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盜田契環兒通賊 饋野産巧姐甯親

關燈
話說探春、李纨、寶钗等因失了莊田文契,責成管事的認真尋訪。

    這原是當然的辦法,可是管事們如何尋得着呢?忙亂了好多日,總沒有着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原來這一批莊田文契乃是賈環偷了出去的,那回賈環擄去賈沅的女兒,被賈政知曉,一時盛怒,聲言要把這孽畜活活打死。

    彩雲聽了這話心中慌急,背地打發人通知賈環,叫他趕緊逃命。

    賈環也知京城裡萬躲不住,急欲逃出京去,隻是缺乏資斧,惶恐無計,那天夜裡偷着溜回榮府,刻意想到收管金銀器皿處,偷些金器出去變價充用。

    及至走到那裡,看守嚴密,無從下手。

    剛好走過文契房,那管文契的陳瑞不在房裡,此人本是管緞疋庫的,因善于鑽營,得賈琏提拔重用,向來膽小鬼,聽人說從前大觀園裡花神木怪,又說晴雯的姑表嫂子被妖怪扒過牆去吸了精,當時緻死,吓得不敢在府裡住着,一到夜晚聽得風吹草動就連忙留了,隻交給手下小厮們看守,那些小厮年紀尚輕,豈有不貪玩的,見頭兒走了,也趁空各去閑逛。

    賈環走過,見無人看守,正好下手。

    忙将櫥鎖扭開,取出各項文契。

    心想本京房産一經典押,必要到府裡來對證,倒惹出麻煩,所以單取那東邊的幾套文書,餘者仍置櫥内,蹑手蹑腳的溜出去。

    剛至儀門,遠遠的見一個人對面走來,似是焙茗。

    想道:"這真是冤家路窄。

    "連忙爬在樹下裝狗卧着,幸虧他穿的是黑色衣服,焙茗走過并未看出,心中暗自僥幸。

    一路溜出府門,尋到一處小煙館裡,賈芸和一幫結交的泥腿都在那裡等候,大家相見,賈環躺下投抽了兩筒阿芙蓉,然後拿出文契,和他們商量辦法。

    賈芸曾在西府裡辦事知道莊産的來曆,便說道:"三叔你拿這個出來有什麼用處,這在發産都是上賞的,隻許收回,不許典賣,那不是白費麼?"賈環一聽登時愣了,這一幫中有個泥腿叫做姚小乙,人家因他口頭甜蜜,又送他一個小糖人的混号,也頗認得幾個字。

    當下把那文書看了一遍,又仔細捉摸了一會兒,說道:"三爺這事隻要交給我辦,包管文書産出白花花的銀子到手,隻是我得到了東邊見機行事,這文書也得帶了去,三爺您放心麼?"賈環道:"咱們哥兒們有什麼不放心的?可是我正要出京走走,你我一塊兒去吧。

    "姚小乙道:"有您三爺照個面那更好辦了,咱們多咱走呢?"賈環道:"要走就是明天,可有一件,我現錢沒帶多少,路上若不夠了隻可先花你的,咱們到那兒再算。

    "姚小乙道:"那還有什麼說的。

    "二人說定了,賈環又約賈芸同去,賈芸道:"我家裡還得安頓安頓,三叔先走兩天,我暫且聽您的信吧。

    "賈環将私賃花枝巷小房托芹、芸二人照管,第二天便同姚小乙長行去了。

     欲說榮府的莊戶烏進忠,那人貌似老實,心懷奸詐,自從他兒子由京裡回來傳述了賈琏許多恨話,又說要跟他算個總賬,心中又恨又怕,正要打賈府的主意。

    那一天,他的街坊陳二突然走來道:"賈府的環三爺來了,找你說話呢。

    "不免吓了一跳,本要叫兒子去抵擋,又怕他年輕不會說話。

    隻有硬着頭皮,随同街坊尋至賈環的下處。

    先由姚小乙假充總管,出來見他,把大話胡混了一陣,然後說到要出兌莊地。

    烏進忠道:"這莊地人人都知道是皇上賞的。

    誰敢賣呀?"姚小乙道:"誰說賣地呢?咱們府裡是那賣地的主兒麼?不過是每年零碎收租子,又說雨多啦,又說是旱啦,又說是下雹子啦,沒工夫跟你們嘔那個閑氣。

    隻要誰總一筆現款出來,連地帶文書就都交給他,咱們莊裡也省事,那邊也得實惠,這個意思你也不懂麼?"烏進忠道:"這裡一時要找那個主兒可不容易,就那有錢的主兒,他知道是府裡的地,也都怕麻煩,這事我應不下來。

    "姚小乙道:"依我說,不用另找主兒啦,就由你總拿一筆出來,把地領了去,以後地上收的全歸你,一個錢也不用再拿啦。

    天下哪裡有這種便宜事,肥豬拱進門來還要轟出去麼?'烏進忠道:"姚大爺你說的容易,我們莊稼人兩支肩膀扛着一張嘴,全靠賣力氣吃飯,哪裡抓得了出這一筆錢呢?"姚小乙冷笑道:"烏老二,我這話是為你,你别不知情,你若不領了去,我自己去找人辦,不出一個月,若找不出來一個主兒把地領去,我就不姓姚啦。

    到那個時候,你眼看着自己種的地叫别人去種,再後悔可就遲了。

    你再細想想去,我姓姚的夠不夠朋友。

    "這一番話連吓帶編,烏進忠被他說動,悄聲問:"是怎麼個辦法?"姚小乙道:"這個辦法你的便宜多着呢,等我都告訴你。

    第一件,這地仍舊是賈府裡的,可是把地交給你烏家,聽憑你如何經營,賈府一概不問。

    第二件,以後每年應交的各項租糧出産一概全免,隻要你一次交出兩萬銀子。

    第三件,銀子交清之後,就把一切地契文書都交給你,完全管業,以後賈府爺們兒來到隻當客禮看待。

    "烏時忠聽了自是願意,隻那銀數未免嫌多,從兩萬銀子說起,逐漸又減了幾次,烏進忠總說沒有那個力量。

    姚小乙裝作要翻臉的樣子,由那街坊陳二說好說歹,兩面遷說,方才議定,一次先交四千兩,每年再交四百兩,立了字據,彼此交割。

    隻莊地裡一所小房留着做賈環的住所,那些半荒半熟的地各段俱有佃戶,姚小乙把他們都傳了來,也是仿照這個辦法,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