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1992年4月 三年過去了。

     在這段日子裡,塔裡克的父親中過幾次風。

    他的左手落得不聽使喚,口齒也變得稍微有點不清。

    他要是一着急——他經常發急——說出來的話就更加聽不清楚了。

     塔裡克的斷腿又長得比假腿大了,紅十字會給他制作了新的義肢,不過他得等六個月才能拿到。

     哈西娜擔心過的事情終究發生了,她的家人把她帶到拉合爾,她在那兒和開汽車店的表哥成了婚。

    他們帶走她的那個早晨,萊拉和吉提去哈西娜家裡道别。

    哈西娜告訴她們,說表哥,也就是她的未婚夫,已經着手張羅他們兩個搬去德國的事情了,他有兄弟住在那兒。

    她想在一年之内,他們就會去法蘭克福。

    當時她們三人抱成一團,哭了起來。

    吉提非常傷心。

    萊拉最後一次看到哈西娜的時候,她正在她父親的幫助之下,擠上坐滿人的出租車的後排座位。

     蘇聯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分崩離析。

    在萊拉看來,每隔幾個星期,爸爸就會帶着又一個共和國宣布獨立的消息回家。

    立陶宛。

    愛沙尼亞。

    烏克蘭。

    蘇聯的旗幟從克裡姆林宮上空降了下來。

    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誕生了。

     在喀布爾,納吉布拉改變了策略,設法将自己描繪成虔誠的穆斯林。

    “他做的太少了,而且也太遲了,”爸爸說,“你不能今天當國家情報局的頭頭,明天就跟一些有親屬被你折磨和殺害的人去清真寺做禱告。

    ”納吉布拉察覺到喀布爾周邊的局勢越來越緊張,設法想招安聖戰組織,但聖戰組織對此嗤之以鼻。

     媽媽躺在床上說:“但願真主保佑他們。

    ”為了聖戰組織,她經常徹夜未眠,一心等待她的遊行。

    等待她兒子的敵人潰敗。

     他們終究潰敗了。

    那是1992年4月的事情,那年萊拉十四歲。

     納吉布拉最後投降了,逃到喀布爾南部,在達魯拉曼宮殿附近的聯合國辦公樓避難。

     聖戰運動結束了。

    自萊拉誕生那天晚上以來執掌政權的各個政權統統都被打敗了。

    媽媽的英雄,艾哈邁德和努爾的戰友,勝利了。

    十餘年來,聖戰組織的成員犧牲一切,抛棄家人,生活在崇山峻嶺之間,為了阿富汗的主權而戰鬥,如今,久經沙場的他們有血有肉地來到了喀布爾。

     媽媽知道他們都叫些什麼名字。

     烏茲别克人杜斯塔姆,他是個作風浮誇的将軍,全國伊斯蘭運動黨的領導人,以狡猾多變、見風使舵聞名。

    普什圖人古勒蔔丁·希克馬蒂亞爾,激情澎湃的伊斯蘭黨領導人,念大學時主修工程學,曾經殺害過一個信奉毛澤東主義的學生。

    塔吉克人拉巴尼,伊斯蘭社會黨的領導人,當阿富汗還處于君主制年代時,他在喀布爾大學講授伊斯蘭教義。

    有阿拉伯背景的普什圖人沙耶夫,他來自帕格曼,是虔誠的穆斯林,也是伊斯蘭聯合黨的領導人。

    哈紮拉人阿蔔杜拉·阿裡·馬紮裡,統一黨的領導人,跟伊朗的什葉派有緊密的聯系,他的族人都叫他馬紮裡老爹。

     當然少不了媽媽的英雄,拉巴尼的盟友、傳奇的塔吉克将領、總是滿臉沉思的潘傑希爾雄獅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

    媽媽在她的房間懸挂了一幅他的肖像。

    在喀布爾,馬蘇德那英俊而深沉的臉龐、倒豎的眉毛和那頂歪歪地戴在頭上的标志性氈帽将會随處可見。

    廣告牌上,牆壁上,商店前面的櫥窗上,甚至出租車天線懸挂的旗幟上,都能看到他那雙深邃的黑色眼睛。

     對媽媽來說,這是她渴望已久的日子。

    她這些年來所有的等待,終于在這一天開花結果。

     她終于不再徹夜難眠,她的兩個兒子終于能夠安息了。

     納吉布拉投降隔日,媽媽從床上起來,變了一個人。

    自艾哈邁德和努爾殉難之後,五年來她第一次沒有穿上黑衣服。

    她穿上深藍色的亞麻布裙子和白色的緊身上衣。

    她擦了窗戶,拖了地闆,給房子通風,洗了一次很久的澡。

    她的聲音歡樂得微微發顫。

     “我準備舉辦一個宴會。

    ”她說。

     她讓萊拉去邀請鄰居。

    “跟他們說明天中午到我們家來吃一頓大餐!” 媽媽站在廚房裡,雙手放在屁股上,四下環顧,友善地責備說:“你看看你把廚房都弄成什麼樣了,萊拉?哇。

    所有東西都擺錯地方了。

    ” 她開始到處搬動鍋碗盆瓢,動作很誇張,好像現在她是歸來的王者,要再次宣布她擁有這些東西,重新接管她的領地。

    萊拉沒有阻攔她。

    這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