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陷情魔荒山壞丹鼎 感幽怨幻境泣冰弦
關燈
小
中
大
從根本上做起,古來可有丢下倫常能仙佛的麼?我因然不算一回事,你也替老爺太太想想,老爺那麼期望你成人。
太太一輩子隻疼的是你,你還沒有報答一點兒,難道忍心丢下,就這麼走了,天理上說得過去麼?"寶玉聽了越發守定天關,隻當不聞不見。
霎時沉寂,忽又聽得耳邊隐隐的硬咽這聲,愈聽愈聽。
見黛玉已走至眼前,哭得眼睛紅腫,指着寶玉道:"我今兒可知道你了,你這"說到這字,便又咽住,隻把絹巾掩面而泣。
寶玉心中慘然又想此是幻相,急忙按住。
黛玉走近,指着他說道:"你不理我也罷,我隻還問你一句話。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呢?"說着便走,寶玉不覺失聲喊了一句:"林妹妹!"當時似天崩地塌一般,丹爐坍倒,真火全滅。
寶玉也昏倒在地下。
那柳湘蓮守着丹爐,起初也有種種幻象,隻是堅守不動,最後見尤三姐提鴛鴦劍走來,說道:"我為郎君辛苦趕來,不為别的,須知野道士中沒有好人,你上了他們的圈套,從此便墜落深淵,永無相見之日。
郎君還要三思。
"湘蓮心中惶惑,又聽見這邊丹爐坍壞,猛一回顧,那丹爐也跟着坍了。
見寶玉昏倒,忙極聲叫喊,方才醒轉。
彼此神定,相顧慚惶,即同至渺渺真人處請罪。
一進石室忙即跪下,真人隻在木榻上靜坐,似未曾看見,他們直跪了一時許,真人才睜目冷笑道:"二君既塵心未淨,何若屈處荒山,徒然受苦?及今下山還俗,未為晚了。
"寶玉、湘蓮再三引罪,任憑師父從重處責,隻求留在門下,容弟子立心改悔,再圖補報。
真人又對湘蓮道:"他還可恕,隻你未能信師,焉能信道?更出我意料之外。
"湘蓮又叩頭服罪,茫茫大士尚在蒲團趺坐,見湘寶二人悔罪可憐,便起來向真人再三說情。
渺渺真人道:"當時我苦口訓戒,就怕的是持戒不堅,果有此失。
今且看大士面上,容你們一次。
要知道魔由心生,那些幻象并非外來,就是自己心上的影子,從今再用一番治心功夫,心魔既消,外魔自伏。
能否成就,且看你們的福分吧!"湘寶二人叩謝下來,便将功夫從頭做起,經過此番警誡,二人斬釘截鐵,立定防閑,連彼此玩笑都不敢說了。
按下不表。
卻說黛玉那日見了迎春,談到賈府近事,把她舊恨新愁重又勾起,添上許多眼淚。
她自從焚稿之後,久斷詩情,一日在绛珠宮臨窗獨坐,正值沉陰天氣,恹恹愁悶,想起自己與迎春遭遇不同,一樣是飄零薄命,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意。
便随意作成了一首古風,取一張雲錦箋寫将出來,題目是:"落花行"。
那詩是: 東園花暗驚癡蝶,西園花冷鵑啼血。
蝶怨鵑愁各自悲,昨日夭紅今日雪。
東西飄恨随流水,當時同在春風裡。
春風流水一相逢,夢斷當時鬥紅紫。
花底春泥葬暗香,花前粉鏡對殘汝。
瓊枝拗折腸俱斷,哪似無枝更斷腸。
愁紅零亂人空惜,愁人妝淚紅俱滴。
絮老莺疏又一春,春風至竟無情極。
寫完了,自己低吟幾遍。
心中想道:"好久沒做,到底生疏了。
"又想從前做的葬花詩,還有鹦哥念着,如今連鹦哥也沒有了,哪裡找得解人呢。
想了一會兒,隻悄自彈淚。
晴雯進來瞧見了,說道:"姑娘又做詩麼?還是少做的好,這些時臉上剛顯着豐滿點,操那些心做什麼?"黛玉問道:"金钏呢?"晴雯道:"她到二姑娘那裡去了。
"正說着,就瞧見金钏和迎春一路說笑進來,卻又同着一個人,隔着竹子看不清楚,那身量仿佛是秦氏,及至打簾進屋想不到卻是鴛鴦。
大家見了禮,黛玉道:"鴛鴦姐姐,你怎麼也來了?老太太好啊?"鴛鴦皺眉道:"老太太歸西去了,若不為尋她老人家,我還不來呢。
"黛玉聽了心中一陣悲慘,眼淚撲簌簌的就掉了下來。
晴雯道:"到底老年人怕糟心,我們前兒聽說她老人家病着,就有點擔心,想不到這麼快。
"鴛鴦咳了一聲道:"凡事真是不由人的,我一輩子服侍老太太,好老人家走了,我跟别人也合不來,昨兒給老太太辭靈,我就打定主意跟了去。
誰想到遇着小蓉大奶奶,倒把我接到這兒來了,仍舊見不着她老人家,這是哪裡說起來呢?"晴雯道:"我們這些人都上這兒來,老太太可往哪裡去了呢?"迎春道:"上有九天,下有九地,誰也說不準。
我想她老人家那樣信佛行善的人,總也有個好去處的。
"黛玉道:"老太太的大事,一切是現成的,想必沒抄了去。
"鴛鴦又歎道:"咳!抄是沒抄去,大太太一直把着不放,要留着家裡過日子。
二老爺又盡讓着她,弄得外面七零八落的,連我也看不下去。
那位鳳奶奶素來那麼精明,這回也要不轉啦,招呼了這邊,那邊又出岔子,我倒怪可憐她的。
"晴雯道:"寶二爺呢?外面看着好點,内裡還是瘋瘋傻傻的,虧得寶二奶奶有涵養,好一陣子,反一陣子,她總是那個樣兒。
"金钏兒道:"紫鵑姐姐呢?我怪惦記她的,還在府裡麼?"鴛鴦道:"紫鵑給了寶二爺房裡,她總不跟寶玉說話,這個人也算有心眼的,那雪雁倒配了人了。
"黛玉聽着觸起前情,不免傷感。
因在人前勉強忍着。
忽
太太一輩子隻疼的是你,你還沒有報答一點兒,難道忍心丢下,就這麼走了,天理上說得過去麼?"寶玉聽了越發守定天關,隻當不聞不見。
霎時沉寂,忽又聽得耳邊隐隐的硬咽這聲,愈聽愈聽。
見黛玉已走至眼前,哭得眼睛紅腫,指着寶玉道:"我今兒可知道你了,你這"說到這字,便又咽住,隻把絹巾掩面而泣。
寶玉心中慘然又想此是幻相,急忙按住。
黛玉走近,指着他說道:"你不理我也罷,我隻還問你一句話。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呢?"說着便走,寶玉不覺失聲喊了一句:"林妹妹!"當時似天崩地塌一般,丹爐坍倒,真火全滅。
寶玉也昏倒在地下。
那柳湘蓮守着丹爐,起初也有種種幻象,隻是堅守不動,最後見尤三姐提鴛鴦劍走來,說道:"我為郎君辛苦趕來,不為别的,須知野道士中沒有好人,你上了他們的圈套,從此便墜落深淵,永無相見之日。
郎君還要三思。
"湘蓮心中惶惑,又聽見這邊丹爐坍壞,猛一回顧,那丹爐也跟着坍了。
見寶玉昏倒,忙極聲叫喊,方才醒轉。
彼此神定,相顧慚惶,即同至渺渺真人處請罪。
一進石室忙即跪下,真人隻在木榻上靜坐,似未曾看見,他們直跪了一時許,真人才睜目冷笑道:"二君既塵心未淨,何若屈處荒山,徒然受苦?及今下山還俗,未為晚了。
"寶玉、湘蓮再三引罪,任憑師父從重處責,隻求留在門下,容弟子立心改悔,再圖補報。
真人又對湘蓮道:"他還可恕,隻你未能信師,焉能信道?更出我意料之外。
"湘蓮又叩頭服罪,茫茫大士尚在蒲團趺坐,見湘寶二人悔罪可憐,便起來向真人再三說情。
渺渺真人道:"當時我苦口訓戒,就怕的是持戒不堅,果有此失。
今且看大士面上,容你們一次。
要知道魔由心生,那些幻象并非外來,就是自己心上的影子,從今再用一番治心功夫,心魔既消,外魔自伏。
能否成就,且看你們的福分吧!"湘寶二人叩謝下來,便将功夫從頭做起,經過此番警誡,二人斬釘截鐵,立定防閑,連彼此玩笑都不敢說了。
按下不表。
卻說黛玉那日見了迎春,談到賈府近事,把她舊恨新愁重又勾起,添上許多眼淚。
她自從焚稿之後,久斷詩情,一日在绛珠宮臨窗獨坐,正值沉陰天氣,恹恹愁悶,想起自己與迎春遭遇不同,一樣是飄零薄命,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意。
便随意作成了一首古風,取一張雲錦箋寫将出來,題目是:"落花行"。
那詩是: 東園花暗驚癡蝶,西園花冷鵑啼血。
蝶怨鵑愁各自悲,昨日夭紅今日雪。
東西飄恨随流水,當時同在春風裡。
春風流水一相逢,夢斷當時鬥紅紫。
花底春泥葬暗香,花前粉鏡對殘汝。
瓊枝拗折腸俱斷,哪似無枝更斷腸。
愁紅零亂人空惜,愁人妝淚紅俱滴。
絮老莺疏又一春,春風至竟無情極。
寫完了,自己低吟幾遍。
心中想道:"好久沒做,到底生疏了。
"又想從前做的葬花詩,還有鹦哥念着,如今連鹦哥也沒有了,哪裡找得解人呢。
想了一會兒,隻悄自彈淚。
晴雯進來瞧見了,說道:"姑娘又做詩麼?還是少做的好,這些時臉上剛顯着豐滿點,操那些心做什麼?"黛玉問道:"金钏呢?"晴雯道:"她到二姑娘那裡去了。
"正說着,就瞧見金钏和迎春一路說笑進來,卻又同着一個人,隔着竹子看不清楚,那身量仿佛是秦氏,及至打簾進屋想不到卻是鴛鴦。
大家見了禮,黛玉道:"鴛鴦姐姐,你怎麼也來了?老太太好啊?"鴛鴦皺眉道:"老太太歸西去了,若不為尋她老人家,我還不來呢。
"黛玉聽了心中一陣悲慘,眼淚撲簌簌的就掉了下來。
晴雯道:"到底老年人怕糟心,我們前兒聽說她老人家病着,就有點擔心,想不到這麼快。
"鴛鴦咳了一聲道:"凡事真是不由人的,我一輩子服侍老太太,好老人家走了,我跟别人也合不來,昨兒給老太太辭靈,我就打定主意跟了去。
誰想到遇着小蓉大奶奶,倒把我接到這兒來了,仍舊見不着她老人家,這是哪裡說起來呢?"晴雯道:"我們這些人都上這兒來,老太太可往哪裡去了呢?"迎春道:"上有九天,下有九地,誰也說不準。
我想她老人家那樣信佛行善的人,總也有個好去處的。
"黛玉道:"老太太的大事,一切是現成的,想必沒抄了去。
"鴛鴦又歎道:"咳!抄是沒抄去,大太太一直把着不放,要留着家裡過日子。
二老爺又盡讓着她,弄得外面七零八落的,連我也看不下去。
那位鳳奶奶素來那麼精明,這回也要不轉啦,招呼了這邊,那邊又出岔子,我倒怪可憐她的。
"晴雯道:"寶二爺呢?外面看着好點,内裡還是瘋瘋傻傻的,虧得寶二奶奶有涵養,好一陣子,反一陣子,她總是那個樣兒。
"金钏兒道:"紫鵑姐姐呢?我怪惦記她的,還在府裡麼?"鴛鴦道:"紫鵑給了寶二爺房裡,她總不跟寶玉說話,這個人也算有心眼的,那雪雁倒配了人了。
"黛玉聽着觸起前情,不免傷感。
因在人前勉強忍着。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