方回了王夫人。
王夫人看過,交給寶钗,打發小厮們去抓藥。
那晚上蘭香服下,果然見輕,服了兩貼,漸漸平複,王夫人、寶钗皆甚歡喜。
過幾天,賈蕙得到翰林院的知會,因他館課屢次考列第一,由掌院保送武英殿,派充纂修。
武英殿也算内廷差使,專管纂輯官書,總裁中也有吳尚書,江閣學。
此時正在編輯曆朝會要,賈蕙從那天起,也須間日進内,趕編功課,有時将功課帶回修訂。
一日,剛從英武殿回來,林之孝拿着賈蘭家信呈上,回道:"這是小蘭大爺從海澱專人飛馬送回來的。
"賈蕙不知是何要事,忙即展開一看,那信上寫道: 本日請簡冊封越裳,吾弟蒙簡正使,促楫為副,啟節甚促,亟望籌備。
并禀祖庭,密之。
兄手草 賈蕙蘭接了此信,頓覺彷徨無措,連忙持至内書房,呈與賈政閱看。
賈政閱畢,瞅着賈蕙道:"這也是難得碰到的機會,上頭有意造就人才,所以叫你們出去曆練,你别當做苦差。
要知道少年新進,先得從吃苦作起。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豈是容易的事嗎?"賈惠要說什麼也不敢說,隻答應幾聲是,随後又進去回王夫人。
王夫人、寶钗正在新房裡坐着,一聽這話都吓呆了。
王夫人道:"這麼大的孩子,家門口還沒有離過,如何走這麼遠路?旨意一下來,又不能推辭,這可怎麼好呢?"寶钗道:"從前聽琴妹妹說過,海船上碰着飓風,就沒了命了。
凡是冊封天使,都要帶壽材出去,萬一船壞了,隻可躺在棺材裡,聽它飄去。
我們孩子怎麼往那裡送呢?這不是坑人麼?"大家正在焦思無策,到底蘭香是天女轉世,聰慧過人。
說道:"這是大喜的事,太太、奶奶何必那麼發愁?曆來派過多少回天使,輕易也沒出過事。
如今國運正在中興,依我看此行必定平安順利,太太、奶奶隻管放心吧!"王夫人、寶钗聽她所說,确有至理,倒也寬解了幾分。
次日,賈蕙趕到海澱,見着賈蘭,方知此中原委。
原來越裳國王薨逝,新君嗣位,照例由禮部提請冊封,那正副使向來俱由翰林科道及部曹中選派,皇上要選新科人才出去曆練,當時下了旨意,派賈蕙充冊封正使,那副使汪船便是新科榜眼,俱賞給一品麒麟章服。
這旨意下來,賈蕙、汪船忙即入朝謝恩,皇上召見訓勉一番,随向禮部領取封冊一品。
好在賈蕙本是禮部人員,部中都是熟識的,自有照應。
一面又要向各師門親友辭行,又有許多親友替他設餞。
忙中易過,漸近行期,寶钗因賈蕙從未離過膝下,海程風險,始終放心不下。
那天晚上,倚枕籌思,翻來複去睡不安貼,陡然轉了一念,元神出竅直到太虛幻境來尋寶玉。
進了赤霞宮,不暇去見賈母,便徑向留春院而來。
晴雯迎面遇見,不免詫異道:"寶二奶奶有什麼要緊事?慌慌張張地趕了來,也不先給我們一個信兒?"寶钗道:"二爺和林奶奶在屋裡麼?"晴雯道:"林奶奶在家,就請裡屋坐吧。
"寶钗進屋,見黛玉一個人在那裡填琴譜,忙叫道:"妹妹,你想到我這會兒趕了來麼?"黛玉道
他一向久在門下,并且年齒已高,内眷們自無須回避。
隻蘭香躲在紅羅帳内,帳前設了紫檀螺钿兒杌,掌珠将小扣枕放在幾上,引蘭香玉腕,從帳中伸出。
王太醫斜側着身子坐在杌子上,屏息靜心,仔細診脈。
診了好一會工夫,先診右脈,又換左脈,診畢,含笑站起,向王夫人道:"老太太大喜,晚生看少太太的脈六脈皆洪,一定是喜兆,不用多吃藥,晚生下去開個安胎補中的方子,吃一兩貼也就好了。
"王夫人笑道:"一定是喜啊!别看錯了,叫我這小孫子揪你的胡須。
"王太醫陪笑道:"不敢!不敢!決定不會錯的。
"說着便随賈蕙出來,仍至外書房就坐,蘸筆沉思,開出一個方劑,賈蕙接過,看是: 少太太方:症現胃納減少,動即嘔吐,行動頭暈。
據述月事兩月未至,按脈左右六脈洪大,确系喜徵。
理直安胎補中為主,此方乃候酌裁。
北沙參一錢五西洋參一錢酒當歸一錢五川芎一錢五免絲子灑泡一錢,白術八分杭白芍一錢川貝去心為末一錢生黃芪八分妙積殼五分厚黃花一錢甘草五分 末後還寫着各包各号,清水煎服。
賈蕙看了道:"她這兩天還有些口渴惡飲,用什麼代茶相宜?"王太醫道:"隻用西洋參尾,略煎代茶好了。
"一面起立道:"晚生告假。
"賈蕙送出去,然後拿藥方回了王夫人。
王夫人看過,交給寶钗,打發小厮們去抓藥。
那晚上蘭香服下,果然見輕,服了兩貼,漸漸平複,王夫人、寶钗皆甚歡喜。
過幾天,賈蕙得到翰林院的知會,因他館課屢次考列第一,由掌院保送武英殿,派充纂修。
武英殿也算内廷差使,專管纂輯官書,總裁中也有吳尚書,江閣學。
此時正在編輯曆朝會要,賈蕙從那天起,也須間日進内,趕編功課,有時将功課帶回修訂。
一日,剛從英武殿回來,林之孝拿着賈蘭家信呈上,回道:"這是小蘭大爺從海澱專人飛馬送回來的。
"賈蕙不知是何要事,忙即展開一看,那信上寫道: 本日請簡冊封越裳,吾弟蒙簡正使,促楫為副,啟節甚促,亟望籌備。
并禀祖庭,密之。
兄手草 賈蕙蘭接了此信,頓覺彷徨無措,連忙持至内書房,呈與賈政閱看。
賈政閱畢,瞅着賈蕙道:"這也是難得碰到的機會,上頭有意造就人才,所以叫你們出去曆練,你别當做苦差。
要知道少年新進,先得從吃苦作起。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豈是容易的事嗎?"賈惠要說什麼也不敢說,隻答應幾聲是,随後又進去回王夫人。
王夫人、寶钗正在新房裡坐着,一聽這話都吓呆了。
王夫人道:"這麼大的孩子,家門口還沒有離過,如何走這麼遠路?旨意一下來,又不能推辭,這可怎麼好呢?"寶钗道:"從前聽琴妹妹說過,海船上碰着飓風,就沒了命了。
凡是冊封天使,都要帶壽材出去,萬一船壞了,隻可躺在棺材裡,聽它飄去。
我們孩子怎麼往那裡送呢?這不是坑人麼?"大家正在焦思無策,到底蘭香是天女轉世,聰慧過人。
說道:"這是大喜的事,太太、奶奶何必那麼發愁?曆來派過多少回天使,輕易也沒出過事。
如今國運正在中興,依我看此行必定平安順利,太太、奶奶隻管放心吧!"王夫人、寶钗聽她所說,确有至理,倒也寬解了幾分。
次日,賈蕙趕到海澱,見着賈蘭,方知此中原委。
原來越裳國王薨逝,新君嗣位,照例由禮部提請冊封,那正副使向來俱由翰林科道及部曹中選派,皇上要選新科人才出去曆練,當時下了旨意,派賈蕙充冊封正使,那副使汪船便是新科榜眼,俱賞給一品麒麟章服。
這旨意下來,賈蕙、汪船忙即入朝謝恩,皇上召見訓勉一番,随向禮部領取封冊一品。
好在賈蕙本是禮部人員,部中都是熟識的,自有照應。
一面又要向各師門親友辭行,又有許多親友替他設餞。
忙中易過,漸近行期,寶钗因賈蕙從未離過膝下,海程風險,始終放心不下。
那天晚上,倚枕籌思,翻來複去睡不安貼,陡然轉了一念,元神出竅直到太虛幻境來尋寶玉。
進了赤霞宮,不暇去見賈母,便徑向留春院而來。
晴雯迎面遇見,不免詫異道:"寶二奶奶有什麼要緊事?慌慌張張地趕了來,也不先給我們一個信兒?"寶钗道:"二爺和林奶奶在屋裡麼?"晴雯道:"林奶奶在家,就請裡屋坐吧。
"寶钗進屋,見黛玉一個人在那裡填琴譜,忙叫道:"妹妹,你想到我這會兒趕了來麼?"黛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