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突圍
關燈
小
中
大
不多了,蘇東坡突然陷入困境的原因已經可以大緻看清,我們也領略了一組超越時空的中國式批評者的典型。
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要單獨搞倒蘇東坡都是很難的,但是在社會上沒有一種強大的反诽謗、反誣陷機制的情況下,一個人探頭探腦的冒險會很容易地招來一堆湊熱鬧的人,于是七嘴八舌地組合成一種輿論。
蘇東坡開始很不在意。
有人偷偷告訴他,他的詩被檢舉揭發了,他先是一怔,後來還幽默地說:“今後我的詩不愁皇帝看不到了。
”但事态的發展卻越來越不幽默,一○七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來逮捕蘇東坡。
蘇東坡事先得知風聲,然而不知所措。
文人終究是文人。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從來者氣勢洶洶的樣子看,估計會被處死,他害怕了,躲在後屋裡不敢出來。
朋友說,躲着不是辦法,人家已在前面等着了,要躲也躲不過。
正要出來,他又猶豫了:出來該穿什麼服裝呢?已經犯了罪,還能穿官服嗎?朋友說,什麼罪還不知道,還是穿官服吧。
蘇東坡終于穿着官服出來了,朝廷派來的差官裝模作樣地半天不說話,故意要演一個壓得人氣都透不過來的場面出來。
蘇東坡越來越慌張,說:“我大概把朝廷惹惱了,看來總得死,請允許我回家與家人告别。
” 差官說:“還不至于這樣。
”便叫兩個差人用繩子捆紮了蘇東坡,像驅趕雞犬一樣上路了。
家人趕來,号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邊流淚。
長途押解,猶如一路示衆。
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傳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認識這就是蘇東坡。
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紮着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行進。
蘇東坡在示衆,整個民族在丢人。
全部遭遇還不知道半點起因。
蘇東坡隻怕株連親朋好友,在途經太湖和長江時幾度想投水自殺,由于看守嚴密而未成。
當然也很可能成,那麼,江湖淹沒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麗的中華文明。
文明的脆弱性就在這裡,一步之差就會全盤改易。
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這一步之差境地的則是一群小人。
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隻能歸功于中國的獨特國情。
小人牽着大師,大師牽着曆史。
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究竟是什麼罪?審起來看! 怎麼審?打! 一位官員曾關在同一監獄裡,與蘇東坡的牢房隻有一牆之隔,他寫詩道: 遙憐北戶吳興守, 诟辱通宵不忍聞。
通宵侮辱到了其他犯人也聽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的對象竟然就是蘇東坡! 請允許我在這裡把筆停一下。
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會在這裡戰栗。
中國幾千年間有幾個像蘇東坡那樣可愛、高貴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愛、高貴、魅力之類往往既構不成社會号召力也構不成自我衛護力,真正厲害的是邪惡、低賤、粗暴,它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無敵。
現在,蘇東坡被它們抓在手裡搓捏着——越是可愛、高貴、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勁。
溫和柔雅如林間清風、深谷白雲的大文豪,面對這徹底陌生的語言系統和行為系統,不可能作任何像樣的辯駁。
他一定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動起碼的言辭,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推斷。
他在牢房裡的應對,絕對比不過一個普通的盜賊。
因此,審問者們憤怒了,也高興了:原來這麼個大名人竟是草包一個!你平日的滔滔文辭被狗吃掉了?看你這副熊樣還能寫詩作詞?純粹是抄人家的吧! 接着就是輪番撲打,詩人用純銀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啞。
這本是一個隻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荒唐透頂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淡妝濃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開始,蘇東坡還試圖拿點兒正常邏輯頂幾句嘴。
審問者咬定他的詩裡有譏諷朝廷的意思,他說:“我不敢有此心,不知什麼人有此心,造出這種意思來。
”一切誣陷者都喜歡把自己打扮成某種“險惡用心”的發現者,蘇東坡指出,他們不是發現者而是制造者,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承擔。
但是,蘇東坡的這一思路招來了更兇猛的侮辱和折磨。
當誣陷者和辦案人完全合成一體、串成一氣時,隻能這樣。
終于,蘇東坡經受不住了,經受不住日複一日、通宵達旦的連續逼供。
他想閉閉眼、喘口氣,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
于是,他以前的詩中有“道旁苦李”,是在說自己不被朝廷重視;詩中有“小人”字
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要單獨搞倒蘇東坡都是很難的,但是在社會上沒有一種強大的反诽謗、反誣陷機制的情況下,一個人探頭探腦的冒險會很容易地招來一堆湊熱鬧的人,于是七嘴八舌地組合成一種輿論。
蘇東坡開始很不在意。
有人偷偷告訴他,他的詩被檢舉揭發了,他先是一怔,後來還幽默地說:“今後我的詩不愁皇帝看不到了。
”但事态的發展卻越來越不幽默,一○七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來逮捕蘇東坡。
蘇東坡事先得知風聲,然而不知所措。
文人終究是文人。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從來者氣勢洶洶的樣子看,估計會被處死,他害怕了,躲在後屋裡不敢出來。
朋友說,躲着不是辦法,人家已在前面等着了,要躲也躲不過。
正要出來,他又猶豫了:出來該穿什麼服裝呢?已經犯了罪,還能穿官服嗎?朋友說,什麼罪還不知道,還是穿官服吧。
蘇東坡終于穿着官服出來了,朝廷派來的差官裝模作樣地半天不說話,故意要演一個壓得人氣都透不過來的場面出來。
蘇東坡越來越慌張,說:“我大概把朝廷惹惱了,看來總得死,請允許我回家與家人告别。
” 差官說:“還不至于這樣。
”便叫兩個差人用繩子捆紮了蘇東坡,像驅趕雞犬一樣上路了。
家人趕來,号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邊流淚。
長途押解,猶如一路示衆。
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傳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認識這就是蘇東坡。
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紮着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行進。
蘇東坡在示衆,整個民族在丢人。
全部遭遇還不知道半點起因。
蘇東坡隻怕株連親朋好友,在途經太湖和長江時幾度想投水自殺,由于看守嚴密而未成。
當然也很可能成,那麼,江湖淹沒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麗的中華文明。
文明的脆弱性就在這裡,一步之差就會全盤改易。
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這一步之差境地的則是一群小人。
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隻能歸功于中國的獨特國情。
小人牽着大師,大師牽着曆史。
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究竟是什麼罪?審起來看! 怎麼審?打! 一位官員曾關在同一監獄裡,與蘇東坡的牢房隻有一牆之隔,他寫詩道: 遙憐北戶吳興守, 诟辱通宵不忍聞。
通宵侮辱到了其他犯人也聽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的對象竟然就是蘇東坡! 請允許我在這裡把筆停一下。
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會在這裡戰栗。
中國幾千年間有幾個像蘇東坡那樣可愛、高貴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愛、高貴、魅力之類往往既構不成社會号召力也構不成自我衛護力,真正厲害的是邪惡、低賤、粗暴,它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無敵。
現在,蘇東坡被它們抓在手裡搓捏着——越是可愛、高貴、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勁。
溫和柔雅如林間清風、深谷白雲的大文豪,面對這徹底陌生的語言系統和行為系統,不可能作任何像樣的辯駁。
他一定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動起碼的言辭,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推斷。
他在牢房裡的應對,絕對比不過一個普通的盜賊。
因此,審問者們憤怒了,也高興了:原來這麼個大名人竟是草包一個!你平日的滔滔文辭被狗吃掉了?看你這副熊樣還能寫詩作詞?純粹是抄人家的吧! 接着就是輪番撲打,詩人用純銀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啞。
這本是一個隻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荒唐透頂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淡妝濃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開始,蘇東坡還試圖拿點兒正常邏輯頂幾句嘴。
審問者咬定他的詩裡有譏諷朝廷的意思,他說:“我不敢有此心,不知什麼人有此心,造出這種意思來。
”一切誣陷者都喜歡把自己打扮成某種“險惡用心”的發現者,蘇東坡指出,他們不是發現者而是制造者,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承擔。
但是,蘇東坡的這一思路招來了更兇猛的侮辱和折磨。
當誣陷者和辦案人完全合成一體、串成一氣時,隻能這樣。
終于,蘇東坡經受不住了,經受不住日複一日、通宵達旦的連續逼供。
他想閉閉眼、喘口氣,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
于是,他以前的詩中有“道旁苦李”,是在說自己不被朝廷重視;詩中有“小人”字