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大觀園續宴待披圖 太虛境賜婚驚撫表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串子也就夠了。
"賈政道:"老太太留下的這點東西,我們保守不住,三番兩次的拿去抵押,有什麼臉見老太太呢?"王夫人道:"這不過暫時押借,又沒押死,将來等琏兒家來,想法子贖回也還不難。
"賈政道:"這也罷了,環兒這孽畜怎麼辦,我是要性命的,将來帶累我還要吹頭呢!"王夫人道:"老爺幹着急也不中用,明兒告明族長,将他攆出族去,再通知各處地方官都立了案,想來也不怕的。
"賈政歎道:"這畜生不早早的死了,替回珠兒或是寶玉也是好的。
"王夫人冷笑道:"老爺如今倒想起寶玉來了,為什麼他小的時候看得仇人似的?"賈政笑道:"我回過老太太的,人莫知其子之惡,我是莫知其子之善,從前隻占了一句,如今兩句都占全了還說什麼呢。
" 不言賈府上下思念寶玉。
卻說寶玉此時在大荒山修成大道,每日仍舊靜坐,有時浏覽道書,參透道家許多真訣,漸漸引起引度人的心事。
閑時也同柳湘蓮聯合出遊,宇内名山勝迹,随想即至,上自五所金台、十二玉樓以至著名世間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有雲川的兩玲珑,施州的九上下,安遠的金室石室,散原的鸾罔,無一處不曾遊到。
也遇到許多有名無名的散仙,有的結伴,也有的攜着配偶。
那些仙女一個個都是雪膏花貌,霧袂雲裳。
寶玉、湘蓮道行已深,從不動一些凡念。
隻看着仙家也有夫婦,更悟到情之一字是着天地氤氲之氣,凝結而成,天地一日不環,這情字也一日不減。
那回遊到天台,先看了石梁飛瀑,貪看山景,一路信步行去,見那一帶畫閣玲珑,珠簾迄逦,似有仙居。
心中想道:"若能在這個地方常住才不枉做了神仙呢。
"正癡想間,見一少年玉貌的仙郎迎面行來,忙趨前問訊。
原來此人便是阮肇,正住在此間。
彼此立談,甚為投契,便邀寶玉、湘蓮同至家中,拿出流霞仙漿共飲。
說起當時失路入山,幸遇仙妹,得諧美眷,因此便在山中共住,也不知經了多少歲月,又引他夫人出見,真是儀态萬方,目所未見。
寶玉等坐在那間精室和阮肇談些直訣,互相印證,又同着劉晨偕仙子來訪,鳳車鸾佩,盡态極妍。
阮肇替他們介紹了,也是相見恨晚,深談良久,方握手叮囑而别。
寶玉和湘蓮由原路回去,暗想那劉阮二人都是俗骨凡胎,一遇仙緣便得到這般仙福,我枉自苦修了許多日子總算修成丹訣,證就真仙的了,隻求見一見林妹妹,訴我一番冤屈,欲見不到,心中未免有些不平,可也不敢尤怨。
此時湘蓮同行,隻見寶玉脈脈凝思,何曾知他的衷曲,不料一舉念間,那天上玉皇便已知曉。
次日湘、寶二人同在洞中靜坐,渺渺直人忽然走進來說道:"大士即日回山,帶有玉旨,速備香案迎接。
"寶玉、湘蓮不知何事,隻答應遵命。
于是擡出青玉寶案,燃起逢萊宮的九光光華燭,擺上那泗水出波的雲螭神鼎,點着那寶林煉髓的芳屑名香,剛好布置齊備。
茫茫大士已從洞外下了祥雲,身穿水田朱衣,手捧瑤天玉簡,莊容正色的行來,一近香案便道:"賈真人接受玉旨!"寶玉忙至香案前跪下,渺渺真人随即接過玉旨,安放在香案正中,隻見燭光香氣缭繞如雲,上面鳥篆蟲書,一字字都現出五色奇彩,茫茫大士朗聲念道:"昭明顯溶昊天上帝敕曰:縣宇細渺,無終無始,導化宣麻,維予小子。
咨爾審瑛,娲璞之精,惠以某露,洽于神莖亦維绛珠,永懷以報,酬淚隕生。
太虛是蹈,前因即結,大化未口,維情不息,以貫幽微。
如莩以茹,如卵以伏,九閡不移,精湛順複。
猗予成化,因物壽容,喜爾貞固,同沛鴻。
喜爾瑛珠,宜結伉俪,前有劉樊,令徽允繼,大順循德,聯為蹇修,于戲敬止,永郭良逑。
" 念完了,寶玉九叩謝恩而起,又跪下向茫、渺二人拜謝。
大士笑對寶玉道:"大功圓滿,良緣順成,可喜可賀。
"又對渺渺真人道:"這回丹鼎元功成就甚速,全仗真人善誘之力。
"渺渺真人笑道:"若非大士如此成全,隻怕那個蠢物倒要怨我了。
"說畢又瞅着寶玉一笑,寶玉心知天台山中那番妄念,已被師父知覺,暗自含愧。
茫茫大士道:"由果生因,又由因生果,這也是一定的道理。
虧得他那回一念,玉帝照察,就降了這道旨。
天聽昭昭,無遠弗屆,焉得不令人敬畏。
"寶玉道:"弟子尚有下情,一向與湘蓮兄在此潛修,所志既同,又同經患難
"賈政道:"老太太留下的這點東西,我們保守不住,三番兩次的拿去抵押,有什麼臉見老太太呢?"王夫人道:"這不過暫時押借,又沒押死,将來等琏兒家來,想法子贖回也還不難。
"賈政道:"這也罷了,環兒這孽畜怎麼辦,我是要性命的,将來帶累我還要吹頭呢!"王夫人道:"老爺幹着急也不中用,明兒告明族長,将他攆出族去,再通知各處地方官都立了案,想來也不怕的。
"賈政歎道:"這畜生不早早的死了,替回珠兒或是寶玉也是好的。
"王夫人冷笑道:"老爺如今倒想起寶玉來了,為什麼他小的時候看得仇人似的?"賈政笑道:"我回過老太太的,人莫知其子之惡,我是莫知其子之善,從前隻占了一句,如今兩句都占全了還說什麼呢。
" 不言賈府上下思念寶玉。
卻說寶玉此時在大荒山修成大道,每日仍舊靜坐,有時浏覽道書,參透道家許多真訣,漸漸引起引度人的心事。
閑時也同柳湘蓮聯合出遊,宇内名山勝迹,随想即至,上自五所金台、十二玉樓以至著名世間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還有雲川的兩玲珑,施州的九上下,安遠的金室石室,散原的鸾罔,無一處不曾遊到。
也遇到許多有名無名的散仙,有的結伴,也有的攜着配偶。
那些仙女一個個都是雪膏花貌,霧袂雲裳。
寶玉、湘蓮道行已深,從不動一些凡念。
隻看着仙家也有夫婦,更悟到情之一字是着天地氤氲之氣,凝結而成,天地一日不環,這情字也一日不減。
那回遊到天台,先看了石梁飛瀑,貪看山景,一路信步行去,見那一帶畫閣玲珑,珠簾迄逦,似有仙居。
心中想道:"若能在這個地方常住才不枉做了神仙呢。
"正癡想間,見一少年玉貌的仙郎迎面行來,忙趨前問訊。
原來此人便是阮肇,正住在此間。
彼此立談,甚為投契,便邀寶玉、湘蓮同至家中,拿出流霞仙漿共飲。
說起當時失路入山,幸遇仙妹,得諧美眷,因此便在山中共住,也不知經了多少歲月,又引他夫人出見,真是儀态萬方,目所未見。
寶玉等坐在那間精室和阮肇談些直訣,互相印證,又同着劉晨偕仙子來訪,鳳車鸾佩,盡态極妍。
阮肇替他們介紹了,也是相見恨晚,深談良久,方握手叮囑而别。
寶玉和湘蓮由原路回去,暗想那劉阮二人都是俗骨凡胎,一遇仙緣便得到這般仙福,我枉自苦修了許多日子總算修成丹訣,證就真仙的了,隻求見一見林妹妹,訴我一番冤屈,欲見不到,心中未免有些不平,可也不敢尤怨。
此時湘蓮同行,隻見寶玉脈脈凝思,何曾知他的衷曲,不料一舉念間,那天上玉皇便已知曉。
次日湘、寶二人同在洞中靜坐,渺渺直人忽然走進來說道:"大士即日回山,帶有玉旨,速備香案迎接。
"寶玉、湘蓮不知何事,隻答應遵命。
于是擡出青玉寶案,燃起逢萊宮的九光光華燭,擺上那泗水出波的雲螭神鼎,點着那寶林煉髓的芳屑名香,剛好布置齊備。
茫茫大士已從洞外下了祥雲,身穿水田朱衣,手捧瑤天玉簡,莊容正色的行來,一近香案便道:"賈真人接受玉旨!"寶玉忙至香案前跪下,渺渺真人随即接過玉旨,安放在香案正中,隻見燭光香氣缭繞如雲,上面鳥篆蟲書,一字字都現出五色奇彩,茫茫大士朗聲念道:"昭明顯溶昊天上帝敕曰:縣宇細渺,無終無始,導化宣麻,維予小子。
咨爾審瑛,娲璞之精,惠以某露,洽于神莖亦維绛珠,永懷以報,酬淚隕生。
太虛是蹈,前因即結,大化未口,維情不息,以貫幽微。
如莩以茹,如卵以伏,九閡不移,精湛順複。
猗予成化,因物壽容,喜爾貞固,同沛鴻。
喜爾瑛珠,宜結伉俪,前有劉樊,令徽允繼,大順循德,聯為蹇修,于戲敬止,永郭良逑。
" 念完了,寶玉九叩謝恩而起,又跪下向茫、渺二人拜謝。
大士笑對寶玉道:"大功圓滿,良緣順成,可喜可賀。
"又對渺渺真人道:"這回丹鼎元功成就甚速,全仗真人善誘之力。
"渺渺真人笑道:"若非大士如此成全,隻怕那個蠢物倒要怨我了。
"說畢又瞅着寶玉一笑,寶玉心知天台山中那番妄念,已被師父知覺,暗自含愧。
茫茫大士道:"由果生因,又由因生果,這也是一定的道理。
虧得他那回一念,玉帝照察,就降了這道旨。
天聽昭昭,無遠弗屆,焉得不令人敬畏。
"寶玉道:"弟子尚有下情,一向與湘蓮兄在此潛修,所志既同,又同經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