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又名《金聲玉振》

    (四幕話劇)

    ——為紀念教師節而作——

    我和老舍合作劇本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虎嘯》(文藝獎助金管理委員會出版)。

    合作劇本是一件難事,弄得不好,很容易使故事情節不統一,人物性格相矛盾。所以當初老舍叫我同他合作本劇的時候,我不大贊成;因為他的意思,是希望發揮兩個人的長處——他善于寫對話,我比較懂得“戲”的表現,俾成功一個完整的劇本,而我卻相反地擔心這樣會失敗。

    本劇終于“合作”了,合作的經過是如此:故事由我們兩個人共同商定後,他把故事寫出來,我從事分幕。好像蓋房子,我把架子搭好以後,他執筆第一二幕。那時候我正為了割治盲腸在北碚住醫院,(今年六月間)他帶着第一二幕的原稿來看我的病,于是我躺在床上接着草寫第三四幕。但,我不過“草”寫而已,文字上還是他偏勞整理起來的。最後,我在全劇對話上加注動作,這樣算是全告成功,然而,在寫的方面,還是老舍盡的力量多。所以,“成”,則應當歸功于他;“敗”,則應當我負責任。

    一個劇本寫得以後,成敗從鉛字上還不大能看得出來。及至搬上舞台,就黑白分明了。所以本劇經“中電劇團”在重慶第一次上演後,許多朋友貢獻了許多珍貴的意見;根據這些善意的指示,我又從新修改一下,現在雖然還不能算盡善盡美,但至少比較先前完整些了。同時,也聊以補償我在最初寫的方面,未能多盡力的遺憾!

    本劇是一個比較嚴肅沉悶的正面戲,她沒有很多的噱頭,和熱鬧的場面;在技巧上也沒有什麼故作驚奇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完全用娛樂的眼光去看她的話,那就一定會使你失望。不過導演也可以把嚴肅變成輕松,像“中電”的演出,吳永剛先生的處理,就一點不叫人覺得沉悶。況且老舍的對話很幽默,如第一二幕情節雖嫌平靜,對話卻調和了空氣,演出時博得不少彩聲。但假如你一半用欣賞藝術的眼光去看她,那麼本劇能夠使你發現兩樣珍貴的東西:一,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天倫的,師生的;二,是良心——教育的,生活的。誰不愛父母!誰不尊師長!我相信誰都曾經過這兩種感情的懷抱,我更敢說誰都會對這兩種感情覺得親切!

    可是,“良心”就不見得人人“有”,教育清苦,誰都想敷衍了事;生活艱難,誰都隻好自私自利。所以,本劇旨在表揚教育者的氣節操守,犧牲的精神;并提倡尊師重道,多給教育者一點安慰與鼓勵!

    最後希望凡演出本劇的朋友,能事先通知作者一聲,通訊處由“成都祠堂街三四号中西書局轉”。

    趙清閣三二,十一,十二于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