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将蒙誣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江陰被陷,明遺臣已亡了一半,隻有宜興、太湖、吳江、徽州等處,尚有抗清的明臣。
至是勢孤力危,眼見得要保不住了。
宜興的瑞昌王盛瀝,是由盧象觀擁戴,象觀謀潛襲南京,密約城内同黨,作為内應;适洪承疇到江南,搜出奸細,設伏城外,待象觀率兵到來,伏兵四起,把象觀的兵,殺得七零八落,連瑞昌王也遭擒戮。
隻象觀奪路亂竄,奔投葛麟王期昇,象觀方到太湖,清降将吳兆勝,已奉洪承疇命令,率兵踵至。
兩下打了一仗,葛麟王期昇的兵艦,統被清兵火箭射入,随風延燒,葛王等躍岸逃去。
通城王盛澂,已随了火德星君,歸位去了。
又亡了兩個明宗室。
吳兆勝又進攻吳江,途中遇着吳易伏兵,殺得大敗虧輸,失去兵船二十艘。
當貝勒博洛,自杭州北還,擊敗徐石麟于嘉興,逐走陳梧于平湖,沿途略地,直至吳江,遇着吳兆勝敗軍,與之聯合,再攻吳易。
吳易總道兆勝敗走,不複防備,誰知清兵四面分攻,炮擊火燃,将吳易軍艦,燒得一隻不留。
江南民兵,至此已盡,洪承疇遂遣都統葉臣、總兵張天璜,進攻徽州。
故明佥都禦史金聲,方招募義勇,分駐要塞,聯絡故巡撫邱祖德,職方郎中尹民興,推官溫璜吳應箕等,互為援應,并遣使通表福州。
是時唐王在福州稱帝,年号隆武,接閱金聲奏牍,喜不自勝,命他為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諸道兵馬。
金聲亦感激圖報,取旌德,拔甯國,聲威頗振。
怎奈人心未死,天意難違,節守忠操,行不讓乎孤竹,志圖規複,事更棘于厓山。
清兵從間道入叢山關,直趨績溪,繞出金聲背後,金聲急麾兵回援,正與清兵相持。
忽來了賊心賊肝的黃澍,口口聲聲,說要恢複大明,金聲道他是故明臣子,可共患難,不意他竟暗通清将,乘夜開城,放入清兵。
一班遺老,被殺被擒,隻逃脫一個尹民興。
内中有個江天一,系金聲高足弟子,同時被清兵擒住,見了承疇,說承疇是個死人,竟将崇祯帝祭承疇文朗誦起來。
身雖臨危,語總快意。
承疇聽得面紅耳赤,不禁惱羞成怒,将擒住的人,一一斬訖。
此時建昌撫州,已被清降将金聲桓,率兵攻克。
益王朱由本、永甯王朱慈炎俱竄死。
長江上下遊略定,捷報紛紛到京,提心吊膽的攝政王,又稍稍稱快。
隻魯、唐二王,尚踞浙閩,不得不再行進攻。
意欲遣豪格前去,适流賊張獻忠,盤踞四川,任情屠掠,難民流徙他處,紛紛泣籲清廷。
多爾衮遂趁這機會,命豪格為靖遠大将軍,不如加他綠頭巾。
令偕平西王吳三桂等西略四川。
浙閩的軍事,仍令博洛前行,封他為征南大将軍,偕都統圖賴,貝子屯齊,南下杭州。
小子不能并叙,隻好先叙博洛南下事:博洛奉命南下,仍到杭州,聞魯、唐二王,自相水火,不覺大喜。
看官!你道這魯、唐二王,何故相仇呢?唐王是叔,魯王是侄,唐王欲魯王退就藩屬,嘗遣使赍饷銀十萬兩,犒勞浙東軍士,魯王不納。
這饷銀卻被方國安劫去,強盜行為,何知禮義?浙、閩遂成仇敵。
博洛聞此消息,正好乘隙進攻,漁人來了。
率兵渡錢塘江涉江将半,東南風起,來了一隻乘風鼓浪的大艦,艦首立着一位盔甲鮮明的主将,正是故明兵部尚書張國維。
特為表暴。
兩下麾衆抟戰,不一時,博洛的坐船,被明軍擊了一個大窟窿,驚駛回岸,清兵亦相率奔回,登岸返城。
國維乘勝至城下,竭力攻打,忽報方國安擁了魯王已至東岸,國維隻得退回迎駕,暫時休息。
可巧馬士英、阮大铖二人,亦奔到國安營,國安與他臭味相投,便在魯王面前,力為保薦,又要這兩賊來送浙東了。
又請調國維守義烏。
國維一去,清兵遂運舟載炮,大舉渡江。
國安不敢力拒,亟挾魯王遁回紹興。
清兵渡江而進,國安大恐,馬、阮二人,遂勸他降清,且嗾執魯王以獻。
幸虧魯王察覺,單身走脫,至石浦,遇着故定西侯張名振,航海東去。
方國安竟率馬士英、阮大铖等,赴清營投降。
大铖複導清兵進攻金華,金華城守未堅,被清兵用炮轟入,殺戮甚慘,故明大學士朱大典阖門殉節。
轉攻義烏,張國維抵死守禦,無如勢孤力弱,饷匮兵虛,相持數日,漸漸支撐不住。
國維知不可為,遙望江南,拜别明陵,作了絕命詩三章,投水而死。
浩氣千秋。
清兵遂入義烏,進拔衢州,明知府伍經正等皆死節。
浙東已定,博洛遂下令移師福建,眼見得唐王也保不住了。
唇亡齒寒。
且說唐王據守福建,頗思振作,不似弘光帝的昏庸,宮内也沒有什麼嬖寵,隻有王妃曾氏,知書達禮,好算一位賢内助。
當時長江
至是勢孤力危,眼見得要保不住了。
宜興的瑞昌王盛瀝,是由盧象觀擁戴,象觀謀潛襲南京,密約城内同黨,作為内應;适洪承疇到江南,搜出奸細,設伏城外,待象觀率兵到來,伏兵四起,把象觀的兵,殺得七零八落,連瑞昌王也遭擒戮。
隻象觀奪路亂竄,奔投葛麟王期昇,象觀方到太湖,清降将吳兆勝,已奉洪承疇命令,率兵踵至。
兩下打了一仗,葛麟王期昇的兵艦,統被清兵火箭射入,随風延燒,葛王等躍岸逃去。
通城王盛澂,已随了火德星君,歸位去了。
又亡了兩個明宗室。
吳兆勝又進攻吳江,途中遇着吳易伏兵,殺得大敗虧輸,失去兵船二十艘。
當貝勒博洛,自杭州北還,擊敗徐石麟于嘉興,逐走陳梧于平湖,沿途略地,直至吳江,遇着吳兆勝敗軍,與之聯合,再攻吳易。
吳易總道兆勝敗走,不複防備,誰知清兵四面分攻,炮擊火燃,将吳易軍艦,燒得一隻不留。
江南民兵,至此已盡,洪承疇遂遣都統葉臣、總兵張天璜,進攻徽州。
故明佥都禦史金聲,方招募義勇,分駐要塞,聯絡故巡撫邱祖德,職方郎中尹民興,推官溫璜吳應箕等,互為援應,并遣使通表福州。
是時唐王在福州稱帝,年号隆武,接閱金聲奏牍,喜不自勝,命他為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諸道兵馬。
金聲亦感激圖報,取旌德,拔甯國,聲威頗振。
怎奈人心未死,天意難違,節守忠操,行不讓乎孤竹,志圖規複,事更棘于厓山。
清兵從間道入叢山關,直趨績溪,繞出金聲背後,金聲急麾兵回援,正與清兵相持。
忽來了賊心賊肝的黃澍,口口聲聲,說要恢複大明,金聲道他是故明臣子,可共患難,不意他竟暗通清将,乘夜開城,放入清兵。
一班遺老,被殺被擒,隻逃脫一個尹民興。
内中有個江天一,系金聲高足弟子,同時被清兵擒住,見了承疇,說承疇是個死人,竟将崇祯帝祭承疇文朗誦起來。
身雖臨危,語總快意。
承疇聽得面紅耳赤,不禁惱羞成怒,将擒住的人,一一斬訖。
此時建昌撫州,已被清降将金聲桓,率兵攻克。
益王朱由本、永甯王朱慈炎俱竄死。
長江上下遊略定,捷報紛紛到京,提心吊膽的攝政王,又稍稍稱快。
隻魯、唐二王,尚踞浙閩,不得不再行進攻。
意欲遣豪格前去,适流賊張獻忠,盤踞四川,任情屠掠,難民流徙他處,紛紛泣籲清廷。
多爾衮遂趁這機會,命豪格為靖遠大将軍,不如加他綠頭巾。
令偕平西王吳三桂等西略四川。
浙閩的軍事,仍令博洛前行,封他為征南大将軍,偕都統圖賴,貝子屯齊,南下杭州。
小子不能并叙,隻好先叙博洛南下事:博洛奉命南下,仍到杭州,聞魯、唐二王,自相水火,不覺大喜。
看官!你道這魯、唐二王,何故相仇呢?唐王是叔,魯王是侄,唐王欲魯王退就藩屬,嘗遣使赍饷銀十萬兩,犒勞浙東軍士,魯王不納。
這饷銀卻被方國安劫去,強盜行為,何知禮義?浙、閩遂成仇敵。
博洛聞此消息,正好乘隙進攻,漁人來了。
率兵渡錢塘江涉江将半,東南風起,來了一隻乘風鼓浪的大艦,艦首立着一位盔甲鮮明的主将,正是故明兵部尚書張國維。
特為表暴。
兩下麾衆抟戰,不一時,博洛的坐船,被明軍擊了一個大窟窿,驚駛回岸,清兵亦相率奔回,登岸返城。
國維乘勝至城下,竭力攻打,忽報方國安擁了魯王已至東岸,國維隻得退回迎駕,暫時休息。
可巧馬士英、阮大铖二人,亦奔到國安營,國安與他臭味相投,便在魯王面前,力為保薦,又要這兩賊來送浙東了。
又請調國維守義烏。
國維一去,清兵遂運舟載炮,大舉渡江。
國安不敢力拒,亟挾魯王遁回紹興。
清兵渡江而進,國安大恐,馬、阮二人,遂勸他降清,且嗾執魯王以獻。
幸虧魯王察覺,單身走脫,至石浦,遇着故定西侯張名振,航海東去。
方國安竟率馬士英、阮大铖等,赴清營投降。
大铖複導清兵進攻金華,金華城守未堅,被清兵用炮轟入,殺戮甚慘,故明大學士朱大典阖門殉節。
轉攻義烏,張國維抵死守禦,無如勢孤力弱,饷匮兵虛,相持數日,漸漸支撐不住。
國維知不可為,遙望江南,拜别明陵,作了絕命詩三章,投水而死。
浩氣千秋。
清兵遂入義烏,進拔衢州,明知府伍經正等皆死節。
浙東已定,博洛遂下令移師福建,眼見得唐王也保不住了。
唇亡齒寒。
且說唐王據守福建,頗思振作,不似弘光帝的昏庸,宮内也沒有什麼嬖寵,隻有王妃曾氏,知書達禮,好算一位賢内助。
當時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