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荒腔走闆
關燈
小
中
大
最近也真巧,一連幾次的演講與座談,都與“武俠”二字牽上了或多或少的關系。
十月廿二日下台南,本拟廿三日晚赴南師專演講,後因事改動,在“六樓”上與成功大學的寫作協會、SIGMA社、道德重整合唱團,以及神州社在南部成員歡聚一堂,從郭明坤發言開始,至邱一新的話為結束,都認為神州社宏揚了“俠義”的傳統,這承接了中國知識份子關心國是,濟世為懷的精神,我們不知道我們做得是否夠好,别人是否亦有同好,但在這風雨危舟的時代裡,強調俠者的英氣與活力,是能為民族的志節與正義擂鼓唱道的。
顔元在“言行錄”學問篇裡有雲:“立言但論是非,不論異同。
是,則一二人之見不可易也;非,則雖千萬人所同不随聲也;豈惟千萬,雖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輩亦當以先覺覺後覺,不必附和雷同也。
”我們要求的就是本着這種求學講學的精神,縱受人所非,亦勇于進言,若自知有錯,也敢于改過。
當時沈兄瑞彬起而奮言,铿锵如刀劍交擊,情義高昂,自然豎立了一代義風。
當晚交融甚歡,三十多顆真誠的心,人散後,星空下,還真覺得人間有大信。
廿四日赴成大演講:“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由我及鳳還、黃昏星、清嘯、雲閣、劍誰主講,礙于一些變故,因而着重家事的讨論。
會後聽衆李志和先論及國事,再言及神州所本知行合一之論,不耽于書生文弱,不止于匹夫武勇,可以作個借鏡。
蘇轼留侯論雲:“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匹夫之勇,狂妄之俠,為神州人所不取。
知識份子在可以仗義執言之時,卻藏頭縮尾,獨善其身,不足為中國傳統大丈夫之凜烈氣節也。
廿五日赴南一中演講“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由鳳還主持,輕燕、雲閣、黃昏星主講,我權充“司儀”,會中獲全場熱烈支持,散會後人猶遲遲未離,有人幾乎立即想與我們北返。
在場的廿二位神州人,走出南一中,回望那莊嚴的校門,心中亦升起了一股神飛的大志。
廿五日返台北,廿六日即赴中央大學講“詩天下”,這與我們以前在師大附中講“神州人”,及我在兩年半前在政大講“無邊落木蕭蕭下”并不一樣。
主講是黃昏星、雁平、雲閣、輕燕、主席是鳳還,從文學談起,一直談到社裡的活動、組織、訓練、康老師等所提出的問題其實是給我們最大的激勵。
其中雁平由練武談起,強調培養浩然正氣,浩然正氣就是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自然态度,語态莊重,以他一個剛擊道基本動作教練的資曆來說,自然說得重若泰山。
後來我出去朗誦“蒙古”一詩,亦受激于在場的一群同慷慨、同高歌、也同溫柔,同敦厚的新朋友的熱烈神采。
廿七日,回到試劍山莊,廿八日,到成中演講。
這次主持會議大部份是神州新銳,包括:林雲閣、戚小樓、陳劍誰、陳飛煙與張長弓,談到一半,成中同學之激情風采、縱橫論調、緻密思考、恣意抒懷,使我三度忍不住起身說話:中國是有希望的,因為她的少年是有自信的、明亮的、禀重的人。
他們一再報以驚天動地的掌聲持久不斷,我們都為神州寫下了驚彩羨豔的一筆。
雖然武俠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統音樂裡的荒腔走闆,但此刻我們卻視他作國樂的菁華,取得她的長處,改正她的弱點,然後我們是經得起批評的。
從成中走出來,神州人都有了一種新的燦爛的大懷抱。
大半年前,曾向清嘯言及:“希望在廿五歲前,能出書十五冊”。
今年我廿四歲,已出版的書有:“将軍令”(詩集)、“狂旗”(散文)、“鑿痕“(小說)、”回首暮雲遠“(評論)、”今之俠者“(小說)、”四大名捕會京師”上下集(武俠)、“白衣方振眉”(武俠)、“龍哭千裡”(散文)、“山河錄”(詩集)、“劍試天下”(武俠)”、“神州奇俠”(武俠),即将出版的有“天下人”(散文)、“三人行”(散文)等部,還有“坦蕩神州”(社史)、“高山流水知音”(詩刊)、“滿座衣冠似雪”(雜志)、“踏破賀蘭山缺”(雜志)、“風起長城遠”(雜文)等不算,也有十四部了。
十月份已再版的計有“今之俠者”、“龍哭千裡”、“四大名捕會京師”、“白衣方振眉”等部,其他如娥真的“日子正當少女”、“重樓飛雪”,詩社的“高山流水知音”與“坦蕩神州”都再版了。
這
十月廿二日下台南,本拟廿三日晚赴南師專演講,後因事改動,在“六樓”上與成功大學的寫作協會、SIGMA社、道德重整合唱團,以及神州社在南部成員歡聚一堂,從郭明坤發言開始,至邱一新的話為結束,都認為神州社宏揚了“俠義”的傳統,這承接了中國知識份子關心國是,濟世為懷的精神,我們不知道我們做得是否夠好,别人是否亦有同好,但在這風雨危舟的時代裡,強調俠者的英氣與活力,是能為民族的志節與正義擂鼓唱道的。
顔元在“言行錄”學問篇裡有雲:“立言但論是非,不論異同。
是,則一二人之見不可易也;非,則雖千萬人所同不随聲也;豈惟千萬,雖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輩亦當以先覺覺後覺,不必附和雷同也。
”我們要求的就是本着這種求學講學的精神,縱受人所非,亦勇于進言,若自知有錯,也敢于改過。
當時沈兄瑞彬起而奮言,铿锵如刀劍交擊,情義高昂,自然豎立了一代義風。
當晚交融甚歡,三十多顆真誠的心,人散後,星空下,還真覺得人間有大信。
廿四日赴成大演講:“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由我及鳳還、黃昏星、清嘯、雲閣、劍誰主講,礙于一些變故,因而着重家事的讨論。
會後聽衆李志和先論及國事,再言及神州所本知行合一之論,不耽于書生文弱,不止于匹夫武勇,可以作個借鏡。
蘇轼留侯論雲:“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匹夫之勇,狂妄之俠,為神州人所不取。
知識份子在可以仗義執言之時,卻藏頭縮尾,獨善其身,不足為中國傳統大丈夫之凜烈氣節也。
廿五日赴南一中演講“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由鳳還主持,輕燕、雲閣、黃昏星主講,我權充“司儀”,會中獲全場熱烈支持,散會後人猶遲遲未離,有人幾乎立即想與我們北返。
在場的廿二位神州人,走出南一中,回望那莊嚴的校門,心中亦升起了一股神飛的大志。
廿五日返台北,廿六日即赴中央大學講“詩天下”,這與我們以前在師大附中講“神州人”,及我在兩年半前在政大講“無邊落木蕭蕭下”并不一樣。
主講是黃昏星、雁平、雲閣、輕燕、主席是鳳還,從文學談起,一直談到社裡的活動、組織、訓練、康老師等所提出的問題其實是給我們最大的激勵。
其中雁平由練武談起,強調培養浩然正氣,浩然正氣就是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自然态度,語态莊重,以他一個剛擊道基本動作教練的資曆來說,自然說得重若泰山。
後來我出去朗誦“蒙古”一詩,亦受激于在場的一群同慷慨、同高歌、也同溫柔,同敦厚的新朋友的熱烈神采。
廿七日,回到試劍山莊,廿八日,到成中演講。
這次主持會議大部份是神州新銳,包括:林雲閣、戚小樓、陳劍誰、陳飛煙與張長弓,談到一半,成中同學之激情風采、縱橫論調、緻密思考、恣意抒懷,使我三度忍不住起身說話:中國是有希望的,因為她的少年是有自信的、明亮的、禀重的人。
他們一再報以驚天動地的掌聲持久不斷,我們都為神州寫下了驚彩羨豔的一筆。
雖然武俠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統音樂裡的荒腔走闆,但此刻我們卻視他作國樂的菁華,取得她的長處,改正她的弱點,然後我們是經得起批評的。
從成中走出來,神州人都有了一種新的燦爛的大懷抱。
大半年前,曾向清嘯言及:“希望在廿五歲前,能出書十五冊”。
今年我廿四歲,已出版的書有:“将軍令”(詩集)、“狂旗”(散文)、“鑿痕“(小說)、”回首暮雲遠“(評論)、”今之俠者“(小說)、”四大名捕會京師”上下集(武俠)、“白衣方振眉”(武俠)、“龍哭千裡”(散文)、“山河錄”(詩集)、“劍試天下”(武俠)”、“神州奇俠”(武俠),即将出版的有“天下人”(散文)、“三人行”(散文)等部,還有“坦蕩神州”(社史)、“高山流水知音”(詩刊)、“滿座衣冠似雪”(雜志)、“踏破賀蘭山缺”(雜志)、“風起長城遠”(雜文)等不算,也有十四部了。
十月份已再版的計有“今之俠者”、“龍哭千裡”、“四大名捕會京師”、“白衣方振眉”等部,其他如娥真的“日子正當少女”、“重樓飛雪”,詩社的“高山流水知音”與“坦蕩神州”都再版了。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