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盜田契環兒通賊 饋野産巧姐甯親
關燈
小
中
大
地主的戶名都過給他們了,賈環白得了許多銀子,從此便同姚小乙住在那裡,嫖賭逍遙濫吃濫用。
姚小乙又替他拉攏了一般馬賊胡匪,幹出許多無法無天的事,暗中卻坑了那管文契的陳瑞。
陳瑞次日進府看見櫥鎖扭壞,猛吃一驚,幸喜那包文契尚在,連忙取出仔細檢點,卻少了幾套,心知被竊,當下暗囑小厮們不要聲張,一面私自設法偵尋,已非一日,還以為賈琏回南去了,此時斷沒有人查點,不料探春、寶钗内眷們忽然有這番整理。
那天雖然用話搪塞過去,無奈家賊變為外賦,欲從何處去尋根究底。
賈環在那裡刀頭喝蜜,陳瑞倒在這裡海底撈針,也一種不平之事,虧得他也有一條内線,他的媳婦便是邢夫人的陪房丫頭,死活求了邢夫人,那邢夫人本來不知大體,再三向賈政、王夫人說情。
還說道:"他那天因為怕鬼,出去躲躲,就出了這個岔子,咱們娘們兒聽說有鬼也要躲閃躲閃,能怪他麼?"賈政王夫人聽了雖覺好笑,也不便當面駁回,到底因此從輕發落攆了出去,不再根究,總算便宜他了。
寶钗和李纨平兒商量,一面回了賈政,趕着寫信給東邊地方官,報知文契遺失,一面斟酌打發人去接洽補契,并告訴烏進忠等各莊戶,勿受蒙騙,隻是管事中象吳新登、林之孝老成可靠的都走不開。
次一等的又怕靠不住,正在為難,可巧賈琏修墓事竣,從南邊回來,聽平兒說知此事,也甚為着急,見了王夫人,提起派人赴東的事,細想也實無妥人可派,便回王夫人道:"這件事又要跟地面接頭,又要壓得住那些莊頭,他們恐怕辦不了,還是侄兒親自去一趟吧:"王夫人道:"你剛回來,一路上也很累了,就是要去,且歇息幾天再說。
"賈琏道:"這文契丢了好多天啦,再耽擱下去萬一被人蒙了去就更麻煩了,侄兒一半天料理好了,就走吧。
"王夫人自有一番吩咐,所以賈琏在家中隻住了兩天,便又走了。
卻說巧姐嫁到周家,雖然家财巨萬,姑爺又入了黉門,家中隻勤儉度日。
她婆婆還是親自紡織,巧姐跟着學習,天天在紡車上,隻當解悶,也就慣了,她婆婆因她是公府千金,年紀尚小,凡事隻寬待她。
姑爺也生得俊秀文雅,小夫婦甚為和睦。
那回平兒打發家人媳婦去看巧姐,帶了四個捧盒,一半果品,一半點心,先向親家太太請安,又傳賈琏的話,叫巧姐沒事的時候家去看看。
巧姐當時答應了,那些時天天都想進城,偏碰着莊家季正忙,那邊沒有便人送她,過幾天又有人從城裡去,說賈府的琏二爺回去了,因此把想家的心事暫且擱起。
可是每逢村子裡有人進城,巧姐總托他們打聽賈琏的消息。
那地方離城又遠,賈府重重喜慶無從知曉。
蕙哥兒洗三那一天,平兒本要去接她的,因為客多事忙,就岔掉了。
直到賈琏從面邊回來,闆兒剛好因事進城,走過榮國府門前,見一般小厮們正忙着脫卸行李,問知是賈琏帶來的,回去便告知巧姐。
巧姐心中暗喜,再三央及劉姥姥同她進城,劉姥姥道:"今兒晚了,咱要去也得捎點東西,哪一回去了不是吃的用的穿的了大半車子來,怎好光着手到那裡呢。
"第二天又趕上連雨,好容易等到晴天,忙備了些瓜果采蔬,裝了些家裡腌的各種鮮菜,叫人趕着車先至周家接了巧姐,這才同往榮國府來,門上小厮們見是巧姐同來,不敢怠慢,引那車子一直趕到内儀門。
劉姥姥和巧姐下了車,将車趕了出去,又有二門外伺候的小厮們都迎上前,向姐兒請安、姥姥問好。
姥姥如今福至心靈,也會和他們周旋了幾句。
小厮引着直至平兒院,此時平兒尚在王夫人處未回。
小丫頭豐兒連忙打起簾子,請姐兒和姥姥進屋,說道:"姐兒怎麼總沒回來?奶奶正惦記着呢!"巧姐見了豐兒,因是鳳姐舊人,也分外親熱道:"我哪天不想回來瞧瞧,正趕上莊家季忙,連姥姥都沒空,一個人怎麼來喲。
豐兒姐姐都好麼,叫我好想。
"豐兒和姐兒說了一回話,又對劉姥姥道:"姥姥請坐,我去請二奶奶去。
"這裡巧組讓劉姥姥上炕去坐,自己在炕旁繡墩随意坐下,劉姥姥偷着問巧姐道:"二爺幾時續了二奶奶啦?那平姑娘在哪兒呢?"巧姐笑道:"二奶奶平姑娘就是一個人,她如今扶正了。
"劉姥姥念了一聲佛道:"這正該的,平姑娘那樣的行事待人,平常人家的奶奶們哪裡趕得上她呢。
"又笑道:"頭一回我來了,見着平姑娘插金戴銀的,趕着她叫姑奶奶,惹得周嫂子她們都笑我。
往後可真得叫奶奶了。
"正說着,平兒同豐兒一路說話進來。
巧姐忙站起請姨姨娘安,劉姥姥也要站起,腳卻坐麻了,又歪了去,好一會子才支撐起來。
剛喚道:"姑娘。
"又說道:"不對,如今該叫奶奶了。
奶奶别怪我。
"一面便要拜下,平兒連忙拉住道:"姥姥别和我客氣,姐兒在鄉裡,這一向多虧你照顧,我替二爺謝你吧。
"劉姥姥道:"這還不是應該的麼?我們家裡若不靠着這裡老太太姑奶奶那麼照應着,不知道過到什麼破窯裡去了,如今也有半頃多地,大瓦房也有了,馬車也挂上了。
我們姑爺姑奶奶提起這府裡來那一天也念幾十聲佛,保佑這裡老爺太太奶奶們福祿高升,長命百歲的,算我們莊家人一點誠心吧。
"平兒又問巧姐兒周家上下相待的情形。
巧姐兒都說了。
劉姥姥道:"那可沒說的,那老太太
姚小乙又替他拉攏了一般馬賊胡匪,幹出許多無法無天的事,暗中卻坑了那管文契的陳瑞。
陳瑞次日進府看見櫥鎖扭壞,猛吃一驚,幸喜那包文契尚在,連忙取出仔細檢點,卻少了幾套,心知被竊,當下暗囑小厮們不要聲張,一面私自設法偵尋,已非一日,還以為賈琏回南去了,此時斷沒有人查點,不料探春、寶钗内眷們忽然有這番整理。
那天雖然用話搪塞過去,無奈家賊變為外賦,欲從何處去尋根究底。
賈環在那裡刀頭喝蜜,陳瑞倒在這裡海底撈針,也一種不平之事,虧得他也有一條内線,他的媳婦便是邢夫人的陪房丫頭,死活求了邢夫人,那邢夫人本來不知大體,再三向賈政、王夫人說情。
還說道:"他那天因為怕鬼,出去躲躲,就出了這個岔子,咱們娘們兒聽說有鬼也要躲閃躲閃,能怪他麼?"賈政王夫人聽了雖覺好笑,也不便當面駁回,到底因此從輕發落攆了出去,不再根究,總算便宜他了。
寶钗和李纨平兒商量,一面回了賈政,趕着寫信給東邊地方官,報知文契遺失,一面斟酌打發人去接洽補契,并告訴烏進忠等各莊戶,勿受蒙騙,隻是管事中象吳新登、林之孝老成可靠的都走不開。
次一等的又怕靠不住,正在為難,可巧賈琏修墓事竣,從南邊回來,聽平兒說知此事,也甚為着急,見了王夫人,提起派人赴東的事,細想也實無妥人可派,便回王夫人道:"這件事又要跟地面接頭,又要壓得住那些莊頭,他們恐怕辦不了,還是侄兒親自去一趟吧:"王夫人道:"你剛回來,一路上也很累了,就是要去,且歇息幾天再說。
"賈琏道:"這文契丢了好多天啦,再耽擱下去萬一被人蒙了去就更麻煩了,侄兒一半天料理好了,就走吧。
"王夫人自有一番吩咐,所以賈琏在家中隻住了兩天,便又走了。
卻說巧姐嫁到周家,雖然家财巨萬,姑爺又入了黉門,家中隻勤儉度日。
她婆婆還是親自紡織,巧姐跟着學習,天天在紡車上,隻當解悶,也就慣了,她婆婆因她是公府千金,年紀尚小,凡事隻寬待她。
姑爺也生得俊秀文雅,小夫婦甚為和睦。
那回平兒打發家人媳婦去看巧姐,帶了四個捧盒,一半果品,一半點心,先向親家太太請安,又傳賈琏的話,叫巧姐沒事的時候家去看看。
巧姐當時答應了,那些時天天都想進城,偏碰着莊家季正忙,那邊沒有便人送她,過幾天又有人從城裡去,說賈府的琏二爺回去了,因此把想家的心事暫且擱起。
可是每逢村子裡有人進城,巧姐總托他們打聽賈琏的消息。
那地方離城又遠,賈府重重喜慶無從知曉。
蕙哥兒洗三那一天,平兒本要去接她的,因為客多事忙,就岔掉了。
直到賈琏從面邊回來,闆兒剛好因事進城,走過榮國府門前,見一般小厮們正忙着脫卸行李,問知是賈琏帶來的,回去便告知巧姐。
巧姐心中暗喜,再三央及劉姥姥同她進城,劉姥姥道:"今兒晚了,咱要去也得捎點東西,哪一回去了不是吃的用的穿的了大半車子來,怎好光着手到那裡呢。
"第二天又趕上連雨,好容易等到晴天,忙備了些瓜果采蔬,裝了些家裡腌的各種鮮菜,叫人趕着車先至周家接了巧姐,這才同往榮國府來,門上小厮們見是巧姐同來,不敢怠慢,引那車子一直趕到内儀門。
劉姥姥和巧姐下了車,将車趕了出去,又有二門外伺候的小厮們都迎上前,向姐兒請安、姥姥問好。
姥姥如今福至心靈,也會和他們周旋了幾句。
小厮引着直至平兒院,此時平兒尚在王夫人處未回。
小丫頭豐兒連忙打起簾子,請姐兒和姥姥進屋,說道:"姐兒怎麼總沒回來?奶奶正惦記着呢!"巧姐見了豐兒,因是鳳姐舊人,也分外親熱道:"我哪天不想回來瞧瞧,正趕上莊家季忙,連姥姥都沒空,一個人怎麼來喲。
豐兒姐姐都好麼,叫我好想。
"豐兒和姐兒說了一回話,又對劉姥姥道:"姥姥請坐,我去請二奶奶去。
"這裡巧組讓劉姥姥上炕去坐,自己在炕旁繡墩随意坐下,劉姥姥偷着問巧姐道:"二爺幾時續了二奶奶啦?那平姑娘在哪兒呢?"巧姐笑道:"二奶奶平姑娘就是一個人,她如今扶正了。
"劉姥姥念了一聲佛道:"這正該的,平姑娘那樣的行事待人,平常人家的奶奶們哪裡趕得上她呢。
"又笑道:"頭一回我來了,見着平姑娘插金戴銀的,趕着她叫姑奶奶,惹得周嫂子她們都笑我。
往後可真得叫奶奶了。
"正說着,平兒同豐兒一路說話進來。
巧姐忙站起請姨姨娘安,劉姥姥也要站起,腳卻坐麻了,又歪了去,好一會子才支撐起來。
剛喚道:"姑娘。
"又說道:"不對,如今該叫奶奶了。
奶奶别怪我。
"一面便要拜下,平兒連忙拉住道:"姥姥别和我客氣,姐兒在鄉裡,這一向多虧你照顧,我替二爺謝你吧。
"劉姥姥道:"這還不是應該的麼?我們家裡若不靠着這裡老太太姑奶奶那麼照應着,不知道過到什麼破窯裡去了,如今也有半頃多地,大瓦房也有了,馬車也挂上了。
我們姑爺姑奶奶提起這府裡來那一天也念幾十聲佛,保佑這裡老爺太太奶奶們福祿高升,長命百歲的,算我們莊家人一點誠心吧。
"平兒又問巧姐兒周家上下相待的情形。
巧姐兒都說了。
劉姥姥道:"那可沒說的,那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