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記 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楊摩西的生計,還得靠楊摩西自個兒解決。
過去跟師傅老曾殺豬時,老曾管吃不管住;現在跟了老詹,老詹管住不管吃。
過去跟老曾時,見過傳教的老詹,當時對他也沒在意;誰知一年之後,自己又成了老詹的徒弟。
一年也就是轉眼的光景,楊摩西想起來卻恍若隔世。
楊摩西歎息一聲,隻好去了竹業社。
竹業社的掌櫃叫老魯。
老魯是個破鑼嗓子,破鑼嗓子說話聲音都大;平常一句話,老魯喊着說,喊着說并不是為了強調這話的重要,而是為了強調這話說過。
句句強調,倒分不出個話語高下。
老詹推薦楊摩西來破竹子時,老魯并不願收楊摩西。
不願收楊摩西不是老魯對楊摩西有啥看法,而是老魯問楊摩西話時,楊摩西答錯了一句話。
頭天晚上,老詹已與老魯說妥,讓他的徒弟到老魯的竹業社破竹子。
第二天一早,老詹去鄉下傳教,楊摩西到竹業社上工。
老魯本來對招一個學徒沒有在意,但進一個生人,掌櫃的總要照例問上兩句。
老魯邊吸煙,邊問楊摩西是哪裡人,過去在哪裡幹過,都幹過些啥。
老魯問者無意,楊摩西答者有心。
因過去有過染坊老顧招工的經曆,一說自己換地方多,容易讓人生疑,便長了個心眼,瞞下賣過豆腐與殺過豬兩節不說,單揀近處的,說之前在蔣家莊老蔣的染坊幹過,因腳手一沾染料起疹子,隻好離開染坊。
如楊摩西說他過去做過豆腐或殺過豬都無礙;過去換過多少地方也無礙,老魯不是老顧;恰恰楊摩西說他跟過蔣家莊染坊老蔣,讓老魯生了氣。
因老魯辦竹業社之前,和蔣家莊的老蔣一樣,也是個茶販子,後來年歲大了,跑不動了,便用販茶賺的錢,開了個竹業社。
他在販茶時,和鷹鈎鼻老蔣認識;那時老蔣還愛說話,說起話來,兩人有些不對脾氣。
兩人都是延津人,按說無論到江浙一帶販茶,或是到山西内蒙古一帶賣茶,本該相互幫襯着;但因為話說不到一起,加上同行是冤家,兩人倒走得挺遠。
最後不販茶了,一個開了染坊,一個開了竹業社,就證明兩人志趣不同。
現聽說楊摩西跟過老蔣,馬上說自己竹業社不缺人,将楊摩西趕了出去;全不知楊摩西因為一隻猴子,與老蔣也不敢見面。
楊摩西被老魯趕出去,還不知道自己被趕的原因。
楊摩西回到老詹的破廟裡,不明不白待了一天;晚上老詹從鄉下傳教回來,才知老魯變了卦。
老詹撇下楊摩西,又去縣城北街竹業社找老魯,問了半天,才知是老魯對老蔣的仇氣,報到了楊摩西頭上。
老詹吸着煙說: “老魯呀,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主說:要寬恕你的仇敵。
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還是他徒弟出賣的。
主事先知道,也沒有跑。
” 但老魯不是主,對老蔣和楊摩西,一個也不寬恕。
但他不說老蔣和楊摩西,說老詹的主: “死到臨頭了還不跑,腦袋有毛病呀?” 老詹又在主跑與不跑的問題上,給老魯說了半天。
老詹也不是非讓楊摩西破竹子,才死纏着老魯。
而是因為延津人皆不信主,無人有事求老詹,都是老詹求人信主;老詹雖在延津熟人多,但不求人辦事是熟人,一求人辦事人就生了;熟人之中,老詹還數與老魯好;離開老魯,一時也給楊摩西找不下别的事由;找不下事由事小,因找不下事由,自己發展第九個信徒的計劃再落空了,事情就大了。
把主擡出來,見老魯仍不轉意,他突然想起賈家莊的瞎老賈。
瞎老賈是老魯的表哥,會彈三弦,會給人看相算命,當初老汪的私塾解散之後,楊摩西的弟弟楊百利曾投奔過瞎老賈,被瞎老賈趕了出去。
老魯本不喜歡這位表哥,既不喜歡他的三弦,也不喜歡他的算命,說: “一個瞎子,算得過,他咋不算算他自己?” 但牧師老詹去賈家莊傳教,自認識瞎老賈,卻與瞎老賈說得着。
老詹喜歡瞎老賈并不喜歡他的算命,每個人的命運都在上帝手裡握着,何用算?但喜歡他彈的三弦。
四十多年前,老詹從意大利剛來時,聽不懂中國話,也不喜中國的戲曲和樂器;四十多年過去,老詹會說延津話,但對中國的戲曲仍是不喜,唯一個瞎老賈彈的三弦,中了老詹的心懷。
老詹去别的村莊布道,布完道就走;在賈家莊布完道,還要去找瞎老賈,聽一回他彈的三弦。
瞎老賈本來架子很大,不是誰讓他彈曲兒,他就彈曲兒;但看老詹是個外國人,也喜歡自己的三弦,有些自得,便給老詹彈上兩曲兒。
瞎老賈會彈喜曲兒,如《打雁》、《算糧》、《張連賣布》、《劉大嘴娶親》等;也會彈悲曲,如《李二姐上墳》、《六月雪》、《孟姜女》、《塞上淚》等。
聽喜曲兒老詹不以為然,聽後搖頭一笑;聽悲歌一曲,聽罷李二姐、窦娥、孟姜女、王昭君這些苦人兒的滿腹冤屈,往往頭垂到胸前,感歎一聲: “這曲兒裡說的苦,就是主要救的呀。
” 又拍着桌子正色說: “這就是主存在的理由!” 接着感歎瞎老賈彈出了主的心。
又搖頭感歎,一個能懂主的心的人,為啥還不信主呢?便想讓瞎老賈信主。
沒想到瞎老賈說: “既然我都知道他的心了,為啥還信他呢?” 老詹倒愣在那裡,隻好作罷。
老詹與竹業社掌櫃老魯,也認識了三十多年。
老魯販茶時,老詹就想發展老魯信主。
老魯說: “忙得過,你要能讓主來幫我販茶,我就信他。
” 後來不販茶了,開了竹業社,老詹又勸他,他改成: “你要能讓主來幫我破竹子,我就信他。
” 幾十年來,與主也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雖然老魯不信主,但看老詹老實憨厚,四十多年隻發展八個信徒,還锲而不舍,天天跑着,又有些佩服他;延津就找不出這麼執意的人,不管幹啥事,十個有九個半,當時見不着利,就望風跑了;倒與老詹成了朋友。
老魯與人喝酒,談到老詹,常說: “老詹是讓主害了,他要不傳教,幹些别的,哪怕是販茶葉,也早發了,用不着住破廟。
” 當然說的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詹見老魯執意不收楊摩西,知道除了老魯與染坊的老蔣有隙之外,也是自己和主的面子不夠;這時想起賈家莊彈三弦的瞎老賈。
瞎老賈既與自己是好朋友,又是老魯的表兄;老魯不買自己和主的賬,該買瞎老賈的賬,便說: “我要說不下這事,就去賈家莊找老賈,讓他來給你說。
” 老詹以為瞎老賈是老魯的表哥,比自己和主在老魯面前有面子;全不知道老魯讨厭瞎老賈,面子還不如老詹。
老詹又說: “當初讓你信主,你說主能幫你破竹子,你就信;現在主不能來,派他的信徒來了,你為何不收呢?” 正是因為老魯讨厭瞎老賈,怕老詹真把他搬來,與自己啰嗦;又覺得老詹後一段話,信主和破竹子之間,又說得驢頭不對馬嘴,讓人哭笑不得;為了與瞎老賈和老詹都不啰嗦,便苦笑一下,又收下楊摩西。
老詹和主沒辦成的事,沒出面的瞎老賈卻辦成了。
楊摩西也是無意之中,沾了瞎老賈的光。
自此,楊摩西白天在老魯的竹業社破竹子,晚上到老詹的破廟裡睡覺。
白天破竹子并不難,過去楊摩西殺過豬,動過刀子;二者刀法雖然不同,但都跟刀有關系,很快就悟出了門道。
但到了晚上睡覺,出了問題。
出了問題不是老詹的破廟睡不得覺,老詹的破廟四處透風,正因為透風,伏天不熱,正好歇息;而是楊摩西破完一天竹子回來,老詹從鄉下傳教也正好回來,又要用晚上的時間給楊摩西講經。
别人學門手藝隻有一個師傅,楊摩西為了找一個事由,一個人被劈成了兩半,白天一個師傅,晚上一個師傅。
白天在竹業社破了一天竹子,身子已很乏;晚上再聽老詹講經,容易打瞌睡;聽了半夜經,早上爬起來再去竹業社,破竹子時也犯困。
這時才知道,信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前一個月楊摩西還能堅持,一個月後,就感到一身不能二任。
楊摩西自生下來,沒這麼缺過覺。
晚上聽經打瞌睡老詹倒有耐心,等他醒來再接着講;白天破竹子打瞌睡,掌櫃老魯就急了。
因為一打瞌睡,竹子就破殘了。
破殘一根竹子老魯倒不怎麼心疼,但因為破殘竹子,耽誤了老魯别的好事,老魯就急了。
老魯雖然不喜歡瞎老賈的三弦,但喜歡高門大嗓的晉劇。
老魯本是延津人,按說喜歡戲
過去跟師傅老曾殺豬時,老曾管吃不管住;現在跟了老詹,老詹管住不管吃。
過去跟老曾時,見過傳教的老詹,當時對他也沒在意;誰知一年之後,自己又成了老詹的徒弟。
一年也就是轉眼的光景,楊摩西想起來卻恍若隔世。
楊摩西歎息一聲,隻好去了竹業社。
竹業社的掌櫃叫老魯。
老魯是個破鑼嗓子,破鑼嗓子說話聲音都大;平常一句話,老魯喊着說,喊着說并不是為了強調這話的重要,而是為了強調這話說過。
句句強調,倒分不出個話語高下。
老詹推薦楊摩西來破竹子時,老魯并不願收楊摩西。
不願收楊摩西不是老魯對楊摩西有啥看法,而是老魯問楊摩西話時,楊摩西答錯了一句話。
頭天晚上,老詹已與老魯說妥,讓他的徒弟到老魯的竹業社破竹子。
第二天一早,老詹去鄉下傳教,楊摩西到竹業社上工。
老魯本來對招一個學徒沒有在意,但進一個生人,掌櫃的總要照例問上兩句。
老魯邊吸煙,邊問楊摩西是哪裡人,過去在哪裡幹過,都幹過些啥。
老魯問者無意,楊摩西答者有心。
因過去有過染坊老顧招工的經曆,一說自己換地方多,容易讓人生疑,便長了個心眼,瞞下賣過豆腐與殺過豬兩節不說,單揀近處的,說之前在蔣家莊老蔣的染坊幹過,因腳手一沾染料起疹子,隻好離開染坊。
如楊摩西說他過去做過豆腐或殺過豬都無礙;過去換過多少地方也無礙,老魯不是老顧;恰恰楊摩西說他跟過蔣家莊染坊老蔣,讓老魯生了氣。
因老魯辦竹業社之前,和蔣家莊的老蔣一樣,也是個茶販子,後來年歲大了,跑不動了,便用販茶賺的錢,開了個竹業社。
他在販茶時,和鷹鈎鼻老蔣認識;那時老蔣還愛說話,說起話來,兩人有些不對脾氣。
兩人都是延津人,按說無論到江浙一帶販茶,或是到山西内蒙古一帶賣茶,本該相互幫襯着;但因為話說不到一起,加上同行是冤家,兩人倒走得挺遠。
最後不販茶了,一個開了染坊,一個開了竹業社,就證明兩人志趣不同。
現聽說楊摩西跟過老蔣,馬上說自己竹業社不缺人,将楊摩西趕了出去;全不知楊摩西因為一隻猴子,與老蔣也不敢見面。
楊摩西被老魯趕出去,還不知道自己被趕的原因。
楊摩西回到老詹的破廟裡,不明不白待了一天;晚上老詹從鄉下傳教回來,才知老魯變了卦。
老詹撇下楊摩西,又去縣城北街竹業社找老魯,問了半天,才知是老魯對老蔣的仇氣,報到了楊摩西頭上。
老詹吸着煙說: “老魯呀,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主說:要寬恕你的仇敵。
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還是他徒弟出賣的。
主事先知道,也沒有跑。
” 但老魯不是主,對老蔣和楊摩西,一個也不寬恕。
但他不說老蔣和楊摩西,說老詹的主: “死到臨頭了還不跑,腦袋有毛病呀?” 老詹又在主跑與不跑的問題上,給老魯說了半天。
老詹也不是非讓楊摩西破竹子,才死纏着老魯。
而是因為延津人皆不信主,無人有事求老詹,都是老詹求人信主;老詹雖在延津熟人多,但不求人辦事是熟人,一求人辦事人就生了;熟人之中,老詹還數與老魯好;離開老魯,一時也給楊摩西找不下别的事由;找不下事由事小,因找不下事由,自己發展第九個信徒的計劃再落空了,事情就大了。
把主擡出來,見老魯仍不轉意,他突然想起賈家莊的瞎老賈。
瞎老賈是老魯的表哥,會彈三弦,會給人看相算命,當初老汪的私塾解散之後,楊摩西的弟弟楊百利曾投奔過瞎老賈,被瞎老賈趕了出去。
老魯本不喜歡這位表哥,既不喜歡他的三弦,也不喜歡他的算命,說: “一個瞎子,算得過,他咋不算算他自己?” 但牧師老詹去賈家莊傳教,自認識瞎老賈,卻與瞎老賈說得着。
老詹喜歡瞎老賈并不喜歡他的算命,每個人的命運都在上帝手裡握着,何用算?但喜歡他彈的三弦。
四十多年前,老詹從意大利剛來時,聽不懂中國話,也不喜中國的戲曲和樂器;四十多年過去,老詹會說延津話,但對中國的戲曲仍是不喜,唯一個瞎老賈彈的三弦,中了老詹的心懷。
老詹去别的村莊布道,布完道就走;在賈家莊布完道,還要去找瞎老賈,聽一回他彈的三弦。
瞎老賈本來架子很大,不是誰讓他彈曲兒,他就彈曲兒;但看老詹是個外國人,也喜歡自己的三弦,有些自得,便給老詹彈上兩曲兒。
瞎老賈會彈喜曲兒,如《打雁》、《算糧》、《張連賣布》、《劉大嘴娶親》等;也會彈悲曲,如《李二姐上墳》、《六月雪》、《孟姜女》、《塞上淚》等。
聽喜曲兒老詹不以為然,聽後搖頭一笑;聽悲歌一曲,聽罷李二姐、窦娥、孟姜女、王昭君這些苦人兒的滿腹冤屈,往往頭垂到胸前,感歎一聲: “這曲兒裡說的苦,就是主要救的呀。
” 又拍着桌子正色說: “這就是主存在的理由!” 接着感歎瞎老賈彈出了主的心。
又搖頭感歎,一個能懂主的心的人,為啥還不信主呢?便想讓瞎老賈信主。
沒想到瞎老賈說: “既然我都知道他的心了,為啥還信他呢?” 老詹倒愣在那裡,隻好作罷。
老詹與竹業社掌櫃老魯,也認識了三十多年。
老魯販茶時,老詹就想發展老魯信主。
老魯說: “忙得過,你要能讓主來幫我販茶,我就信他。
” 後來不販茶了,開了竹業社,老詹又勸他,他改成: “你要能讓主來幫我破竹子,我就信他。
” 幾十年來,與主也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雖然老魯不信主,但看老詹老實憨厚,四十多年隻發展八個信徒,還锲而不舍,天天跑着,又有些佩服他;延津就找不出這麼執意的人,不管幹啥事,十個有九個半,當時見不着利,就望風跑了;倒與老詹成了朋友。
老魯與人喝酒,談到老詹,常說: “老詹是讓主害了,他要不傳教,幹些别的,哪怕是販茶葉,也早發了,用不着住破廟。
” 當然說的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詹見老魯執意不收楊摩西,知道除了老魯與染坊的老蔣有隙之外,也是自己和主的面子不夠;這時想起賈家莊彈三弦的瞎老賈。
瞎老賈既與自己是好朋友,又是老魯的表兄;老魯不買自己和主的賬,該買瞎老賈的賬,便說: “我要說不下這事,就去賈家莊找老賈,讓他來給你說。
” 老詹以為瞎老賈是老魯的表哥,比自己和主在老魯面前有面子;全不知道老魯讨厭瞎老賈,面子還不如老詹。
老詹又說: “當初讓你信主,你說主能幫你破竹子,你就信;現在主不能來,派他的信徒來了,你為何不收呢?” 正是因為老魯讨厭瞎老賈,怕老詹真把他搬來,與自己啰嗦;又覺得老詹後一段話,信主和破竹子之間,又說得驢頭不對馬嘴,讓人哭笑不得;為了與瞎老賈和老詹都不啰嗦,便苦笑一下,又收下楊摩西。
老詹和主沒辦成的事,沒出面的瞎老賈卻辦成了。
楊摩西也是無意之中,沾了瞎老賈的光。
自此,楊摩西白天在老魯的竹業社破竹子,晚上到老詹的破廟裡睡覺。
白天破竹子并不難,過去楊摩西殺過豬,動過刀子;二者刀法雖然不同,但都跟刀有關系,很快就悟出了門道。
但到了晚上睡覺,出了問題。
出了問題不是老詹的破廟睡不得覺,老詹的破廟四處透風,正因為透風,伏天不熱,正好歇息;而是楊摩西破完一天竹子回來,老詹從鄉下傳教也正好回來,又要用晚上的時間給楊摩西講經。
别人學門手藝隻有一個師傅,楊摩西為了找一個事由,一個人被劈成了兩半,白天一個師傅,晚上一個師傅。
白天在竹業社破了一天竹子,身子已很乏;晚上再聽老詹講經,容易打瞌睡;聽了半夜經,早上爬起來再去竹業社,破竹子時也犯困。
這時才知道,信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前一個月楊摩西還能堅持,一個月後,就感到一身不能二任。
楊摩西自生下來,沒這麼缺過覺。
晚上聽經打瞌睡老詹倒有耐心,等他醒來再接着講;白天破竹子打瞌睡,掌櫃老魯就急了。
因為一打瞌睡,竹子就破殘了。
破殘一根竹子老魯倒不怎麼心疼,但因為破殘竹子,耽誤了老魯别的好事,老魯就急了。
老魯雖然不喜歡瞎老賈的三弦,但喜歡高門大嗓的晉劇。
老魯本是延津人,按說喜歡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