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媽媽”。
萊拉沒有讓他們改口。
萊拉今天費了一些工夫才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讓他們排好隊,依次走進教室。
塔裡克和察曼打穿了兩個相鄰房間之間的一面牆壁,将它們改建成這間教室。
地面依然有很多裂縫,而且有些地磚也不見了。
它臨時鋪着一層防水油布,但塔裡克承諾很快會把缺失的地磚補上,然後再鋪上地毯。
教室的門口上方挂着一塊木闆;挂上去之前,察曼把它打磨得很光滑,塗上了閃亮的白漆,然後用刷子在木闆上寫了四句詩。
察曼去找有關部門申請資助的時候,那些人總是抱怨外國承諾給阿富汗的援助資金還沒有到位,整座城市的重建也很慢,有人把錢貪污了;還說塔利班已經重整旗鼓,即将回來複仇,而且世界将會再次忘記阿富汗。
萊拉知道這四句詩是察曼對這些人的回答。
那是他最喜愛的哈菲茲寫的詩句: 約瑟将會重返迦南,請别悲哀 棚屋将會回到玫瑰花園,請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來臨,吞沒所有的生命 諾亞方舟是你們在風暴中心的指引,請别悲哀 萊拉從這塊匾牌下面穿過,走進了教室。
孩子們紛紛入座,翻開筆記本,叽叽喳喳地說話。
阿茲莎正在和相鄰一排座位上的一個女孩聊天。
一隻紙飛機劃着弧形飛過教室。
有人把它扔回去。
“打開你們的法爾西語課本,孩子們。
”萊拉說着把她自己的課本放到講台上。
在一陣齊刷刷的翻動課本聲中,萊拉走到了那扇沒有窗簾的窗邊。
透過玻璃窗,她看見操場那群孩子正在排隊練習罰球。
在他們上方,在群山上方,早晨的太陽正在升起。
籃球框的金屬邊緣、輪胎秋千架的鐵鍊、察曼脖子上挂着的哨子和他那副鏡片完好的嶄新眼鏡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萊拉雙手按着溫暖的玻璃窗。
閉上了她的眼睛。
她任憑陽光照耀着她的臉龐、她的眼睑、她的額頭。
剛回到喀布爾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塔利班将瑪麗雅姆埋在哪兒,這讓萊拉很難過。
她希望她能夠去探訪瑪麗雅姆的墳墓,陪她坐一會兒,留下一兩朵花兒。
但萊拉現在明白這沒有關系。
瑪麗雅姆離得并不遙遠。
她就在這兒,在這些他們重新粉刷過的牆壁之中,在他們種下的那些樹苗之中,在那些給孩子保暖的毛毯之中,在那些枕頭、書本和鉛筆之中。
她就在孩子們的笑聲之中。
她就在阿茲莎背誦的詩句和她朝西方鞠躬時念出的經文之中。
但是,最重要的是,瑪麗雅姆就在萊拉自己心中,在那兒,她發出一千個太陽般燦爛的光芒。
有人在叫她的名字,萊拉聽見了。
她轉過身,下意識地歪起腦袋,微微翹起她那隻完好的耳朵。
是阿茲莎。
“媽媽?你沒事吧?” 教室裡鴉雀無聲。
孩子們都在望着她。
萊拉正要回答,卻突然喘不過氣來。
她的雙手猛然向下伸去。
它們按上了她的小腹;一秒鐘之前,她感覺到那兒湧起一陣漫過她全身的波浪。
她等着。
但那兒再也沒有動靜。
“媽媽?” “嗯,孩子,”萊拉笑了起來,“我很好。
是的。
非常好。
” 走向講台的時候,萊拉想起了昨晚吃飯的時候他們又一次玩起的命名遊戲。
自從萊拉把懷孕的消息告訴塔裡克和兩個孩子之後,他們每天晚上都會争着給孩子起名。
他們争執不休,各自提出待選的名字。
塔裡克喜歡穆罕默德。
察爾邁伊最近看了電影《超人》的錄像帶,他奇怪阿富汗男孩為什麼不能叫做克拉克。
阿茲莎竭力推銷的名字是阿曼。
萊拉喜歡奧馬爾。
但這個遊戲隻和男性的名字有關。
因為,如果它是個女孩,萊拉已經給她取好名字了。
萊拉沒有讓他們改口。
萊拉今天費了一些工夫才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讓他們排好隊,依次走進教室。
塔裡克和察曼打穿了兩個相鄰房間之間的一面牆壁,将它們改建成這間教室。
地面依然有很多裂縫,而且有些地磚也不見了。
它臨時鋪着一層防水油布,但塔裡克承諾很快會把缺失的地磚補上,然後再鋪上地毯。
教室的門口上方挂着一塊木闆;挂上去之前,察曼把它打磨得很光滑,塗上了閃亮的白漆,然後用刷子在木闆上寫了四句詩。
察曼去找有關部門申請資助的時候,那些人總是抱怨外國承諾給阿富汗的援助資金還沒有到位,整座城市的重建也很慢,有人把錢貪污了;還說塔利班已經重整旗鼓,即将回來複仇,而且世界将會再次忘記阿富汗。
萊拉知道這四句詩是察曼對這些人的回答。
那是他最喜愛的哈菲茲寫的詩句: 約瑟将會重返迦南,請别悲哀 棚屋将會回到玫瑰花園,請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來臨,吞沒所有的生命 諾亞方舟是你們在風暴中心的指引,請别悲哀 萊拉從這塊匾牌下面穿過,走進了教室。
孩子們紛紛入座,翻開筆記本,叽叽喳喳地說話。
阿茲莎正在和相鄰一排座位上的一個女孩聊天。
一隻紙飛機劃着弧形飛過教室。
有人把它扔回去。
“打開你們的法爾西語課本,孩子們。
”萊拉說着把她自己的課本放到講台上。
在一陣齊刷刷的翻動課本聲中,萊拉走到了那扇沒有窗簾的窗邊。
透過玻璃窗,她看見操場那群孩子正在排隊練習罰球。
在他們上方,在群山上方,早晨的太陽正在升起。
籃球框的金屬邊緣、輪胎秋千架的鐵鍊、察曼脖子上挂着的哨子和他那副鏡片完好的嶄新眼鏡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萊拉雙手按着溫暖的玻璃窗。
閉上了她的眼睛。
她任憑陽光照耀着她的臉龐、她的眼睑、她的額頭。
剛回到喀布爾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塔利班将瑪麗雅姆埋在哪兒,這讓萊拉很難過。
她希望她能夠去探訪瑪麗雅姆的墳墓,陪她坐一會兒,留下一兩朵花兒。
但萊拉現在明白這沒有關系。
瑪麗雅姆離得并不遙遠。
她就在這兒,在這些他們重新粉刷過的牆壁之中,在他們種下的那些樹苗之中,在那些給孩子保暖的毛毯之中,在那些枕頭、書本和鉛筆之中。
她就在孩子們的笑聲之中。
她就在阿茲莎背誦的詩句和她朝西方鞠躬時念出的經文之中。
但是,最重要的是,瑪麗雅姆就在萊拉自己心中,在那兒,她發出一千個太陽般燦爛的光芒。
有人在叫她的名字,萊拉聽見了。
她轉過身,下意識地歪起腦袋,微微翹起她那隻完好的耳朵。
是阿茲莎。
“媽媽?你沒事吧?” 教室裡鴉雀無聲。
孩子們都在望着她。
萊拉正要回答,卻突然喘不過氣來。
她的雙手猛然向下伸去。
它們按上了她的小腹;一秒鐘之前,她感覺到那兒湧起一陣漫過她全身的波浪。
她等着。
但那兒再也沒有動靜。
“媽媽?” “嗯,孩子,”萊拉笑了起來,“我很好。
是的。
非常好。
” 走向講台的時候,萊拉想起了昨晚吃飯的時候他們又一次玩起的命名遊戲。
自從萊拉把懷孕的消息告訴塔裡克和兩個孩子之後,他們每天晚上都會争着給孩子起名。
他們争執不休,各自提出待選的名字。
塔裡克喜歡穆罕默德。
察爾邁伊最近看了電影《超人》的錄像帶,他奇怪阿富汗男孩為什麼不能叫做克拉克。
阿茲莎竭力推銷的名字是阿曼。
萊拉喜歡奧馬爾。
但這個遊戲隻和男性的名字有關。
因為,如果它是個女孩,萊拉已經給她取好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