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奪昆侖關 包拯出知開封府
關燈
小
中
大
改易軍裝,從帳後潛出,暗約先鋒孫節等,乘夜度關。
關在昆侖山上,當賓、邕兩州交界,最關沖要。
青恐敵人來争,因偷越關外,直趨歸仁鋪列陣,靜待後軍。
至各軍陸續到齊,差不多已是辰牌,那時智高部衆,也已得信,傾寨前來,抗拒官軍。
先鋒孫節,與敵相遇,便上前搏鬥。
敵衆來勢甚銳,槍矢并發,節力戰不退,中槍殒命。
沔與靖駐兵岡上,遙見孫節陣亡,不覺大驚。
俄聞鼓聲大震,一彪人馬,從山麓殺出。
分兵為左右翼,夾擊敵衆,為首一員大元帥,銀盔銅面,手執白旗,向官軍左右指揮,忽縱忽橫,忽開忽合,殺得敵衆東倒西歪,那官軍卻步驟井井,行伍不亂。
孫沔顧語餘靖道:“這不是狄元帥督戰麼?看他部下的将士,如生龍活虎一般,端的名不虛傳,我等快上前去,助他一陣,管教賊衆片甲不回。
”靖即允諾,于是沔軍在前,靖軍在後,從山上沖将下去,攪入敵陣。
敵衆已抵不住狄軍,怎禁得兩軍殺入,頓時大敗,拼命亂竄。
官軍追奔五十裡,斬首數千級,敵将黃師宓、侬建中,及僞官屬等,死了一百五十七人,生擒敵弁五百餘,方才收軍。
青即乘勝進攻邕州,哪知智高已縱火焚城,夤夜遁去。
官軍陸續入城,撲滅餘火,搜得金帛巨萬。
赦脅從,招流亡,邕人大悅。
一氣叙來,極寫狄青。
惟查覓智高,竟無着落。
适有一賊屍穿着龍衣,大衆認作智高,說他已死,拟即上聞。
青搖首道:“安知非詐?我甯失智高,不敢欺君冒功哩。
”乃據實奏報。
仁宗喜慰道:“青果破賊了,龐籍可謂知人。
就是梁适主張讨賊,亦不為無功,否則南方安危,尚未可料呢。
”乃诏餘靖經制廣西,追捕智高,召狄青、孫沔還朝,擢青為樞密使,沔為樞密副使,南征各将,賞赉有差。
楊延昭子文廣,亦因從征有功,授廣西钤轄,嗣複令知邕州。
是時延昭早殁,楊氏一門,要算文廣是綽有祖風了。
結束楊家,掃盡穆柯寨、天門陣諸謬說。
智高母阿侬,及弟智光,侄繼宗,逃至特磨道,由餘靖遣将追獲,解京伏法。
獨智高竄死大理,靖輾轉索取,才函首入獻。
當時廣南一帶,有農種籴收的童謠,到此始應驗了。
狄青入任樞密,龐籍等均言位不相宜,仁宗不聽。
俗小說中,有奸相龐洪,屢謀害青,想是龐籍之誤,但龐籍尚稱賢相,即奏阻樞密使,亦非有意害青。
籍女且未嘗為妃,更屬捏造,此如潘美之加名仁美害死楊業諸訛詞,同一影射,而荒謬尤過之。
青在樞密四年,很加慎重,隻因平素恤下,每一公出,士卒辄環擁馬前,且謂青家狗生兩角,并屢有光怪,以訛傳訛,嘩動京師。
學士歐陽修,及知制诰劉敞統奏稱:“青掌機密,緻啟訛言,不如調赴外任,轉得保全。
”仁宗乃用韓琦為樞密使,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越年,病終任所,贈中書令,谥武襄。
有子數人,長名谘,次名詠,并為閻門使。
詠承父志,以戰略聞。
特叙二子,以正小說中狄龍、狄虎之誤。
這且無庸細表。
且說皇祐五年後,仁宗下诏改元,号為至和。
适值張貴妃一病不起,竟緻玉殒香消,仁宗哀悼逾恒,竟辍朝七日,且禁城舉樂一月,追冊為皇後,治喪皇儀殿,賜谥溫成,加贈妃父堯封為郡王,晉封堯佐為太師。
知制造王洙,迎合意旨,陰與内侍石全斌附會,拟令孫沔讀冊,宰相護葬。
龐籍時已罷相,又用陳執中繼任。
執中奉命維謹,獨孫沔入朝抗奏道:“陛下命臣沔讀冊,臣何敢不遵?但臣職任樞密副使,非讀冊官,臣不讀冊,是謂違旨,臣欲讀冊,是謂越職,請陛下将臣罷免,臣才可告無罪了。
”志節可嘉。
仁宗默然不答。
越日,竟罷沔樞密副使,徙知杭州,且令參政劉沆,充溫成皇後園陵監護使。
葬畢叙功,擢同平章事。
宮闱私寵,濫恩至此,色之迷人大矣哉!既而知谏院範鎮,及殿中侍禦史趙林等,交章劾論陳執中,非宰相才,且縱妾笞婢至死,亦當坐罪雲雲。
執中乃免職。
其時中外人士,屬望老成,莫如範仲淹、文彥博、富弼三人,這三人忠正相符,不喜阿附
關在昆侖山上,當賓、邕兩州交界,最關沖要。
青恐敵人來争,因偷越關外,直趨歸仁鋪列陣,靜待後軍。
至各軍陸續到齊,差不多已是辰牌,那時智高部衆,也已得信,傾寨前來,抗拒官軍。
先鋒孫節,與敵相遇,便上前搏鬥。
敵衆來勢甚銳,槍矢并發,節力戰不退,中槍殒命。
沔與靖駐兵岡上,遙見孫節陣亡,不覺大驚。
俄聞鼓聲大震,一彪人馬,從山麓殺出。
分兵為左右翼,夾擊敵衆,為首一員大元帥,銀盔銅面,手執白旗,向官軍左右指揮,忽縱忽橫,忽開忽合,殺得敵衆東倒西歪,那官軍卻步驟井井,行伍不亂。
孫沔顧語餘靖道:“這不是狄元帥督戰麼?看他部下的将士,如生龍活虎一般,端的名不虛傳,我等快上前去,助他一陣,管教賊衆片甲不回。
”靖即允諾,于是沔軍在前,靖軍在後,從山上沖将下去,攪入敵陣。
敵衆已抵不住狄軍,怎禁得兩軍殺入,頓時大敗,拼命亂竄。
官軍追奔五十裡,斬首數千級,敵将黃師宓、侬建中,及僞官屬等,死了一百五十七人,生擒敵弁五百餘,方才收軍。
青即乘勝進攻邕州,哪知智高已縱火焚城,夤夜遁去。
官軍陸續入城,撲滅餘火,搜得金帛巨萬。
赦脅從,招流亡,邕人大悅。
一氣叙來,極寫狄青。
惟查覓智高,竟無着落。
适有一賊屍穿着龍衣,大衆認作智高,說他已死,拟即上聞。
青搖首道:“安知非詐?我甯失智高,不敢欺君冒功哩。
”乃據實奏報。
仁宗喜慰道:“青果破賊了,龐籍可謂知人。
就是梁适主張讨賊,亦不為無功,否則南方安危,尚未可料呢。
”乃诏餘靖經制廣西,追捕智高,召狄青、孫沔還朝,擢青為樞密使,沔為樞密副使,南征各将,賞赉有差。
楊延昭子文廣,亦因從征有功,授廣西钤轄,嗣複令知邕州。
是時延昭早殁,楊氏一門,要算文廣是綽有祖風了。
結束楊家,掃盡穆柯寨、天門陣諸謬說。
智高母阿侬,及弟智光,侄繼宗,逃至特磨道,由餘靖遣将追獲,解京伏法。
獨智高竄死大理,靖輾轉索取,才函首入獻。
當時廣南一帶,有農種籴收的童謠,到此始應驗了。
狄青入任樞密,龐籍等均言位不相宜,仁宗不聽。
俗小說中,有奸相龐洪,屢謀害青,想是龐籍之誤,但龐籍尚稱賢相,即奏阻樞密使,亦非有意害青。
籍女且未嘗為妃,更屬捏造,此如潘美之加名仁美害死楊業諸訛詞,同一影射,而荒謬尤過之。
青在樞密四年,很加慎重,隻因平素恤下,每一公出,士卒辄環擁馬前,且謂青家狗生兩角,并屢有光怪,以訛傳訛,嘩動京師。
學士歐陽修,及知制诰劉敞統奏稱:“青掌機密,緻啟訛言,不如調赴外任,轉得保全。
”仁宗乃用韓琦為樞密使,罷青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越年,病終任所,贈中書令,谥武襄。
有子數人,長名谘,次名詠,并為閻門使。
詠承父志,以戰略聞。
特叙二子,以正小說中狄龍、狄虎之誤。
這且無庸細表。
且說皇祐五年後,仁宗下诏改元,号為至和。
适值張貴妃一病不起,竟緻玉殒香消,仁宗哀悼逾恒,竟辍朝七日,且禁城舉樂一月,追冊為皇後,治喪皇儀殿,賜谥溫成,加贈妃父堯封為郡王,晉封堯佐為太師。
知制造王洙,迎合意旨,陰與内侍石全斌附會,拟令孫沔讀冊,宰相護葬。
龐籍時已罷相,又用陳執中繼任。
執中奉命維謹,獨孫沔入朝抗奏道:“陛下命臣沔讀冊,臣何敢不遵?但臣職任樞密副使,非讀冊官,臣不讀冊,是謂違旨,臣欲讀冊,是謂越職,請陛下将臣罷免,臣才可告無罪了。
”志節可嘉。
仁宗默然不答。
越日,竟罷沔樞密副使,徙知杭州,且令參政劉沆,充溫成皇後園陵監護使。
葬畢叙功,擢同平章事。
宮闱私寵,濫恩至此,色之迷人大矣哉!既而知谏院範鎮,及殿中侍禦史趙林等,交章劾論陳執中,非宰相才,且縱妾笞婢至死,亦當坐罪雲雲。
執中乃免職。
其時中外人士,屬望老成,莫如範仲淹、文彥博、富弼三人,這三人忠正相符,不喜阿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