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藩鎮束手聽命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高大節到了醴陵,來助夏國相,相見畢,國相道:“前時我軍已入江西,奪了萍鄉縣,方思與耿軍會合,直攻南昌,不料清安親王嶽樂,殺敗耿軍,把廣信、建昌、饒州等處,都占了去,他又從袁州來攻長沙。
我領軍至江西阻禦,因他有西洋大炮數十尊,很為厲害,所以敵他不過,退回醴陵。
”高大節道:“嶽樂前來,江西必然空虛,末将不才,願帶本部兵四千,繞出嶽樂背後,公擊其前,我掩其後,必獲全勝。
”夏國相道:“此計甚妙!但将軍隻有四千部兵,恐怕不夠,須就我處撥添兵馬方好。
”大節道:“兵在精不在多,從前嶽飛隻有嵬兵五百,能破金人數萬。
況部下的兵,已有四千,哪裡還不夠用?”的是将才。
國相大喜,即令大節去訖。
且說清安親王嶽樂,奉命南征,到了建昌,适值閩藩總兵白顯忠,攻陷城池,嶽樂督攻不下。
嗣從北京運到西洋大炮,接連轟城,顯忠大恐,棄城遁去,嶽樂乘勝克複廣信、饒州。
會清廷命他進攻湖南,遂從袁州進發,遇着夏國相前鋒,一陣炮彈,把他擊退,乃在袁州休息三日,進攻湖南,一面咨請簡親王喇布,移鎮江兵至南昌,在後策應,也算精細。
自是放心大膽,督兵前進。
将至醴陵,忽聞流星馬來報,敵将高大節已率兵數萬,從間道去攻袁州了。
嶽樂驚道:“袁州是吾後路,若被占領,大有不便,這卻如何是好?”部将伊坦布道:“看來隻好催簡王爺進守袁州,我軍方可前進。
若不如此,恐要腹背受敵哩。
”嶽樂依議,紮住營寨,差人飛咨簡親王。
不防前面又有探子前來,報稱夏國相從醴陵來了。
嶽樂急傳令回軍,霎時大營齊拔,卷旆還轅,約行百餘裡,天色已晚,見前面有一大山,嶽樂便命倚山紮營,待明日再行。
這時候軍心已懈,巴不得紮營留宿,部署已畢,埋鍋造飯,飽餐一頓,正欲就寝,突聞山下炮聲響亮,全營大驚。
嶽樂急命偵騎探望,回報這山名螺子山,山形如螺,樹木蓊翳,也不知敵兵多少,隻是偏插僞周旗号,嶽樂道:“山勢既如此峭峻,我軍不宜上山,速發大炮向山轟擊。
”營兵得令,就扛着西洋大炮出營。
嶽樂親自督放,對着山上,撲通撲通的放着無數彈子。
等到煙霧飛散,遙望過去,大周旗幟,仍然如舊。
嶽樂再命放炮,又是撲通撲通的一陣,山上旗幟,雖打倒了數十面,還有多半豎在那裡。
嶽樂道:“不好了,我中了敵計了。
”伊坦布驚問緣由,嶽樂道:“這分明是疑兵,你聽山下并沒影響,反使我軍失卻無數彈子。
”曉得遲了,炮彈已放完了。
便止住兵士放炮,命将大炮擡還營内。
甫入營,忽山上鼓聲亂鳴,矢石齊發。
嶽樂複出營觀望,見山上有一隊敵兵馳下,當先一騎,大叫道:“嶽樂休走!”此時嶽樂魂膽飛揚,急上馬逃走。
營兵見統帥已逃,還有哪個敢去截陣,自然沒命的亂跑了。
一陣亂竄,自相踐踏,竟死了無數人馬,連伊坦布也不知下落,西洋大炮,更不必說。
嶽樂既逃過了螺子山,天已黎明,驚魂漸定,遂收拾殘兵,奔回袁州,滿望簡親王喇布,在袁州接應,不料袁州城上,已插了大周旗幟。
周幟又見,能不驚心。
嶽樂正在驚疑,又聽城東北角有一片喊殺聲音,嶽樂忙登高遙望,正是周兵追殺清兵。
嶽樂捏了一把汗,暗想:“此時不上前救應,我軍亦沒有站足地了。
”遂下山部勒隊伍,繞城馳救。
周兵見後面有清軍殺到,隻得回馬來敵嶽樂。
嶽樂驅兵掩殺,怎奈周兵隊裡的大将,一支槍神出鬼沒,竟把清兵刺倒無數。
嶽樂知不能取勝,領兵殺出,望東北而去。
那将也不追趕,收兵入袁州城。
原來那将正是高大節,他從間道繞出袁州,把袁州城奪下,當下遣了百騎,埋伏螺子山,作為疑兵。
他料嶽樂回軍,必從此山經過,見了旗幟,定要放炮,炮彈已盡,那時回到袁州,可以截擊。
适值清簡親王喇布,來應嶽樂,到了大覺寺,大節即出兵對仗,殺得喇布大敗而逃。
總算嶽樂去擋了一陣,大節方才退回。
隻是大節部兵,僅有四千,為什麼探馬報稱恰有數萬?這叫作兵不厭詐,大節欲恐吓清軍,所以有此詐語。
語休絮煩,這一句是說部常套,實則上文數語,乃是要言,若非如此表明,閱者都
我領軍至江西阻禦,因他有西洋大炮數十尊,很為厲害,所以敵他不過,退回醴陵。
”高大節道:“嶽樂前來,江西必然空虛,末将不才,願帶本部兵四千,繞出嶽樂背後,公擊其前,我掩其後,必獲全勝。
”夏國相道:“此計甚妙!但将軍隻有四千部兵,恐怕不夠,須就我處撥添兵馬方好。
”大節道:“兵在精不在多,從前嶽飛隻有嵬兵五百,能破金人數萬。
況部下的兵,已有四千,哪裡還不夠用?”的是将才。
國相大喜,即令大節去訖。
且說清安親王嶽樂,奉命南征,到了建昌,适值閩藩總兵白顯忠,攻陷城池,嶽樂督攻不下。
嗣從北京運到西洋大炮,接連轟城,顯忠大恐,棄城遁去,嶽樂乘勝克複廣信、饒州。
會清廷命他進攻湖南,遂從袁州進發,遇着夏國相前鋒,一陣炮彈,把他擊退,乃在袁州休息三日,進攻湖南,一面咨請簡親王喇布,移鎮江兵至南昌,在後策應,也算精細。
自是放心大膽,督兵前進。
将至醴陵,忽聞流星馬來報,敵将高大節已率兵數萬,從間道去攻袁州了。
嶽樂驚道:“袁州是吾後路,若被占領,大有不便,這卻如何是好?”部将伊坦布道:“看來隻好催簡王爺進守袁州,我軍方可前進。
若不如此,恐要腹背受敵哩。
”嶽樂依議,紮住營寨,差人飛咨簡親王。
不防前面又有探子前來,報稱夏國相從醴陵來了。
嶽樂急傳令回軍,霎時大營齊拔,卷旆還轅,約行百餘裡,天色已晚,見前面有一大山,嶽樂便命倚山紮營,待明日再行。
這時候軍心已懈,巴不得紮營留宿,部署已畢,埋鍋造飯,飽餐一頓,正欲就寝,突聞山下炮聲響亮,全營大驚。
嶽樂急命偵騎探望,回報這山名螺子山,山形如螺,樹木蓊翳,也不知敵兵多少,隻是偏插僞周旗号,嶽樂道:“山勢既如此峭峻,我軍不宜上山,速發大炮向山轟擊。
”營兵得令,就扛着西洋大炮出營。
嶽樂親自督放,對着山上,撲通撲通的放着無數彈子。
等到煙霧飛散,遙望過去,大周旗幟,仍然如舊。
嶽樂再命放炮,又是撲通撲通的一陣,山上旗幟,雖打倒了數十面,還有多半豎在那裡。
嶽樂道:“不好了,我中了敵計了。
”伊坦布驚問緣由,嶽樂道:“這分明是疑兵,你聽山下并沒影響,反使我軍失卻無數彈子。
”曉得遲了,炮彈已放完了。
便止住兵士放炮,命将大炮擡還營内。
甫入營,忽山上鼓聲亂鳴,矢石齊發。
嶽樂複出營觀望,見山上有一隊敵兵馳下,當先一騎,大叫道:“嶽樂休走!”此時嶽樂魂膽飛揚,急上馬逃走。
營兵見統帥已逃,還有哪個敢去截陣,自然沒命的亂跑了。
一陣亂竄,自相踐踏,竟死了無數人馬,連伊坦布也不知下落,西洋大炮,更不必說。
嶽樂既逃過了螺子山,天已黎明,驚魂漸定,遂收拾殘兵,奔回袁州,滿望簡親王喇布,在袁州接應,不料袁州城上,已插了大周旗幟。
周幟又見,能不驚心。
嶽樂正在驚疑,又聽城東北角有一片喊殺聲音,嶽樂忙登高遙望,正是周兵追殺清兵。
嶽樂捏了一把汗,暗想:“此時不上前救應,我軍亦沒有站足地了。
”遂下山部勒隊伍,繞城馳救。
周兵見後面有清軍殺到,隻得回馬來敵嶽樂。
嶽樂驅兵掩殺,怎奈周兵隊裡的大将,一支槍神出鬼沒,竟把清兵刺倒無數。
嶽樂知不能取勝,領兵殺出,望東北而去。
那将也不追趕,收兵入袁州城。
原來那将正是高大節,他從間道繞出袁州,把袁州城奪下,當下遣了百騎,埋伏螺子山,作為疑兵。
他料嶽樂回軍,必從此山經過,見了旗幟,定要放炮,炮彈已盡,那時回到袁州,可以截擊。
适值清簡親王喇布,來應嶽樂,到了大覺寺,大節即出兵對仗,殺得喇布大敗而逃。
總算嶽樂去擋了一陣,大節方才退回。
隻是大節部兵,僅有四千,為什麼探馬報稱恰有數萬?這叫作兵不厭詐,大節欲恐吓清軍,所以有此詐語。
語休絮煩,這一句是說部常套,實則上文數語,乃是要言,若非如此表明,閱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