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閹言再用奸慝
關燈
小
中
大
無修德善政之實,非所以應天也。
臣越俎進言,罔知忌諱,陛下憐其愚誠而俯采之,則幸甚! 徽宗覽畢,顧左右道:“郾一微官,乃能直言無隐,倒也不可多得呢。
”備錄郾疏,亦見此意。
遂下诏嘉獎,擢郾為相州教授,複進龔夬為殿中侍禦史,召陳瓘、鄒浩為左右正言。
安惇入奏道:“鄒浩複用,如何對得住先帝?”徽宗勃然道:“立後大事,中丞不言,獨浩敢言,為什麼不可複用呢?”初志卻是清明。
惇失色而退。
陳瓘遂劾惇诳惑主聽,妄騁私見,若明示好惡,當自惇始,乃出安惇知潭州。
複哲宗廢後孟氏為元祐皇後,自瑤華宮還居禁中。
升任韓忠彥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李清臣為門下侍郎,蔣之奇同知樞密院事。
忠彥請召還元祐諸臣,诏遣中使至永州,賜範純仁茶藥,傳問目疾,并令徙居鄧州。
純仁自永州北行,途次複接诏命,授觀文殿大學士。
制詞中有四語雲:“豈惟尊德尚齒,昭示寵優,庶幾鲠論嘉謀,日聞忠告。
”純仁泣謝道:“上果欲用我呢,死有餘責。
”至純仁已到鄧州,又有诏促使入朝。
純仁乞歸養疾,乃诏範純禮為尚書右丞。
蘇轼亦自昌化軍移徙廉州,再徙永州,更經三赦,複提舉玉局觀,徙居常州。
未幾,轼即病殁。
轼為文如行雲流水,雖嬉笑怒罵,盡成文章,當時号為奇才。
惟始終為小人所忌,不得久居朝列,士林中嘗歎息不置。
徽宗又诏許劉摯、梁焘歸葬,錄用子孫,并追複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王珪等三十三人官階。
用台谏等言,貶蔡卞為秘書少監,分司池州,安置邢恕于舒州。
向太後見徽宗初政,任賢黜邪,内外無事,遂決意還政,令徽宗自行主持,乃于七月中撤簾。
總計訓政期間,不過六月,好算一不貪權勢、甘心恬退的賢後了。
應加褒美。
宋室成制,每遇皇帝駕崩,必任首相為山陵使,章惇例得此差,八月間哲宗葬永泰陵,靈轝陷泥淖中,越宿乃行。
台谏豐稷、陳次升、龔夬、陳瓘等,劾惇不恭,乃罷知越州。
惇既出都,陳瓘申劾:“惇陷害忠良,備極慘毒,中書舍人蹇序辰,及出知潭州安惇,甘作鷹犬,肆行搏噬,應并正典刑。
”诏除蹇序辰、安惇名,放歸田裡,貶章惇為武昌節度副使,安置潭州。
蔡京亦被劾奪職,黜居杭州。
林希也連坐削官,徙知揚州。
韓忠彥調任首相,命曾布繼忠彥任,布初附章惇,繼與惇異趨,力排紹聖時人,因此得為宰輔。
時議以元祐、紹聖,均有所失,須折衷至正,消釋朋黨,乃拟定年号為建中,複因建中為唐德宗年号,不應重襲,特于建中二字下,添入靖國二字;遂頒诏改元,以次年為建中靖國元年。
到了正月朔日,徽宗臨朝受賀,百官跄跄濟濟,齊立朝班,正在行禮的時候,忽有一道赤氣,照入殿庑,自東北延至西南,仿佛與電光相似,赤色中複帶着一股白光,缭繞不已,大家統是驚訝。
至禮畢退朝,各仰望天空,赤白氣已是将散,隻旁有黑祲,還是未退,于是群相推測,議論紛紛。
獨右正言任伯雨,謂年當改元,時方孟春,乃有赤白氣起自空中,旁列黑祲,恐非吉兆。
遂夤夜繕疏,極陳陰陽消息的理由,大旨謂:“日為陽,夜為陰,東南為陽,西北為陰,赤為陽,黑與白為陰,朝廷為陽,宮禁為陰,中國為陽,夷狄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今天象告變,恐有宮禁陰謀,以下犯上;且赤散為白,白色主兵,或不免夷狄竊發等事。
望陛下進忠良,黜邪佞,正名分,擊奸惡,務使上下同心,中外一體,庶幾感格天心,災異可變為休祥了。
”暗為後文寫照。
次日拜本進去,沒有什麼批答出來。
那宮禁中卻很是忙碌,探問内侍,系是向太後遇疾,已近彌留,伯雨乃不複申奏。
過了數日,向太後竟爾歸天,壽五十有六。
太後素抑置母族,所有子弟,不使入選,徽宗追懷母澤,推恩兩舅,一名宗良,一名宗回,均加位開府儀同三司,晉封郡王,連太後父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授王爵,這也是非常恩數呢。
太後既崩,尊谥欽聖憲肅,葬永裕陵,複追尊生母陳太妃為皇太後,亦上尊谥曰欽慈。
惟哲宗生母尚存,徽宗奉事惟謹,再越一年方卒,谥曰欽成皇後,與陳太後同至永裕陵陪葬,這卻不必叙煩。
且說向太後升遐時,範純仁亦病殁家中,由諸子呈入遺表,尚是純仁親口屬草,勸徽宗清心寡欲,約己便民,杜朋黨,察邪正,毋輕議邊事,毋好逐言官,并辨明宣仁誣謗,共計八事。
徽宗覽表歎息,诏赙白金三十兩,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谥忠宣。
範仲淹四子中,純仁德望素著,卒年七十五。
褒美賢臣,備詳生卒。
先是徽宗召見輔臣,嘗問純仁安否,以不得進用為憾。
至純仁已逝,任伯雨追論純仁被黜,禍由章惇,應亟寘重典,内有最緊要數語雲: 章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搢紳,乘先帝變故倉促,辄逞異志,向使其計得行
臣越俎進言,罔知忌諱,陛下憐其愚誠而俯采之,則幸甚! 徽宗覽畢,顧左右道:“郾一微官,乃能直言無隐,倒也不可多得呢。
”備錄郾疏,亦見此意。
遂下诏嘉獎,擢郾為相州教授,複進龔夬為殿中侍禦史,召陳瓘、鄒浩為左右正言。
安惇入奏道:“鄒浩複用,如何對得住先帝?”徽宗勃然道:“立後大事,中丞不言,獨浩敢言,為什麼不可複用呢?”初志卻是清明。
惇失色而退。
陳瓘遂劾惇诳惑主聽,妄騁私見,若明示好惡,當自惇始,乃出安惇知潭州。
複哲宗廢後孟氏為元祐皇後,自瑤華宮還居禁中。
升任韓忠彥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李清臣為門下侍郎,蔣之奇同知樞密院事。
忠彥請召還元祐諸臣,诏遣中使至永州,賜範純仁茶藥,傳問目疾,并令徙居鄧州。
純仁自永州北行,途次複接诏命,授觀文殿大學士。
制詞中有四語雲:“豈惟尊德尚齒,昭示寵優,庶幾鲠論嘉謀,日聞忠告。
”純仁泣謝道:“上果欲用我呢,死有餘責。
”至純仁已到鄧州,又有诏促使入朝。
純仁乞歸養疾,乃诏範純禮為尚書右丞。
蘇轼亦自昌化軍移徙廉州,再徙永州,更經三赦,複提舉玉局觀,徙居常州。
未幾,轼即病殁。
轼為文如行雲流水,雖嬉笑怒罵,盡成文章,當時号為奇才。
惟始終為小人所忌,不得久居朝列,士林中嘗歎息不置。
徽宗又诏許劉摯、梁焘歸葬,錄用子孫,并追複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王珪等三十三人官階。
用台谏等言,貶蔡卞為秘書少監,分司池州,安置邢恕于舒州。
向太後見徽宗初政,任賢黜邪,内外無事,遂決意還政,令徽宗自行主持,乃于七月中撤簾。
總計訓政期間,不過六月,好算一不貪權勢、甘心恬退的賢後了。
應加褒美。
宋室成制,每遇皇帝駕崩,必任首相為山陵使,章惇例得此差,八月間哲宗葬永泰陵,靈轝陷泥淖中,越宿乃行。
台谏豐稷、陳次升、龔夬、陳瓘等,劾惇不恭,乃罷知越州。
惇既出都,陳瓘申劾:“惇陷害忠良,備極慘毒,中書舍人蹇序辰,及出知潭州安惇,甘作鷹犬,肆行搏噬,應并正典刑。
”诏除蹇序辰、安惇名,放歸田裡,貶章惇為武昌節度副使,安置潭州。
蔡京亦被劾奪職,黜居杭州。
林希也連坐削官,徙知揚州。
韓忠彥調任首相,命曾布繼忠彥任,布初附章惇,繼與惇異趨,力排紹聖時人,因此得為宰輔。
時議以元祐、紹聖,均有所失,須折衷至正,消釋朋黨,乃拟定年号為建中,複因建中為唐德宗年号,不應重襲,特于建中二字下,添入靖國二字;遂頒诏改元,以次年為建中靖國元年。
到了正月朔日,徽宗臨朝受賀,百官跄跄濟濟,齊立朝班,正在行禮的時候,忽有一道赤氣,照入殿庑,自東北延至西南,仿佛與電光相似,赤色中複帶着一股白光,缭繞不已,大家統是驚訝。
至禮畢退朝,各仰望天空,赤白氣已是将散,隻旁有黑祲,還是未退,于是群相推測,議論紛紛。
獨右正言任伯雨,謂年當改元,時方孟春,乃有赤白氣起自空中,旁列黑祲,恐非吉兆。
遂夤夜繕疏,極陳陰陽消息的理由,大旨謂:“日為陽,夜為陰,東南為陽,西北為陰,赤為陽,黑與白為陰,朝廷為陽,宮禁為陰,中國為陽,夷狄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今天象告變,恐有宮禁陰謀,以下犯上;且赤散為白,白色主兵,或不免夷狄竊發等事。
望陛下進忠良,黜邪佞,正名分,擊奸惡,務使上下同心,中外一體,庶幾感格天心,災異可變為休祥了。
”暗為後文寫照。
次日拜本進去,沒有什麼批答出來。
那宮禁中卻很是忙碌,探問内侍,系是向太後遇疾,已近彌留,伯雨乃不複申奏。
過了數日,向太後竟爾歸天,壽五十有六。
太後素抑置母族,所有子弟,不使入選,徽宗追懷母澤,推恩兩舅,一名宗良,一名宗回,均加位開府儀同三司,晉封郡王,連太後父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授王爵,這也是非常恩數呢。
太後既崩,尊谥欽聖憲肅,葬永裕陵,複追尊生母陳太妃為皇太後,亦上尊谥曰欽慈。
惟哲宗生母尚存,徽宗奉事惟謹,再越一年方卒,谥曰欽成皇後,與陳太後同至永裕陵陪葬,這卻不必叙煩。
且說向太後升遐時,範純仁亦病殁家中,由諸子呈入遺表,尚是純仁親口屬草,勸徽宗清心寡欲,約己便民,杜朋黨,察邪正,毋輕議邊事,毋好逐言官,并辨明宣仁誣謗,共計八事。
徽宗覽表歎息,诏赙白金三十兩,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谥忠宣。
範仲淹四子中,純仁德望素著,卒年七十五。
褒美賢臣,備詳生卒。
先是徽宗召見輔臣,嘗問純仁安否,以不得進用為憾。
至純仁已逝,任伯雨追論純仁被黜,禍由章惇,應亟寘重典,内有最緊要數語雲: 章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搢紳,乘先帝變故倉促,辄逞異志,向使其計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