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出延津記 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是小韓喜歡笨嘴拙舌,而是怕他們像自己一樣,嘴也不停地說;小韓一說能說到正點上,他們不停地說,如果說下了道,就把話說亂了。
接着在全縣範圍招學生。
小韓招學生也有自己的标準。
過去沒上過學的孩子小韓不要,入新學者,須在鄉下念過五年私塾。
因小韓辦學的目的是為了講話,現栽苗現澆水,小韓嫌季節太長;念過五年書的人,才能聽懂小韓的話。
既招男學生,也招女學生。
由辦學小韓又想到官制改制,将來縣政府各科的科員,也準備從“延津新學”畢業的學生中遴選。
延津是個窮縣,縣上财政一時維持不了“延津新學”,學生的學費還須學生家長自己掏腰包。
小韓辦學雖有些張冠李戴,但學生上了新學之後,就有可能到縣政府當科員,許多鄉下财主,便把自家的孩子從私塾拔出來,送進了“延津新學”。
本來這事跟楊家莊賣豆腐的老楊沒關系,過去他把楊百順和楊百利送到老汪的私塾學《論語》,是因為不用交束脩,學是白學;現在小韓的新學上個學還要交錢,老楊打死也不會送楊百順、楊百利進城上學。
何況他也不想讓他們哥倆兒将來到縣政府當科員,不當科員在家裡做豆腐是自己一個徒弟,當了科員就更不把爹放到眼裡了。
但在小韓的新學開學的頭五天,老楊又改了主意。
老楊改主意不是因為老楊,而是因為趕大車的老馬。
老馬家裡要翻蓋廂房,頭一天請老楊去做豆腐。
豆腐做完,已是晚上。
老馬以為老楊累了一天要回家歇着,馬家莊離楊家莊還有十五裡路;但老楊從竈房鑽出來,還要拉着老馬聊天。
老馬跟老楊在一起不怕别的,就怕聊天,因為老楊跟他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去。
聊起話兒來,每次都是老楊占他的便宜。
自打認識老楊,老馬給老楊出過不下一百個主意;老馬從老楊那裡,聽到的卻全是廢話。
粗開玩笑行,細聊不行。
更煩人的是,老楊出門就說,他跟老馬是好朋友,好像兩人在一起,每件事都有商有量,誰也不占誰的便宜。
還有,老馬累了一天,也想早睡。
而老馬每天睡前,還得吹兩口笙。
這個吹笙,從趕大車來。
老馬本不喜歡趕大車,隻是換了許多營生,如泥匠、瓦匠、鐵匠、石匠,皆不如意,又回頭趕大車。
這一回頭,趕了幾十年大車。
再趕起大車,便愛在大車上吹笙。
别的把式在車上栽嘴兒,老馬趕大車在吹笙。
别人以為老馬圖個高興,老馬吹笙卻是為了忘掉趕大車。
别的牲口聞鞭而動,老馬的牲口聞笙而動。
老馬使過的牲口,别的把式就沒法使了,因為光抽鞭子沒用,牲口不聽笙不走。
久而久之,臨睡之前,老馬也愛給自己吹兩口笙。
就像有的人睡覺之前,得喝兩口酒一樣。
同是吹笙,吹給牲口是為了讓它們不打瞌睡,吹給自己是為了睡。
也算笙同意不同。
本來老馬每天不睡這麼早,今天張羅一天也是累了,便盼着老楊早點兒走,他好吹笙睡覺。
如果是放到平時,老馬會說: “還聊啥?累了。
” 但看到老楊給他家做了一天豆腐,頭上的汗積成了白堿,隻好和老楊坐在院裡槐樹下,聽老楊在那裡瞎扯。
老楊東一葫蘆西一瓢地說了一大片,老馬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
不知怎麼就說起縣上小韓辦新學的事,老楊說着說着自己急了: “啥學?上個學還要錢?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
” 好像小韓坐在對面逼他。
這話題老馬也不感興趣,但老馬覺着如果不在一個話頭上截住老楊,老楊就會這麼沒完沒了地扯下去;而截住他的最好辦法,便是在一個話頭上,橫着給老楊一悶棍,老楊一時磨不過彎來,就會回到家自己琢磨,老馬也就脫身了。
于是截住老楊的話頭: “你這話說得不對。
” 老楊吃了一驚: “哪裡不對?” 老馬: “我娃是年齡大了,如果你娃是我娃,我就送他進新學。
進了新學,不就等于進了縣政府?” 老楊: “說的就是這個,就是為了不讓他們進縣政府,就是為了讓他們跟我在家做豆腐。
” 老馬點着老楊: “不是我說你,長着一對老鼠眼,看啥事,隻能看一寸長。
我且問你,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不?” 老楊: “不就是那個木匠嗎?斷案斷得七零八落。
” 老馬: “我不說斷案,我說木匠。
現在老胡不當縣令了,專打家具,打一件賣一件。
同樣一張條幾,别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回打了一張八仙桌,‘豐茂源’的掌櫃老李,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為啥?” 老楊愣了愣: “他木匠活做得好?” 老馬: “一個二半糙子,活能做好嗎?是因為他過去當過縣令。
” 又說: “世上的木匠千
接着在全縣範圍招學生。
小韓招學生也有自己的标準。
過去沒上過學的孩子小韓不要,入新學者,須在鄉下念過五年私塾。
因小韓辦學的目的是為了講話,現栽苗現澆水,小韓嫌季節太長;念過五年書的人,才能聽懂小韓的話。
既招男學生,也招女學生。
由辦學小韓又想到官制改制,将來縣政府各科的科員,也準備從“延津新學”畢業的學生中遴選。
延津是個窮縣,縣上财政一時維持不了“延津新學”,學生的學費還須學生家長自己掏腰包。
小韓辦學雖有些張冠李戴,但學生上了新學之後,就有可能到縣政府當科員,許多鄉下财主,便把自家的孩子從私塾拔出來,送進了“延津新學”。
本來這事跟楊家莊賣豆腐的老楊沒關系,過去他把楊百順和楊百利送到老汪的私塾學《論語》,是因為不用交束脩,學是白學;現在小韓的新學上個學還要交錢,老楊打死也不會送楊百順、楊百利進城上學。
何況他也不想讓他們哥倆兒将來到縣政府當科員,不當科員在家裡做豆腐是自己一個徒弟,當了科員就更不把爹放到眼裡了。
但在小韓的新學開學的頭五天,老楊又改了主意。
老楊改主意不是因為老楊,而是因為趕大車的老馬。
老馬家裡要翻蓋廂房,頭一天請老楊去做豆腐。
豆腐做完,已是晚上。
老馬以為老楊累了一天要回家歇着,馬家莊離楊家莊還有十五裡路;但老楊從竈房鑽出來,還要拉着老馬聊天。
老馬跟老楊在一起不怕别的,就怕聊天,因為老楊跟他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去。
聊起話兒來,每次都是老楊占他的便宜。
自打認識老楊,老馬給老楊出過不下一百個主意;老馬從老楊那裡,聽到的卻全是廢話。
粗開玩笑行,細聊不行。
更煩人的是,老楊出門就說,他跟老馬是好朋友,好像兩人在一起,每件事都有商有量,誰也不占誰的便宜。
還有,老馬累了一天,也想早睡。
而老馬每天睡前,還得吹兩口笙。
這個吹笙,從趕大車來。
老馬本不喜歡趕大車,隻是換了許多營生,如泥匠、瓦匠、鐵匠、石匠,皆不如意,又回頭趕大車。
這一回頭,趕了幾十年大車。
再趕起大車,便愛在大車上吹笙。
别的把式在車上栽嘴兒,老馬趕大車在吹笙。
别人以為老馬圖個高興,老馬吹笙卻是為了忘掉趕大車。
别的牲口聞鞭而動,老馬的牲口聞笙而動。
老馬使過的牲口,别的把式就沒法使了,因為光抽鞭子沒用,牲口不聽笙不走。
久而久之,臨睡之前,老馬也愛給自己吹兩口笙。
就像有的人睡覺之前,得喝兩口酒一樣。
同是吹笙,吹給牲口是為了讓它們不打瞌睡,吹給自己是為了睡。
也算笙同意不同。
本來老馬每天不睡這麼早,今天張羅一天也是累了,便盼着老楊早點兒走,他好吹笙睡覺。
如果是放到平時,老馬會說: “還聊啥?累了。
” 但看到老楊給他家做了一天豆腐,頭上的汗積成了白堿,隻好和老楊坐在院裡槐樹下,聽老楊在那裡瞎扯。
老楊東一葫蘆西一瓢地說了一大片,老馬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
不知怎麼就說起縣上小韓辦新學的事,老楊說着說着自己急了: “啥學?上個學還要錢?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
” 好像小韓坐在對面逼他。
這話題老馬也不感興趣,但老馬覺着如果不在一個話頭上截住老楊,老楊就會這麼沒完沒了地扯下去;而截住他的最好辦法,便是在一個話頭上,橫着給老楊一悶棍,老楊一時磨不過彎來,就會回到家自己琢磨,老馬也就脫身了。
于是截住老楊的話頭: “你這話說得不對。
” 老楊吃了一驚: “哪裡不對?” 老馬: “我娃是年齡大了,如果你娃是我娃,我就送他進新學。
進了新學,不就等于進了縣政府?” 老楊: “說的就是這個,就是為了不讓他們進縣政府,就是為了讓他們跟我在家做豆腐。
” 老馬點着老楊: “不是我說你,長着一對老鼠眼,看啥事,隻能看一寸長。
我且問你,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不?” 老楊: “不就是那個木匠嗎?斷案斷得七零八落。
” 老馬: “我不說斷案,我說木匠。
現在老胡不當縣令了,專打家具,打一件賣一件。
同樣一張條幾,别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回打了一張八仙桌,‘豐茂源’的掌櫃老李,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為啥?” 老楊愣了愣: “他木匠活做得好?” 老馬: “一個二半糙子,活能做好嗎?是因為他過去當過縣令。
” 又說: “世上的木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