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話封狼凝颦慰紅粉 賜真人濁玉換黃冠

關燈
又向黛玉請安。

    見晴雯、金钏兒都在這裡,忙又一一問好。

    晴、钏二人隻回問了一聲,臉上還是冷冷的,倒是迎春見了她和同見了親人一樣,把孫家前後的事絮絮叨叨訴說了一番。

    說到北風裡穿着單衣攆到下房去住,一個千金小姐從來沒受過委屈,不由得淚流滿面。

    司棋道:"二姑娘,您向來信因果的,這隻可算是前世的孽緣罷了。

    "迎春哭道:"我不信我前世裡造了什麼孽,就該得這種惡報。

    "又數數落落的說個不休,好半天才住。

    見天已向晚,便扶着司棋去了。

    黛玉直送至宮門外,說道:"二姐姐得空的時候隻管常來這裡,我也悶着,咱們多說說話兒。

    "迎春道:"我剛才見警幻仙姑,她說起咱們家還有人來呢,過天再談吧。

    "黛玉看她走遠了,影子不見,方自回房,叫晴雯點起爐香,要重按琴譜。

    隻覺心緒紛亂,試撫幾回,總彈不下去。

    隻得歇下,歪在榻上裝睡。

    想着迎春聽說的話與自己鏡中所見無不吻合,始信寶玉并非負心,又想老太太素來疼我,都是鳳姐她們撺掇的,把她老人有給懵住了,後來鬧到如此,不未必不追悔。

    可是追悔又當得什麼呢?又想起自己父母早亡,親事無人主持,以緻弄成如此結果。

    假若任她們胡亂嫁人。

    遇着非人,那二姐姐不就是榜樣麼?如此逐層想來,幾乎柔腸寸斷。

    到夜裡晴雯、金钏都睡了,黛玉在床上抱膝坐着,思前想後,哭了一回。

    頭一着枕,卻已睡着,這是她近來養心的好處,按下不表。

     卻說寶玉和湘蓮那回出洞閑遊,遇見白猿,幾破殺戒,湘蓮深為疚悔。

    寶玉幾次還要出遊,都被他攔住。

    又勸寶玉道:"咱們來此苦修,原要從靜動做起。

    寶兄弟,你修得是禅功,比我更要堅定。

    那好動的脾氣,以後真要改改才好。

    "寶玉笑道:"柳二哥,你怎麼變了煩嘴子了,我知道就是了。

    "從此多日,寶玉隻在洞中和湘蓮無話不談,卻不敢往洞外去逛。

    悶的時候又央及湘蓮教給他許多劍法。

    一日,寶玉正在舞劍,湘蓮笑道:"寶兄弟,我瞧你總不像個和尚,不知是什麼道理?"寶玉道:"也許是我沒有落發,所以看着不像。

    "湘蓮道:"也不盡然,你生來不是和尚的材料。

    "寶玉笑道:"師父本來就不收我,還禁得起你這麼說。

    "剛剛舞罷,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已從洞門外進來。

    湘蓮、寶玉忙向前迎接,至石室坐定,茫、渺二人便問寶玉、湘蓮近來坐功如何,寶玉等各就靜中意境,細述一遍。

    渺渺真人忽瞅着湘蓮道:"我們修道之人第一要戒除妄心浮氣,你一時不謹,幾犯殺戒,可自知罪過麼?"湘蓮忙跪下,自陳過犯,求師父戒責。

    真人道:"罷了!幸喜你夙具道根,轉圜其速,此後要切自戒饬,不可再犯。

    你以為那白猿是尋常畜道來盜你的劍麼?他便是個神猿,故試你劍法,倘若誤傷了他,罪過不小,前功盡棄,豈不可惜。

    "湘蓮又力陳愧悔,誓遵師命。

    寶玉也随湘蓮跪下,茫茫大士對他道:"道家有數,佛道有緣,從今你幹你的,我不敢要你這徒弟了。

    "寶玉拉着師父的百衲衣,苦苦央告道:"師父容情,前次二人出遊,是弟子一時好動,累及湘兄。

    若說神猿的性命還是弟子一言救下,求師父準功折罪。

    "大士笑道:"呵呵!你哪裡知道,前日當今皇上賞給你文妙真人的道号,我們世外空門,原不受朝廷轄制,隻是陰陽一體,百神效順,何況我們今将你拜在渺渺真人名下,從此更換道服,另究玄功,前途無量。

    "寶玉望着師父依依不舍,大士道:"你枉自潛修,尚未徹悟。

    自來道釋同源,我們二人又何分彼此呢?"便命湘蓮替寶玉換了道裝。

    且喜寶玉入山以來,尚未落發受戒,宛然就是一個道士。

    湘蓮領着叩見了渺渺真人,又向茫茫大士拜謝。

    大士笑道:"我好好的一個徒弟被你搶得去了。

    "寶玉此後便将木魚經卷一切收起,同湘蓮深究道書,靜研玄理,又另是一種功夫。

     原來寶玉雖然喜閱釋典,他的禅悟尚不如黛玉、寶钗,可見他性情不近,此番出家,為的是黛玉生前的誓約,又因冥間遇着那人,說是潛心修養,相見有期,所以丢下了塵世的富貴,千辛萬苦的奔去,說明他心見性未免過分。

    自從改從道教,他平日深喜莊、列諸子,又看過各種道書,覺得此中玄妙勝如佛家寂減。

    又得渺渺真人的指導、柳湘蓮的印證,更引起他的興趣。

    這也是先天秉賦來的,故能道境特超,進功神速。

    渺渺真人見寶玉如此銳進,非常欣慰。

    那天晚上親喚他至石室内,傳授入道真決。

    其時正在三更時分,洞天沉寂,星鬥高寒。

    寶玉入室參見,真人道:"我今兒傳你,都是古來道經沒有記載的,切要細心體會。

    "說着便從石函内取出一本秘書,命寶玉細閱。

    寶玉連忙接過,那石室無燈火,隻有一顆神珠嵌在壁上,四照通明。

    即在珠光之下,逐面翻看,全是白紙,并無隻字。

    便向真人叩門,真人道:"你且耐心細看,心定慧生,自有靈妙。

    "寶玉領會,先疑神息慮,然後從頭看起。

    翻至數頁,忽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