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失辎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
關燈
小
中
大
就解下腰帶,挂在梁上。
不防背後來了一人,将他一把抱住,旁邊又轉出數人,把承疇捆縛而去。
這抱住承疇的人,便是夏承德,捆縛承疇的人,便是李永芳等。
承疇知己身被擒,閉目無語,被夏承德等牽到清太宗前。
太宗忙令範文程代為解縛,并勸令歸降。
承疇道:“不降!不降!”範文程即接口道:“洪先生既到此地,徒死無益,不如歸順清朝,圖後半生的事業。
”承疇道:“我知有死,不知有降。
”此時恰是滿懷忠義。
旁邊惱了多铎、豪格等,齊說道:“他既要死,賞他一刀就是,何必同他絮聒。
”文程以目示意,多铎、豪格等全然不睬,想拔刀來殺承疇。
太宗喝令出帳。
即将承疇交與範文程,令他慢慢勸降。
原來承疇頗有威望,素為孔、耿諸人所推重,禀明太宗,此次太宗費盡心機,方将承疇擒住,必欲降他以資臂助,所以把他交付文程。
文程引承疇到自己營中,把什麼時務不時務,俊傑不俊傑,足足的談了半夜。
偏這洪老先生垂着頭,屏着息,像死人一般,随你口吐蓮花,他終不發一語。
次日,仍自閉目危坐,飯也不吃,茶也不喝。
範文程又變了一套言語,與他談論許久,他總是一個沒有回答,文程也不覺懊惱起來。
惟禦營内接連報捷,錦州下了,祖大壽投降了,數年倔強,又出此着。
如何對得住何可綱?杏山、塔山俱已攻克了。
太宗命拔營回國,範文程帶了洪承疇,同到國都,又勸了承疇一回,隻是不理,回報太宗,太宗也無可如何。
但因得勝回來,文武百官,上朝稱賀,原是照例的規矩,宮裡各妃嫔,亦打扮得花枝招展,迎接太宗,一齊的賀喜請安。
太宗最愛的,是永福宮莊妃,生得輕盈娥媚,聰明伶俐,她本是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女兒,姓博爾濟吉特氏,大書特書。
自獻與清太宗後,列為西宮,生下一子,就是入關定鼎的世祖章皇帝福臨。
是夕,太宗便宿在永福宮。
次日辰刻,太宗出宮視事,問範文程道:“洪承疇如何?”文程答道:“此老固執太甚,看來是無可曉谕了。
”太宗道:“且慢慢再商。
”忽報明朝遣職方司郎中馬紹愉等,持書乞和,現在都城二十裡外。
太宗道:“明朝既來乞和,理應迎接。
”便命李永芳、孔有德、祖大壽三人出城,迎接明使。
李永芳等去訖,太宗亦退入便殿。
才過午牌,有永福宮太監入見,跪報洪承疇已被娘娘說下了。
太宗驚喜道:“果有此事麼?”連我也自驚異。
原來洪承疇人本剛正,隻是有一樁好色的奇癖。
這日正幽在别室,他是立意待死,毫無他念,到了巳牌,紅日滿窗,幾明室淨,正是看花時節。
聽門外叮一聲,開去了鎖,半扉漸辟,進來了一個青年美婦,袅袅婷婷的走近前來,頓覺一種異香,撲入鼻中。
承疇不由得擡頭一望,但見這美婦真是絕色,髻雲高擁,鬟鳳低垂,面如出水芙蕖,腰似迎風楊柳,更有一雙纖纖玉手,豐若有餘,柔若無骨,手中捧着一把玉壺,映着柔荑,格外潔白。
妖耶仙耶。
承疇暗訝不已,正在胡思亂想,那美婦櫻口半開,瓠犀微啟,輕輕的呼出将軍二字。
承疇欲答不可,不答又不忍,也輕輕的應了一聲。
這一聲相應,引出那美婦問長道短,先把那承疇被擄的情形,問了一遍。
承疇約略相告。
随後美婦又問起承疇家眷,知承疇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卻佯作凄惶的情狀,一雙俏眼,含淚兩眶,虧她裝得像。
頓令承疇思家心動,不由得酸楚起來。
那美婦又設詞勸慰,随即提起玉壺,令承疇喝飲。
承疇此時,已覺口渴,又被她美色所迷,便張開嘴喝了數口,把味一辨,乃是參湯。
美婦知已入彀,索性與他暢說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憐将軍而來。
将軍今日死,于國無益,于家有害。
”承疇道:“除死以外,尚有何法?難道真個降清不成?”其心已動。
美婦道:“實告将軍,我家皇帝,并不是要明室江山,所以屢次投書,與明議和,怎奈明帝耽信邪言,屢與此地反對,因此常要打仗。
今請将軍暫時降順,為我家皇帝主持和議,兩下息争,一面請将軍作一密書,報知明帝,說是身在滿洲,心在本國。
現在明朝内亂相尋,聞知将軍為國調停,斷不至與将軍家屬為難。
那時家也保了,國也報了,将來兩國議和,将軍在此固可,回國亦可,豈不是兩全之計麼?”娓娓動人,真好口才。
這一席話,說得承疇心悅誠服,不由得歎息道:“語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這般舉動否?”五體投地了。
美婦道:“這事包管在我身上。
”言至此,複提起玉壺,與承疇喝了數口,令承疇說一允字,遂嫣然一笑,分花拂柳的出去。
看官!你道這美婦是何人?便是那太宗最寵愛的莊妃。
因聞承疇不肯投降,她竟在太宗前,作一自薦的毛生,不料她竟勸降承疇,立了一個大大的功勞。
隻小子恰有一詩諷洪承疇道: 浩氣千秋别有真,殺身才算是成仁。
如何甘為娥眉劫,史傳留遺号貳臣? 從此清太宗益寵愛莊妃,竟立她所生子福臨為太子,以後遂添出清史上一段佳話。
諸君試看下回,便自分曉。
楊鎬率二十餘萬人山塞,洪承疇率十三萬人赴援,兵不可謂不衆,乃一遇清軍,統遭敗衄。
清軍雖強,豈真無敵?咎在将帥之非才。
且鎬止喪師,洪且降清,洪之罪益浮于鎬矣,讀《貳臣傳》,可知洪承疇之事迹,讀此書,更見洪承疇之心術。
不防背後來了一人,将他一把抱住,旁邊又轉出數人,把承疇捆縛而去。
這抱住承疇的人,便是夏承德,捆縛承疇的人,便是李永芳等。
承疇知己身被擒,閉目無語,被夏承德等牽到清太宗前。
太宗忙令範文程代為解縛,并勸令歸降。
承疇道:“不降!不降!”範文程即接口道:“洪先生既到此地,徒死無益,不如歸順清朝,圖後半生的事業。
”承疇道:“我知有死,不知有降。
”此時恰是滿懷忠義。
旁邊惱了多铎、豪格等,齊說道:“他既要死,賞他一刀就是,何必同他絮聒。
”文程以目示意,多铎、豪格等全然不睬,想拔刀來殺承疇。
太宗喝令出帳。
即将承疇交與範文程,令他慢慢勸降。
原來承疇頗有威望,素為孔、耿諸人所推重,禀明太宗,此次太宗費盡心機,方将承疇擒住,必欲降他以資臂助,所以把他交付文程。
文程引承疇到自己營中,把什麼時務不時務,俊傑不俊傑,足足的談了半夜。
偏這洪老先生垂着頭,屏着息,像死人一般,随你口吐蓮花,他終不發一語。
次日,仍自閉目危坐,飯也不吃,茶也不喝。
範文程又變了一套言語,與他談論許久,他總是一個沒有回答,文程也不覺懊惱起來。
惟禦營内接連報捷,錦州下了,祖大壽投降了,數年倔強,又出此着。
如何對得住何可綱?杏山、塔山俱已攻克了。
太宗命拔營回國,範文程帶了洪承疇,同到國都,又勸了承疇一回,隻是不理,回報太宗,太宗也無可如何。
但因得勝回來,文武百官,上朝稱賀,原是照例的規矩,宮裡各妃嫔,亦打扮得花枝招展,迎接太宗,一齊的賀喜請安。
太宗最愛的,是永福宮莊妃,生得輕盈娥媚,聰明伶俐,她本是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女兒,姓博爾濟吉特氏,大書特書。
自獻與清太宗後,列為西宮,生下一子,就是入關定鼎的世祖章皇帝福臨。
是夕,太宗便宿在永福宮。
次日辰刻,太宗出宮視事,問範文程道:“洪承疇如何?”文程答道:“此老固執太甚,看來是無可曉谕了。
”太宗道:“且慢慢再商。
”忽報明朝遣職方司郎中馬紹愉等,持書乞和,現在都城二十裡外。
太宗道:“明朝既來乞和,理應迎接。
”便命李永芳、孔有德、祖大壽三人出城,迎接明使。
李永芳等去訖,太宗亦退入便殿。
才過午牌,有永福宮太監入見,跪報洪承疇已被娘娘說下了。
太宗驚喜道:“果有此事麼?”連我也自驚異。
原來洪承疇人本剛正,隻是有一樁好色的奇癖。
這日正幽在别室,他是立意待死,毫無他念,到了巳牌,紅日滿窗,幾明室淨,正是看花時節。
聽門外叮一聲,開去了鎖,半扉漸辟,進來了一個青年美婦,袅袅婷婷的走近前來,頓覺一種異香,撲入鼻中。
承疇不由得擡頭一望,但見這美婦真是絕色,髻雲高擁,鬟鳳低垂,面如出水芙蕖,腰似迎風楊柳,更有一雙纖纖玉手,豐若有餘,柔若無骨,手中捧着一把玉壺,映着柔荑,格外潔白。
妖耶仙耶。
承疇暗訝不已,正在胡思亂想,那美婦櫻口半開,瓠犀微啟,輕輕的呼出将軍二字。
承疇欲答不可,不答又不忍,也輕輕的應了一聲。
這一聲相應,引出那美婦問長道短,先把那承疇被擄的情形,問了一遍。
承疇約略相告。
随後美婦又問起承疇家眷,知承疇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卻佯作凄惶的情狀,一雙俏眼,含淚兩眶,虧她裝得像。
頓令承疇思家心動,不由得酸楚起來。
那美婦又設詞勸慰,随即提起玉壺,令承疇喝飲。
承疇此時,已覺口渴,又被她美色所迷,便張開嘴喝了數口,把味一辨,乃是參湯。
美婦知已入彀,索性與他暢說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憐将軍而來。
将軍今日死,于國無益,于家有害。
”承疇道:“除死以外,尚有何法?難道真個降清不成?”其心已動。
美婦道:“實告将軍,我家皇帝,并不是要明室江山,所以屢次投書,與明議和,怎奈明帝耽信邪言,屢與此地反對,因此常要打仗。
今請将軍暫時降順,為我家皇帝主持和議,兩下息争,一面請将軍作一密書,報知明帝,說是身在滿洲,心在本國。
現在明朝内亂相尋,聞知将軍為國調停,斷不至與将軍家屬為難。
那時家也保了,國也報了,将來兩國議和,将軍在此固可,回國亦可,豈不是兩全之計麼?”娓娓動人,真好口才。
這一席話,說得承疇心悅誠服,不由得歎息道:“語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這般舉動否?”五體投地了。
美婦道:“這事包管在我身上。
”言至此,複提起玉壺,與承疇喝了數口,令承疇說一允字,遂嫣然一笑,分花拂柳的出去。
看官!你道這美婦是何人?便是那太宗最寵愛的莊妃。
因聞承疇不肯投降,她竟在太宗前,作一自薦的毛生,不料她竟勸降承疇,立了一個大大的功勞。
隻小子恰有一詩諷洪承疇道: 浩氣千秋别有真,殺身才算是成仁。
如何甘為娥眉劫,史傳留遺号貳臣? 從此清太宗益寵愛莊妃,竟立她所生子福臨為太子,以後遂添出清史上一段佳話。
諸君試看下回,便自分曉。
楊鎬率二十餘萬人山塞,洪承疇率十三萬人赴援,兵不可謂不衆,乃一遇清軍,統遭敗衄。
清軍雖強,豈真無敵?咎在将帥之非才。
且鎬止喪師,洪且降清,洪之罪益浮于鎬矣,讀《貳臣傳》,可知洪承疇之事迹,讀此書,更見洪承疇之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