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推理 荒誕的藩籬
關燈
小
中
大
受難者的那種絕望的歡樂,一點一滴地制造受難者:清醒,違拗,裝模作樣,就是說制造魔鬼附身者的系列。
那張既溫存又冷笑的面容,那些随着發自靈魂深處的呐喊而旋轉的陀螺,就是荒誕精神本身與超越它的現實所遭遇的情景。
克爾恺郭爾的精神冒險,導緻了付出昂貴代價的醜聞,開始時就非常糟糕,是一種沒有自身背景的體驗,被打回最原始的自相矛盾中去了。
另外,在方法上,胡塞爾和現象學家們極盡誇張之能事,在多樣性中重組世界,否定理性的超驗力。
精神世界随着他們難以估量地豐富起來。
玫瑰花瓣,公裡計數坐标或人的手所具有的重要性與愛情、欲望或萬有引力定律相同。
思想,不再意味着統合,不再是以大原則的面目使表象變得親切。
思想,就是重新學習觀察、關注,就是引導自己的意識,就是以普魯斯特的方式把每個理念、每個形象變成得天獨厚的領地。
離譜兒的是,一切都是得天獨厚的。
能為思想正名的,是對思想極端在意。
胡塞爾為使自己的方法比克爾恺郭爾或謝斯托夫的更為實證,從根子上就否定理性的古典方法,破除希望,打開直覺和心靈的大門,輸入層出不窮的現象,豐富得有些不合人情。
這些道路,要麼通向一切科學,要麼一門科學也通不到。
就是說,此處手段比目的更為重要。
問題僅在于“對認知的态度”,而不在于慰藉。
再說一遍,至少在根子上是如此。
怎能感覺不到這些智者根深蒂固的親緣關系?怎能覺察不到他們聚集在獨自享有卻痛苦得沒有任何希望的領地呢?但願,要麼一切都能解釋清楚,要麼什麼也别解釋。
況且,理性面對這種心靈呐喊是無能為力的。
精神被這種要求喚醒後,一味探索尋求,而找到的隻是矛盾和歪理。
我不明白的東西,就是沒有道理的,于是世界充滿了非理性的東西;我不明白世界的單一含義,于是世界隻是個非理性的巨物;一旦能說:“這很清楚”,于是一切就得救了。
但,這些智者競相宣告,什麼也不清楚,一切都是亂糟糟的,于是他們接着宣告,世人隻對包圍他們的藩籬保持着明智和确切的認識。
所有這些經驗配合和諧,相互交替。
精神走到邊界,必須作出判斷,選擇結論。
那裡便是自殺和找到答案的地方。
但我把探求的順序倒過來,從智力曆險出發,再回到日常舉止。
以上提及的體驗産生于須臾不該離開的荒漠。
至少應該知道體驗到達何處。
人奮鬥到這個地步,來到非理性面前,内心不由得産生對幸福和理性的渴望。
荒誕産生于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
這一點不應當忘記,而應當抓住不放,因為人生的各種結果都可能由此産生。
非理性,人的懷舊以及因這兩者對峙而凸顯的荒誕,就是悲劇三人物,而此劇必須與一切邏輯同歸于盡,之後,邏輯存在才有可能。
[1]“單純的‘憂慮’”,是海德格爾的說法,參見《存在與時間》。
此處轉引自法籍俄裔居爾維奇(1897—1965)的專著《德國哲學的當前傾向》,弗蘭版,第210頁,1930年。
[2]指薩特的小說《惡心》。
[3]出自亞裡士多德《形而上學》第四卷第八章。
此處是希臘哲人針對極端懷疑派而發。
但這段話,加缪轉引自列奧·謝斯托夫(1866—1938)這位俄國作家和哲人的《鑰匙的權力》,1928年出版,第317頁。
不過,有一句有點兒出入,原文是:“不得不接受無其數真實的和虛假的判斷。
”[4]巴門尼德(約前544—前450),古希臘哲學家。
[5]查拉圖斯特拉,波斯教先知和改革派領袖,活動于公元前六世紀伊朗東北部,認為世界有善與惡兩個對立的本原,火則代表善良和光明,主張以高度的道德觀分清善與惡。
[6]舍萊爾(1874—1928),德國哲學家。
[7]指海德格爾,本段引言,加缪均轉引自居維奇《德國哲學的當前傾向》。
[8]阿麗娅娜導線,出自希臘神話:忒修斯到達克裡特島,定要進迷宮同牛首人身的怪物決鬥。
阿麗娅娜給他一個線團,讓他把線頭拴在門口,殺死怪物後,順着導線走出迷宮。
成功之後,他帶着阿麗娅娜出逃了。
[9]借用《論絕望》法文版譯者序中一句話,并非克爾恺郭爾原話,但克氏在《日記》(第三卷)中确實寫過一段意義近似的話。
[10]參見尼采《黎明》,法文版,第327頁。
[11]肉中刺的形象一直困擾着克爾恺郭爾,典出《保羅緻哥林多人後書》,參見《聖經·新約》第十二章第七節:“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旦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于自高。
”
那張既溫存又冷笑的面容,那些随着發自靈魂深處的呐喊而旋轉的陀螺,就是荒誕精神本身與超越它的現實所遭遇的情景。
克爾恺郭爾的精神冒險,導緻了付出昂貴代價的醜聞,開始時就非常糟糕,是一種沒有自身背景的體驗,被打回最原始的自相矛盾中去了。
另外,在方法上,胡塞爾和現象學家們極盡誇張之能事,在多樣性中重組世界,否定理性的超驗力。
精神世界随着他們難以估量地豐富起來。
玫瑰花瓣,公裡計數坐标或人的手所具有的重要性與愛情、欲望或萬有引力定律相同。
思想,不再意味着統合,不再是以大原則的面目使表象變得親切。
思想,就是重新學習觀察、關注,就是引導自己的意識,就是以普魯斯特的方式把每個理念、每個形象變成得天獨厚的領地。
離譜兒的是,一切都是得天獨厚的。
能為思想正名的,是對思想極端在意。
胡塞爾為使自己的方法比克爾恺郭爾或謝斯托夫的更為實證,從根子上就否定理性的古典方法,破除希望,打開直覺和心靈的大門,輸入層出不窮的現象,豐富得有些不合人情。
這些道路,要麼通向一切科學,要麼一門科學也通不到。
就是說,此處手段比目的更為重要。
問題僅在于“對認知的态度”,而不在于慰藉。
再說一遍,至少在根子上是如此。
怎能感覺不到這些智者根深蒂固的親緣關系?怎能覺察不到他們聚集在獨自享有卻痛苦得沒有任何希望的領地呢?但願,要麼一切都能解釋清楚,要麼什麼也别解釋。
況且,理性面對這種心靈呐喊是無能為力的。
精神被這種要求喚醒後,一味探索尋求,而找到的隻是矛盾和歪理。
我不明白的東西,就是沒有道理的,于是世界充滿了非理性的東西;我不明白世界的單一含義,于是世界隻是個非理性的巨物;一旦能說:“這很清楚”,于是一切就得救了。
但,這些智者競相宣告,什麼也不清楚,一切都是亂糟糟的,于是他們接着宣告,世人隻對包圍他們的藩籬保持着明智和确切的認識。
所有這些經驗配合和諧,相互交替。
精神走到邊界,必須作出判斷,選擇結論。
那裡便是自殺和找到答案的地方。
但我把探求的順序倒過來,從智力曆險出發,再回到日常舉止。
以上提及的體驗産生于須臾不該離開的荒漠。
至少應該知道體驗到達何處。
人奮鬥到這個地步,來到非理性面前,内心不由得産生對幸福和理性的渴望。
荒誕産生于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
這一點不應當忘記,而應當抓住不放,因為人生的各種結果都可能由此産生。
非理性,人的懷舊以及因這兩者對峙而凸顯的荒誕,就是悲劇三人物,而此劇必須與一切邏輯同歸于盡,之後,邏輯存在才有可能。
此處轉引自法籍俄裔居爾維奇(1897—1965)的專著《德國哲學的當前傾向》,弗蘭版,第210頁,1930年。
此處是希臘哲人針對極端懷疑派而發。
但這段話,加缪轉引自列奧·謝斯托夫(1866—1938)這位俄國作家和哲人的《鑰匙的權力》,1928年出版,第317頁。
不過,有一句有點兒出入,原文是:“不得不接受無其數真實的和虛假的判斷。
”
阿麗娅娜給他一個線團,讓他把線頭拴在門口,殺死怪物後,順着導線走出迷宮。
成功之後,他帶着阿麗娅娜出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