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記 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才開始活泛,腿腳也開始活泛,一下蹿到牆頭上,搶人的草帽戴,“叽叽”叫着,向人招手。
有時還蹿到棗樹上,将身子吊在樹枝上晃,能晃下一地大棗。
陰曆七月,棗還青着呢。
如果換成人這麼胡鬧,老蔣馬上會急,盯着人看;現在是猴子,他倒搖頭笑了,還彎腰到地上撿青棗吃。
這年延津雨水大,一入秋,遍地是老鼠。
染坊最怕老鼠,老鼠愛嚼線和布,還愛偷吃染料。
管家老顧到集上買了幾十包老鼠藥,分撒到染坊的房頂屋下。
幾天下來,毒死五六十隻老鼠。
但老蔣的猴子金鎖一時調皮,中午時分大家也沒在意,金鎖把倉房屋頂的一包老鼠藥當成了紅糖,嘗一嘗味道也甜,吃了下去,當天夜裡就被毒死了。
老顧知道闖了大禍。
老蔣盯着死去的金鎖看,又盯着老顧看,然後低下頭想。
老顧被看想得篩了糠,這時不敢論親戚,論着主仆說: “掌櫃的,我賠你一隻吧。
” 老蔣又盯老顧看,又想。
想了半天,說了一句話: “它已經死了,怎麼賠?再賠就是别的猴子了。
” 接着不理老顧,自己又到集上買了一隻猴子,取名銀鎖。
老蔣買這個銀鎖,是從五隻猴子中挑出來的。
其他四隻猴子,都是銀鎖的兄弟姐妹。
看到銀鎖容貌忠厚,不似金鎖那麼調皮,才選中了它。
金鎖就是因為調皮,才吃了老鼠藥。
但買回來發現,這隻猴子貌似忠厚,性子卻很躁。
也許是剛離開兄弟姐妹,換了一個新地方,白天黑夜嘴裡不停,拍打着自己的腦袋,向人比畫說着什麼。
如果猴子隻是夜裡鬧,老蔣不怕;白天也鬧,讓老蔣睡覺不安心,老蔣覺得有必要熬熬它的性子。
熬它的性子也很簡單,老蔣像對人一樣,不打它,也不罵它,自己也不睡了,就坐在它的對面看它,然後低下頭想。
果然這猴像人一樣,不知老蔣的路數,一下被老蔣看毛了,也想毛了。
楊百順白天挑着水,一趟趟走來過去,看老蔣在棗樹下看想猴子,不禁笑了。
果然看想治百病,十天之後,銀鎖就被老蔣看想成了金鎖,白天開始在棗樹下打瞌睡栽嘴兒,到了晚上才活泛。
但老蔣沒有大意,喂熟一隻猴子,得一年光景,又怕它再吃老鼠藥,所以白天晚上,一直用一根鐵鍊子鎖着它,拴到棗樹上。
過去金鎖在的時候,楊百順初來乍到,對染坊不熟,沒敢招惹金鎖;金鎖換成了銀鎖,與銀鎖比,楊百順成了染坊的老人,銀鎖成了初來乍到,看到銀鎖,楊百順就像看到初來乍到的自己,對銀鎖倒感到親切。
挑水挑上兩個時辰,到棗樹下歇息的時候,他開始湊上去摸銀鎖的頭。
如果是白天,銀鎖正在打瞌睡,睜開眼睛翻楊百順一眼,又昏沉睡去;如果是晚上,銀鎖精神了,楊百順摸它的頭,它也用手摸楊百順的頭,兩人對視一笑。
這時楊百順覺得一個銀鎖,倒是自己在染坊的知己。
與它結成一夥,倒不會招惹是非。
當然楊百順招惹銀鎖,都是趁掌櫃老蔣不在的時候;老蔣在,楊百順挑着水從棗樹下穿過,目不斜視,好像跟銀鎖不認識;老蔣不在的時候,他才放下水桶,上去跟銀鎖打招呼。
自銀鎖來了之後,楊百順感到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人在擔着水,心裡一直想着銀鎖。
這年陰曆八月初五,天上又下了一場暴雨。
第二天雨停了。
但雨後初晴,天氣悶熱。
楊百順挑了一上午水,身上的褂子褲子全濕透了。
吃過午飯再挑,挑到半下午,全身又濕透了,便停下來就着水桶喝水。
喝完水,發現掌櫃老蔣還在屋裡睡覺,便蹑手蹑腳來到棗樹下。
銀鎖仍在樹上拴着,也低頭栽嘴兒,睡出一頭汗。
楊百順輕輕拍它的頭,讓它醒來。
過去白天與銀鎖打招呼,銀鎖睜開眼看楊百順一眼,又低頭睡去;今天楊百順将它拍醒,它愣了愣神,沒有接着睡,而是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指了指遠處的水桶,楊百順便知道它渴了。
楊百順提過半桶水來,銀鎖扒着桶沿“咕咚”、“咕咚”喝了好一陣。
喝完擦擦嘴,又用爪子給楊百順擦汗。
楊百順問它: “熱吧?” 銀鎖沒有聽懂,愣在那裡。
楊百順指指棗樹上的棗: “想不想吃棗呀?” 這時棗已經紅了,在綠葉中映着。
銀鎖看到實物,聽懂了楊百順的話,點點頭。
楊百順彎腰就要上樹: “等着,我給你夠倆去。
” 銀鎖點點頭。
突然又扒楊百順的肩,指指自己,又指指棗樹,嘴裡“叽叽”叫着。
楊百順聽懂了,它是想自己上樹夠棗吃。
楊百順也是一時大意,真把銀鎖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也忘記猴不比狗,一年時間才能喂熟它。
看着老蔣不在,便自作主張将樹上的鐵鍊子解開了。
他哪裡知道,銀鎖并不是他想的銀鎖,待鐵鍊子一解開,銀鎖就兇相畢露,原來多少天的變成金鎖都是裝的,它沒有上樹夠棗,而是伸手給了楊百順一巴掌。
楊百順沒有防備,一屁股蹾到地上。
手一摸臉,五道大血印子。
楊百順回過神來,撲上去要抓銀鎖,銀鎖拖着鐵鍊子,早已蹿上棗樹,跳上房頂。
待楊百順爬上房頂,銀鎖早已由房頂跳到牆頭,在幾個院落間飛檐走壁,越過院牆,向村外跑去。
等楊百順追到村頭,村外是茂密的高粱地,銀鎖早已經蹿進高粱地,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找不到銀鎖,楊百順也沒敢再回老蔣家。
不回老蔣家不是怕自己放跑了銀鎖要賠猴子,他估計老蔣不會讓他賠猴子,既不會打他,也不會罵他,仍會像當初自己挑水不及,或銀鎖剛來時熬銀鎖的性子一樣,面對面看他,然後低下頭想。
一想到這看想,楊百順便怕起來。
上回金鎖被毒死時,老蔣看老顧和想老顧,老顧事後病了三天。
何況楊百順又與老顧不同,不同不是說老顧是個管家,楊百順隻是個徒弟,而是兩隻猴子一死一逃,緣故不同。
金鎖死是誤吃了老鼠藥,老顧隻負連帶責任;而銀鎖是楊百順親手放跑的,責任全在他一個人身上。
挨打受罵賠猴子他倒不怕,想起被老蔣當面想的場面,他不寒而栗。
猴子接二連三地出岔子,還不知老蔣要想多長時間呢。
上回老顧有連帶責任就被老蔣想病了,自己親手放跑猴子,非讓老蔣想死不可。
把人想死本是戲文裡說的話,說的是男女之間見不了面;誰知一個老蔣,能把人當面想死。
為了不讓人想死,楊百順再一次有家難回,有國難投,一個人順着大路,漫無目的地走着。
自到老蔣的染坊,一轉眼大半年過去,現在突然不辭而别,倒對染坊有些留戀和傷感。
當初自己能到老蔣的染坊來,還多虧同學小宋幫忙;雖然後來跟小宋疏遠了,現在自己突然跑了,小宋肯定會跟着吃挂落,不知是老顧罵他,還是老蔣想他,又感到有些對不住小宋。
接着又怪自己,不但人看不清楚,連個猴子都看不清楚;正因為把銀鎖當成了知己,才落得個如此下場。
真是深淵有底,猴心難測啊。
走着想着,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楊百順就再次碰到了天主教牧師老詹和他的徒弟小趙。
八月初五這天,小趙用“菲利浦”牌腳踏車載着老詹到距縣城八十裡的魏家莊去傳教。
魏家莊在延津的最北邊,屬偏遠村落,但老詹并沒有放過。
去的時候倒順利,到魏家莊傳教也很順利,老詹把該說的話都說了;雖然
有時還蹿到棗樹上,将身子吊在樹枝上晃,能晃下一地大棗。
陰曆七月,棗還青着呢。
如果換成人這麼胡鬧,老蔣馬上會急,盯着人看;現在是猴子,他倒搖頭笑了,還彎腰到地上撿青棗吃。
這年延津雨水大,一入秋,遍地是老鼠。
染坊最怕老鼠,老鼠愛嚼線和布,還愛偷吃染料。
管家老顧到集上買了幾十包老鼠藥,分撒到染坊的房頂屋下。
幾天下來,毒死五六十隻老鼠。
但老蔣的猴子金鎖一時調皮,中午時分大家也沒在意,金鎖把倉房屋頂的一包老鼠藥當成了紅糖,嘗一嘗味道也甜,吃了下去,當天夜裡就被毒死了。
老顧知道闖了大禍。
老蔣盯着死去的金鎖看,又盯着老顧看,然後低下頭想。
老顧被看想得篩了糠,這時不敢論親戚,論着主仆說: “掌櫃的,我賠你一隻吧。
” 老蔣又盯老顧看,又想。
想了半天,說了一句話: “它已經死了,怎麼賠?再賠就是别的猴子了。
” 接着不理老顧,自己又到集上買了一隻猴子,取名銀鎖。
老蔣買這個銀鎖,是從五隻猴子中挑出來的。
其他四隻猴子,都是銀鎖的兄弟姐妹。
看到銀鎖容貌忠厚,不似金鎖那麼調皮,才選中了它。
金鎖就是因為調皮,才吃了老鼠藥。
但買回來發現,這隻猴子貌似忠厚,性子卻很躁。
也許是剛離開兄弟姐妹,換了一個新地方,白天黑夜嘴裡不停,拍打着自己的腦袋,向人比畫說着什麼。
如果猴子隻是夜裡鬧,老蔣不怕;白天也鬧,讓老蔣睡覺不安心,老蔣覺得有必要熬熬它的性子。
熬它的性子也很簡單,老蔣像對人一樣,不打它,也不罵它,自己也不睡了,就坐在它的對面看它,然後低下頭想。
果然這猴像人一樣,不知老蔣的路數,一下被老蔣看毛了,也想毛了。
楊百順白天挑着水,一趟趟走來過去,看老蔣在棗樹下看想猴子,不禁笑了。
果然看想治百病,十天之後,銀鎖就被老蔣看想成了金鎖,白天開始在棗樹下打瞌睡栽嘴兒,到了晚上才活泛。
但老蔣沒有大意,喂熟一隻猴子,得一年光景,又怕它再吃老鼠藥,所以白天晚上,一直用一根鐵鍊子鎖着它,拴到棗樹上。
過去金鎖在的時候,楊百順初來乍到,對染坊不熟,沒敢招惹金鎖;金鎖換成了銀鎖,與銀鎖比,楊百順成了染坊的老人,銀鎖成了初來乍到,看到銀鎖,楊百順就像看到初來乍到的自己,對銀鎖倒感到親切。
挑水挑上兩個時辰,到棗樹下歇息的時候,他開始湊上去摸銀鎖的頭。
如果是白天,銀鎖正在打瞌睡,睜開眼睛翻楊百順一眼,又昏沉睡去;如果是晚上,銀鎖精神了,楊百順摸它的頭,它也用手摸楊百順的頭,兩人對視一笑。
這時楊百順覺得一個銀鎖,倒是自己在染坊的知己。
與它結成一夥,倒不會招惹是非。
當然楊百順招惹銀鎖,都是趁掌櫃老蔣不在的時候;老蔣在,楊百順挑着水從棗樹下穿過,目不斜視,好像跟銀鎖不認識;老蔣不在的時候,他才放下水桶,上去跟銀鎖打招呼。
自銀鎖來了之後,楊百順感到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人在擔着水,心裡一直想着銀鎖。
這年陰曆八月初五,天上又下了一場暴雨。
第二天雨停了。
但雨後初晴,天氣悶熱。
楊百順挑了一上午水,身上的褂子褲子全濕透了。
吃過午飯再挑,挑到半下午,全身又濕透了,便停下來就着水桶喝水。
喝完水,發現掌櫃老蔣還在屋裡睡覺,便蹑手蹑腳來到棗樹下。
銀鎖仍在樹上拴着,也低頭栽嘴兒,睡出一頭汗。
楊百順輕輕拍它的頭,讓它醒來。
過去白天與銀鎖打招呼,銀鎖睜開眼看楊百順一眼,又低頭睡去;今天楊百順将它拍醒,它愣了愣神,沒有接着睡,而是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指了指遠處的水桶,楊百順便知道它渴了。
楊百順提過半桶水來,銀鎖扒着桶沿“咕咚”、“咕咚”喝了好一陣。
喝完擦擦嘴,又用爪子給楊百順擦汗。
楊百順問它: “熱吧?” 銀鎖沒有聽懂,愣在那裡。
楊百順指指棗樹上的棗: “想不想吃棗呀?” 這時棗已經紅了,在綠葉中映着。
銀鎖看到實物,聽懂了楊百順的話,點點頭。
楊百順彎腰就要上樹: “等着,我給你夠倆去。
” 銀鎖點點頭。
突然又扒楊百順的肩,指指自己,又指指棗樹,嘴裡“叽叽”叫着。
楊百順聽懂了,它是想自己上樹夠棗吃。
楊百順也是一時大意,真把銀鎖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也忘記猴不比狗,一年時間才能喂熟它。
看着老蔣不在,便自作主張将樹上的鐵鍊子解開了。
他哪裡知道,銀鎖并不是他想的銀鎖,待鐵鍊子一解開,銀鎖就兇相畢露,原來多少天的變成金鎖都是裝的,它沒有上樹夠棗,而是伸手給了楊百順一巴掌。
楊百順沒有防備,一屁股蹾到地上。
手一摸臉,五道大血印子。
楊百順回過神來,撲上去要抓銀鎖,銀鎖拖着鐵鍊子,早已蹿上棗樹,跳上房頂。
待楊百順爬上房頂,銀鎖早已由房頂跳到牆頭,在幾個院落間飛檐走壁,越過院牆,向村外跑去。
等楊百順追到村頭,村外是茂密的高粱地,銀鎖早已經蹿進高粱地,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找不到銀鎖,楊百順也沒敢再回老蔣家。
不回老蔣家不是怕自己放跑了銀鎖要賠猴子,他估計老蔣不會讓他賠猴子,既不會打他,也不會罵他,仍會像當初自己挑水不及,或銀鎖剛來時熬銀鎖的性子一樣,面對面看他,然後低下頭想。
一想到這看想,楊百順便怕起來。
上回金鎖被毒死時,老蔣看老顧和想老顧,老顧事後病了三天。
何況楊百順又與老顧不同,不同不是說老顧是個管家,楊百順隻是個徒弟,而是兩隻猴子一死一逃,緣故不同。
金鎖死是誤吃了老鼠藥,老顧隻負連帶責任;而銀鎖是楊百順親手放跑的,責任全在他一個人身上。
挨打受罵賠猴子他倒不怕,想起被老蔣當面想的場面,他不寒而栗。
猴子接二連三地出岔子,還不知老蔣要想多長時間呢。
上回老顧有連帶責任就被老蔣想病了,自己親手放跑猴子,非讓老蔣想死不可。
把人想死本是戲文裡說的話,說的是男女之間見不了面;誰知一個老蔣,能把人當面想死。
為了不讓人想死,楊百順再一次有家難回,有國難投,一個人順着大路,漫無目的地走着。
自到老蔣的染坊,一轉眼大半年過去,現在突然不辭而别,倒對染坊有些留戀和傷感。
當初自己能到老蔣的染坊來,還多虧同學小宋幫忙;雖然後來跟小宋疏遠了,現在自己突然跑了,小宋肯定會跟着吃挂落,不知是老顧罵他,還是老蔣想他,又感到有些對不住小宋。
接着又怪自己,不但人看不清楚,連個猴子都看不清楚;正因為把銀鎖當成了知己,才落得個如此下場。
真是深淵有底,猴心難測啊。
走着想着,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楊百順就再次碰到了天主教牧師老詹和他的徒弟小趙。
八月初五這天,小趙用“菲利浦”牌腳踏車載着老詹到距縣城八十裡的魏家莊去傳教。
魏家莊在延津的最北邊,屬偏遠村落,但老詹并沒有放過。
去的時候倒順利,到魏家莊傳教也很順利,老詹把該說的話都說了;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