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關燈
且說山海關内外的守将,就是明總兵吳三桂,其時三桂已封平西伯。

    駐守甯遠,因有廷旨促他入援,遂率衆西行。

    到山海關,聞京師已陷,明帝殉國,遂令軍士紮住營寨,徘徊不進,忽探馬來報道:“爵帥家屬,盡被李闖拿去了。

    ”三桂大怒,率兵入關。

    适李闖派降将唐通,赍白銀五萬兩,并三桂父吳襄書劄,來招降三桂,途次遇三桂軍,便入帳進見。

    三桂問明來意,唐通取出吳襄書,交與三桂,三桂拆閱,大略說是:“君逝父存,汝宜早降,不失通侯之賞,猶全孝子之名”雲雲。

    三桂遲疑未決,唐通又說道:“崇祯已殁,明已無君,君不能使再生,父甯可以再死?不如歸降為是。

    ”三桂道:“既如此,我為老父故,無奈投降,請君先行回複,我當入京來見新主。

    ”唐通複索回書,三桂便潦潦草草寫了幾句,并加了封,交與唐通帶回。

    來往書信,無關緊要,故略之。

    遂即召集衆将,把降順李闖的緣故,約略說明。

    部将馮鵬谏阻,三桂不從,即在關上守候交卸。

    不數日,李闖差來的守關将吏,已率兵趕到,三桂把關上事務,交與來将,遂帶了數千精兵,望燕京進發。

     到了灤州,有家人求見。

    三桂喚入,詳問家中近狀。

    家人便将吳襄被擄,家産被抄情形,詳細告禀。

    三桂道:“這倒無妨。

    我現到京,我父自然釋放,家産也自然發還了。

    ”家人道:“現在京内是鬧得不像樣子,闖王入京,拷逼大臣,苛索财物,且不必說。

    宮内的皇後妃嫔,多半随崇祯帝殉節,還有未死的宮娥彩女,都被闖王收為妃妾,日夕奸淫。

    昨聞我家的姨太太,亦被這闖王選入後宮,不知死活哩。

    ”三桂急問道:“哪個姨太太?”家人道:“便是陳……”三桂便接口道:“是否陳圓圓姑娘?”家人道:“不是陳圓圓姑娘,還有誰人?”三桂不聽猶可,聽了此語,叫了一聲愛姬,望後便倒。

    愛姬重于親父。

     小子要述陳圓圓曆史,且把吳三桂生死,略擱一擱,請諸君先聽我說這位圓圓姑娘。

    圓圓本太原故家,姓陳名沅,能詩能畫,又善彈琴,因遭亂流落,鬻為玉峰歌伎,豔幟高張,纏頭價重。

    吳三桂在京師時,曾與她有一面緣,彼此企慕。

    嗣後沅娘豔名,為藩府田畹所聞,千金購豔,充入下陳,遂改名圓圓。

    田畹系崇祯帝寵妃父親,仗着皇親勢力,蓄有數百萬家私,自得了陳圓圓,百般愛寵,怎奈老夫少婦終嫌非匹。

    “石崇有意,綠珠無情。

    ”田畹亦無可如何。

     适值李闖陷西安,秦王存樞被執,轉陷太原,晉王求樞又被殺。

    秦、晉二邸,累代積蓄,都掃得幹幹淨淨。

    田畹暗暗着急,終日愁眉不展,圓圓窺破情景,便乘機進言,說是:“甯遠總兵吳三桂部下都是精銳,國丈何不與他結交,作為護符?”已寓深意。

    田畹大喜,可巧吳三桂入京觐見,遂設宴相請。

    三桂正憶着陳圓圓,聞她身入田邸,苦難會面,一聞田畹相邀,忙即赴席。

    席間說起清兵強悍,與流寇猖獗的事情,田畹便把全家托他保護。

    三桂謙讓一番,田畹恐他不允,格外殷勤,向後房叫出衆歌姬,奏曲侑酒。

    三桂仔細一瞧,雖是個個妖豔,但不見那可人兒圓圓姑娘,便問田畹道:“前聞玉峰歌伎陳沅娘,曾入貴邸,如何衆歌姬中,獨無此人?”田畹聽三桂提起圓圓,呆了半晌,隻因有事相幹,不得不召圓圓出來。

    少頃,圓圓應召而出,田畹令向三桂行禮。

    三桂舉手相讓,一面瞧那圓圓,宛似寶月祥雲,别具神采,比當年初見時,雖稍清減,卻越顯出玉質娉婷。

    圓圓見三桂瞧她,恰嫣然一笑,低垂粉頸,另有一種嬌羞态度。

    作書者亦另具一種筆墨。

    三桂便轉眼看衆歌姬,覺得蠢俗異常,仿佛嫫鹽,便向田畹道:“西子在前,難為衆豔,請國丈令衆姬入室,免得多勞,吳某隻請沅姬鼓琴一曲,靜心領悟,便感國丈厚誼。

    ”田畹即令衆姬退出,命圓圓側坐鼓琴。

    侍女抱琴與圓圓,圓圓便輕舒皓腕,默運慧心,彈了一曲湘妃怨。

    弦外寓音。

    三桂系将門之子,頗識琴心,料知圓圓自怨非偶,不由得自念道:“可惜可惜。

    ” 田畹方欲啟問,忽見家人呈進邸報,接過一瞧,不覺魂馳魄落。

    三桂從旁遙望,邸報上寫着是:“代州失守,周遇吉陣亡”九個大字,便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