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關燈
小
中
大
州一失,京畿要戒嚴了。
”田畹道:“老夫風燭殘年,偏要遭此喪亂,奈何?”三桂趁此機會,竟借着酒意,慨然答道:“吳某蒙國丈雅愛,願力護尊邸,但有一事相求,請國丈見賜!”田畹問他何事?三桂道:“便是這位沅姬,若承國丈賜與吳某,吳某誓為國丈效死。
”田畹聽到此語,又是怒,又是悔,勉強答道:“老夫也不惜一歌伎,但未知圓圓願否?”此時圓圓琴已彈完,就禀告田畹道:“妾随國丈數年,安忍輕離國丈,但賤妾事小,國丈事大,國丈有命,敢不敬從!”三桂大笑道:“沅姬願了,沅姬願了。
”忙起身向田畹謝賜,随命自己仆役,擡進暖轎,令陳圓圓拜别皇親,押着圓圓上轎,出了藩府,自己上了馬,揚鞭徑去。
這位田國丈,弄得目瞪口呆,既不忍割舍,又不好攔阻,隻得眼睜睜的由他劫去。
那三桂劫娶圓圓回家,像活寶貝的看待。
圓圓又素羨他是當世英雄,三生有幸,兩意相同,真個是你貪我愛,說不盡的綢缪。
不料明廷谕旨,饬三桂迅速出關。
軍中不能随帶姬妾,三桂硬着頭皮,别了愛姬,率兵趕到關上,心中恰時時思念這陳姑娘。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自古皆然,不足為三桂責。
但為一愛妾故,背了君父,将何以自解?此番得了家人的傳報,知陳姑娘被李闖劫奪了去,頓時魂靈兒飛在九霄雲外,立即暈倒。
你要劫人妾,人亦劫你妾,天道循環,何必着急。
幸虧家人相救,蘇醒轉來,便咬牙切齒,誓報此恨。
妻妾之仇,也是不共裁天,禮經上須加入一條。
當即率諸将馳回山海關,逐去關上的闖将,令軍士為崇祯帝服喪,設座遙奠,齧血結盟,決志掃滅李闖,為明複仇。
這消息傳達燕京,李闖方在宮中取樂,三日不朝,想是得了陳圓圓,格外荒淫。
及接到此報,不覺大驚,亟發兵二十萬,下令親征。
又命降将唐通、白廣恩,率二萬騎繞出關外,夾攻三桂。
三桂方整備抵禦,忽報清國攝政王多爾衮,帶領雄兵十萬,将到甯遠。
三桂惶急道:“内有闖賊,外有清兵,叫我如何對付?”轉念道:“與其把明室江山,送與闖賊,不若送與滿洲人。
闖賊闖賊!你要奪我愛姬,我也顧不得許多了。
”本心已壞。
遂修好一書,令副将楊坤、遊擊郭雲龍,赴清軍乞援。
此時清攝政王多爾衮正領兵到了翁後,距甯遠城隻數裡,聞報平西伯吳三桂遣使求見,乃傳令入帳。
由楊坤呈上書信,多爾衮即展閱道: 明平西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謹上書于大清國攝政王殿下: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棄甯遠而鎮山海者,正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
不意流寇逆天犯阙,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賊首僭稱尊号,擄掠婦女财帛,罪惡已極,天人共憤,衆志已離,敗可立待。
我國積德累仁,讴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
遠近已起義兵,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欲興師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恻然念之,夫除暴翦惡,大順也。
拯颠扶危,大義也。
出民水火,大仁也。
興滅繼絕,大名也。
取威定霸,大功也。
流賊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又大利也。
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于宮廷,示大義于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多爾衮閱畢,見範文程、洪承疇在旁,便将書遞閱。
兩人閱過了書,範文程先開口道:“王爺大喜,此番可手定中原了。
”不枉前番苦勸。
多爾衮道:“這且仗先生等費心。
”洪承疇道:“此去中原,何患不滅李闖?但此番是為明讨賊的義師,與前次入塞不同,還請王爺發令,申谕将士,經過各府州縣,毋屠人民,毋焚廬舍,毋掠财物。
有敢違令,照軍法從事。
如此施行,中原人民,定當望風投誠,萬裡江山,唾手可下。
求王爺明鑒!”多爾衮點點頭,随道:“吳三桂的來書,如何答複?”範文程道:“請先招降三
”田畹道:“老夫風燭殘年,偏要遭此喪亂,奈何?”三桂趁此機會,竟借着酒意,慨然答道:“吳某蒙國丈雅愛,願力護尊邸,但有一事相求,請國丈見賜!”田畹問他何事?三桂道:“便是這位沅姬,若承國丈賜與吳某,吳某誓為國丈效死。
”田畹聽到此語,又是怒,又是悔,勉強答道:“老夫也不惜一歌伎,但未知圓圓願否?”此時圓圓琴已彈完,就禀告田畹道:“妾随國丈數年,安忍輕離國丈,但賤妾事小,國丈事大,國丈有命,敢不敬從!”三桂大笑道:“沅姬願了,沅姬願了。
”忙起身向田畹謝賜,随命自己仆役,擡進暖轎,令陳圓圓拜别皇親,押着圓圓上轎,出了藩府,自己上了馬,揚鞭徑去。
這位田國丈,弄得目瞪口呆,既不忍割舍,又不好攔阻,隻得眼睜睜的由他劫去。
那三桂劫娶圓圓回家,像活寶貝的看待。
圓圓又素羨他是當世英雄,三生有幸,兩意相同,真個是你貪我愛,說不盡的綢缪。
不料明廷谕旨,饬三桂迅速出關。
軍中不能随帶姬妾,三桂硬着頭皮,别了愛姬,率兵趕到關上,心中恰時時思念這陳姑娘。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自古皆然,不足為三桂責。
但為一愛妾故,背了君父,将何以自解?此番得了家人的傳報,知陳姑娘被李闖劫奪了去,頓時魂靈兒飛在九霄雲外,立即暈倒。
你要劫人妾,人亦劫你妾,天道循環,何必着急。
幸虧家人相救,蘇醒轉來,便咬牙切齒,誓報此恨。
妻妾之仇,也是不共裁天,禮經上須加入一條。
當即率諸将馳回山海關,逐去關上的闖将,令軍士為崇祯帝服喪,設座遙奠,齧血結盟,決志掃滅李闖,為明複仇。
這消息傳達燕京,李闖方在宮中取樂,三日不朝,想是得了陳圓圓,格外荒淫。
及接到此報,不覺大驚,亟發兵二十萬,下令親征。
又命降将唐通、白廣恩,率二萬騎繞出關外,夾攻三桂。
三桂方整備抵禦,忽報清國攝政王多爾衮,帶領雄兵十萬,将到甯遠。
三桂惶急道:“内有闖賊,外有清兵,叫我如何對付?”轉念道:“與其把明室江山,送與闖賊,不若送與滿洲人。
闖賊闖賊!你要奪我愛姬,我也顧不得許多了。
”本心已壞。
遂修好一書,令副将楊坤、遊擊郭雲龍,赴清軍乞援。
此時清攝政王多爾衮正領兵到了翁後,距甯遠城隻數裡,聞報平西伯吳三桂遣使求見,乃傳令入帳。
由楊坤呈上書信,多爾衮即展閱道: 明平西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謹上書于大清國攝政王殿下: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棄甯遠而鎮山海者,正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
不意流寇逆天犯阙,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賊首僭稱尊号,擄掠婦女财帛,罪惡已極,天人共憤,衆志已離,敗可立待。
我國積德累仁,讴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
遠近已起義兵,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欲興師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餘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恻然念之,夫除暴翦惡,大順也。
拯颠扶危,大義也。
出民水火,大仁也。
興滅繼絕,大名也。
取威定霸,大功也。
流賊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王有,又大利也。
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于宮廷,示大義于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多爾衮閱畢,見範文程、洪承疇在旁,便将書遞閱。
兩人閱過了書,範文程先開口道:“王爺大喜,此番可手定中原了。
”不枉前番苦勸。
多爾衮道:“這且仗先生等費心。
”洪承疇道:“此去中原,何患不滅李闖?但此番是為明讨賊的義師,與前次入塞不同,還請王爺發令,申谕将士,經過各府州縣,毋屠人民,毋焚廬舍,毋掠财物。
有敢違令,照軍法從事。
如此施行,中原人民,定當望風投誠,萬裡江山,唾手可下。
求王爺明鑒!”多爾衮點點頭,随道:“吳三桂的來書,如何答複?”範文程道:“請先招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