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頒恩诏追封鳳藻宮 饋婚儀初試鲛绡帳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朝廷因加封皇太後家族,查考曆朝制度,凡後妃之家例有封诰。
便降旨一體推恩,厘定恩澤公、恩澤候各項等級。
皇後及周貴妃、吳貴妃家族俱已分别加封,元妃前已封到賢德皇貴妃,位号隻次皇後一等。
卻因生前未育皇嗣,隻推恩妃父賈政,錫封二等恩候世襲。
當時旨意下來,早有報喜的報與賈政,閣府下上歡聲雷動。
賈政自己身任尚書,又兼了兩個世職,深覺惶恐不安。
一面具表謝恩,一面另具奏疏,請将祖上所遺榮國公世職仍歸長房賈赦承襲。
皇上閱疏,留中不發。
次日,另下一道旨谕,榮國公世職着賈蘭兼襲。
賈蘭在軍機處先看見了,忙即單身請見,碰頭懇辭,曆陳再三,聖意不允,隻得謝恩下來。
榮國府中又是一番慶賀,那些故舊世交見賈府聖眷隆重,搶着送筵送戲。
賈政向來謹慎,賈蘭現居樞府,更怕招惹聲氣,隻答應俟到賈蕙吉期再驚動親友,因此喜事上分外熱鬧。
吉期擇定七月十六,從六月起,那些世爵大臣和各省節度專差送禮,絡繹不絕。
賈政隻撿輕的收下,凡是珍貴希罕之品,一概壁還。
隻有東平郡王送的雄黃金精如意、翡翠鴛鴦雙镯,南安郡王送的碧玉整枝如意、精刻謝安月賦的水晶盤;西甯郡王送的雕刻仙山樓閣圍屏、吉金太師鼎;北靜郡王送的嵌金樓自鳴鐘、均窯彩釉花瓶,王沂公綠端畫日硯,黃笙鴛圖條幅,因是先代世交,又屬藩邪頒賜,未便峻卻。
還是六公舊家,候伯世族,各色殊禮,一時不能備述。
那神策府堂司各官都和賈珍至好,又與賈蘭也有聯絡,商量著公送一份重禮。
馮紫英聞此消息,忙托人接洽,将上回要賣給賈府的四種洋貨趁此出脫。
原來這四件就是馮府舊藏,紫英所說廣西同知帶京出賣,本是鬼話,隻因急于出手,減價至一萬二千兩,輾轉磋商,按七千兩成交。
由神策府全體出名,送至賈府。
賈政如何肯受,無奈來人不肯帶回,又由薛蟠、馮紫英幾次來說,隻得收下。
當下将母珠交與寶钗收起,那紫檀鑲石漢宮春曉圍屏,打十番的自鳴鐘,都擺設在新房之内。
又把絞绡帳展開,比了一比,和新房暖炕大小剛剛合适。
此時秋暑天氣,正好用它避蚊。
張設起來,又輕又亮。
到吉期将近,探春回來,在秋爽齋住下,同湘雲來尋寶钗,聽寶钗說起母珠來,都趕着要看個新鮮。
寶钗道:"這東西到過咱們這裡,你們難道沒見過麼?"探春道:"那回老爺打發人拿上去,隻在老太太那裡轉了一轉,連我都沒瞧見。
他那時還在家裡,更見不着了。
"寶钗道:"說着稀罕,瞧見了也沒多大意思。
"便命莺兒從箱子裡取出一個玻璃匣子,匣内用大紅绉綢托底,放着一顆精園珠子,隻有桂園大,光采甚足。
探春道:"怎見得它是母珠呢?"寶钗道:"我試給你看。
"莺兒取過一個黑漆盤,又遞與寶钗一個紅綢小袱,寶钗先從袱内倒出幾十顆小珠在漆盤裡,然後将大珠放入,隻見那些小珠繞盤亂滾,一會兒都滾到大珠身上,粘成了一個珠球。
探春笑道:"這倒有趣,從前老太太沒把它買下,到底還到了咱們家裡,也是家運興旺之兆。
"湘雲笑道:"這大珠子就象寶钗姐姐,将來蕙哥成了親,滴裡嘟噜地生了無數小珠子,就是這個樣兒。
"寶钗道:"你如今和妹夫又團圓了,将來也許要生下無數的小珠子呢。
萬一從太虛幻境帶回小珠子來可怎麼辦?"湘雲笑道:"那得問比我先去的,到底帶回來沒有?"探春道:"二嫂子眼看就要當婆婆了,怎也不學個人樣,别叫那蘭香仙女羞你了。
"大家笑了一回,探春瞧見桌子上有個玻璃匣子,過去一看,原來便是李绮新房裡那兩個金麒麟,還貼着白首雙星的簽條。
笑問道:"這東西怎麼到了這裡?"寶钗道:"那是绮妹妹的賀禮,剛送來,還沒上帳呢。
我想她必是聽見人說是咱們的舊東西,趁喜事上送了回來。
"探春道:"在她那裡不過閑擺着,還是送給蕙哥、蘭姐兒,算做白首雙星的佳兆,将來傳下去也是一個故事。
"寶钗向湘雲道:"我把那小的還你吧,仍舊好穿起帶上。
"湘雲道:"我什麼年紀了,還帶那個,也叫人笑話。
等蕙哥兒生下小哥兒,穿着帶吧。
"一時探春站起要走,湘雲瞅着她說道:"你今兒好意思就回家去,不在這兒幫幫忙?"探春道:"我來了就抵莊住下的,你沒瞧見我把小孩子、奶子們都帶了來麼?"那幾天果然在園中
便降旨一體推恩,厘定恩澤公、恩澤候各項等級。
皇後及周貴妃、吳貴妃家族俱已分别加封,元妃前已封到賢德皇貴妃,位号隻次皇後一等。
卻因生前未育皇嗣,隻推恩妃父賈政,錫封二等恩候世襲。
當時旨意下來,早有報喜的報與賈政,閣府下上歡聲雷動。
賈政自己身任尚書,又兼了兩個世職,深覺惶恐不安。
一面具表謝恩,一面另具奏疏,請将祖上所遺榮國公世職仍歸長房賈赦承襲。
皇上閱疏,留中不發。
次日,另下一道旨谕,榮國公世職着賈蘭兼襲。
賈蘭在軍機處先看見了,忙即單身請見,碰頭懇辭,曆陳再三,聖意不允,隻得謝恩下來。
榮國府中又是一番慶賀,那些故舊世交見賈府聖眷隆重,搶着送筵送戲。
賈政向來謹慎,賈蘭現居樞府,更怕招惹聲氣,隻答應俟到賈蕙吉期再驚動親友,因此喜事上分外熱鬧。
吉期擇定七月十六,從六月起,那些世爵大臣和各省節度專差送禮,絡繹不絕。
賈政隻撿輕的收下,凡是珍貴希罕之品,一概壁還。
隻有東平郡王送的雄黃金精如意、翡翠鴛鴦雙镯,南安郡王送的碧玉整枝如意、精刻謝安月賦的水晶盤;西甯郡王送的雕刻仙山樓閣圍屏、吉金太師鼎;北靜郡王送的嵌金樓自鳴鐘、均窯彩釉花瓶,王沂公綠端畫日硯,黃笙鴛圖條幅,因是先代世交,又屬藩邪頒賜,未便峻卻。
還是六公舊家,候伯世族,各色殊禮,一時不能備述。
那神策府堂司各官都和賈珍至好,又與賈蘭也有聯絡,商量著公送一份重禮。
馮紫英聞此消息,忙托人接洽,将上回要賣給賈府的四種洋貨趁此出脫。
原來這四件就是馮府舊藏,紫英所說廣西同知帶京出賣,本是鬼話,隻因急于出手,減價至一萬二千兩,輾轉磋商,按七千兩成交。
由神策府全體出名,送至賈府。
賈政如何肯受,無奈來人不肯帶回,又由薛蟠、馮紫英幾次來說,隻得收下。
當下将母珠交與寶钗收起,那紫檀鑲石漢宮春曉圍屏,打十番的自鳴鐘,都擺設在新房之内。
又把絞绡帳展開,比了一比,和新房暖炕大小剛剛合适。
此時秋暑天氣,正好用它避蚊。
張設起來,又輕又亮。
到吉期将近,探春回來,在秋爽齋住下,同湘雲來尋寶钗,聽寶钗說起母珠來,都趕着要看個新鮮。
寶钗道:"這東西到過咱們這裡,你們難道沒見過麼?"探春道:"那回老爺打發人拿上去,隻在老太太那裡轉了一轉,連我都沒瞧見。
他那時還在家裡,更見不着了。
"寶钗道:"說着稀罕,瞧見了也沒多大意思。
"便命莺兒從箱子裡取出一個玻璃匣子,匣内用大紅绉綢托底,放着一顆精園珠子,隻有桂園大,光采甚足。
探春道:"怎見得它是母珠呢?"寶钗道:"我試給你看。
"莺兒取過一個黑漆盤,又遞與寶钗一個紅綢小袱,寶钗先從袱内倒出幾十顆小珠在漆盤裡,然後将大珠放入,隻見那些小珠繞盤亂滾,一會兒都滾到大珠身上,粘成了一個珠球。
探春笑道:"這倒有趣,從前老太太沒把它買下,到底還到了咱們家裡,也是家運興旺之兆。
"湘雲笑道:"這大珠子就象寶钗姐姐,将來蕙哥成了親,滴裡嘟噜地生了無數小珠子,就是這個樣兒。
"寶钗道:"你如今和妹夫又團圓了,将來也許要生下無數的小珠子呢。
萬一從太虛幻境帶回小珠子來可怎麼辦?"湘雲笑道:"那得問比我先去的,到底帶回來沒有?"探春道:"二嫂子眼看就要當婆婆了,怎也不學個人樣,别叫那蘭香仙女羞你了。
"大家笑了一回,探春瞧見桌子上有個玻璃匣子,過去一看,原來便是李绮新房裡那兩個金麒麟,還貼着白首雙星的簽條。
笑問道:"這東西怎麼到了這裡?"寶钗道:"那是绮妹妹的賀禮,剛送來,還沒上帳呢。
我想她必是聽見人說是咱們的舊東西,趁喜事上送了回來。
"探春道:"在她那裡不過閑擺着,還是送給蕙哥、蘭姐兒,算做白首雙星的佳兆,将來傳下去也是一個故事。
"寶钗向湘雲道:"我把那小的還你吧,仍舊好穿起帶上。
"湘雲道:"我什麼年紀了,還帶那個,也叫人笑話。
等蕙哥兒生下小哥兒,穿着帶吧。
"一時探春站起要走,湘雲瞅着她說道:"你今兒好意思就回家去,不在這兒幫幫忙?"探春道:"我來了就抵莊住下的,你沒瞧見我把小孩子、奶子們都帶了來麼?"那幾天果然在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