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

關燈
卻說鄭成功欲進攻南京,帳内有部将谏阻,這部将便是中軍提督甘輝,當下獻計道:“我軍深入南京,清廷必發兵來救,前有守兵,後有援兵,我軍孤處其間,豈非陷入重圍?現不如将我軍分作兩路,一路取揚州,堵住山東來軍,一路據京口,截斷兩浙漕運,嚴扼咽咳,号召各郡,南畿不戰自困,那時可以唾手而得了。

    ”甘輝之說,未始非策,然必須雲貴未破,方用得着,否則能保清軍不自江而下耶?成功道:“此計未免太迂。

    據我看來,南京清兵,多已調往雲貴,現在不乘勝攻取,更待何時?況清提督馬進寶,已自松江遣人通款,南京城虛援絕,還有多大本領,敢與我對敵?自然是馬到成功了。

    ”遂不聽甘輝之言,命水軍溯江而上,直至南京。

    先向孝陵前率軍祭奠,随後作了一篇檄文,傳布遠近;令張煌言别率所部,由蕪湖進取徽、甯各路,自率兵攻南京。

     兩江總督郎廷佐聞鄭軍已至,急遣将分守要害,成功圍攻不下,惟接連得煌言捷報,說是太平、甯國、徽州、池州等府,都已攻克,成功不勝欣喜,料想南京一城,不日可拔。

    成功之心已驕矣。

    忽報郎廷佐遣人下書,成功傳見,把來書閱看,乃是願獻城池,惟城内人心不一,須要慢慢勸導,限期半月,方可獻納。

    成功喜甚,即批回照準。

    其實郎廷佐的書信,乃是緩兵之計,他已聞得雲、貴獲勝,桂王遠遁,清兵可自西返東,來援南京,因此托詞獻城,寬延時日。

    成功不知是詐,竟堕入他計中,按兵不攻了。

     小子且把雲、貴獲勝的事情,插叙數行:自孫可望降了洪承疇,具述桂王庸弱的情形,承疇遂上表清廷,請乘機大舉。

    清政府本無心西略,欲棄雲、貴兩省,給與桂王偏安,及得了承疇奏疏,承疇為滅永曆之魁。

    遂定議西征,命貝子洛讬為甯南靖寇大将軍,會同經略洪承疇,從湖南進發;命平西王吳三桂為平西大将軍,偕都統墨爾根李國翰,從漢中四川進發;命都統卓布泰為征南大将軍,率提督錢國安,向廣西進發。

    三路兵馬,拟至貴州會齊,同入雲南。

    洛讬、承疇一軍,出靖沅、鎮遠,至貴陽,擊走守将馬進忠,遂入據貴陽城。

    三桂一軍,由重慶至遵義,擊退守将劉鎮國,獲糧三萬石,降兵五千,遂入占遵義城。

    卓布泰一軍,亦連陷南丹、那地、獨山諸州,至貴陽來會。

    三路連章告捷,清廷複授豫王子信郡王铎尼為安遠大将軍,率禁旅至貴州,總統三路兵馬。

    铎尼令洛讬、承疇,略屯貴陽,辦理糧饷,自督諸軍三路入滇。

    每路兵五萬,各帶着半月糧草,浩蕩前進。

     是時,桂王部下劉文秀已死,軍政統歸李定國執掌。

    定國聞貴州已陷,亟遣白文選至七星關,抵住西路,馮雙禮至雞公背,抵住中路,張光璧至黃草壩,抵住東路,自守北盤江鐵索橋,居中策應。

    清兵三路,明兵亦三路。

    七星關系滇、蜀交界的要險,峭岸阻江,山同壁立,三桂到了關外,見關内已有人守住,料難攻入,他卻佯作攻狀,别遣部将繞出苗疆,拊擊背後,文選隻防前面進攻,不料後面複有清兵出現,頓時驚潰,竄入霑益州。

    明軍一路已敗。

    黃草壩在南盤江右岸,由張光璧率師扼守,将江中各船,一概擊沉,阻住清軍渡江。

    卓布泰到了左岸,無船可濟,便在岸上紮營。

    兩邊隔江發炮,未曾接仗,适有泗城土司岑繼祿,到卓布泰前獻策,教他繞道下遊,渡過對岸。

    卓布泰從土司言,遂于夜間分兵,直走下遊,用人泅水,把鑿沉各船,扛至岸側,塞好漏洞,乘夜潛渡。

    張光璧尚呆守南盤江,誰知清兵已至北盤江。

    李定國聞清兵過河,急率兵三萬,堵住雙河口。

    清兵殺奔前來,定國揮軍死戰,擊退清兵。

    到了次日,清兵複至,乘風縱火,火随風卷,野燎燭天,定國抵當不住,隻得退走。

    明軍二路俱敗。

    到了北盤江見馮雙禮亦狼狽奔回,報稱清兵勢大,不勝抵禦,雞公背已被奪去。

    明軍三路俱敗。

    定國驚懼,将江内鐵索橋燒斷,與雙禮走回雲南,清兵追至北盤江,見對岸已無明軍,便搭造浮橋,逾江而進。

     明桂王聞定國敗還,拟連夜出奔,行人任國玺獨請死守,尚在未決,隻見定國進來,泣奏一切,桂王便與議去守情形,定國道:“行人議是,但前途尚寬,今暫移跸,卷土重來,猶為未遲。

    ”桂王聽了此語,遂決意出走永昌,命定國斷後。

    行未數裡,白文選自霑益追至,定國遂把殿後軍,付與文選,自率精騎扈駕前去。

    清兵三路會齊,直入雲南城,洪承疇亦自貴陽趨雲南。

    铎尼令諸軍進追桂王至玉龍關,遇着白文選軍,乘勢猛撲。

    文選部下,隻有數千人馬,哪裡禁得住三路大軍?苦戰多時,人馬将盡,便拍轉馬頭,率領殘卒,逃出右甸去了。

     警報傳至永昌,桂王複匆匆逃走。

    定國令總兵靳統武,帶兵四千扈駕,自率精兵六千,據住磨盤山,專待清兵。

    磨盤山在永昌城東,一名高黎貢山,為西南第一穹嶺,山路崎岖,僅通一騎,定國料清兵窮追,必從此山經過,遂把六千兵分作三支,令部将窦名望,率兵二千伏住山口,高文貴率兵二千伏住山腰,王玺率兵二千伏住山後。

    自己高坐山巅,管着号炮。

    遙望清兵迤逦前來,正是漫山遍野,不辨多少,他卻自言自語道:“任你無數人馬,到了此地,恐怕虎落檻阱,無能為力了。

    ”慢着! 歇了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