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平蟻穴丹墀獎元勳 賞龍舟紅閨酬令節

關燈
說道:"不是我當着得意的時候,反倒訓誡你們。

    我自從服官以來,時時刻刻深自懔懼。

    那年兩府查抄,罪名嚴重,若不是皇上的天恩,祖宗的蔭庇,那還了得麼。

    也幸虧珍阿哥能知改過,圖功奮志上進,才有這番際遇。

    從今以後,大家别忘了抄家辦罪的時候,還要時常儆畏,不可放縱。

    要知道成敗禍福隻在一翻手覆手之間,沒有什麼準的。

    "衆人都連聲答應。

    賈政又對賈蘭道:"你才做了幾年官,如今也算堂官了。

    可知道你爺爺在部曹裡熬了多少年,受過幾次折騰,才到這個地位。

    别以為自己是個了不得的人才,自來飛得不高,跌得不重。

    那刑部更不比别的衙門,案子出入太重,處分又嚴,一旦鬧出岔子,隻怕連根都要拔了呢。

    從今日起,要把律例細看一遍,有不懂的找那老司官們虛心請教,别看他們官小。

    人家都有實在經驗的,你可懂得什麼?"賈蘭敬謹領命。

    近支子弟們走了,賈赦還笑道:"二老爺真是多餘的,照你這麼說,就沒有舒服日子了。

    "賈蘭卻道:"爺爺教訓的不錯。

    "當真聽了賈政的話,下起苦工夫來,每日下了衙門便在書房裡研究律例,連梅氏找他做詩填詞都不大做了。

     那天從刑部衙門出來,至賈政、王夫人處請安。

    王夫人見他穿着一件舊短褂,笑道:"蘭兒,你也做到堂官了,還不做一件新的麼?"賈蘭道:"這件還是我去遼東那年,爺爺賞給我的。

    說是國公爺在軍營裡常穿的呢。

    我穿了他,就想起祖上如何赤心報國,總也放不下要像珍大爺那樣建一番事業,才對得起這件褂子呢。

    "王夫人道:"說起建功立業,都是國家不幸的事。

    别指望那個,我隻望你們托朝廷的福,安安穩穩的做一輩子太平官吧。

    "賈政道:"蘭兒,你們衙門裡近來辦的什麼事?"賈蘭揀要緊的說了幾樁。

    内中有賴大的孫子賴士元亂倫一案。

    原來賴大隻有一子一孫,未免嬌慣。

    那賴尚榮隻憋着滿肚子的壞主意,哪懂得教導子弟。

    此時賴民元已長到十八歲,生成好色。

    和他的叔伯妹子私通,同逃到平安州居住。

    因虐待婢女,被人告發,牽連出奸情,判成絞罪。

    王夫人道:"那賴大養了許多女兒,可隻有這孫子傳代,這一來豈不絕了。

    "賈政道:"就是這種獸行也夠丢人了的。

    那賴大對不起我們,還在其次,隻怕另有險惡,不然何至如此。

    我倒覺得天道可畏呢。

    "賈蘭又說起查抄榮府的錦衣衛堂官趙全,目下升到延綏節度使,因為開墾事件,許多不實不盡,被人參,欽差查實了,拿交刑部治罪。

    這兩天剛下在獄裡。

    賈政聽了,忙道:"蘭兒你以為那趙堂官和我們有嫌隙麼?那回動産他也是公事公辦。

    如今人家落了難,若在法律上有可以顧全他的,不妨從寬一步,就是顧全不了,也要存哀矜之意。

    若是看人落井,再去下石,那可是小人之尤了。

    " 賈蘭道:"這一案各堂官也商量過,至重不過監禁。

    "王夫人道:"孫家二姑夫的事定了案了沒有?"賈蘭道:"前天現審處司官來請示,孫兒隻說我們至親,理應回避。

    他們知道這層親誼,也就從寬定拟,可望徒流了事,暗中也算得着咱們的照應了。

    "賈政道:"你二姑夫也不是十分壞人,隻養成了壞脾氣,凡事有已無人。

    我們世家子弟,應當以他為鑒。

    "又道:"你二姑夫回來,你們總見過了。

    蓉兒怎麼不回來呢?"賈蘭道:"聽說又到珍大爺上任去了。

    "賈政道:"在外衙門裡當少爺,不是好事。

    我做過兩次外任,總不帶家眷,就是怕子弟們學壞了。

    你若去信,還是勸他回來為是。

    "賈蘭答應了。

    又站了一會兒,見賈政、王夫人無話,方才退下。

     回到稻香村見李纨,李纨問他今天怎麼回來的特晚。

    賈蘭便将在上房和賈政的問答的話,都說了。

    李纨道:"老爺一生忠厚,所以有這樣福氣。

    你們年輕人要學着點。

    "賈蘭回到房裡,梅氏被梅夫人接回娘家,隻憐雲在那裡寫字。

    要賈蘭教他用筆,不免仔細指點一番。

    賈蘭近來公事煩勞,尚有此閑情逸緻,也是外人不會知道的。

    卻說探春困姑爺回京,不得在賈府常住。

    這些時才算把家裡的事都安排妥了,那天回來,便到園子裡尋寶钗談話。

    剛好湘雲也在怡紅院,三人談了一會兒,探春是好動的,拉着寶钗、湘雲出去逛逛。

    湘雲道:"這時候天氣熱了,倒是近水的地方覺着涼爽。

    "三人便同至藕香榭,見出水新荷,已亭亭如蓋。

    那近水一帶窗子都開了,垂着湘簾,非常幽靜。

    大家靠着欄幹坐下。

    寶钗道:"今年把那藕根子都翻了一翻,到底比往前勻靜。

    "探春道:"荷葉都這麼大了,這一向不知忙些什麼,把時令都混忘了。

    今兒到了這裡,好像眼睛裡一醒似的。

    "湘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