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記 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也開開竅,免得在家裡不務正業;二是出門販蔥,家裡也多一份進項。
出門販蔥要風餐露宿,比守在家賣饅頭辛苦;但販蔥是長趟生意,比在家賣饅頭利大。
早一天把本錢攢齊,就能早一天開飯鋪。
便去找老布老賴商量,讓他們再出門販蔥時,帶上吳摩西。
老布老賴看在死去的姜虎面上,倒也答應了;吳香香回來告訴吳摩西,吳摩西卻不喜歡販蔥。
不喜歡販蔥不是怕出門辛苦,而是出門在外,又得與人支應;同時正在紮的教堂,剛由一層紮到二層,正是較勁的時候,出門怕耽誤工夫;耽誤工夫不是怕耽誤時間,而是胸中有好多搭建教堂的想法,怕出門販蔥,回頭再找不回來。
吳香香見他猶豫,知他惦着教堂,馬上火了: “你隻想着教堂,咋不想想我的飯鋪?” 又說: “你不去販蔥也行,我馬上去把教堂給燒了。
” 站起身,就去柴草房。
吳摩西忙站起攔住她: “啥也别說了,我去販蔥。
” 這年陰曆九月初十,老布老賴要去太原販蔥,吳摩西便放下手裡正紮着的教堂,趕上毛驢車,跟着老布老賴去了太原。
出門販蔥說起來也算正事,隻是這販蔥是老詹的教堂引起的,後面又連着吳香香要開的飯鋪;前因這麼不搭後果,讓吳摩西哭笑不得。
吳摩西過去與老布老賴不熟。
上了路才知道,老布老賴像蔣家莊染坊的内蒙古人老塔一樣,也像縣政府的屬員一樣,有些欺生。
一路上,兩人隻顧自個兒說話,不答理吳摩西。
這一點吳摩西倒能想通,雖然姜虎和吳摩西都是吳香香的丈夫,但他們與姜虎是朋友,與吳摩西不是朋友;不與吳摩西說話,吳摩西倒圖個清閑。
在飯鋪打尖,他們總是支使吳摩西端茶倒水,他們坐着不動。
夜裡住店,雖是秋天,屋外風也寒,兩人總睡在炕裡頭,讓吳摩西睡在門口。
半夜給驢添草,也總讓吳摩西起身,他們倆躺着不動。
他們倆自個兒說起話來也拌嘴,待到支使吳摩西,兩個人馬上變得異口同聲。
吳摩西過去磨過豆腐,殺過豬,染過布,挑過水,種過菜,揉過面蒸過饅頭,但說到販蔥,畢竟是初來乍到,嚴格說起來,人家就是自己的師傅,一路上擺些師傅的款兒,吳摩西倒也能夠容忍。
三人趕着三輛毛驢車,走了兩天兩夜,出了河南界;第三天傍晚,來到山西沁源縣城。
山西沁源縣城,就是三年前姜虎在飯鋪跟人争鬥,被山東人捅死的地方。
三人找店住下,喂上牲口,又沿街去找飯鋪。
這時老布說: “可不敢再找姜虎被捅死那個飯鋪了,每次從那兒路過,我都後怕。
” 老賴: “說話三年了。
有時候想起來,姜虎真仗義。
” 又瞥吳摩西一眼,感歎一聲: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呀。
” 吳摩西知他們在誇姜虎好,言下之意,就是新來的吳摩西差了。
但這種鹹一句淡一句的話吳摩西聽多了,不好與他們争執,也就假裝沒聽見;加上對沁源縣不熟,隻顧張着眼睛看街兩旁的買賣鋪子。
正走間,突然有人從背後喊住他們: “那誰,說你們仨呢!” 三人扭頭,見身後路旁,停着一輛馬車,馬車前站着兩個人;聽他們說話,山東口音;馬車上像山一樣,堆着一車大蔥。
但車轅裡并不見馬。
兩個山東人一個胖,一個瘦。
那個瘦子: “看你們的模樣,也是去太原販蔥的吧?” 吳摩西沒敢說話;突然被人喝住,老布有些不高興: “咱們井水不犯河水,販蔥不販蔥,礙着你們啥?” 那個山東胖子笑了: “掌櫃的誤會了。
俺們是山東曹縣人,也是去太原販蔥;回來路過此地,一個夥計病了,大口大口吐血;讓這兒的醫生看了,醫生看咱是外地人,藥價使勁兒往上擡;可咱人生地不熟,不能把夥計的性命丢在這,隻能伸脖子讓他宰;在這兒待了三天,夥計還不見好,盤纏也花光了,還拉了一屁股藥賬;也是沒有辦法,想把這車蔥趸出去,給夥計看病。
這蔥在太原,每斤三分六,趸給你們,每斤給俺四分。
你們也少跑路,俺們也救了急。
” 三人聽了,覺得這倒是樁合算的買賣。
老布老賴常走太原,知道這蔥價不假;從沁源到太原,還要走兩天兩夜,來回就是四天四夜;在沁源能買到太原蔥,等于省下四天四夜的路程;每斤蔥雖比太原貴四厘,但省去四天四夜的路程不說,等于還省去三個人三頭驢四天四夜的嚼谷,折合起來還是合算。
但老賴有些懷疑: “蔥别是假的呀,不是太原蔥,說成太原蔥。
” 那個山東胖子: “可以嘗蔥。
” 老布又懷疑: “那你們的馬呢?” 那個山東瘦子: “在店裡喂着呢,不敢賣馬;無馬拉車,就回不去了。
” 老賴便上去翻蔥。
先看蔥的粗細,又從蔥堆底下抽出一根,放到嘴裡嚼。
嚼完倒對老布點頭: “蔥吧,倒是太原蔥。
” 又問山東人: “一共有多少斤呢?” 那個山東胖子: “不多不少,一共六千斤。
” 老布這時給老賴使了一個眼色,對山東人說: “不買。
” 老賴會意,又拉吳摩西;三人轉身就走。
那個山東胖子倒不強賣: “不買就不買,你再走兩天兩夜,拉的還是這蔥。
” 又說: “今天碰到的,全是不識相的人。
” 見他這麼說,老布又站住: “不是識相不識相的事,得有個說法。
” 那個山東瘦子: “啥說法?” 老布: “俗話說,貨到地頭死;這蔥你要想賣,價錢上,就不能照你說的辦。
” 那個山東瘦子: “從太原拉到沁源,一斤隻加四厘,過分嗎二哥?” 老布: “你要是原價,俺就要。
” 那個山東瘦子: “你們河南人,咋跟山西的醫生一樣,拿起刀就宰人?” 老布: “那就算了。
” 又拉老賴吳摩西走。
這時山東胖子上來拉老布: “二哥,人命關天,你就當幫俺個忙,俺也不要四厘了,三厘。
” 老布: “一厘。
” 一陣讨價還價,又各讓一厘,每斤蔥三分八,雙方成了交。
接着山東人回店牽馬,将一車蔥拉到老布老賴吳摩西住的客店。
卸下,點上馬燈過秤,風吹日曬,六千斤蔥,變成了五千九百二十斤。
那個山東瘦子搖頭: “說話又折了八十斤。
以後不敢出門了。
” 山東人走後,老布老賴吳摩西甚是喜歡。
少跑四天四夜的路,又販到了太原蔥,而且是幹蔥;回去賣蔥時,撒上水,分量又回來了;算起來,裡外裡占了便宜。
在談生意的過程中,老布出力最大,老賴也幫了腔,老布便要了兩千二百斤,老賴要了兩千斤,剩下一千七百二十斤,是吳摩西的。
吳摩西雖比他們倆少要,但也少費了口舌。
第二天一早,三人高高興興,趕着毛驢車回了延津。
回到延津已是第六天下半夜。
到了縣城,與老布老賴分手,吳摩西趕着毛驢車,回到西街饅頭鋪。
也是怕驚醒吳香香和巧玲睡覺,吳摩西悄悄撥開頭門,牽着毛驢,蹑手蹑腳進了院子;同時想給吳香香一個驚喜,沒到太原,卻販得一車太原蔥;頭一回出馬,
出門販蔥要風餐露宿,比守在家賣饅頭辛苦;但販蔥是長趟生意,比在家賣饅頭利大。
早一天把本錢攢齊,就能早一天開飯鋪。
便去找老布老賴商量,讓他們再出門販蔥時,帶上吳摩西。
老布老賴看在死去的姜虎面上,倒也答應了;吳香香回來告訴吳摩西,吳摩西卻不喜歡販蔥。
不喜歡販蔥不是怕出門辛苦,而是出門在外,又得與人支應;同時正在紮的教堂,剛由一層紮到二層,正是較勁的時候,出門怕耽誤工夫;耽誤工夫不是怕耽誤時間,而是胸中有好多搭建教堂的想法,怕出門販蔥,回頭再找不回來。
吳香香見他猶豫,知他惦着教堂,馬上火了: “你隻想着教堂,咋不想想我的飯鋪?” 又說: “你不去販蔥也行,我馬上去把教堂給燒了。
” 站起身,就去柴草房。
吳摩西忙站起攔住她: “啥也别說了,我去販蔥。
” 這年陰曆九月初十,老布老賴要去太原販蔥,吳摩西便放下手裡正紮着的教堂,趕上毛驢車,跟着老布老賴去了太原。
出門販蔥說起來也算正事,隻是這販蔥是老詹的教堂引起的,後面又連着吳香香要開的飯鋪;前因這麼不搭後果,讓吳摩西哭笑不得。
吳摩西過去與老布老賴不熟。
上了路才知道,老布老賴像蔣家莊染坊的内蒙古人老塔一樣,也像縣政府的屬員一樣,有些欺生。
一路上,兩人隻顧自個兒說話,不答理吳摩西。
這一點吳摩西倒能想通,雖然姜虎和吳摩西都是吳香香的丈夫,但他們與姜虎是朋友,與吳摩西不是朋友;不與吳摩西說話,吳摩西倒圖個清閑。
在飯鋪打尖,他們總是支使吳摩西端茶倒水,他們坐着不動。
夜裡住店,雖是秋天,屋外風也寒,兩人總睡在炕裡頭,讓吳摩西睡在門口。
半夜給驢添草,也總讓吳摩西起身,他們倆躺着不動。
他們倆自個兒說起話來也拌嘴,待到支使吳摩西,兩個人馬上變得異口同聲。
吳摩西過去磨過豆腐,殺過豬,染過布,挑過水,種過菜,揉過面蒸過饅頭,但說到販蔥,畢竟是初來乍到,嚴格說起來,人家就是自己的師傅,一路上擺些師傅的款兒,吳摩西倒也能夠容忍。
三人趕着三輛毛驢車,走了兩天兩夜,出了河南界;第三天傍晚,來到山西沁源縣城。
山西沁源縣城,就是三年前姜虎在飯鋪跟人争鬥,被山東人捅死的地方。
三人找店住下,喂上牲口,又沿街去找飯鋪。
這時老布說: “可不敢再找姜虎被捅死那個飯鋪了,每次從那兒路過,我都後怕。
” 老賴: “說話三年了。
有時候想起來,姜虎真仗義。
” 又瞥吳摩西一眼,感歎一聲: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呀。
” 吳摩西知他們在誇姜虎好,言下之意,就是新來的吳摩西差了。
但這種鹹一句淡一句的話吳摩西聽多了,不好與他們争執,也就假裝沒聽見;加上對沁源縣不熟,隻顧張着眼睛看街兩旁的買賣鋪子。
正走間,突然有人從背後喊住他們: “那誰,說你們仨呢!” 三人扭頭,見身後路旁,停着一輛馬車,馬車前站着兩個人;聽他們說話,山東口音;馬車上像山一樣,堆着一車大蔥。
但車轅裡并不見馬。
兩個山東人一個胖,一個瘦。
那個瘦子: “看你們的模樣,也是去太原販蔥的吧?” 吳摩西沒敢說話;突然被人喝住,老布有些不高興: “咱們井水不犯河水,販蔥不販蔥,礙着你們啥?” 那個山東胖子笑了: “掌櫃的誤會了。
俺們是山東曹縣人,也是去太原販蔥;回來路過此地,一個夥計病了,大口大口吐血;讓這兒的醫生看了,醫生看咱是外地人,藥價使勁兒往上擡;可咱人生地不熟,不能把夥計的性命丢在這,隻能伸脖子讓他宰;在這兒待了三天,夥計還不見好,盤纏也花光了,還拉了一屁股藥賬;也是沒有辦法,想把這車蔥趸出去,給夥計看病。
這蔥在太原,每斤三分六,趸給你們,每斤給俺四分。
你們也少跑路,俺們也救了急。
” 三人聽了,覺得這倒是樁合算的買賣。
老布老賴常走太原,知道這蔥價不假;從沁源到太原,還要走兩天兩夜,來回就是四天四夜;在沁源能買到太原蔥,等于省下四天四夜的路程;每斤蔥雖比太原貴四厘,但省去四天四夜的路程不說,等于還省去三個人三頭驢四天四夜的嚼谷,折合起來還是合算。
但老賴有些懷疑: “蔥别是假的呀,不是太原蔥,說成太原蔥。
” 那個山東胖子: “可以嘗蔥。
” 老布又懷疑: “那你們的馬呢?” 那個山東瘦子: “在店裡喂着呢,不敢賣馬;無馬拉車,就回不去了。
” 老賴便上去翻蔥。
先看蔥的粗細,又從蔥堆底下抽出一根,放到嘴裡嚼。
嚼完倒對老布點頭: “蔥吧,倒是太原蔥。
” 又問山東人: “一共有多少斤呢?” 那個山東胖子: “不多不少,一共六千斤。
” 老布這時給老賴使了一個眼色,對山東人說: “不買。
” 老賴會意,又拉吳摩西;三人轉身就走。
那個山東胖子倒不強賣: “不買就不買,你再走兩天兩夜,拉的還是這蔥。
” 又說: “今天碰到的,全是不識相的人。
” 見他這麼說,老布又站住: “不是識相不識相的事,得有個說法。
” 那個山東瘦子: “啥說法?” 老布: “俗話說,貨到地頭死;這蔥你要想賣,價錢上,就不能照你說的辦。
” 那個山東瘦子: “從太原拉到沁源,一斤隻加四厘,過分嗎二哥?” 老布: “你要是原價,俺就要。
” 那個山東瘦子: “你們河南人,咋跟山西的醫生一樣,拿起刀就宰人?” 老布: “那就算了。
” 又拉老賴吳摩西走。
這時山東胖子上來拉老布: “二哥,人命關天,你就當幫俺個忙,俺也不要四厘了,三厘。
” 老布: “一厘。
” 一陣讨價還價,又各讓一厘,每斤蔥三分八,雙方成了交。
接着山東人回店牽馬,将一車蔥拉到老布老賴吳摩西住的客店。
卸下,點上馬燈過秤,風吹日曬,六千斤蔥,變成了五千九百二十斤。
那個山東瘦子搖頭: “說話又折了八十斤。
以後不敢出門了。
” 山東人走後,老布老賴吳摩西甚是喜歡。
少跑四天四夜的路,又販到了太原蔥,而且是幹蔥;回去賣蔥時,撒上水,分量又回來了;算起來,裡外裡占了便宜。
在談生意的過程中,老布出力最大,老賴也幫了腔,老布便要了兩千二百斤,老賴要了兩千斤,剩下一千七百二十斤,是吳摩西的。
吳摩西雖比他們倆少要,但也少費了口舌。
第二天一早,三人高高興興,趕着毛驢車回了延津。
回到延津已是第六天下半夜。
到了縣城,與老布老賴分手,吳摩西趕着毛驢車,回到西街饅頭鋪。
也是怕驚醒吳香香和巧玲睡覺,吳摩西悄悄撥開頭門,牽着毛驢,蹑手蹑腳進了院子;同時想給吳香香一個驚喜,沒到太原,卻販得一車太原蔥;頭一回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