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的美味。

    就憑你媽媽的手藝,我看他們排隊會排到馬路上去。

     “還有你,你當然要繼續上學了。

    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

    讓你得到良好的教育,絕對是我們的頭等大事,先上高中,然後上大學。

    不過在你空閑的時候,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幫忙打打雜,寫菜單啦,給客人倒茶水啦,諸如此類的事情。

    ” 爸爸說他們的餐廳将會承辦生日宴會、訂婚儀式和新年聚會。

    它将會變成一個供那些和他們一樣逃離戰争的阿富汗人聚會的地方。

    每到深夜,當所有客人走了、做完清掃工作之後,他們會坐在空桌子旁邊喝茶,他們三個人,他們會很累,但為他們的好運氣而心懷感激。

     爸爸說完之後,他安靜了下來。

    他們兩人都不再說話。

    他們知道媽媽哪兒都不願意去。

    當艾哈邁德和努爾還活着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想到要離開阿富汗。

    如今他們殉難了,收拾細軟逃難變成了更加糟糕的行為,那是背叛,是對他們的兒子作出的犧牲的否定。

     你怎麼可以這樣想呢?萊拉仿佛聽到她在說,他們的死對你來說什麼也不是嗎,表哥?惟一能讓我覺得安慰的是,我知道自己走在這片他們為之抛頭顱灑熱血的土地上。

    不。

    你别想了。

     而她不走,爸爸也不會離開,這一點萊拉很清楚,即使媽媽現在既不像是她的母親,也不像是他的妻子。

    為了媽媽,他會像他下班回家之後彈開外套上的面粉一樣,把自己的白日夢抛開。

    所以他們會留下來。

    他們會留下來,直到戰争結束。

    而且不管戰争結束之後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會留下來。

     萊拉記得媽媽有一次對爸爸說,說她嫁了一個沒有信念的男人。

    媽媽不明白。

    她并不明白,其實她自己就是他生命中最為堅定不移的信念。

     中午到了,他們吃了水煮蛋、土豆和面包;午飯後,他們來到一條水聲潺潺的溝渠旁邊,塔裡克在岸上的一棵樹下面打盹。

    他把外套整整齊齊地疊成枕頭,雙手交叉在胸口,呼呼睡去。

    司機到村裡去買杏仁。

    爸爸坐在一株粗壯的金合歡樹下面看着一本平裝書。

    萊拉知道那本書,他曾經讀給她聽。

    它講的是一個叫聖地亞哥的老人抓住一條大魚的故事。

    等到他安然返航時,他獲得的那條大魚已經沒什麼剩下的了,鲨魚已經把它撕成碎片。

     萊拉坐在小河邊,雙腳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

    在她頭頂,蚊子嗡嗡叫,三葉楊的花絮飄來飄去。

    一隻蜻蜓在旁邊飛舞。

    萊拉看見它的翅膀上閃耀着太陽的光芒,嗡嗡地從一片草葉飛向另一片草葉。

    蜻蜓的翅膀反射出紫色、綠色、橙色的光線。

    小河彼岸,一群本地的哈紮拉男孩從地面上拾起曬幹的小塊牛糞,将牛糞丢進系在他們背上的粗麻袋。

    不知道從哪兒傳來一聲驢叫。

    發動機突突開動的聲音。

     萊拉又想起了爸爸的小小夢想。

    靠近海邊的某個地方。

     在大佛上面,她有些話沒跟爸爸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讓她為他們走不成而高興。

    她會懷念吉提和她那張緊繃的、真誠的臉龐,是的,她也會想起哈西娜,懷念她那肆無忌憚的笑聲和到處尋人開心的作風。

    但是,最重要的是,萊拉非常清楚地記得,在塔裡克離開她去加茲尼的那四個星期中她的日子變得多麼難熬。

    她非常清楚地記得在沒有他的日子裡,時間過得有多麼慢,她自己有多麼心煩意亂。

    她如何能夠忍受永遠和他分離? 在這個自己的哥哥被炮彈炸得粉身碎骨的國家,也許像她這樣如此渴望和某個人相處是毫無意義的。

    但萊拉總是忍不住想起塔裡克扛着他的假腿向卡迪姆走去的畫面,然後,世界上再也沒有能讓她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六個月後,1988年4月,爸爸帶着一個驚人的消息回家。

     “他們簽署了協定!”他說,“在日内瓦。

    官方簽署的!他們要走了。

    再過九個月,阿富汗再也看不到蘇聯人了!” 媽媽在床上坐起來。

    她聳聳肩。

     “可是蘇聯共産黨的政權還在,”她說,“納吉布拉是蘇聯的傀儡總統。

    他又不會倒台。

    不,戰争将會繼續。

    這不是戰争的結束。

    ” “納吉布拉的日子不會長久的。

    ”爸爸說。

     “他們要走了,媽媽!他們真的走了!” “你們兩個如果想慶祝就慶祝吧。

    但我的心将不會安甯,直到聖戰組織在喀布爾這裡舉辦勝利的遊行。

    ” 說完之後,她又躺下了,蓋上了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