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白蓮庵遊戲度三星 降珠宮安排迎二老

關燈
話說大觀園中宴賞龍舟,大家坐席,直至傍晚。

    王夫人、薛姨媽、劉姥姥都撐不住先散了。

    寶钗、湘雲還留尤氏、李纨及探春、寶琴、李紋、李绮等看晚上的燈船。

    探春嫌那裡人多嘈雜,寶钗領他們從一帶遊廊走過去,另有三間座落。

    原是惜春住時,做丫頭們卧房的。

    此時另外收拾出來,挂了字畫,擺些陳設。

    連臘奁粉也預備下,好讓姑奶奶們歇息。

    尤氏看了,先稱贊一番,道:"寶二奶奶真想得周到。

    "李纨道:"鳳丫頭雖說能幹,比起心細來,還不如寶妹妹呢。

    這上當家理計,若不仗着她,我和平兒哪裡辦得了。

    "那裡也是臨水欄幹,欄幹内擺些幾榻,大家随意散坐。

    看那水中荷葉被晚風吹得亂,寶琴道:"這點風兒就好,我們住那四合院裡,搭着大天棚,把風都擋住了。

    哪有這裡舒服。

    "李紋道:"敢則荷葉也有一種清香,若不在這裡靜坐,如何領略得到。

    "探春道:"這也是難得享受的。

    四丫頭怕熱鬧,老早就走了,這種清福她就沒份。

    "李绮見有妝鏡,便先自理妝。

    随後衆人也都重勻脂粉,還有另換衣服的,少時丫頭們掌上燈來。

    湘雲忙催着大家看燈船,又都回至藕香榭。

    隻見柳梢上已挂着半輪初月,那龍舟和彩船上的燈火一時齊亮,五光十色,耀眼迷離。

    一片燈光鏡光映着水光,如同百十道金龍似的。

    少時鼓聲又起,兩隻龍舟又演出種種戲耍。

    那顆珠球換了一顆大燈球,照得水中雪亮。

    再照着駕娘們五色衣靠,聚成一段彩雲。

    寶琴看着笑道:"南邊的龍般都在白天耍的,到正月裡另有一幫人耍龍燈。

    你們把龍燈龍船并成一起,從來還沒見過呢。

    "龍氏道:"新年上,聽說南陽衙門裡也耍過一回龍燈,都是大營裡兵勇們幹的。

    咱們到了年下,也可以試着玩玩。

    "此時彩船上正奏着細樂,一陣陣蕭管悠揚,随風吹了過來,大家都覺得賞心悅耳。

    湘雲笑對寶钗道:"你是逛過太虛幻境的,他們做了神仙還未必有這個樂呢。

    "寶琴道:"這麼說咱們今天也賽過神仙了。

    "探春道:"其實神仙也不難,隻要心裡不擱那些俗事,随時尋些樂趣,也就是神仙了。

    世人哪裡懂得。

    "寶钗道:"他們那裡也要仿着大觀園蓋一座園子,可見就做了神仙還忘不了這園子呢。

    "李紋、李绮正和李纨談些别後之事,這些小哥兒們早已由奶子、丫頭們抱了回去,這裡倒清靜了。

    大家坐了一會兒,又擺了晚席方散。

    寶琴因路遠,便在寶钗處住處。

    那晚上,寶钗又和她談些太虛幻境之事,以及寶黛二人在兜率天宮遇見杜蘭香,彼此有線,被月老訂成姻眷,都告訴與她。

    寶琴笑道:"這就難怪她說是婆婆定下的了。

    那婆婆就是林姐姐,誰想得到呢。

    "因又想起一件新聞,說道:"新近白蓮庵也出了一樁新鮮事,姐姐聽人說過沒有?"寶钗道:"這府裡自從馬道婆鬧妖,你姐夫又跟癞和尚走了,因此太太吩咐一切三姑六婆和僧道們都不許進門,有該給月錢香錢的,隻打發小厮們送去。

    那白蓮庵更沒有往來,從哪會聽見呢?"寶琴道:"我也是聽那邊姨娘們說的。

    那天張姨娘到白蓮庵去燒香,老尼姑說起前幾天有個道士到庵裡,把三個小尼姑拐去了,還說那道士的面貌宛然就象賈府的寶二爺,難道寶哥哥做了神仙,還來到世界上麼?"寶钗道:"世間相貌相同的多得很,眼前就擺着個甄寶玉,怎見得一定是他。

    這回我到太虛幻境,颦兒想把襲人弄了去服侍她,她咬定了不要。

    哪會看上不相幹的小尼姑呢?"寶琴聽了,也無話可說。

    随後又談到薛蝌的事。

    原來薛科會試不中,就想捐個知縣,到外省去混混。

    曾經和寶琴商量,寶琴勸他再考兩場,如果兩三科不中,再打點出去,還不算晚。

    那晚上和寶钗說了,寶钗也是這個意思。

    又想到薛蟠因近畿平亂的勞績,由捐納都司職銜,保了遊擊,将來也許要出去的。

    心裡想勸薛蝌捐個京官,隻要沒補缺,還可應試,一面帶着照管家事。

    姐妹二人直談到三更方歇。

    次日早起,梅家車馬來接,寶琴便自回去。

     那寶钗深信寶玉,聽到白蓮庵之事,還說不見得是他做的。

    哪知道那個道士正是寶玉。

    他那回聽钗黛二人說起要将襲人弄了去,仍舊貼身服侍,心中甚不以為然。

    隻因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都是不敢得罪的,隻略為說了幾句。

    寶钗走後,又和黛玉細談,因襲人想到芳官。

    那芳官本是寶玉最寵的,因她唱戲出身,一味天真爛漫,和别的丫頭不同。

    既想起來,如何放得下,便要把芳官度到太虛幻境。

    黛玉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