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失辎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

關燈
、王廷臣,見有清兵續至,無心戀戰,遂且戰且走,清兵不住的追趕,幸虧馬科、楊國柱兵到,明軍第三隊出現。

    得了援應,方得走脫。

     那時曹變蛟、吳三桂一軍,本是明營内的後應兵,待三隊兵馬統行出發,方率兵出營。

    約裡許,見唐通、王樸,率領殘兵回來,兩下晤談,始知清營有備。

    第一隊軍已經敗還,二将急策馬前進,接應第二、三隊人馬。

    叙明軍第四隊,另換筆法。

    忽聽後面鼓角聲喧,炮聲疊發,吳三桂回頭一望,向曹變蛟道:“莫非清兵攻我大營。

    ”曹變蛟道:“如何我們一路行來,并不見有清兵?”語尚未畢,忽一卒從背後趕到,氣喘籲籲的報說大帥有令,請二将軍速回。

    吳三桂問他情由,答說清兵闖入大營,所以調回二将軍,速去救應。

    吳、曹二人,忙令軍士轉身馳歸。

    到了大營相近,見有無數清兵,往來沖陣,洪承疇親自督戰,唐通、王樸等,亦協力抵禦,左阻右攔,尚是招架不住。

    曹變蛟一馬當先,殺入清兵隊裡,吳三桂率兵繼入,與清兵馳戰多時,清兵尚是氣勢蓬勃,不肯退回。

    待白、王、馬、楊四将齊到,方并力将清兵殺退。

    這一場惡戰,明軍損傷多人,方識得清兵厲害,人人畏懼。

     原來清太宗料明營未敗而退,必有詐謀,令豪格、阿濟格等,從間道繞出明軍背後,襲擊明營,一面令多爾衮、多铎,伏在寨外,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接應兩邊,所以明軍不能得手,反被清兵前後攻擊,受了損失。

    迤逦寫來,至此方一歸宿。

    太宗又料明軍經此一挫,勢必退走,當令得勝諸将,于次夜抄出杏山、塔山,分路埋伏,并一一授以密計;自己卻親督大軍,嚴陣以待。

    一朝易過,漸漸天昏,約值初更時候,探報明營已動,太宗即率軍馳向明營,明洪承疇、邱民仰,率領曹變蛟、王廷臣兩總兵,當即迎戰。

    那時唐通、白廣恩、馬科、楊國柱、王樸、吳三桂六總兵,因營中饷絕,奉命退回甯遠。

    六總兵更番斷後,陸續退去,将到杏山,忽山側沖出一彪清軍,截住去路。

    明軍因前次劫營,受了苦惱,至此複見清兵在前,都吓得毛發直豎,勉強上前沖突,方交戰間,這膽小如鼠的王樸,已率部隊扒過山頭,逃入杏山城去了。

    剩下五個總兵,與清兵相持,但見清兵刀削劍剁,勇悍異常,不由得心驚膽戰,争先逃走,當即旗靡轍亂,無複行列。

    蓦聽山腰裡鼓聲如雷,馳出一支人馬,高扯明軍旗号,五總兵各自驚異,還疑是甯遠救兵,前來接應,誰知到了面前,這支人馬,不殺清兵,專殺明軍,前授密計,至北始覺。

    弄得五總兵茫無頭緒,叫苦不住。

    霎時間七零八落,眼見得不能馳回甯遠,隻得同王樸一般思想,奔入杏山城内。

    清兵見他們奔入杏山城,也不追趕,隻将明兵所棄的甲胄炮械,搬運一空,向别處去了。

    不回清營,暗伏下文。

     且說洪承疇、邱民仰等,向清兵混戰許久,清兵有增無減,明軍有減無增,方思向西退走,誰知清兵厚集西面,無從殺出;營盤又站立不住,沒奈何退入松山城,鼈入甕中了。

    清兵将松山城圍住。

    過了一日,從杏山回來的清兵,都到禦營報功,說是杏山兵欲奔甯遠,被我軍殺得四散,由杏山到塔山,積屍無數,逼入海裡的,也不可勝計。

    吳三桂、王樸等人,隻帶了幾個殘兵,落荒逃去。

    此處恰從虛寫,免與上文重複。

    太宗大喜,命範文程一一記功,随道:“此番洪承疇已中我計,恐插翅也難飛去,現請先生寫一招降書,令他來降。

    ”文程道:“招降洪承疇,恐還沒有這般容易,現隻有多寫數書,分緻他部下各将,先擾惑他的軍心,方可下手。

    ”太宗稱善,即連寫招降書,逐日射進城去。

    城中隻是堅守,毫不回答。

    太宗令軍士猛攻,也未見效。

    這日,李永芳上帳獻計道:“城内有副将夏承德,與臣向系故交,不如臣去一書,餌他高官厚祿,令他獻城。

    ”太宗道:“既有此人,速即修書為是。

    ”永芳寫就書信,呈上太宗。

    太宗欲召人射入城中,永芳道:“這且不便,須要秘密行事方好。

    ”太宗道:“這是又費周折了。

    ”範文程在旁道:“這也不難。

    ”太宗問他何計?文程道:“臣料松山現已食盡,應想突圍出走,隻因我軍四面圍住,無隙可鑽,所以閉城固守,現請暫開一面,令他出來突圍,我即伏兵堵截,不許放出,他定然走回城中,趁此開城的機會,令幹員假扮漢裝,混入城内,便可緻書夏承德,暗中行事。

    ”太宗道:“好好!依計而行。

    ”立命豪格授計城西将士,令他遵辦。

     是夜,松山城西面圍兵,撤去一角,果然曹變蛟開城出走,被伏兵截住,仍然回城。

    當時投書的幹員,乘隙混入。

    次夜幹員回營,報稱與夏承德之子,缒城同來,當于明日夜間獻城。

    太宗喜甚,命将承德子留住營内,專待明日破城。

    是時松山城内,糧食已盡,洪承疇等束手無策,隻待一死,何不便死?是日上城巡閱一周,因清兵圍攻略懈,到了傍晚,下城晚餐,到了黃昏時候,忽報清兵已經登城,承疇急命曹變蛟、王廷臣,率兵抵截。

    自己方思上馬督戰,蓦見軍士來報道:“王總兵陣亡。

    ”承疇大驚。

    少頃,邱民仰又踉跄趨入,說是:“曹變蛟亦已戰死,公宜自行設法,邱某一死報君便了。

    ”道言未絕,拔出佩刀自刎。

    可敬。

    承疇此時,亦拔劍向項,轉思我死亦須保全屍首,不如投缳為是,要死就死,全屍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